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市2020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根据《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豫人社 〔2015〕55号)和中组部办公厅、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27号)以及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人社厅《关于做好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办〔2020〕33号)等文件规定和要求,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公告如下:
一、招聘计划及范围
本次计划招聘市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26人,其中,市直部分事业单位269人(含高层次人才41人),高校29人,医院18人,市教育体育局直属学校教师188人(两年后办理入编手续),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22人。具体招聘单位、招聘岗位、招聘人数及要求详见附件各单位招聘简章。
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全日制(含2017年以后入学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不受毕业年限限制,可报名应聘限2018、2019、2020年高校毕业生岗位。
“双一流”高校是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明确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含高校中招生分数低于本校统一录取分数线的其他校区或分校、网络学院、独立学院以及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的毕业生。
二、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一)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 符合招聘岗位相应学历要求,2020年应届毕业生应当于2020年9月30日前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未如期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取消聘用资格;
5. 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年龄条件(年龄计算方法:如30周岁以下指1989年7月26日以后出生);
6. 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毕业证书的专业应与报考岗位专业一致或相近);
7.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8.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岗位有工作经历和时间要求的,工作时间计算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
国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生按服务期限顺延毕业时间。
(二)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国有企业正式职工不得报名应聘限2018、2019、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岗位。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应聘:
1.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2.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
3.曾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未满5年的人员;
4. 现役军人、在读的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非2020年应届毕业生、服务期未满的特岗教师;
5.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6.国家和省另有规定不得应聘到事业单位的人员。
(四)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各单位招聘简章所要求的应聘资格。
三、报名与资格审查
(一)本次招聘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报考附件6岗位的现场报名)。报名时间为2020年8月3日8:00至8月6日17:00。
1.提交报名申请
(1)报考者于报名时间内登录鹤壁人事考试网(http://www.hbsrsks.com/),报考附件1、附件3岗位的,点击“网上报名”选择“鹤壁市2020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入口一”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报考附件2、附件4、附件5岗位的,点击“网上报名” 选择“鹤壁市2020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入口二”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报考附件6岗位的现场报名。按照要求填写并保存报名申请。报名申请保存后,报名系统会自动生成并反馈一个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查询报考资格审查结果、网上缴费、下载打印准考证等事项的重要依据,请妥善留存。
报考人员要仔细阅读报考诚信承诺书,提交的报考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报考人员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
(2)上传本人电子照片。上传照片时,必须使用报名系统提供的专用照片处理工具对照片进行处理。要求原照片必须为单色(红、蓝或白色)背景,近期正面免冠1寸或2寸证件照,jpg或jpeg格式,字节大于30kb,宽高像素大于220×300,照片清晰,禁止缩放后使用。
2.查询资格审查结果
公开招聘资格审查组于报考者网上提交报名申请后1日内根据报考者填报的资料信息和照片进行资格初审,并提出审查意见。
报考人员请于2020年8月3日8:00至8月7日11:00期间登录鹤壁人事考试网,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通过资格初审的,不得再改报其他岗位。8月3日8:00至8月6日17:00期间,报考者可提交报考申请,报考申请已提交但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初审的,可以改报其他岗位。8月6日17:00至8月7日11:00期间,不再受理新的报名申请,报考申请已提交但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初审的,可以改报其他岗位。8月7日11:00后,报考未通过资格初审的,不能再改报其他岗位。同时报考资料不全或电子照片不符合要求的,也不再受理。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退役大学生士兵(是指按照国家招生计划统一录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从我市入伍或入学前户籍在鹤壁的,服现役期满退役的士兵,含毕业学年入伍并在服役期间取得学历的;按照国家招生计划统一录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从我市入伍或入学前户籍在鹤壁的,服现役期满退役后复学取得学历的退役士兵),笔试成绩加5分。
退役大学生士兵请本人携带身份证、入伍通知书、退役证和毕业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于8月3日9:00至8月7日16:00工作时间到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淇滨区黎阳路229号)1307房间审核,逾期不再受理。符合加分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名单在鹤壁人事考试网进行公示。
3.网上缴费
报考附件1、附件3岗位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人员,于2020年8月3日8:00至8月8日8:00期间在网上缴纳笔试考务费每科30元。报考者须准备好银联卡,开通网上银行功能并存上足够缴费的金额。未按期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博士毕业生不缴考务费。
报考附件6岗位的现场缴费。
报考附件2、附件4、附件5岗位的不缴考务费。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报考人员,经审核确认,可免缴笔试考务费。通过报名资格初审后,须于8月3日9:00至8月7日11:00工作时间携带相关证明到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307房间办理免缴费用手续。
4.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考附件1、附件3岗位且缴费成功的人员,于2020年8月13日8:00至8月15日9:00期间登录原报名网站,点击“网上报名”,选择“鹤壁市2020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入口一”进入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并打印准考证(A4纸)。
报考附件6岗位的于2020年8月14日8:30-18:00到报名点领取准考证。
报考附件2、附件4、附件5岗位的,于2020年8月10日8:00至8月11日17:00期间登录原报名网站,点击“网上报名”,选择“鹤壁市2020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入口二”进入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并打印报名确认登记表。
(二)本次招聘资格审查工作贯穿于招聘工作的全过程。报考人员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提供的有关材料必须真实有效,报名时签订诚信承诺书。凡发现报考者与拟招聘岗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不符以及提供虚假材料的,即取消其考试、聘用资格,并将其违纪违规事实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
(三)因报名人员联系方式变化、停机、关机等原因造成无法及时接收招考信息的,后果由其本人承担。
(四)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应试者考试前14天内做好体温检测并签订《鹤壁市2020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健康体温监测登记表及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见附件7),在参加考试(笔试和面试)前应接受健康码查验及体温测量并提交《承诺书》,健康码为绿码及体温测量合格的方可参加考试。应试者进入考点要服从现场管理,按要求佩戴口罩,注意保持距离,做好防范工作。
四、考试、体检、考察
详见附件各单位招聘简章。
五、公示和聘用
根据考试总成绩和考察情况,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对公示无异议的拟聘用人员,由用人单位携带拟聘用人员的档案、毕业证书等材料,到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审核聘用等相关手续。
新聘用人员试用期及试用期工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最低服务期限为三年(含试用期)。
六、信息发布及政策咨询
1. 鹤壁人事考试网(http://www.hbsrsks.com/)为本次公开招聘工作专用网站,所有招聘信息及相关事项均通过本网站进行发布,不再采取其他方式通知,请考生务必注意及时登录查询。
2. 本次公开招聘工作由鹤壁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纪检监察组全程监督。
3. 本公告由鹤壁市2020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本次招聘岗位专业类别设置参照《河南省2020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设置指导目录》。
各岗位政策咨询电话详见各招聘岗位表。
政策咨询电话:0392—3308119
监 督 电 话:0392—3328401
技术咨询电话:0392—3336601
附件:
附件1 鹤壁市2020年部分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rar
附件2 鹤壁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2020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简章.doc
附件3 鹤壁市教育体育局直属学校2020年公开招聘高层次教师简章.doc
附件4 鹤壁市2020年市直医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doc
附件5 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2020年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简章.docx
附件6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2020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简章.doc
附件7 鹤壁市2020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健康体温监测登记表及承诺书.docx
< class="pgc-img">>源:人民公安报
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3年工作时指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审议,“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再次成为热议的关键词。
据统计,2023年,公安机关发起凌厉攻势,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3.7万起,4.1万名涉缅电诈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检察机关起诉电诈犯罪5.1万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14.7万人,同比分别上升66.9%、13%;各级法院严厉惩治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1万件6.4万人,同比增长48.4%。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反诈显著成效喝彩,同时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提建议、出高招、谋实策。
协同治理
压缩跨境电诈犯罪空间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化特征日益突出,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为幌子的境外犯罪集团形成庞大而稳定的诈骗犯罪网络,成为打击电诈犯罪必须要铲除的“毒瘤”。
“境外不是电信网络诈骗打击盲区,也不是可以逍遥横行的法外之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认为,为应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难题,不只是国内各部门、企业、机构间要通力合作,也要推进执法机构在跨境取证、抓捕、追赃等环节的密切合作,开展跨境联合打击行动,提升打击犯罪整体效能,压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生存空间。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在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迅速滋生,对国际社会全球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其治理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认为,要建构多元协同治理的跨境电信诈骗治理机制。他建议根据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调整司法解释,尽快解决法律适用争议问题;完善引渡条约,确保境外涉罪人员引渡回国接受法律制裁;加大对泄露个人信息的惩罚,减少个人的举证责任,降低个人维权取证成本,促使企业加强客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要坚决按照‘四专两合力’思路,提高专业打职业、团队打团伙的能力,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信息研判和破案攻坚力度,全面提升打击治理效能。”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柞水县公安局民警郭淑琴说。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辰亿律师事务所主任覃斌认为,应织密反诈网,推动构建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继续着眼全链条、全环节治理,充分依法行使执法和管理手段,结合数据赋能,加大对涉诈违法犯罪行为惩处力度,加大预警劝阻和追赃挽损力度。
数据赋能
推进打击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包括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诈骗等,花样层出不穷,更具有欺骗性。
面对严峻形势,吴微微建议,针对涉诈App要综合施策,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审核力度,加强对运营的日常监管,通过开发更智能、更高效的安全检测工具和建立涉诈App黑名单数据库等提高技术防范能力,有效遏制涉诈App滋生,切实保护用户财产和信息安全。
“目前运营商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是通过关停涉诈手机号码解决语音通信、流量上网实施的诈骗行为,但是号码关停后关联的互联网账号仍能继续实施诈骗,这是运营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难点和痛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伟表示,建议建立涉诈手机号卡与互联网账号一体化溯源核查处置机制,有效改善互联网账号涉诈案件高发态势。针对利用AI深度伪造等技术实施犯罪活动,程伟认为,要深化AI技术使用的规范和监管,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压实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督管理责任,同时进一步完善AI等领域法律法规,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规范应用。
“要加强通讯安全产品研发,科学判断并及时阻拦骚扰电话、短信,从源头上切断行骗渠道。”吴杰庄建议,公检法机关应该强化与国内网络运营商的数据合作,充分运用大数据、计算等技术,推进数据共享,推动科技赋能办案。要强化区块链应用,可利用区块链技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降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宣传发动
营造全民反诈良好氛围
据了解,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犯罪人员中,25岁以下人员占31%,高中及以下学历占76.7%,无业人员占53.7%。在校及刚毕业学生、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犯罪集团拉拢吸收的对象。
“要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希望通过更加有力有效的司法手段开出“良方”,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治本工作,以司法之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增多,其中大多数是帮信罪。据统计,帮信罪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刑事案件第三位。
“帮信罪与网络黑灰产深度交织,犯罪主体绝大多数系初犯,一些在校学生受到不法分子引诱,沦为犯罪‘工具人’。”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副局长贾晓亮说,要加强法治宣传,针对学校、科技公司、招聘平台等帮信罪高发领域开展深度宣讲,让群众深入了解帮信罪的表现形式、涉案特点及严重危害,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成为犯罪帮凶。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特征,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全职妈妈’等人群的电诈犯罪,值得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城摞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表示,要聚焦诈骗犯罪风险较高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加强以案释法,揭露电诈犯罪手段,提出预防警示建议,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去年6月,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活动,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余绍容高度关注边远地区和农村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她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工作,通过宣讲典型案例等方式,努力扩大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切实提高群众对电诈犯罪的“免疫力”。
电诈犯罪分子往往以投资养老产业、销售收藏品或保健品、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等为名,对老年人实施诈骗。“要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反诈宣传工作,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精度,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持续掀起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热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说。
“鼓励有反诈责任的主体,加强反诈宣传、科技防范,并为其用户投保反诈险,分担个体的损失。同时,建立社会救济、损失分摊的机制也非常重要。”吴杰庄说。
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建言献策——
高水平打防管控 全面筑牢反诈“防火墙”
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3年工作时指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审议,“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再次成为热议的关键词。
据统计,2023年,公安机关发起凌厉攻势,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3.7万起,4.1万名涉缅电诈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检察机关起诉电诈犯罪5.1万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14.7万人,同比分别上升66.9%、13%;各级法院严厉惩治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1万件6.4万人,同比增长48.4%。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反诈显著成效喝彩,同时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提建议、出高招、谋实策。
协同治理
压缩跨境电诈犯罪空间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化特征日益突出,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为幌子的境外犯罪集团形成庞大而稳定的诈骗犯罪网络,成为打击电诈犯罪必须要铲除的“毒瘤”。
“境外不是电信网络诈骗打击盲区,也不是可以逍遥横行的法外之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认为,为应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难题,不只是国内各部门、企业、机构间要通力合作,也要推进执法机构在跨境取证、抓捕、追赃等环节的密切合作,开展跨境联合打击行动,提升打击犯罪整体效能,压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生存空间。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在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迅速滋生,对国际社会全球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其治理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认为,要建构多元协同治理的跨境电信诈骗治理机制。他建议根据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调整司法解释,尽快解决法律适用争议问题;完善引渡条约,确保境外涉罪人员引渡回国接受法律制裁;加大对泄露个人信息的惩罚,减少个人的举证责任,降低个人维权取证成本,促使企业加强客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要坚决按照‘四专两合力’思路,提高专业打职业、团队打团伙的能力,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信息研判和破案攻坚力度,全面提升打击治理效能。”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柞水县公安局民警郭淑琴说。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辰亿律师事务所主任覃斌认为,应织密反诈网,推动构建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继续着眼全链条、全环节治理,充分依法行使执法和管理手段,结合数据赋能,加大对涉诈违法犯罪行为惩处力度,加大预警劝阻和追赃挽损力度。
数据赋能
推进打击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包括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诈骗等,花样层出不穷,更具有欺骗性。
面对严峻形势,吴微微建议,针对涉诈App要综合施策,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审核力度,加强对运营的日常监管,通过开发更智能、更高效的安全检测工具和建立涉诈App黑名单数据库等提高技术防范能力,有效遏制涉诈App滋生,切实保护用户财产和信息安全。
“目前运营商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是通过关停涉诈手机号码解决语音通信、流量上网实施的诈骗行为,但是号码关停后关联的互联网账号仍能继续实施诈骗,这是运营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难点和痛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伟表示,建议建立涉诈手机号卡与互联网账号一体化溯源核查处置机制,有效改善互联网账号涉诈案件高发态势。针对利用AI深度伪造等技术实施犯罪活动,程伟认为,要深化AI技术使用的规范和监管,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压实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督管理责任,同时进一步完善AI等领域法律法规,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规范应用。
“要加强通讯安全产品研发,科学判断并及时阻拦骚扰电话、短信,从源头上切断行骗渠道。”吴杰庄建议,公检法机关应该强化与国内网络运营商的数据合作,充分运用大数据、计算等技术,推进数据共享,推动科技赋能办案。要强化区块链应用,可利用区块链技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降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宣传发动
营造全民反诈良好氛围
据了解,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犯罪人员中,25岁以下人员占31%,高中及以下学历占76.7%,无业人员占53.7%。在校及刚毕业学生、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犯罪集团拉拢吸收的对象。
“要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希望通过更加有力有效的司法手段开出“良方”,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治本工作,以司法之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增多,其中大多数是帮信罪。据统计,帮信罪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刑事案件第三位。
“帮信罪与网络黑灰产深度交织,犯罪主体绝大多数系初犯,一些在校学生受到不法分子引诱,沦为犯罪‘工具人’。”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副局长贾晓亮说,要加强法治宣传,针对学校、科技公司、招聘平台等帮信罪高发领域开展深度宣讲,让群众深入了解帮信罪的表现形式、涉案特点及严重危害,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成为犯罪帮凶。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特征,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全职妈妈’等人群的电诈犯罪,值得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城摞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表示,要聚焦诈骗犯罪风险较高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加强以案释法,揭露电诈犯罪手段,提出预防警示建议,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去年6月,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活动,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余绍容高度关注边远地区和农村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她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工作,通过宣讲典型案例等方式,努力扩大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切实提高群众对电诈犯罪的“免疫力”。
电诈犯罪分子往往以投资养老产业、销售收藏品或保健品、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等为名,对老年人实施诈骗。“要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反诈宣传工作,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精度,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持续掀起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热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说。
“鼓励有反诈责任的主体,加强反诈宣传、科技防范,并为其用户投保反诈险,分担个体的损失。同时,建立社会救济、损失分摊的机制也非常重要。”吴杰庄说。(记者田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