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茶,遇饭饭。
他在山野之间,
用茶与餐为媒,
与整个自然对话。
……
- 台湾新北 食养山房-
NO.1 | 壹
外面的阳光静静地落在院子里,
林炳辉轻轻地端起茶盏,
喝下一口茶,清香沁脾,
在自然的风里,感受自然的馈赠,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食养山房,无论在民宿界,还是在茶学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个所在。
它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独特的设计,或是它提前一个月都定不到的位子,它里面蕴藏的,是古老东方禅学智慧。
食养山房总共搬过三次,每次搬家,不是因为客人少,而是因为客人多。
在林炳辉看来,喝茶、吃饭,讲究一个心境。只有在一个清静的所在,人的身心才能得到最大的放松,不急、不燥,心放松了,才能与自然和谐地共生。
现在食养山房的位置,是在新北市的汐止,安静的山谷里,静水流深。
“觉得自己还蛮幸运,又没有什么财力,但能有这一大片‘江山’,有水有山就叫‘江山’。”说到此处,一直浅声慢语的林炳辉少有地哈哈笑出了声。
去食养山房,有点像古代寻山里隐者的感觉。
它在几千平米的深谷里,没有高大上的门头,“就像君子之交,不是先掏一张名片,一个来头吓死人,它的态度是可亲的,它的内涵,只有你走进去,才能感受到。”
NO.2 | 贰
走到食养山房,要经过一条满是青苔和蕨类植物的小路,步行不远,就看到了对面的二层小楼,掩映在苍山翠竹之中。
就连建造这座房屋的过程,也完全是随缘的。
他用铁皮来盖屋顶,施工的时候有一次下雨,那天工人没有盖上雨布,最后铁皮全生了绣。“既然老天想要这样子,那就随缘,不要去与它抗争。”
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来,这山里的房子,却与自然显得异常和谐,空山灵雨,境界全出。
外面的空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花,一种山野气息,扑面而来。
角角落落的石臼、青苔,又把这里,衬托出宁静的禅意。
房子的内部,是极简的。“绝对不要有一个多余的动作。”
“这就跟喝茶一样,你不要去做太多的加法,我不太喜欢那种像表演一样的茶道;泡茶,就很朴素端端正正泡茶,设计,就不要那样很多花招进去里面。”
就像有句话说的,大道至简,大巧不工。
不论是墙上的水墨山水,还是桌上的各类经典书籍,抑或是布满了每个角落随意绽放的花儿,都像是从这个地方长出来的,没有丝毫的刻意造作。
再好的装饰,也比不过自然。
食养山房,用大量通透的做法,把空间打开,阳明山的山景就是这里最好的装饰。
探头进室的树枝、随风摇曳的竹林、葱茏青翠的远山……层层叠叠,自然就像是一个久违的老友,在这里可以一起坐着聊聊天。
在这样的地方,无需配置多少家具。草席、案几、室内再点缀上一坛花,就是最好的设计。
心仿佛就在山水自然里,读书、书法、禅修、论茶,手谈……心境澄明,自然如有神助。
NO.3 | 叁
“我在这里看书、打坐、念佛、发呆、泡茶……把东西都收拾干净,变成我自己生活的一个态度。”
而在这里,喝茶是一件很随心所欲的事情。
每天早上,他基本上走到哪里就喝茶到哪里,看书到哪里,因为哪里都有茶室,遇到朋友客人,当下就可以坐下来喝喝茶。
由于爱茶成痴,这十几年来他专注在茶,对器皿啊,水质的研究啊,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器皿、什么样的杯子、什么样的泡法,大约现在不用想也知道怎么泡了。
因为那个茶一出现,就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器皿,是银壶是铁壶,还是陶壶。或者比较有情绪的时候,冬天也可以取一个炭炉,用炭火来泡。
对他来说,茶一个可以跟自然、跟艺术、跟心灵对话的空间,它是一个媒介。
“你用音乐、美术、其他,好像也可以,但是茶是一种生活。”
NO.4 | 肆
当然,说起食养山房,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津津乐道它的餐饮。
没有菜单,这里要预约,因为食材都是当日准备,没有多余的备份。没有菜单,则是林炳辉自认“不会做菜”,不敢给人点菜。
1200元一位的菜式,都是主人根据四时节令的不同自由搭配发挥的。总共10道菜。
比如夏天,汤里会有菱角、鸡头米,冬天会有芋艿、白薯,春天会有早晨刚从竹林里掰回来的鲜笋……
台湾传统的糕点,简单的手工豆腐,或者日本新鲜的鱼虾…在这里都可以吃到。
印象最深的是一道莲花墩。一锅热腾腾金黄的土鸡汤,服务生丢进去一个黯淡不起眼的东西,热气盈盈之中,这物件颤颤巍巍绽开,原来竟是一朵皎洁的白莲花。
在每两三道菜间,还会送来水果醋或是桑葚酒,清一清味蕾,再给你下一道菜的惊喜。
林炳辉没有生意人见人三分熟的热络。他常穿一身白衣白裤,声音不高,温和浅笑,他也不会在客人吃饭闲谈的时候,突然进来问你们:饭菜是否适口?是不是对胃是你家的事,他只做他的菜。
甚至坊间有一个传说,有一次台湾政坛几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来吃饭,林炳辉也不过坐了10多分钟,且惜字如金,沉默的很。可见他真的是山水散淡之人。
END
▼
把四季请到厨房,
把山水邀上餐桌,
逢茶茶,遇饭饭。
天地之大,粟米之微,
都是一场人生修行。
=====大道至简的分割线=====
“民宿客”(微信号:minsuke),不是一家民宿,而是最专业最温暖的民宿平台。需帮助请加微信号:minsuke77 一键呼叫民宿客小助理。
台湾南部的深山里,
帅气的原住民Alex开了一家人气爆棚的私厨餐厅,
只在晚上营业,人均2000元人民币,
深受城市里贵妇们的喜爱,
想吃的话必须要预约,
最久得等上两年。
Alex是少数民族鲁凯族人,
曾在米其林二星餐厅掌厨,
2015年,他回到父亲的家乡开餐厅,
没过多久,
就获得“隐秘餐桌”(Secret Tables)的大奖,
成为亚洲最有故事的20家餐厅之一。
慢烤羊腿
>他对食材的要求超级严格,坚持养猪要比别人多6个月,让肉质更鲜美,有特定合作的渔场,坚持用家乡山头上长出来的各种香料。“我做的料理,不是意大利风味、法国风味,
而是属于我们家乡的故事。”
自述 Alex 编辑 白汶平
AKAME餐厅团队就是Alex的家人
>我是Alex,鲁凯族人,做厨师22年了。2015年,我在台湾南部屏东山上的雾台乡好茶村,开了一家餐厅“AKAME”——这是鲁凯族语“烤”的意思。
好茶村是我爸的故乡,从台北市开车过来大概5小时,2009年这里因为风灾灭村,重建后大家就开始做点小生意。
在法国乡村,很多餐厅就是开在山里,有很好的食材、很好的料理、很好的体验,我觉得我家乡很美,应该也能有个地方,让人能够好好来感受。
餐厅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做的,我是主厨、我表弟副厨,其他成员还有我老婆、老婆的妹妹、侄子,还有一个跟我认识很久的朋友。
家人经营餐厅和雇用员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即使有摩擦,也一定是为了让餐厅更好。
餐厅原本只有18个位置,后来我们加盖包厢,但一共也只有28个位置。一周营业5天,每天有两个用餐的时间段:晚上6点到8点45分、晚上9点到12点。真的有客人预定了2年,才终于吃上。
菜单每天都会变,今天有什么食材就做什么菜,但一定是大家在外面吃不到的味道。我的餐厅从菜色、调味、空间、器物,都必须是属于我家乡的味道和故事。
炙烤嘉义黄牛沙朗
>< class="pgc-img">鸡肝酱、紫苏、米饼
>< class="pgc-img">东北角花枝
>食材我从不进口,都是本土的食材,再加上原住民的香料。从这些出发,去研发菜色,通常我早上想一想,晚上就做出来了。
我们的山上有很多特别的香料,像是马告,它也叫山胡椒,和一般黑胡椒很像,但吃起来多了一股香茅味、柠檬的酸甜味。
土当归又称山当归,香气更浓,有一股精油味,新鲜的叶子可以直接入菜增添香气;刺葱尝起来就像葱,但它叶子有辛香味,有点辣,可以去腥。
牛排的选材是台湾牛,它肉质比较硬,通常不会拿来做牛排,但我们用熟成去软化它的肉质,筋会让口感吃起来比较有弹性。
我们只用炭烤的方式,把外皮烤熟,里面是比较生的,然后用芥末味道的一些叶子去让肉味转化,吃起来的口感会是脆、然后软、然后甜。
龙虾是新鲜的台东龙虾,本身食材就很好,我不想再在上面加大蒜或是太重的调味,把龙虾本身的鲜甜味盖掉就很可惜了。
我用反覆炉烤的方式来料理,以高温去烤,看看它的熟度再拿出来,不能烤得太干,拿出来涂上香料制成的油后再放回去烤,这个步骤要重复个几次,必须一直顾着炉火,注意熟度。
酱汁我用晒干的玉米去油炸,让玉米的甜味散发出来,加上蛋黄、茴香叶、茴香花、让味道偏酸,涂在龙虾上时味道慢慢释放出来,让味道是一层一层出来,细腻丰富。
我喜欢做开胃菜,它可以玩得很活泼。像现在是箭笋的季节,我们把它摆在石头上做摆盘,感觉它就是从土地长出来的食物,跟土地的连结更紧密。
摆盘上颜色很鲜艳,因为我会用花点缀,但花对我来说不止是装饰,它就是一个味道,像盐、醋的功能一样,有些花有酸味、有些甜味、有些带着香气,都是可以吃的。
甜点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吉拿棒,沾的巧克力酱是屏东的巧克力品牌,最近还得了奖,店家只有生产65%、75%、85%的巧克力,但我觉得都不合适,反复讨论后,他们为我们特调了58%的巧克力,吃起来刚好。
餐厅里的餐具、摆设,都是我去找我喜欢的职人、陶艺家订做的,期间会经过多次修改和讨论,用料理来告诉别人属于我们家乡的故事。
我家是做土木的,我高中念的也是土木工程系,念到一半我觉得没兴趣,还没毕业就去餐厅工作,学习做料理。
Alex早期工作照
>一开始做中餐、原住民传统的风味餐也做过,后来学西餐、法餐,我曾经很疑惑,因为我是原住民,我做的是意大利菜、法国菜,但这真的有说服力吗?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要突破。
米其林二星餐厅Restaurant ANDRé团队合影
>2012年,我自告奋勇跟名厨江振诚说,我想要去他的餐厅Restaurant ANDRé学习,餐厅在新加坡,获得米其林二星评鉴、世界50大餐厅中排行第二名,去的时候我34岁,是最老的实习生。
擦盘子、修剪花草、打打杂,从最基础的事情开始做,这些都不是难事。最难的是沟通,因为大家平时说英语、出差说法语,我学过西餐,菜名多少听得懂,剩下只能用猜的,从大家的动作去猜下一步要做什么。
Restaurant ANDRé主厨江振诚(左)和Alex合影
>做了3个月实习生后,我回到台湾,我又跟江主厨说,这次能不能让我转正职,他说好,于是我又过去了,前前后后大概待了两年,也让我在各式料理手法中,找到一条回家的路:我想用我家乡的食材去创作料理。
于是,我就回家了。
< class="pgc-img">Alex和太太穿着鲁凯族传统服饰
>在部落里,墙上、地上到处都能看到图腾,象征着鲁凯族部落,所以我的餐厅里就比较低调,没有太多民族装饰,我本人就是原住民,我想也不需要用这些再去证明。
我的餐厅是我家人一起盖的。我跟我爸说,我想要现代一点、开放式空间、很大的一个碳烤炉,结果真的实现了。
花是我老婆负责插的,我们很常用百合花,百合是鲁凯族的象征,代表纯洁、尊贵。
早期原住民风味餐没有什么精不精致的问题,大家看到食材就是煮汤、或者直接拿去烤,但总不能什么都这么单一嘛,我想要让我们家乡的食物更有特色。
我就结合一些我所学的各式料理模式,像熟成、油渍、风干等,拆解旧食材,重新运用和搭配是我现在在研究的。
我每周至少有3天会亲自去挑食材,生产者的心态很重要,如果他们跟我理念不同,我觉得就很难长期合作,所以我都会亲自和这些源头交流。
猪肉商已经和我配合快5年了,他们使用的黑猪肉,养殖期间长达15个月,一般猪肉商9个月就杀了,养殖时间长会让脂肪堆积,会更好吃。
< class="pgc-img">>我挑食材很严格,比方说里脊肉,我可能只要某个特定部位,但这个部位一头猪只能有一块,那猪杀了其他部位没人买怎么办?
所以我常跟老板说,今天的猪有哪个部位是我上次没用过的你就拿给我,从去做料理试试看,每个部位都试过,菜色才会多变。
买鱼,我习惯去满丰定置渔场,他们在海上定渔网,鱼自己会游进来,所以每天会有哪些鱼是无法预期的,你不可能跟老板说我要什么鱼,请你帮我抓,那没办法,我曾经连去5天都没买到我要的鱼。
通常早上八点渔船会靠港,渔获啪一声卸下来时,大家就冲上去了,大概10分钟被抢光定光,所以我去的时候几乎没有思考时间,有就快点抢。
最大的瓶颈就是食材种类不多,坚持用本土的东西难免会有些限制,但没关系,我们可以让它口味不同、料理方式不同,自然也能每天出不同的菜色给客人,我曾经就使用了26种香料去做一道菜。
我的家人和部落这里的人都不太懂我在做什么,很多人还是比较保守,觉得我开在深山里真的有人会来吃吗?也不理解食材明明和普通餐厅差不多,为什么吃起来味道却不一样?
我的客人大部分来自大城市,有从台北、台中过来的,上海、香港的也有,还有从东京、巴黎千里迢迢跑过来的......
我的餐厅只开晚上,很多客人会抱怨为什么早上不开。主要的原因是,我早上下山备料单程至少都要花1.5到2小时;另一个原因是,如果我的餐厅只开晚上,那就可以给部落里其他的伙伴们机会,去接待客人。
客人吃饭时会搭配酒,下山不能开车,部落的村民是不是可以提供代驾或接送服务?客人如果过夜或早到,他们白天是不是有机会可以认识部落的手绘、小吃、文化?
料理,是我唯一可以传承我家乡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最擅长的。传承不一定是用很传统的手法去做,加入一点变化,吸引到的就是不同的人。我只是开了一扇门,能不能走进来、敞开心胸去认识,就是客人的事了,但我至少让他们踏进部落。
我做完料理,就会跟客人聊天,我老婆、我的家人也都会跟客人介绍料理和文化,关心客人从哪里来、去了什么地方玩、有没有不懂的,彼此交流。
有些客人会说在这待了两天、三天,这就是我想做的事,让人好好地留在一个地方,好好地去感受当地文化,而不是通过网络、口耳相传来定义一件事情。
台湾新北市的一座深山里,藏着一家奇怪的餐厅。
by 微博Miss-藤井树
餐厅位置远离闹市,为了寻找安静的地方,店主曾经一连搬了三次家,其后把位置定在山水之间,来过的客人说,要不是有向导,这曲曲折折的山路,还真不好找。
by 微博Miss-藤井树
< class="pgc-img">>by 微博TIANYA0417
主人自称自己会泡茶,但对做菜“一窍不通”,店里没有菜单,四季时令是什么,客人就得吃什么,不要提前点菜,没用。
< class="pgc-img">>
by 微博玲梓Liz
< class="pgc-img">>by 微博Jess妈妈
偏僻的地理位置,不正常的经营理念,主人说做这家餐厅,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并不想着盈利如何,请大家不要蜂拥而至。
< class="pgc-img">>
by 微博TIANYA0417
< class="pgc-img">>by 微博TIANYA0417
如果你怀着猎奇的心里,觉得一切都只是商家一个噱头,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里一个月只接待30人,想来请至少提前一个月预定排队,就连李安也没办法,只能等。
< class="pgc-img">>
by 微博阿曼达-张
< class="pgc-img">>by 微博糖果1021
这家餐厅就是“食养山房”,有人说“来台湾,不到食养山房,那就是白来一趟”。
< class="pgc-img">>
by 微博阿曼达-张
< class="pgc-img">>by 微博阿曼达-张
食养山房的主人叫林炳辉,在很多朋友眼里,他是个温文儒雅的“茶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一身棉布麻衣,一把朱泥小壶,一壶山泉水,几个陶瓷杯,林炳辉泡茶,喝茶,一坐就是一天。
< class="pgc-img">>
他泡茶,手上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茶壶里的茶叶也不名贵,但从他手里接过的茶水,喝的人无不惊艳。
< class="pgc-img">>
by 微博金刚芭比芳芳
< class="pgc-img">>by 微博金刚芭比芳芳
林炳辉会泡茶,更会品茶,是茶友心中的大师,很多人不远万里而来,只为找他切磋一下泡茶的功夫,喝一口他亲手奉上的香茗。
< class="pgc-img">>
by 微博金刚芭比芳芳
< class="pgc-img">>by 微博金刚芭比芳芳
常人只知林炳辉茶艺惊人,却不知从前的林炳辉还是个设计师,经营着一家小型制造厂,在巨大的压力中痛苦不堪。
< class="pgc-img">>
直到他去一个朋友家喝茶时,才突然顿悟,每天压力巨大是活着,看淡一切慢慢停下也是活着,何不让自己放松一点,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 class="pgc-img">>
by 微博沐心茶室
于是,在43岁的时候,林炳辉毅然决然的放弃一切,在山水之间建造了自己的家。
< class="pgc-img">>
凭着自己的设计才能,他在依山傍水间造了一座房子,一切从简,布局大气,禅意幽深。
< class="pgc-img">>
by 微博糖果1021
房子建好之后,他还没有想过做餐厅,依然接一些设计活计维生,直到后来朋友吃了他准备的饭菜之后,大夸他厨艺高超,他才意识到不如就在这山水之间建一个餐厅吧。
< class="pgc-img">>
by 微博金刚芭比芳芳
没想到,自己的餐厅一开张,便凭着隐居深林的风景吸引了无数人,很多人慕名前来,听闻他爱茶,便找他一起喝茶,慢慢餐厅有了名气,来的人越来越多,林炳辉却害怕了。
< class="pgc-img">>
他自认自己只会泡茶,不会做菜,怎能“糊弄”大家吃食,而且越热闹他越惶恐,自己隐居山林,就是不闻喧嚣,初心受到考验,他没办法,只能搬家。
< class="pgc-img">>
害怕人找到,他连搬三次,终于在偏僻的深山里建了“食养山居”,一处房间做餐厅,一月只接待30人,一处房间做茶室,只为茶友准备,不开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食养山居,与前期的餐厅不同,这里更安静偏僻,打开门,就是绿树青山;推开窗,就能听见鸟鸣流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房间布置,一切按林炳辉心中的禅意而来,简朴的小矮桌,素色的榻榻米,纸皮灯笼里透出暖黄的灯光,贴合自然,呼应山水,每一物都精心设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对于餐饮,林炳辉打破常规,既然自己不会做菜,索性就“随心而来”,但为了满足这种“随心”,他一个人跑遍国内外,向很多大师取经做料理,做菜如品茶,都要极致且自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其后,他才悟出,美味的饭菜,不过因时而食,食得其鲜,简单纯粹才是对食物很大的敬意。
< class="pgc-img">>
by 微博熊猫与熊猫猫
< class="pgc-img">>by 微博jess妈妈
于是,他把四时时令请进了厨房。
春天,会有清晨刚从竹林里掰来的鲜笋;夏天,有从瓜棚里摘来的沾着露水的苦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秋天,少不了从泥沼深处挖来的莲藕;冬天,有从山里拔来的嫩萝卜,没有珍贵的食材,一切尊重自然。
< class="pgc-img">>
by 微博心乐厨房
< class="pgc-img">>
没有菜单,不意味着菜肴不用心,不同的时间段,客人吃的菜肴都不一样,但每一道菜,都精心烹饪,说不出的考究。
< class="pgc-img">>
by 微博玲梓liz
< class="pgc-img">>by 微博中华手工
< class="pgc-img">>
令人难忘的,是一道“莲花汤”,汤里的食材或许不同,但都会有一朵干莲花,莲花吸收了汤汁慢慢绽放,堪称食养山房一绝。
< class="pgc-img">>
by 微博熊猫与熊猫猫
< class="pgc-img">>by 微博玲梓liz
吃完饭,客人可以在食养山房里四处游览,看山看水,领略自然之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也可以跟着林炳辉一起,泡茶品茶,慢慢感受茶水的魅力。
< class="pgc-img">>
by 微博茶语网
< class="pgc-img">>by 微博小痴要吃出名堂
只是客人来的时间,终归短暂,比不得林炳辉一人面对深山老林,独自泡茶品茶来得自在。
< class="pgc-img">>
by 微博周海玲Ann
当然,也有人会问,这样一人居住在这山林,是否会感到寂寞冷清?
每每遇到这种问题,林炳辉总会笑笑,我哪有时间寂寞?有美景,有茶,还有这满山的时令,我感恩生活还来不及,怎会寂寞?何况我还有常常拜访而来的茶友,切磋茶艺,感慨人生,如此足矣。
< class="pgc-img">>
by 微博黄蓉
< class="pgc-img">>by 微博Hi彭程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只要能够按自己的初心而活,就是人生的大智慧和大满足,就怕你,求而不得,在这滚滚尘世里,纠结挣扎,苟延残喘。
< class="pgc-img">>
by 微博遇见大师
或许对于林炳辉来说,有山,有水,有茶,有莲花,这就够了。
一念心清静,处处莲花开,心安顿了,即使是一寸天地,亦能有云水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