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商务部等5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的通知》,认定全国382个品牌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其中,上海34个品牌成功获评,数量为全国第一。黄浦区有10个品牌在列,不少市民熟悉的上海光明村、哈氏、上海泰康食品、绿波廊、金城皇、长春食品商店、老人和、老大昌、松月楼、洁而精等品牌都在其中。这些品牌为何能被冠以“中华老字号”名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除了传承老技艺,还进行了哪些创新?
除了“老”,新晋品牌各有创新
< class="pgc-img">>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认定标注,按照重要性主要锁定为:“创新发展能力突出”“历史文化深厚”“经营管理规范”,因此入选的品牌都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承历史,良好的经营活力,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比如,新晋的6个品牌:光明村、老人和、老大昌、洁而精、哈氏、长春食品商店都汇聚于淮海中路商圈。
67年前以供应特色面点著称的光明邨点心店,在几代人的接续努力下,品牌、品质得到顾客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店门前常年排队成为了淮海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鲜肉月饼、酱鸭、响油鳝丝、水晶虾仁、蜜椒牛柳、松鼠桂鱼、老上海熏鱼、蟹粉系列等菜点成为上海特色地标美食的代表。“光明邨”始终以前店后工厂的传统工艺模式“守住根与魂”,以食材的新鲜和纯正,加之现制现售,赢得了无数回头客。
“光明邨”在传承中创新推出“宴会菜肴外卖”特色服务和多道令人耳目一新的菜肴和点心;为吸引年轻客群,试水新赛道,研究开发包装食品,推出气调装熟食系列;在线上渠道首推冻胚鲜肉月饼;推出“光明邨e购”微信商城,研发上线“光明邨”在线宴席预订系统,完善同城接单配送服务,升级服务时效。
邻近“光明邨”的是拥有220多年历史的老人和饭店,坚持发扬本帮传统特色,不断创制新的特色菜肴,以红烧浓油赤酱为技法,尤以“吊糟卤法”形成独具一格的糟货系列。“老人和”的糟醉卤菜曾荣获优质产品“金鼎奖”;本邦特式菜、糟货招牌菜被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认定为“上海名菜”。老人和在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品牌战略,注重发扬品牌价值,在质量管控上,实行定口味、定人、定原料、定配方、定烹饪工艺、定盛器的模式,保障烹制菜肴的健康安全和美味可口。
老大昌,开设在“老人和”的楼下,是“老上海”夏天的一盒冰糕,也是冬日里拎在手中的一盒圆蛋糕。诞生于1937年的老大昌,是上海人熟悉的西饼屋。“1979年,一只12寸的圆蛋糕九块八角,当时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六块,可照样生意好得要排队。”老大昌食品厂厂长黄国毅说。
这里有记录在张爱玲笔下的十字小面包和匹若叽,有王安忆回忆里的奶油蛋糕……这里有一种介于冰淇淋和蛋糕之间的“冰糕”;有质地柔滑、口感醇厚的“掼奶油”;还有一定要趁热吃的“咖喱牛肉饺”……2014年,老大昌新增了冰淇淋生产线,每天由郊县牧场直接供应新鲜牛奶,自制各式纸杯冰淇淋和冰砖等冷饮。
创建于1927年的洁而精川菜馆坐落于南昌路口、雁荡路上,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海派川菜和扬帮点心的特色,洁而精追求正宗和创新、传统和时尚的菜品意境,形成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风格,洁而精以善用“味”而令人称道,其中的鱼香、红油、怪味、麻辣等味型都是久负盛名,凡有代表性的海派川菜,都可在这儿吃到。其中“干烧明虾”“生爆鳝背”“香酥鸭”“干煸牛肉丝”等曾荣获上海餐饮博览会金奖,“文丝豆腐”创烹饪界首个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创新开发了海鲜毛血旺、鸡枞菌鲜肉月饼等菜肴和点心,获得食客好评。
创立于1914年的泰康食品出品的泰康金鸡万年青饼干和泰康“现制现售”糕点、腌制食品、旅游面食等闻名沪上,蝴蝶酥、万年青饼干和汤包是其门面招牌。坚持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秉承“有些味道永远不会改变”理念,以鲜肉月饼和万年青糕饼制作技艺最具代表性。
泰康食品自建工厂及生产线,购置先进烘焙设备,培养技师队伍,自主研发中西糕点,从源头保障老字号产品品质。泰康食品透露,今年将以当下消费者的口味爱好为新方向,以颇具体验感的“现烤现卖”新模式,推出“万年青风味蝴蝶酥”,将通过找准定位,升级包装、售卖模式,打响泰康万年青风味糕点系列的“第一枪”,并同步申请“万年青”糕点黄浦区级非遗项目,做好“万年青”糕点系列的衍生产品。
传承非遗技艺融入百姓生活
< class="pgc-img">>第三批新晋品牌中有不少还拥有非遗项目。比如,绿波廊点心制作技艺、春风松月楼净素菜包制作技艺、哈氏海派糕点制作技艺。
以国宴点心闻名的上海绿波廊酒楼坐落于上海著名的豫园商圈九曲桥畔,沉淀着上海点心深邃悠远的文化故事。绿波廊蜚声中外,顾客盈门,曾先后荣获国家特级酒家、中华餐饮名店、上海老字号等殊荣。绿波廊的点心成为了传递上海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2023年5月,绿波廊点心制作技艺被评定为黄浦区区级非遗项目。
绿波廊点心制作技艺源自1924年乐圃阆茶楼,初时以苏帮点心为基调演变而来,兼具上海老城隍庙点心特色,经过百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今天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趋时应世、精益求精的上海点心特色。
绿波廊点心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沪上堪称一绝,素以小巧玲珑、色调高雅、造型清新、口味丰腴为特色,集诸家精髓于一体。多年来,传统萝卜丝饼、腰果酥、蟹粉小笼,创新研发的眉毛酥、拎包酥、各式象形船点等产品脍炙人口,颇受欢迎,代表了上海深邃的点心文化特色。多年来,绿波廊点心以创新为载体,在继承江南传统点心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蓬勃发展,融入新元素,拓展新路径,并载誉无数,口碑愈盛。因而,绿波廊点心技艺团队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中外贵宾接待任务,并创新开发了大量具有时代气息并极富绿波廊特色的国宴点心。亚信峰会、两届进博会等国宴上,由绿波廊创新设计的“夫人套点”“荷韵套点”“硕果累累套点”等,寄情于点,如诗如画,为中华饮食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同时,这些产品也走上普通菜单,让市民大众同样能尝到精致美味。
春风松月楼始创于1910年,秉承“常年净素”的经营理念,经营的素面、配套素点及花色仿制荤菜成为上海素食的一块招牌。
其知名的净素菜包制作技艺自上海老城厢起源,制作技艺繁复,经过几代传承,坚持手工包制,保持了优质的技艺水准,被列为黄浦区非遗保护项目,荣获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中国金牌小吃等殊荣。
松月楼发展连锁上海新店12家。连锁新店聚焦净素菜包非遗核心产品,突出国潮素包特色,引领健康新风尚,革新生产工艺,完成内部供应链和新品研发工作,推出数十款不同特色的点心新品。
作为黄浦区非遗保护单位,上海春风松月楼专注人才队伍建设及产品研发。一方面,崔晓菁作为第五代非遗传承人,日常组织开展技艺传承与保护工作,建立传统技能工作室两个,保持企业创新活力,她创制的《净素菜包标准化操作法》荣获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同时,依托集团研发中心,品牌开发了鹿茸菇包、植物肉包等全新产品,丰富素食文化体验。企业多措并举,不断通过技艺改良、商标注册、拜师带徒、连锁发展等举措,推动传统技艺传承发展。
民营老品牌家传技艺推陈出新
< class="pgc-img">>上海黄金行业颇有影响的品牌——“金城皇”位居福佑路上的福源商厦,前身是创立于1934年的上海恒利银楼,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件绒毛电铸黄金摆件;2005年,家族传承独特的“高熔点花色金”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力设计制作“中华传世金”。
“金城皇”拥有3D硬金、5D硬金、5G黄金、古法黄金、18K首饰等多种古法和新兴黄金工艺制作技艺。发挥原创设计能力,善于在传统造型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2014年设计《倾国-倾城》系列首饰获得中华老字号始创产品时尚创意银奖。《福芦呈祥》《祥云》荣登2021年度首批“上海礼物”商品榜单,获评“上海礼物”品牌商品。同年“金城皇”老字号与元合云设计工作室合作,通过与动漫企业兔斯基IP 的对接,在上海国际动漫节CCG EXPO 2020上设计推出双IP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独立设计并制作产品有203件,其中42件申请专利并叠获嘉奖。
“作为民营企业,‘金城皇’重视祖辈开创的黄金首饰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针对项目传承发展的环境、设施、后继人员的培养等,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截至目前花费资金达1230万元。并不断改进推动产品多元化,金饰制作技术和工艺得以突破、提升。”“金城皇”第四代传承人林泽超说。
截至2023年12月,以“金城皇”为营销标志的专卖店、特约店、加盟店约有400多家,目前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还与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的世界知名品牌进行工艺加工技术的交流。金城皇黄金工艺制作技艺正申请黄浦区非遗项目。
特约记者 / 王玉龙
编辑 / 张姗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WEB 3.0及元宇宙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对时尚消费品产业及其他行业的未来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期《时尚消费看“宁”的》系列报道,将为大家介绍长宁企业PGM百琪迈及斐颐文化,了解他们如何抢抓数字机遇,推出虚拟时装秀、云端试衣间、元宇宙展览、时尚数字藏品等新鲜事物。
PGM百琪迈
助力行业企业走进“数智未来”
VR展厅内,消费者能多角度细细查看时尚品牌的虚拟成衣,点击时装即可实现商品链接跳转和购买。虚拟试衣间中,用户可根据体型定制专属数字虚拟人,并从数字服装库中任意挑选心仪的服装……在上海百琪迈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以下简称“PGM百琪迈”)的软件、技术支持下,这些原本遥不可及的“数智未来”已在服装时尚行业的智能化应用中成为现实。
PGM百琪迈于1996年在长宁创立,是集3D虚拟和柔性材料、复合材料图形处理及智能裁剪设备的研发和设计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公司已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000个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技术和服务。拥有百余名中国员工及科研人员,在意大利和中国设有工厂,涵盖软硬件研发、装配生产、销售、服务。
“数智未来,其实并不遥远。”上海百琪迈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袁小燕女士介绍,随着元宇宙、3D虚拟设计、数字人产业等服装数字化产业的火热,PGM百琪迈自主研发的Aphro3D虚拟试衣软件及Aphromoda全链路研发协同设计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服装数字化转型,由传统设计模式走向数字设计。
Aphro3D虚拟试衣软件衍生开发的新元宇宙生态系统,已覆盖高仿真数字人、数字服装、数字服饰、IP联名、时尚合作、虚拟时尚秀场、沉浸式虚拟展厅、虚拟生活社区等维度。以高仿真数字人为例,PGM百琪迈成功打造的高仿真虚拟代言人Emily,是经过逼真动态捕捉和高质量服装建模而诞生的高仿真数字人,PGM百琪迈以技术塑造品牌形象,让她能结合品牌需求展示数字时装产品,进行数字时装走秀等。
凭借成熟的技术和经验,PGM百琪迈Aphro3D与迪士尼持续推出数字联名服饰。并且与中国国际时装周合作推出了中国首个时装周虚拟时尚地标“元宇宙·北京751D·PARK”,打破次元的虚拟试装、虚实结合秀场搭建及元宇宙未来秀场,多维度将科技、时尚、创新融合,展现了服装数字化的无限可能。除打造时尚、新潮的消费场景新模式,PGM百琪迈也持续深耕汽车内饰、家具、航天、航空、军用、风电、船舶等行业板块,结合3D虚拟技术、CAD/CAM、智慧物联等技术,积极贡献力量赋能制造业。
今年4月,PGM百琪迈推出了集性能与设计、时尚与科技为一体的全新型号Teracut智能裁床,设备搭载Justcut V2022最新智能软件、智能柔性切割系统、Eco-SYSTEM环保节能系统、硅润滑系统、物联IOT系统、强化型机头组件及磨刀系统,拥有行业领先的边走边裁功能,能将各图形分析及切割动作精准配对,裁剪精度、吸风控制、牙口处理、对称裁片等专业需求均可完美实现。
3D虚拟系统在汽车内饰行业的应用
在2D、3D虚拟图形处理技术和智能裁切技术上,PGM百琪迈同样具有核心竞争力。除完成极度复杂图形的处理外,PGM百琪迈能将图形数据直接转化为2D生产数据,数据直连智能裁床,可配合物联IOT系统及AGV搬运和智能裁片仓,实现真正的无人、少人作业场景。2023年,PGM百琪迈凭借智能裁切技术,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年来,公司已获取30多项技术专利、30多项软件著作权,并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全国创新创业50强”等多个称号。
“我们扎根在长宁,公司研发及销售部门同样集聚了包括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长宁校区、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等大批来自长宁的优秀人才。”袁小燕表示,得益于长宁良好的营商环境、地理和交通优势以及多元化的人才输送,PGM百琪迈多年来发展稳定。接下来,公司将重点围绕虚拟现实服务,从虚拟服装、虚拟人物、虚拟场景,不断深化硬件设备和技术服务,帮助更多行业企业实现数字驱动生产,做到降本增效、异地协同、环保节能。
斐颐文化
打造全局和长远的数字艺术化文化生态
在愚园路艺术生活街区,上海斐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斐颐文化”)打造的Fiu Gallery飞呦画廊,因大胆、亮眼、创新、交互性极高的艺术风格而闻名,是周边居民及广大群体近距离接触艺术和生活美学的热门年轻画廊。
自2018年在长宁诞生并成立以来,斐颐文化以“探索艺术赋能未来商业、创造艺术价值变现”为宗旨,将故事化、场景化、游戏化与突破想象力的策划理念相融合,同时不断探索前沿数字艺术领域,链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为品牌赋能,积极构建并推动新的行业形态,致力打造全局、长远的数字艺术化文化生态,并以可触及的方式传达给每个人。
“我们始终在更多不同的领域积极尝试,努力为长宁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商机。”斐颐文化创始人俞沁润介绍,目前,元宇宙迎来一个更加普及、健全的发展阶段,斐颐文化把为民众提供前沿的“时尚生活范本”作为自身的产业优势与特色,主动把握元宇宙时尚产业发展机遇,以元宇宙数字技术为媒介,以飞呦画廊为载体,激发不同于物质世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将其运用于街区景观的打造中,创造出可互动的沉浸式动态城市景观,进而满足大众对时尚生活方式的精神需求。
记者了解到,斐颐文化于2022年开始探索元宇宙的“数字艺术”之路。2022年8月,其与国际知名时尚品牌Karl Lagerfeld、国内头部数字科技公司风语筑共创元宇宙数字时装展《卡尔时空旅行社》。该展以品牌2022年秋冬主题“THE FUTURE IS NOW未来已至”为起始点,展开了“卡尔宇宙”的时空版图,带领观展市民开启对复古未来主义的无边探索。
左一为数字虚拟人Alma
展览为期一周,以“元宇宙”概念为基底,灌注品牌创始人卡尔·拉格斐先生前瞻性当代精神,将品牌经典时尚元素通过数字技术呈现,搭载重置感官的XR交互技术,建构起设计、艺术、空间、科技彼此之间的持续性对话,打造了虚实结合、跨越空间界限的沉浸式时尚交互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由斐颐文化创造的数字虚拟人Alma,化身“卡尔时空旅行社”社长身份在展览中亮相。作为全球首位画廊虚拟合伙人,Alma有力推进Fiu Gallery飞呦画廊在元宇宙数字新领域的发展战略。
同年12月,元宇宙数字艺术展览《欢迎来到伦敦》再次在沪上掀起了一阵热潮。该展不仅将艺术氛围浓郁饱含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伦敦“搬来”了上海,而且对“孟菲斯”这一独特视觉艺术进行了全新探索,通过结合增强现实和虚拟技术,传递了艺术家Peter Judson对于城市生活中人、物、空间三者关系的思考。艺术家把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花”,作为主角串联起线下展览和与之延伸出来的线上空间,同步呈现实体版画与和元宇宙艺术数字藏品盲盒《全盛时期》(含实体)。
有别于传统的画廊,Fiu Gallery飞呦画廊还是一个多元交互的艺术空间。通过与各地、各领域、各行业的优秀品牌和艺术家进行合作,飞呦画廊已成功建立起品牌形象,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青年粉丝群体,在相关领域都打开了市场,这也为飞呦画廊在艺术家经纪版权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年来,飞呦画廊已与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近10位艺术家签约,并为艺术家洽谈促成了与艺术、服装、首饰、餐饮、彩妆等行业的合作项目,呈现了一场场前卫、时尚受年轻人喜爱的展览。
通过与插画、平面视觉、装置、表演、新媒体等艺术领域的18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深度合作,飞呦画廊联合120多家品牌,举办了超过60场展览、快闪、市集及商业品牌项目,跨越12个城市,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此外,飞呦画廊通过开展艺术家驻留项目,积极链接国外艺术家,引导艺术家将个人首展落地长宁,增进国外年轻艺术家对中国的了解,对中外艺术和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为长宁时尚创意理念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通过降低艺术门槛,飞呦画廊把生活和艺术的新态度融入设计、展览、活动和产品的各个细节之中。近两年来,飞呦画廊的展览活动已进入艺术、时尚、潮流、美食、生活方式、公益、社区、公共教育等多个领域,累计曝光量破10亿,观展人流量超40万,在线上线下引起了极高的话题度。飞呦画廊曾荣获上海“时尚100+ ”“年度时尚新卡点”“长宁时尚活动”等市、区级时尚奖项。
“长宁时尚创意产业相关政策及资金的扶持,让我们保持了持续经营的战略定力,树牢了创新发展的信心。”俞沁润表示,未来,斐颐文化将继续勇于突破自我,争做长宁时尚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积极助力长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上海长宁
不久,南翔馒头店全新餐饮IP“南翔馒头殿”落地新天地,并与奢侈品牌巴黎世家联名,为传统中式点心穿上时尚品牌外衣,每天200份限量产品分钟级售罄。这是老字号品牌蹭流量的噱头吗?豫园股份副总裁胡俊杰显然有着更深远的打算:为南翔馒头店今年“出海”开店“搭桥铺路”。
南翔馒头店正踏在“出海”的风口上。近两年来,新一轮中国餐饮品牌正加大全球化步伐,掀起新一轮“出海热潮”,这其中就包括一大批上海餐饮、茶饮品牌。在专家看来,相比上一轮品牌“出海”进入海外商超,此轮品牌以在海外独立开店为主,意味着品牌将有更大自主权,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
茶饮、老字号品牌纷纷出海
世邦魏理仕最近对93家国内零售商进行品牌出海调研,数据喜人——去年共有36家中国品牌首次在海外开设门店。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租户研究负责人胡乐毅表示,七八年前,电子产品、头部服装类品牌已率先走出国门,而去年以来,中国餐饮、茶饮品牌出海正成为新一轮增长点。
这其中,来自上海的品牌表现亮眼。就在5月,紫燕百味鸡在墨尔本的Box Hill开出澳大利亚首店,将“中国卤味”带到海外市场。开业当天,门店前大排长龙,后续品牌很快将进入悉尼、布里斯班等城市。而这只是第一步,6月中旬,紫燕食品与大华集团、创丰集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其也将很快进入美国市场。
茶饮品牌则是这一波出海的主力。今年初,霸王茶姬全球业务中心落子上海;6月中旬,位于虹桥联合大厦的全球总部开始运营,也为霸王茶姬全球产品推广和全球业务汇聚踩下油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品牌海外首店已于2019年落地马来西亚,截至目前,全球门店数超过4500家,其中海外门店数突破100家。7月,霸王茶姬将在法国巴黎开设快闪店,把现代东方茶带到法国。有消息透露,8月,品牌还将在新加坡3店齐开。
老字号餐饮品牌的扬帆出海也迈上新阶。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2月25日,豫园灯会在巴黎亮灯,也把一众中华老字号品牌带到当地。“我们发现,南翔馒头店的非遗技艺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消费者往往需要排队半小时以上才能品尝到一笼小笼包。”胡俊杰很快嗅出商机,认为这从侧面佐证了东方美学、美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出海的必要性,因此,今年南翔馒头店将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打破受众对其“传统上海小吃名点”的认知,以高端中餐厅的全新姿态向世界传递上海餐饮名片。
供应链管理将输出海外
上海餐饮品牌出海,并不是新鲜事。前几年,光明冷饮、杏花楼月饼的出海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今年4月初,载有盒马自有品牌商品的船只从洋山港出发开往美国,亚米网站上线首周,“盒马牌”新品已在美国东西海岸新品排行榜升至第一名。
“但此轮出海的巨大变化在于,近两年来,上海餐饮品牌开始以独立门店形式出海,无论是在店址选择、门店装修,还是品牌定位或者营销策划上都拥有了更大自主性。”用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军的话说,上海餐饮品牌出海正进入“大航海时代”,代表着本土餐饮业态各方面的成熟度在提升。
为何此时此刻餐饮品牌会集体出海?原立军解释,这一批出海品牌以火锅、面食、茶饮等为主,这些产品普遍具有标准化程度高、产品集中度高的特点,也体现出品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霸王茶姬创始人、董事长张俊杰用“生态”来理解品牌出海,他认为,任何单一的经营单元都无法实现协同效应,而应该是供应链、物流、装修、设计等所有生态公司、全产业链的出海。
世邦魏理仕华南区顾问及交易服务部商业负责人陈文辉认为,当下品牌的出海策略与出海热潮,究其根本与中国品牌发展呈正相关联系。“过去几年,国内商业市场迭代很快,5年前购物中心以国际品牌为主,主力店以快时尚头部品牌与奢侈品为主,而近5年大量中国品牌崛起,在国内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一批实力很强的品牌企业诞生,具备了出海的可能。”他还认为,一些茶饮品牌、零售品牌在国外的竞品不多,开拓市场新增量的机遇窗口仍在。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受访零售商计划在未来1到3年内开拓或加大海外市场门店投入,其中,餐饮品牌首次出海意愿更强,高于平均值5个百分点。
最终要服务当地消费者
与服装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的路径一致,上海餐饮品牌在这一轮出海过程中,打响品牌国际影响力是最大考量。
在目的地选择上,餐饮品牌大多选择布局东南亚。今年2月,来自上海的本土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将其海外首店落地吉隆坡,还带去专属菜单。“地理位置和人流量成为品牌在海外选址时最为看重的两大因素。”胡乐毅表示,餐饮品牌出海更倾向于在核心商圈开首店。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去年首次出海的36家品牌中,高达95%的门店选址在当地的核心商圈,超过70%的门店位于地标性购物中心内,而在经营模式中,大部分品牌采用直营模式,以更好把控新店品质和项目进程。
这一波出海势头,也带来中国美食的“出圈”现象。在TikTok上,话题#chinesefood标签下的视频,2022年已超过79亿次曝光。一位刚回国的留学生告诉记者,人生第一次吃太二酸菜鱼是在美国纽约,“几个人一共花了200美元”。今年6月,霸王茶姬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并现场制作东方茶,让更多人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未来,品牌‘出海’不只是服务海外华人,最终目标是要服务当地消费者。”原立军表示,真正的全球化意味品牌需要将自身特色和文化元素融入到全球市场中,通过跨文化、跨地域的商业拓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不仅可以带来更大经济收益,还可以推动中国餐饮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文化软实力。”
胡俊杰也默默为南翔馒头这一老字号品牌设定了目标:10年内在欧洲、亚太、北美等核心区域拓展30多家门店,并结合当地市场和需求做出适应性创新,让南翔馒头真正“包容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