源:科技日报
图集
港口污染治理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规定的重点任务。锦州港持续强化环境保护、监督和考核,以实现“生态港口,营造碧水蓝天”的目标。图为笔架山景区一侧的锦州港。本报记者 李禾摄
如今,距离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已不足3个月的时间,渤海治理情况如何?作为渤海海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锦州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我国在海洋领域污染防治的首战,对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距离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已不足3个月的时间,渤海治理情况如何?“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何处着手,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辽宁锦州位于渤海的北端,这里有锦州湾、大小凌河口等丰富的地理环境,有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等典型的生态系统,还是东北亚候鸟迁徙的国际通道。作为渤海海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锦州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4个试点城市中的一个。
9月22日—23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来到锦州,对其海域综合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等工作进行实地采访。
不毛之地重现红滩绿苇
大凌河是辽宁西部最大的河流。科技日报记者看到,在大凌河口西侧的泥质滩涂上,随着秋天的到来,成片的翅碱蓬草已经泛红,跟周边的芦苇形成了红滩绿苇的美景。
锦州市大凌河口滨海湿地位于辽东湾的最北部,这里滩涂平缓绵长,生物多样性丰富,盐生植物种类繁多,是水生动物斑海豹、对虾、中华绒螯蟹等的栖息繁殖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鹳等鸟类的重要迁徙、繁殖和栖息地。锦州市生态环境局凌海分局副局长刘鑫说,近年来,随着河口区域用海规模扩大,海参养殖等海洋工程增多,原有的河口滩涂被割裂,天然潮滩连通性受到损害,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日益退化,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作为锦州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项目之一,大凌河口生态修复项目从2020年4月起开始施工,拆除了阻碍潮滩连通的人工养殖设施,围起了已变成不毛之地的滩涂,通过人工填筑种植土、增加淡水补给等措施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再种上翅碱蓬草和芦苇;等翅碱蓬草和芦苇生长稳定后,拆掉围堰,恢复自然生长状态,逐步改善海堤和河口滩涂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翅碱蓬草和和芦苇都是锦州的本土植物。“没有修复前,大凌河口原先的植物已经全部消失。”刘鑫说,通过栽种这两种植物,不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也带动了鸟类的回归。如今,每年迁徙、栖息于此的候鸟数量达数百万,丹顶鹤和白鹳的数量增加,海鸬鹚、天鹅等再次出现在大凌河口的上空。
锦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大凌河口生态修复项目已修复滨海湿地100多公顷。大、小凌河两条国控入海河流的污染物入海量均呈下降趋势,入海河流消除劣五类水的目标基本完成,河流总氮浓度在2017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3.1%、36.3%,均优于《锦州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制定的10%目标。
如今的大凌河口,不时有鸟类在滩涂上觅食,在翅碱蓬草中栖息。刘鑫说,通过植物本身的自我繁衍,再过两三年,翅碱蓬草和芦苇就可以成规模了。那时,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蓝色海湾将更加美丽。
养殖场生态修复成为景点
在锦州市原第四十集团军虾场生态修复项目现场,靠近海岸一侧,工人正在用石头和钢筋加固堤坝;在虾场的外围,数台挖土机正在工作,把拦截海水的外坝拆除,恢复近岸的海洋生态环境。
该虾场生态修复项目也是锦州市渤海攻坚战的重点项目,总投资6104.16万元,共拆除围填海养殖池堤坝9280米,修建生态海堤949米,恢复滨海湿地约77公顷。
锦州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董胜一说,对生态海堤的修建是经过科学论证和环评的。“通过大连海事大学做的水动力试验,我们发现其中一段海岸受力最大。为防止外坝拆除后,旁边的滨海公路路基被海浪侵蚀掏空,根据近10年的最大潮水高度,修建了这段高3.3米、长949米的海堤。海堤用花岗石修建而成,在水下留有供海洋动植物栖息、生长的沟槽,在海堤上种草。”
为保证施工不破坏生态环境,项目还专门聘请了环评监理人员,对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管。
董胜一表示,该虾场生态修复项目不但能恢复自然岸线的生态功能以及滨海湿地,而且跟不远的笔架山景区,以及清沟湾、白沙湾、金沙滩等海滨浴场连在一起,打通了旅游链条,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以及“湾美、物丰”的目标。
进行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是《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
据统计,锦州市排查出违法违规养殖户597户、面积115840亩,已收回非法、不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面积1415.15亩,完成了凌海、北镇、黑山3个县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
预计到2020年底前,将完成沿海整治修复岸线7.965公里,完成河口海湾滨海湿地整治修复面积501公顷。
“美丽海湾”带动近岸生态整体改善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共记录到28000多种海洋生物,约占世界已知海洋生物物种总数的11%。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说,目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已进入冲刺阶段,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
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渤海水质优良比例达77.9%,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今年第三季度,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87.1%,继续呈现向好态势。滨海湿地和岸线整治修复工作进度大大加快,沿渤海的河北、辽宁、山东、天津“三省一市”6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完成后,将修复滨海湿地超过6900公顷,新增整治修复岸线70公里以上。
霍传林说,河海共治的“消劣行动”从渤海先启,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从渤海先试,围填海严格管控从渤海先行,这为探索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新模式破题指路、示范打样。在“十四五”期间,将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以此引领和带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也是对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的总结、凝练和提升。
“在具体策略上,坚持‘一湾一策’的精准落实。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海湾,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并重,推进水体和岸滩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对于生态退化或受损问题突出的海湾,全面改善海湾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对于难以满足公众亲海需求的海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霍传林说,在长效机制上,“三分建设、七分监管”,补齐海湾生态环境精准监管的能力短板,建立健全海湾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激励和约束机制。
锦州市副市长马海峰说,作为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城市,锦州代表北海片区参与试点工作,说明了锦州地理区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锦州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力争将锦州北部湾区建成“美丽海湾”。
责任编辑: 孙广见
于水环境质量没有明显好转甚至大幅恶化,最近40个地市被生态环境部公开点名。环境部专门召开调度视频会,这40个地市政府负责人参加会议,山西吕梁、陕西延安、辽宁锦州、广东东莞、辽宁辽阳、辽宁营口等6个工作相对滞后的地市政府负责人表态发言。
安徽省淮北市老濉河,工作人员在打捞河道内的漂浮物。(人民视觉)
水环境质量上了一个台阶,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今年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呈改善势头。1—3月,全国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优良水体比例为74.3%(2019年目标71.3%),同比增加了8个百分点;劣于Ⅴ类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比例为6.0%(2019年目标6.0%),同比减少了3.6个百分点。
“各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水环境质量在去年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
水质总体改善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
水质改善不平衡,部分省份任务较重。一季度,山西、吉林等10省(区、市)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与年度目标有一定差距;山西、辽宁等10省(区)劣Ⅴ类水体比例与年度目标也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58个考核断面21个不达标,20个为劣Ⅴ类断面,占比分别为36.8%和35.1%。辽宁省86个考核断面25个不达标,20个为劣Ⅴ类断面。
一季度,还有一些断面出现水质恶化反弹的势头。吕梁市磁窑河水质严重恶化,桑柳树断面挥发酚同比恶化199.6倍。
长江、渤海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消“劣”形势不容乐观。渤海、长江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年底劣Ⅴ类国控断面基本消除等重点任务。在长江流域,湖北荆门的拖市、马良龚家湾,十堰的神定河口、泗河口等6个国控断面水质仍为劣Ⅴ类,还新增了1个劣Ⅴ类断面(湖北宜昌铁路大桥断面)。渤海入海河流中,天津的马棚口防潮闸、万家码头、北排水河防潮闸等4个国控断面仍为劣Ⅴ类,新增了天津滨海新区沧浪渠出境断面等6个劣V类国控断面。
重点湖库保护形势严峻。云南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近年来总磷、总氮、营养状态指数等呈上升趋势,2018年湖心点位水质降为Ⅱ类,今年1—3月总磷持续超标。太湖、滇池水华程度高于去年同期。
环境部将每季度发布达标滞后城市名单
“在全国各地环境形势向好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水环境质量依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大幅恶化,需要果断采取措施,扭转被动局面。”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一季度,吕梁水环境质量排名、水质变化情况排名,均排末位。“虚心接受批评、主动认账认责认改,并立即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环保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提出‘立下军令状,奋战五十天,决心在第二季度水环境质量退出全国后十位’的目标。”吕梁市副市长杨巨才说。
辽阳市6个国控断面,3个存在不同程度水质超标现象,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明显,没有完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任务。“辽阳市将深刻吸取经验教训,以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载体,以目标倒逼进度,以铁的决心、硬的措施,确保从二季度开始各河流断面水质大幅度改善,坚决完成水污染治理任务。”辽阳市副市长吕有宏表示。
“水质改善有一个钟摆效应,简单地看几个月的数据,好像一下子好了,但可能很快会摆回来。随着治理的效果显现,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趋势逐渐向好,慢慢保持稳定。”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各地一定要坚定信心,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问题绝不松手,防止反弹。同时,各地要扎扎实实推进工作,不能撒药治污或数据造假。
这位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每季度发布达标滞后城市名单,每月向社会公开各省水质状况、长江及渤海入海河流消“劣”进展、水质恶化断面等信息,把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公布出去,发动社会力量监督推动水环境达标。生态环境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财政支持奖励政策,对按时保质完成消“劣”任务及治理达标任务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水环境达标工作滞后城市名单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0月29日0-24时,辽宁省新增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锦州市报告;新增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其中大连市报告1例、锦州市报告3例;新增3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沈阳市报告2例、大连市报告1例;新增6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沈阳市报告4例、大连市报告2例。治愈出院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6例。
截至10月29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27例(含境外输入310例),治愈出院1988例,死亡2例,在院治疗37例(本土33例、境外输入4例)。目前,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77例(本土50例、境外输入27例)。
锦州市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6例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
10月29日,锦州市在常规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5管(20:1)混管异常。经“双采双检”发现6名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2人为某冷库装卸工,2人为某冷库市场柜台经营者,2人为装卸工密接人员,其中4人居住在太和区,1人居住在凌河区,1人居住在古塔区。市区两级防指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落实“四同步”应急措施,排查到的密接人员和次密接人员全部隔离管控,此6人已闭环转运至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救治。即日起,锦州市全域实施静态管理,已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锦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10月29日
锦州市关于划定风险区域的通告
锦州市广大居民朋友们: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快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关于风险区划定标准规定,经专家组综合研判,锦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锦州市主城区以下区域划定为高、中、低风险区,现将相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高风险区(4个)
1.锦州市古塔区古城街道金康源小区27号楼1单元。
2.锦州市太和区营盘街道水墨林溪西郡30、32、37号楼。
3.锦州市太和区新民街道北铺村。
4.锦州市太和区桃园冷库。
高风险区内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
二、中风险区(4个)
1.锦州市古塔区古城街道金康源小区27号楼2单元。
2.锦州市凌河区榴花街道榴花北里小区。
3.锦州市凌河区榴花街道金地百合湾9号楼。
4.锦州市太和区营盘街道水墨林溪西郡18、20、23、24、25、26、27、28、29、31号楼。
中风险区内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
三、低风险区(3个)
1.锦州市古塔区(除中、高风险区以外其他区域)。
2.锦州市凌河区(除中风险区以外其他区域)。
3.锦州市太和区(除中、高风险区以外其他区域)。
低风险区内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
以上区域风险等级和管控要求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适时调整。请广大居民主动配合属地村(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密切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信息,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以上防控措施停止执行时间另行通知。如有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请及时向村(社区)报告。衷心感谢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鞍山铁西区疾控紧急寻人
为做好铁西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铁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向广大市民发出紧急寻人公告,活动轨迹如下。
10月24日
9:00左右大陆利好超市(来福超市)
9:41一10:05左右乘坐辽CF7951 31路公交车,九街口站点至通尊科技园站点
10月25日
8:20左右利好超市大陆街店
9:50一10:10左右鞍山银行三街口支行
13:40一14:10左右鞍山银行三街口支行
15:00左右鞍山万家房产置业有限公司(黎明分公司)
10月26日
8:00一9:00左右鞍山万家房产置业有限公司(黎明分公司)
9:00一10:30 乘坐辽CB4335 103路公交车,民生西路站点至高占屯站点。
请涉及以上轨迹人员立即向所在社区(村)报备,配合做好流调、核酸检测、隔离等相应疫情管控措施。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请向社区(村)报告并由120急救车转运到医院发热门诊排查,全程佩戴N95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对未及时向社区(村)报备,不参与采样,瞒报、谎报造成疫情传播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请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主动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关于继续在鞍山市主城区
开展区域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
(鞍疫防指办〔2022〕132号)
↓上下滚动查看全文↓
目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有效防范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全力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10月30日—11月1日期间,继续在我市主城区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筛查对象
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高新区、经开区、千山风景区所有在鞍人员(包括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外籍人口、域外返鞍人员等)。
采样时间
10月30日—11月1日期间每日6:00-12:00。
采样地点
全市各社区(村屯)采样点按照区域核酸筛查相关规定设置,具体地点以各区、开发区规定为准。
注意事项
请广大市民朋友按照所在社区(村屯)工作人员的组织安排,携带身份证、外籍身份证明等有效证件,分时段有序前往指定核酸采样点进行采样,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市民在参加采样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主动出示“辽事通”并接受体温检测,保持2米以上距离,不插队、不交谈、不聚集,切实防止采样时交叉感染。
老人、儿童等行动不便者,请联系属地社区(村屯)进行登记,属地社区(村屯)将安排工作人员上门采样检测。居家隔离人员按照原规定时间进行核酸检测。
采样后24小时内未接到电话通知的,检测结果即为阴性。相关检测结果可在“辽事通”“易鞍码”小程序中查询,不再出具书面报告。
区域核酸筛查要求全员参加。对无故不参加区域核酸筛查造成疫情传播扩散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鞍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10月29日
大连市疾控中心健康提醒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疫情变化。为严防新冠肺炎疫情输入,进一步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一、近7日内有河北省沧州市、辽宁省锦州市来(返)连人员,尤其是10月19日(含)以来到访过河北省沧州市高新区明珠商贸城的人员,以及异地入境解隔后来(返)连人员、有7日内高中低风险区和有本土疫情的区(市)县旅居史的来(返)连人员,要立即向所在地社区(村)和单位报备,配合社区(村)落实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
二、当前疫情从域外输入我市的风险始终存在,希望广大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要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少聚集,少聚餐,避免染疫。各类重点人群要严格落实核酸检测频次;各类公共场所,尤其是农贸海鲜批发市场、KTV、酒吧等密闭场所,要严格落实扫“场所码”的管理制度。
三、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建议前往国内涉疫区域。如必须前往,务必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年10月29日
综合:辽宁省卫健委、锦州发布、鞍山日报、大连发布
来源: 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