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副教授,教育部专业标准修订研制组成员-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中国饭店协会 公寓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酒店产业信息化、数字化,住房租赁与长租公寓。从事行业信息化20余年,累计发表论文、行业评论等260余篇,著作教材1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主持省级精品课程3门、参与标准建设2项,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
酒店业可能是最魔幻的行业之一,总有太多的讨论非常矛盾,观点各异、激烈冲突,比如有人说酒店是劳动密集型,有人说酒店是信息和科技密集型,有人说数字化对酒店毫无用处,有人说酒店数字化很重要;有人说酒店就业很低级、毫无门槛,有人又说酒店很专业,门槛很高;有人说:酒店管理很赚钱,你看亚朵、华住,再看国际集团万豪、洲际,CEO收入都好几千万美元,听说可以轻资产甚至负资产盈利,真是神奇。
有人说:酒店亏死,投入几千万,而且出租率挺高,居然是亏损状态。看网上说XX酒店,超豪华五星级酒店,位置超好、品牌超牛,结果年年亏损,不知何故?酒店经营到底有没有利润,利润在哪一个环节?是很多酒店人关注的话题。
之所以出现上述显著的观点差异,根源在于未能正确区分酒店门店运营(单个酒店的运营管理)和酒店连锁运营(酒店集团的连锁运营管理),两种经营模式在组织管理、盈利能力、收入类型等方面差异巨大,具体详见下表。
酒店门店运营
赚不赚钱既看运营,更看成本
看懂这个表格就会发现,酒店门店运营核心在于运营能力和项目成本,一个有限服务酒店租赁6000平米130间房投资2000万,生意不错,RevPAR达到了300,年收入1420万,GOP率50%,毛利润710万(这已经是很优秀的数据),结果管理费7%交了99万,房租比较高2.0元/天?平方米,年租金438万,税前净利润只有173万,投资回报周期超过12年。
另一个五星级酒店,24000平方米200间房,综合造价达到了4亿元,RevPAR为400元,年收入2920万,GOP率65%,毛利润1898万,看起来很赚钱,但管理费8% 约233万,融资成本4% 1600万,一夜之间酒店利润为65万。投资4亿3年建设周期过后,每年利润只有65万。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酒店收入与运营能力有关,但盈利能力与成本高度相关,租金和财务费用将决定酒店的利润,所以有很多看上去很新、住进去很美、房价还挺高的酒店长期亏损,这也可以解释有不少老酒店,看上去很老、住进去挺旧、房价也不高,结果还有利润,员工还能发年终奖。
这样的盈利模型也容易产生一种“不太公平”的现象,有的酒店运营能力很强、团队很好,房价也很高,但酒店账面看上去亏损,管理团队备受冷落;而有的酒店明明运营不好,但生活很滋润,原因是酒店开业已经20年,已经完成投资回报周期,财务费用极低。
酒店连锁运营
运营能力和数字化决定利润
酒店连锁运营是酒店业进入专业化、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物,也是酒店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酒店集团收入为各种名目的管理和咨询费用,表面看属于轻资产、稳赚不赔,实则对酒店连锁集团的运营能力要求很高,需要专业化的团队,能够给业主(或加盟商)带来持续利润,具体能力包括品牌、设计、营销、会员等,运营能力强的酒店收入高、利润高,如知名国际集团万豪、洲际、希尔顿等,国内老牌酒店集团如首旅建国、锦江、金陵、开元、华天等,尽管品牌、产品和服务都有较好的基础,但管理费与国际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有限服务酒店,国内华住、亚朵等酒店快速崛起,也可以获得较好的运营效率和资金汇报。
连锁集团在管理过程中,数字化是酒店集团盈利的关键。首先,基础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主要依照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率提取,需要运用PMS、POS系统实施统一口径的财务管理,另外,酒店集团的专项管理往往以信息费的形式体现,如会员系统、全球营销系统、客户满意度评价系统、员工满意度系统、员工培训系统等。
最终,酒店管理集团还通过对会员数据、预订数据、销售渠道的控制,实现对酒店门店的持续控制。所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酒店集团的持续盈利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这就导致许多酒店管理集团总部从财务结构、人员组织角度看上去更像一个互联网公司,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连锁酒店集团如此重视信息化、数字化。
综上所述,酒店行业是有利润的,但利润有可能在门店,也有可能在集团总部。分清酒店门店经营和连锁经营是看清中国酒店业一切问题的钥匙,也可以解释数字化的价值,如果观察的视角放在门店管理,数字化并非关键,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的视角在集团管控、连锁经营,数字化则成为一切的根源,通过数字化控制客户、会员和渠道,形成对门店的持续控制,从而获得持续获利能力是连锁酒店的核心商业机密。
数字化能力越强,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越强,酒店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就越强,数字化是利润的基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非迈点网立场
个问题不好一概而论,餐饮业范围非常广泛,大型餐饮酒楼客单价高,营业收入可观,但因为涉及到各个方面的费用,最终算净利率话,可能还不如我家楼下那个卖早餐的小摊点。
国内餐饮企业众多,人家也不可能真实地告诉你,自己一年赚了多少钱。不过,在A股市场上,倒是有一些餐饮类的上市公司,斑马消费可以梳理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餐饮类的上市公司,在A股划归到旅游酒店行业,该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40%左右,净利润是8%左右。这个平均数据,都是来自行业中的大企业,应该有一些参考价值。
斑马消费再来带大家分析几家餐饮公司的情况。
同庆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拟上市公司,在安徽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也算是当地的老字号了,在安徽江苏等地还有数十家酒楼。
2014年至2016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7亿、11.6亿、12.7亿,净利润分别为7200万、3100万、1.24亿。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也可以计算出,同庆楼同期的净利率分别为6.7%、2.67%、9.76%,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统计了西安饮食、全聚德等几家餐饮类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大概在50%左右。2014年-2016年,同庆楼的毛利率都在55%左右。
西安饮食(000721.SZ)也是西安当地比较有名的餐饮类公司,其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目前,公司不仅从事餐饮方面的服务,还有客房收入、商品收入、租赁等。不过,餐饮业务收入还是占公司营收的大头。
西安饮食最近几年的经营状况似乎不太好。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5亿元,归属净利润1200万,净利率2.4%。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2016年公司扣非净利都是亏损。
本文源自银行信息港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的投入不小,营收下降,平均房价和出租率均在下降,业绩下滑就是必然,锦江酒店在“坚持”了一阵之后,也得认命。后面要说到,就算疫情下的前两个上半年,他们的盈利也不是由主营业务带来的。
< class="pgc-img">>疫情前的净利润增长一直较快,虽然也有个别年份的增长较慢,但三年几乎翻番的表现也还是相当亮眼的,也好于营收的增长表现。但是在疫情下,他们的苦日子就开始了,连续三个上半年下滑,在2021年上半年几乎保本的情况下,2022年上半年已经再无办法,发生了首次上半年的亏损,金额为1.2亿元。
< class="pgc-img">>毛利率的跳水是让人心惊的,近两个上半年的恢复,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趣的是他们怎么就在毛利下降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还能经营得相对从容呢?这个问题,我们后面看成本费用结构的时候再揭晓答案。
< class="pgc-img">>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的毛利率两年基本稳定在31%左右,但餐饮业务在原本就只有13.8%的低位下,再次跌去了一半以上,仅有6.3%,好在餐饮业务的规模较小,对整体毛利率的影响有限。
< class="pgc-img">>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内部各项的情况中,酒店客房的毛利率已经转正,准确的说法是基本保本;持续加盟服务的毛利率略有下降,订房渠道和会员卡收益这些毛利率极高的业务,总体上占比又太小,而且毛利率也都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总体经营情况比2021年上半年,没有明显的好转。
< class="pgc-img">>餐饮业务内部各分项的毛利率全部下降,好在主要业务“团体用膳”的毛利率下降有限,才没有导致更加严重的下跌。
< class="pgc-img">>2020年上半年,锦江酒店的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占比发生了调换,这种神奇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际上就是核算方法变化了,看他们2020年半年报中的变化情况就知道了。
< class="pgc-img">>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如此大的变化无非就是“执行新收入准则所致”,也就是把相当多的原来计入期间费用的项目,调入到营业成本之中了。但是,其他收益和投资收益却不是,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他们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和“政府补贴”还可抵消掉这些多支出的成本费用,所以能够有所盈利,但2022年上半年,这些项目大幅减少,亏损就跟着来了。
< class="pgc-img">>其营收的下降幅度与总成本的下降幅度差不多,特别是和营业成本的下降幅度接近,而销售费用的增长又略微拉大了两者的差距,要恢复盈利,确实取决于疫情的情况。
< class="pgc-img">>其人工方面的支出还算稳定,至少在期间费用中的人工费用还有小幅的上升,半年报中没有公布员工人数,虽然酒店和客房的数量增加,但从其2021年年报中公布的员工人数还有减少看,上半年的员工人数可能并不会明显增长,这样匡算下来,员工的收入总体上还算稳定。不管是其履行社会责任,还是事实上也必须如此,总之,对锦江酒店的员工来说,总还算是好事一件。
今天就说到这里,有空再把其资产结构和偿债能力简单看一看,了解一下疫情对他们的生存质量是否也有明显的影响。
#锦江酒店# #酒店# #旅游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