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的历史悠久,不管是北方的“北京清汤涮羊肉”,还是南方的“潮汕牛肉火锅”,亦或是巴蜀地区的“重庆牛油火锅”,都是各有千秋,特色分明。
其中属重庆的“牛油火锅”口味最重,讲究一个“六分牛油四分水”,将肉食、蔬菜用油脂烫食,味道更加浓郁、醇厚,给人极大的满足感。
< class="pgc-img">>但很多爱吃“重庆火锅”的朋友,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
不管是在火锅店,还是在家里,火锅沸腾起来之后,锅底经常会泛起“黄色的泡沫”,并且久煮不散,只能不停地用勺子“撇”出去。
正常情况下,是因为底料、汤料和食材中含有淀粉、蛋白质,在遇到高温时,其中的“蛋白分子”就会沸腾起泡,并且越煮越多。
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口感,但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一顿火锅下来吃的非常不舒服。
< class="pgc-img">>当然了,这也是正常现象,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那些“非正常”的原因:
- 底料:没有清洗干净、没炒干炒透,导致含有些许水分,都会导致锅底起沫。
- 发制食材:烫煮用“碱”发过或裹了“淀粉”的食物,尤其是毛肚等肉类,为了最大程度地去除污垢和增加爽脆感,会在碱水中进行发制,锅底沸腾时自然就会起泡。
- 带血荤食:猪血、鸭血、黄鳝、泥鳅等带血食材,也会引起锅底起泡,一般完全烫熟捞出之后,起泡现象就会消失。
其实只要食材、锅底、调料本身是安全的,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只是看上去影响胃口,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 class="pgc-img">>但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老油。
此油是指“将食用过的火锅底油回收,进行二次提炼”,因为涮烫过了大量的食材,会有一股醇厚的浓香。
早些年间,“重庆火锅”就是以“老油”为传承资本的,这是一种“餐饮文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口水油”、“地沟油”等问题油。
< class="pgc-img">>虽然2011年之后,重庆火锅协会承诺只用“一次性底料和汤料”,但对火锅稍微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小规格的火锅店中,不排除有不良商家为了利益,而再次将油回收。
如果“回锅老油”处理不好,往往也会引起大量的泡沫。
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说明什么。
< class="pgc-img">>如何正确分辨老油呢?
像专业的“酸钾值”测试,在普通人的可行范畴之外,我们暂且不谈,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火锅一端上桌就是汤状,没有“一次性底油块”。
- 油水厚重,泡沫发黑,用筷子稍微蘸食,就特别的辣。
- 油脂味道大,中药味道重,在油温降下来时尤为明显。
如果碰到以上情况,那非常有可能是用了“老油”,大家一定要注意。
< class="pgc-img">>也有很多朋友说,火锅店会使用“食用消泡剂”来应对这种情况,其实只要是在规定剂量范围内(汤料的千分之一),还是被允许的。
当然了,大家也不用担心超标,因为“消泡剂”一旦放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发起更多的泡沫,这等于砸自己招牌,想必没有人会这样做。
< class="pgc-img">>——轻肥说——
说了这么多,绝无黑“重庆火锅”之意,毕竟绝大多数餐饮人,都是秉承初心,以“食品安全”为主。
只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重食品安全,毕竟健康才是革命的资本嘛!
本文由@轻肥食谱原创,欢迎关注,让您吃个痛快,吃个明白!
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打火锅时,正当锅里冒着热气,只要菜一上桌,大伙就急着把食材一股脑儿倒进锅里,结果就是出来很多泡沫。
这些泡沫究竟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是否对人体有害?该怎样避免或去除呢?
火锅里的泡沫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泡沫是不稳定的,但一类称为“表面活性剂”的化合物可以维持它的稳定。
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这与它“既能与水亲近,又能与油亲近”的特点有关。
食物中的蛋白质就具有这种“两亲”性质,当火锅原料中的蛋白质溶解到汤里后,蛋白质就发挥了起泡的作用。
一般认为,打火锅时出现的泡沫,主要是一些蛋白质、脂肪、血浆等细小颗粒与空气的混合体。
火锅里出现泡沫的常见原因:
某些肉类(如鸡肉、排骨、鳝鱼)里有残留血水;
火锅底料或其它食材中存在一些蛋白质分子或其它成分;
使用劣质或不新鲜的油,如“回锅油”等;
水未开便下肉,且一次性放太多食材。
这些泡沫是否对人体有害?
其实,只要肉类、底料或其它食材本身是卫生安全的,泡沫中的这些蛋白质、脂肪,及残留的血水等,一般不会对人体有什么害处,但因为它们在气味和外观上比较影响食欲,一般都会给予去除。
当然,如果是因为肉类、底料或其它食材本身存在卫生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如含有一些有害微生物或杂质,则应采取适当措施,尽量避免泡沫的产生。
避免或去除火锅泡沫的几个小建议:
一些能去除血水的肉类应尽量清洗干净;
火锅底料等也应尽量冲洗干净;
使用新鲜优质的食用油;
等锅开后再放肉,且不要一次性放太多食材;
当出现泡沫时,可用勺子轻轻撇去。
温骤降,约上三五好友吃火锅,可谓是一大乐事。随着各种鲜香在锅中热烫翻腾,不难发现,火锅表面会冒出一层浮沫。
上周末,饭桌上的小伙伴为了这层浮沫“吵翻了天”。有人拿着汤勺不停地捞着汤里的浮沫,认为这是肉里的脏东西,既没有营养又膈应人,必须撇去;有人则认为这是食材精华,留着无妨,撇去就失去了原有的滋味,说着还拿勺子喝了一勺汤。
真相到底是什么?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营养科负责人金薇薇副主任营养师。
煮火锅为何会出现浮沫?
这些泡沫要撇去么?
金薇薇主任说,大家吃火锅时准备的食材往往比较丰富,常有肉类、蔬菜类、海鲜类和豆制品等。
“大部分食材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部分有机物如蛋白质、皂苷等有极强的亲水性,在炖煮搅拌过程就会产生丰富的泡沫。”金主任解释道,煮火锅时大家看到且散不去的浮沫主要因涮肉而起。
“生肉下锅,浮起的第一层泡沫主要源自肉里残留的血水和一些杂质,这层浮沫腥味较重,影响口感和外观,建议撇去。”金主任表示,“撇去第一层浮沫后,你可能会发现汤底依然不断有少量泡沫浮起。其实,第二层浮沫的成分主要是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可认作是肉的精华,无需撇去,保留下来还能使汤汁增香。”
金主任说,日常烹煮肉类也是同样的道理。
火锅汤含有大量嘌呤和亚硝酸盐
不要喝!高尿酸患者更碰不得
对于有小伙伴喜欢舀喝火锅汤喝的行为,金主任表示“最好不要喝”。
“火锅煮得越久,其中的亚硝酸盐、脂肪和嘌呤的含量就越高,对健康不利。”金主任说,嘌呤在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以及海鲜中含量较高,涮火锅时,食材中嘌呤就会大量溶解在汤里,嘌呤会转化为尿酸,因而高尿酸患者绝对不能碰火锅汤。
那高尿酸患者能吃火锅中的食材吗?金主任说,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动物性食材和豆制品都不能吃;如果是痛风平稳期,可以少量吃,但吃之前最好用清水再涮一下。
“高尿酸患者也需要蛋白质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以体重为标准,每日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1.0克,50千克体重的人一般需要摄取50克蛋白质。如果家里有高尿酸或痛风病人,烹煮肉类时建议先焯水。”金主任提醒,“要注意的是,肉类焯水应冷水下锅。沸水下锅容易使肉类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导致外层熟了而内层血水杂质等无法析出的情况,无法使大量嘌呤溶解于水中。”
“高尿酸患者也可以从蛋和奶中摄取蛋白质,蛋和奶属于嘌呤少的食物,在急性发作期宜选用。”金主任建议。
豆浆和果蔬汁的泡沫要撇去吗?
对健康无妨,可以吃
我们不难发现,日常生活除了炖煮肉类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一些植物类食材中在使用时也会出现大量泡沫,这些泡沫要撇去吗?
金主任说,比较常见的植物类泡沫有豆浆泡沫和果蔬汁的泡沫。
“豆浆机磨豆浆时,会产生蜂窝状的泡沫,这个泡沫有点像肥皂沫,其主要成分是皂苷,但不影响健康,可以吃。”金主任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未煮熟的豆浆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成分,进入人体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从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因此,豆浆一定要煮熟煮透。
另外,榨出的果蔬汁表层也会出现一层绵密的泡沫。这层泡沫是果蔬中的营养物质,虽然影响颜值和口感,但食用对健康无妨。
“煮粥煮面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浮沫。这些浮沫是面粉中的淀粉和蛋白质随水沸腾后溶到水中形成的泡沫,也是安全的。”金主任表示。
烹饪食物有哪些注意事项?
有些蔬菜要焯水,有些蔬菜要煮透
金薇薇主任说,从健康角度来看,烹饪菜肴时尽量选择清蒸的方式,少油煎或油炸。如果是炒蔬菜,建议快切快炒,以防止维生素的丢失。
“菠菜是一种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营养价值很高,但其中又含有大量草酸,草酸会与人体内的钙、锌等矿物质结合,会增加结石的概率。如果直接烹饪会对健康带来副作用,建议烹饪前先焯水。”金主任说,水煮开直接放入菠菜,待菠菜煮得稍软一点即可捞出,无需完全煮透。出水后最好再用冷水冲一下,既能保留菠菜碧绿的颜色,又能冲洗掉残留在菠菜表面的草酸。
要注意的是,四季豆含有皂苷和血细胞凝集素两种毒素,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毒素未被破坏,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物质但其溶于水,通过焯水、泡煮等可减少其含量,降低毒性,因而食用鲜黄花菜前应用水浸泡或用开水浸烫;另外,“减脂常客”西蓝花由于菜头比较密集,容易混入虫卵等,烹饪前也建议先焯水,减少有害物质残留。
(浙江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