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创作大赛#
新规出台,就特许经营的有关工作要求进行了公示、规范,而这对于餐饮行业加盟市场而言,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近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五部门发布《关于完善综合监督制度 促进商业特色经营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就特许经营的有关工作要求进行了公示、规范。
特许经营作为餐饮业常见的一种加盟方式,此次发布的《通知》是否会对餐饮加盟市场产生影响?开放特许经营的连锁餐饮品牌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 class="pgc-img">>五部门拟规范商业特许经营模式,
重点监管饮品、餐饮等业态!
红餐加盟优选注意到,此次《通知》主要对特许经营的业务范畴、备案工作、监管制度、信用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要求和规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加盟优选 摄
比如针对特许经营的业务范畴,《通知》明确,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所谓的统一经营模式则是指由特许人建立和维护,允许被特许人复制使用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形象标识、产品或服务渠道等的集合。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特许经营业务,特许人要向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特许人已备案的,其母公司、子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从事商业特许经营的,也应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另外,对于特许经营纠纷较为集中的饮品、餐饮、零售等行业,《通知》也强调,要依法依规实行重点监管。此外,各地商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还要定期联合开展商业特许经营专项清理整治,集中曝光、处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
简而言之,《通知》将对实行特许经营的企业进一步规范、要求,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
< class="pgc-img">>餐饮特许加盟乱象层出不穷,
品牌方和加盟商都深受其苦
特许经营,具体到餐饮业,也就是餐饮人常说的特许加盟,是连锁品牌加速连锁化扩张的一种主要方式。
对于特许人,也就是品牌方而言,特许加盟不仅可以帮助它们规避直营模式带来的高投资风险,还能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规模扩张,实现集中控制、扩大规模和赚取利润三者兼顾。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加盟优选 摄
但红餐加盟优选与多位餐饮经营者、行业人士沟通后了解到,实际当中,很多餐饮品牌对特许加盟方式还存有不小的顾虑。在他们看来,特许加盟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在:
1、特许经营备案过程繁琐,耗时长。
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的过程中,有两个要点:一是材料,二是时间。
有连锁餐饮品牌经营者李晓(化名)表示,特许经营备案准备材料的时候,不同行业有所不同,虽然前期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多,但一般按照要求操作,申请的难度不大,但要注意申请备案的时间。
红餐加盟优选调查也发现,目前企业还普遍面临着特许经营备案过程繁杂、耗时长等难点。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和《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所有特许人在首次订立合同15日之内都要去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如果不备案,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关系不成立,导致被特许人无法维权,而特许人还要面临罚款;此外,在签订所有加盟合同的30日内,还要跑商务部门备案,不备案就会丧失特许经营资格。
某餐饮企业老板也告诉红餐加盟优选:“在特许经营备案过程中有很多关键的时间节点,错过就得重来或者承担不利后果,而且因为仅仅是备案商务主管部门没有义务提醒申请人处理相关事务,企业自己错过的可能性很大。”
对特许经营有着颇深研究的上海中申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郭霁律师则向红餐加盟优选透露,“过去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对于备案要求(尤其是对“两店一年”的要求)参差不齐,有的地方部门甚至会层层加码,导致品牌在申请时易出现意外状况,申请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快招公司、快招品牌时有冒头,让特许经营市场变得混乱。
餐饮行业,隔上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些快招公司,它们借抢占市场先机之名,实际却行“收割韭菜”之实。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红餐加盟优选调查发现,这些公司往往在短时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包装打造出一款品牌“爆品”,再利用明星代言、明星背书,广告宣传等积累人气,以此进行大规模特许经营加盟招商,获取加盟费。但加盟商入局后,就会发现实际经营与品牌招商宣传承诺的大相径庭,更甚者,品牌方收取加盟费后就不见了踪影。
“这类品牌说白了就是‘快招公司’,这些快招公司的出现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运作,对创业者、加盟商带来损伤,同时许多餐饮品牌也深受其害。”行业资深人士花总(化名)讲道。
据其介绍,“快招公司”有时还会打着某知名餐饮品牌特许经营加盟的幌子来引流,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特许加盟的资质。“这些快招公司在收割完毕之后,又会马上掉头,转至下一个新项目,去收割新的韭菜。久而久之,也让餐饮特许加盟的名声越来越不好,整个餐饮结盟市场的秩序也受到影响。”
此外,还有快招公司会模仿一些当红的原创品牌,将其产品进行抄袭复刻,山寨出另一个品牌,logo、产品、装修风格都高度相似,并借此去招揽加盟商,诓骗创业小白,谋取利益。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模仿原创品牌的品牌标识、抄袭产品并通过特许经营从规模上快速反超的商业行为一旦泛滥,对原创品牌本身的打击和伤害巨大,而对加盟者,如果加盟了‘山寨品牌’,其被特许人的合法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比如奶茶品牌鹿角巷大火的时候,就有快招公司打出了鹿角巷加盟的旗号,不少创业者不明所以,加盟了这些山寨版鹿角巷,最后在实际运营中,产品品质往往跟不上,产生了巨额亏损。据央视财经报道,曾有加盟商在开店一年后才得知自己开得是一家“假鹿角巷”,而当时的亏损已经达到130多万。
< class="pgc-img">>市场乱象有望改善,
开放加盟合规要求未来可能会更严
如上所述,餐饮特许加盟乱象层出不穷,品牌方、加盟商都深受其苦。而如今伴随五部门发出《通知》,餐饮特许加盟乱象未来是否会有所改善呢?
郭霁律师告诉红餐加盟优选:“对于商业特许经营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国家部门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监管,也对特许人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规范市场的发展。这次发布的《通知》也明确指出,餐饮业是特许经营相关法规重点规制的行业之一,所以餐饮行业主体,尤其是品牌方,应该密切关注商业特许经营法律环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加盟优选 摄
具体来看,郭霁律师认为,《通知》对特许经营的要求未来细化落实到位后,将有助于连锁餐饮品牌进一步扩张,同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比如目前各部门对于备案要求的参差,以及地方乱加码的现象都将得到有效改善。
“伴随《通知》的进一步落实,将有助于完善、统一各地商务部门的备案流程及要求,引导连锁品牌规范备案,这对于品牌方是利好的。”
另外一位对特许经营也颇有研究的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通知》再次明确了对品牌方的合规要求,包括按照要求完成特许经营备案、备案后每年提交年报、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规范加盟合同条款、分特许人同样需要进行特许经营备案等,都预示着特许人的合规要求未来可能会更严格。
“未来,那些不合规开展特许加盟业务的餐企,以及快招公司,可能面临着更高的违规风险、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将遏制加盟经营市场上的乱象。”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道。
联社|新消费日报3月4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今日(4日)傍晚,海底捞港股最新公告显示,海底捞计划开放加盟。这也是该品牌成立30年以来,首次宣布大规模开放加盟许可。
近年来,我国餐饮连锁行业在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加盟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尽管如此,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有空间。
其中,有不少主打直营的品牌诸如喜茶、九毛九、奈雪的茶在近几年都纷纷放开加盟。但对于加盟模式的真正考验,往往是服务水平、餐品管理、后厨管理、中台协作等领域的管理能力的比拼。
如何确保作为餐饮服务“标杆”的海底捞品牌价值不被大量的加盟商稀释?如何确保加盟商能够落地直营门店服务管理水平?一切还有待观察。
海底捞从师徒制到开放加盟
此前,“师徒制”一直是海底捞维系服务壁垒、实现服务标准化与品牌扩张的王牌。
据了解,每一位员工在加入海底捞时会被分配一位师傅,师傅会为新加入的徒弟提供一周的入职培训,并在其职业生涯中定期给予指导与支持。餐厅一般员工由店长评审和提拔,员工有明确晋升通道,可在约四年晋升为店长。
在海底捞,店长是最有价值的资产,也是中坚力量。依靠这套制度,海底捞实现了快速扩张。根据调查,从2017年起,海底捞的门店数量以41%的年复合率进行扩张,2018年开店的速度能达到50%以上。甚至在疫情开始的2020年,海底捞还开了500多家门店。
但在2021年,由于受疫情、供应链成本增加等影响,当年11月份,海底捞启动“啄木鸟计划”,宣布在12月31日之前关停300家门店。
此后,海底捞便进入了调整期。截至2023年6月底,海底捞旗下总计拥有直营门店1382家门店,环比2022年末仅净增长11家。具体而言,海底捞新开门店仅5家,恢复此前因疫情关停的门店24家,同时关闭了营收表现较差的门店。
得益于2023年线下餐饮消费、聚餐社交的回归,并未大举扩张门店的海底捞却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财报预增数据显示,海底捞预计2023年公司营收将不低于414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3.3%;经营净利润(剔除海外剥离上市业务)不低于44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168.29%。而这一营收及净利润成绩同比2019年疫情前,分别增长65.9%和71.8%。
尽管受到了部分货币贬值的拖累,但2023全年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海底捞都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对此,海底捞在公告中解释称,主要系餐厅客流量增加、经营表现好转,翻台率、经营效率等均有所改善。
从当前条件来看,即便不开放加盟,海底捞通过恢复疫情中被关闭的300家门店,营收也可以实现快速增长。
但正如海底捞最新公告中提到,加盟联营已成为当前餐饮行业的一大趋势。如何高效地开店、降低门店的成本负担?与加盟商合作已成为当下的最优解。
海底捞:引入加盟有助于适度扩展
在公告中,海底捞表示,目前按照以直营为主、适时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将有助于公司实现进一步的适度扩展。
同时,海底捞也保证,引入特许经营模式后也将保持现有管理水平和顾客体验,并增强运营能力、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提升运营效率,主力海底捞品牌扩展至更多区域。
新消费日报观察到,目前在海底捞官网已上线加盟申请入口,但具体加盟申请条件较为简略。海底捞官网加盟要求显示,加盟商应当认同海底捞企业文化、具有长期与品牌一同发展的意愿及规划、具备多店发展的财务基础,以及有地方物业资源、具备企业管理经验。
据透露,海底捞亦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海底捞官网还显示,加盟审核通过后,公司将为加盟商提供管理运营体系、完整供应链体系、产品开发和食品安全、市场宣传策划,以及信息系统等完整门店运营支持。
目前来看,海底捞开放加盟的底气仍在于供应链。
相较于其他餐饮品牌,海底捞的供应链体系从2007年开始搭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早在品牌上市前内部就独立出了火锅料、食材采购两大公司。这使得作为母公司的海底捞餐厅,只需要保障门店日常运营管理以及营销宣传服务。
其中,由颐海国际支撑的火锅底料、火锅蘸料生产为海底捞门店提供稳定保障。蜀海供应链集团组成的第三方食材供应链托管,则提供了食材采购、仓储、菜品定制化研发以及信息服务等保障。
蜀海供应链集团规模较大,旗下拥有5万个SKU、8个中央厨房、43个冷链物流中心。除了为海底捞提供配套服务,目前蜀海供应链还为九毛九、7-11、曼玲粥店、丰茂烤串等全国知名连锁餐饮、零售品牌提供服务。
火锅调味料生产供应链颐海国际早海底捞一步上市,并积极拓展C端火锅料零售消费市场。截至2023上半年,颐海国际实现营收26.16亿元,同比2022年下滑2.6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36.12%。颐海国际表示,主要系线下餐饮恢复后海底捞自热小火锅需求下滑,方便食品销售结构变化;但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毛利上升,以及来自海底捞的需求增加,公司净利润增长较快。
此外,颐海国际目前已在河北、四川、安徽以及泰国投资建设火锅底料生产基地,其中不少为扩建增产支持保障地区需求。
不难看出,海底捞选择开放加盟业务后,其不仅能够获得来自加盟商的加盟费收入,还可以进一步为旗下多家供应链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一举多得。
餐饮行业加盟潮来了!
实际上,直营与加盟之争一直在餐饮行业没有定论。
自2020年起,头顶明星光环的明星网红餐饮店迅速走红,生意却未能保持长久,不少品牌遭遇关店潮、黯然离场。
以陈赫的贤合庄为例,其加盟信息上显示,想要开一家300平米的火锅店,要交48万元加盟费、5万元保证金。加上装修费、设计费、底料采购、营销费用,一家店的总投资超过160万元。郑恺的火凤祥鲜货火锅加盟费为28万元,这仅仅是品牌使用费,还需缴纳保证金5万元,装修设计及设备等等还得另外加钱。
目前来看,这些所谓的品牌如今都已经从网红“泯然众人”。;
究其原因,菜品质量、服务、中后台管理能力未能跟上,名人带来的光环效应及流量并不能为餐饮企业带来长久发展力。
尽管中国餐饮连锁品牌们处于一边在闭店一边在扩张的状态,但餐饮连锁行业的市场空间仍然可观。
《2023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美国餐饮连锁化率为54%,2022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至19%,对比来看,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与此同时,2023年,餐饮总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然而行业集中度和连锁化率远低于国外市场,过往几年中小餐饮加速出清,为龙头进一步抢占市场提供空间。
而头部餐饮企业开放加盟,是在管理模式、供应链模式等跑通的基础上,将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去复制和推广,并充分利用加盟商获取优势卡位和资源。
“海底捞开放加盟是意料中的事情”。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新消费日报表示,如果海底捞不开放加盟,而其他的企业却在提速的情况下,海底捞要力保的行业老大的这个地位其还是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朱丹蓬认为,海底捞开放加盟可以其整个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的红利持续释放,对营收利润以及股价也有相应得加持。
综合看来,餐饮加盟市场正从野蛮生长阶段转向理性成长阶段,餐饮加盟流程的各个环节趋向于标准化、正规化。未来,只想赚加盟费的快招品牌将难以生存。同时,也将催生出一批有资金、有团队的专业餐饮加盟商。
根据此前中国特许加盟展及盟享加线上加盟平台联合发布的《2023加盟人群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加盟投资人在加盟前考量的因素愈趋于均衡化,盈利模式、回本周期、行业发展前景依然是影响决策的TOP3因素,同时,总部的产品研发能力、所提供的支持、总部的供应链建设情况、培训体系、数字化水平、门店总数、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都受到了更多关注。
“所以未来的话我觉得会有更多的餐饮巨头开放加盟连锁。”朱丹蓬对记者说道。
精品长文创作季#
餐饮老板的最终归宿,可能是不做餐饮,也不做老板,而是做一个舒服、自信、躺平的局外人。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王冬明,编辑:洪君
海底捞肯定会开放加盟的,这事我2年前就说过,只不过当初说的像疯话,如今结果出来了,再听起来就像废话了。如果各位有时间,我们聊聊废话,捎带手再听我再说几句疯话,看看未来还能不能变成再次奔现的废话。
下面我们详扯两件事:
1、海底捞放加盟的真正原因,其实和我们没关系;
2、未来2024年中国餐饮格局及加盟趋势。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的风格,如果看几行不能入眼,请即时止步,千万别好几千字都看完了,再骂大街就不厚道了。
< class="pgc-img">>海底捞放加盟的真正原因,
其实和我们没关系
两年前,我在北京讲加盟实战课时,底下坐了30多个品牌老板,当时聊到一个观点:加盟是不是一个品牌的必经之路?
我给的结论是:一个餐饮品牌,只要在不断做大做强保持上升,只要中途别犯大错误突然崩了,只要思维摆脱了情怀幼稚化,三者条件一旦满足,做加盟这事是避无可避的一个必然决定,和品牌愿不愿意没关系。
话说得有点难听,当时就有一个餐饮老板代表大家发言质疑,说海底捞坚持直营不是也做到行业老大了,为什么海底捞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坚持直营到永久不可以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当时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告诉他,为什么他认为海底捞不会放加盟,主要有四个原因,大家来听听我分析的有没有一丝丝道理:
放加盟都是差钱的,海底捞不差钱,所以海底捞不会放加盟;海底捞没有放加盟,证明品牌可以不放加盟;
王老师就是讲加盟的,所以看谁都必须放加盟;
加盟这事虽然我不会,但要找一个有说服力的品牌来证明自己不放加盟这件事是对的,至少要证明不是错的;
自己没做加盟,但你眼看对手靠加盟做大了,所以加盟这事心理愿意归类于缺德,证明自己没放加盟是因为节操高于对手。
同时我还给这位朋友3个解释:
海底捞到底会不会放加盟,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我说的必然,是海底捞要满足我上述说的三个必然条件;
海底捞为什么开放加盟,这事不用在技术层面分析,我觉得没有必要分析,因为对于必然来说,原因是无关紧要的。
今天,海底捞官宣放加盟了,放加盟的真正原因,其实也和我们没关系。
篇幅有限,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说了,直接叨叨几句,对错自在大家心中:
首先海底捞放加盟这事,和割韭菜没半毛钱关系。我觉得主要原因就两点:
为未来极致成本做规模布局,加盟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没得选;
放加盟是对海底捞股票利好的消息,利好消息本身比加盟重要,所以也不用替海底捞放加盟的规则、速度操心,利好消息的核心是利好,加盟门槛越高,放得越慢,利好才会又长又稳,这才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诉求。
最后补充一个论点,餐饮品牌关于加盟与上市的关系差异很大,三种情况浅聊:想用放加盟推规模来上市,和上市失败后放加盟,及上了市开放结盟,玩法、目的、操盘方式、利润点、必然性,五个核心点都完全不同或截然相反。
大部分赛道龙头品牌的做法是:直营快速开店走规模上市,如果上市失败,就开放加盟推供应链上市,供应链上市了再反哺门店上市。不管通过哪种方式上市了,放加盟都能成为上市股票助燃剂的底牌。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 class="pgc-img">>2024年中国餐饮格局及加盟趋势
2021年年底,已经有不少餐饮直营品牌私下偷偷找我,商量布局加盟这件事,其中不乏一些有头有脸的赛道头部全直营品牌。由于品牌问题,这里就不说名字了,他们最终的做法也千差万别。我们说说这些头部纯直营品牌在加盟态度的结果,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去。
有些直接开放加盟,快刀斩乱麻,要不不干,干就大张旗鼓地干;
有些偷偷做了子品牌,主品牌负责直营立牌坊,子品牌负责加盟裂变;
有些轰轰烈烈搞加盟,又想要钱,又想保晚节,所以大搞内部加盟;
有些高开低走,要大不要多,走的是起步代理及验资的策略;
有些在收购其他小品牌放加盟,挣一本万利,赔了小钱换晚节;
有些还在观望,毕竟当时海底捞这些行业大佬还在直营这条路上,像指路明灯一样指引着他们,在餐饮的大海上义无反顾地坚持直营做大做强。
2022年和2023年如此窘境之下,仍然有很多品牌以加盟模式,每月以百家甚至千家的奇葩速度,完成了弯道加油的奇葩壮举,原因就一个:
餐饮不会消失,只会改变,大势越是恐慌之下,业内的大多数越怂,这样看似疯子的品牌才能有鹤立鸡群的机会。
2024年会发生什么?我可以很笃定地说,市场必然会出现5个结果:
1、顾客消费两极化。大众餐饮将出局,高端消费及低端消费会成为主流。高端餐饮门店的装修投资,会超出很多餐饮人投资的能力。反过来,低端消费会出现“地板消费”,换句话说,消费能力会跌破大多数餐饮现有成本线。两边一堵,现有中型规模的餐饮就很难有存活机会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门店数量两极化。中型门店数规模的餐饮将大量倒闭,快速出现万店规模品牌及单店的匠人品牌,这两类品牌都是通过极端规模来解决成本问题,万店品牌从地产、供应链、人力等方面来压低成本,匠人品牌在通过自有商铺和自己干活来压低成本。
3、食材品质两极化。高端食材将成为高端少数餐饮的必需品,预制菜成为低端餐饮的必需品,手工食材将成为匠人唯一的选择。
4、个人创业及新品牌成功的概率将进入微观时代,概率可忽略不计,不管是对于人、小型资本、跨赛道投资者而言,加盟也许会成为大多数人唯一可选的最优方案了。
5、在很多国内餐饮连锁品牌以加盟跑完巨无霸规模后,餐饮市场将爆发巨无霸之间的“并购战”,出现从以规模降低品牌成本,升级到行业垄断来降低行业成本的格局。
很多龙头品牌为什么突然都疯了一样放加盟?并不是为了大家眼中那一块八毛的加盟费,而是为了做大市场,用市场来压低供应链成本,用供应链产生的低成本打败同体量的对手,用对手的倒下来实现主导市场的权限,有了这个权限,才能在经济下行的未来滋润平稳地躺赢下来。
各位餐饮同行,我要说一个论点,可能会有点危言耸听,但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品牌靠规模压低成本互殴,百家门店规模以下的品牌必然会成为炮灰。如果我说的这句疯话两年后又恰巧成为了废话,留给各位的选择只有三个:
一年内成为餐饮巨无霸,至少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小赛道的巨无霸,大家掂量掂量自己的概率:
几年后龟缩成为匠人,在一个小铺子里起早贪黑地守店,甚至三代守一店,闲得无聊时对着一个食材抠持,抠持好了,十几年后也能成为个米饭仙人、寿司仙人、红烧肉仙人什么的;
2024年“守直营+放加盟”,进可拼个未来,退可成为匠人,大不了年底打包变现,从此不再过问餐饮江湖,做一个有故事的滋润躺平人。
不管是3年前对餐饮消费断崖下滑的预判,2年前笃定海底捞会放加盟的预判,1年前认为加盟马上会进入疯狂时代的预判,还是今年餐饮人最后机会的预判。我的这些预判全部来源于欧洲及亚洲其它国家的过往,中国现在的各种餐饮发展现状,都是过去很多国家的餐饮人用身家反复验证的了,远的不说,大家看看日本经济、餐饮业形态、消费变化,虽然和中国不尽相同,但也是高度复刻。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小结
各位看官,如果您都看到这里了,就说明认为我的废话还有点道理,我在此感谢您的耐心阅读,篇幅问题,内容肯定有不尽之处,望多多包含,不要留言骂我哦,最后再送上一段废话作为此长篇大论的结束语。
2017年,我就在我所有的课上都说过:
压缩直营,试着接受加盟,降低投资,储存现金流。有一天大势所趋之下,绝大部分人的经验、能力、实力,都会变得微不足道,餐饮老板的正事是做老板,而不是做餐饮,摒弃情怀,不要妄图做什么匠人,有一天如果我们都被逼的不得不做匠人的时候,那就没得玩了。
餐饮老板的最终归宿,是不做餐饮,也不做老板,而是做一个舒服、自信、躺平的局外人。
以上这大段废话,我至少在讲课时面对面,和几百个餐饮老板作为结束语说过,请问看到这篇文章也听过我讲课的朋友,还有多少人记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