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商荣聚 商潮领衔
崀山国际休闲度假区首期项目“舜皇里”全球品牌招商发布会暨主力商家签约仪式,8月7日在崀山国际休闲度假区体验中心盛大举行!政府相关领导、项目负责人、数百家一线品牌商家代表及各界媒体,齐聚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崀山脚下,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
< class="pgc-img">>高朋满座共襄盛举
2019年8月7日,上午9:30,在一场以《大美崀山,文旅胜境》为主题的沙画表演之后,舜皇里全球品牌招商发布会暨主力商家签约仪式拉开了序幕。
< class="pgc-img">>新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洪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瑞虎、县政协副主席王礼平、崀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周建新、县人大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曾宪才、金石镇党委书记唐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禹超吾、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唐凌云、商务局局长陈国栋、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贻道、夫夷江囯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肖海彬、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李哲、华侨城驻恒源公司总经理迟延明、华侨城驻恒源公司助理总经理王占河、华侨城驻恒源公司营销总监林凡,及活动主办方景城中国董事长黎杨、景城中国总经理黎雄、景城中国商业总监迟勇等领导及嘉宾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 class="pgc-img">>包括北京奥运会导演、北京中科水景、大连圣亚旅游控股、睿欧国际品牌集合店、滔博运动城、李宁、火宫殿、寓米公寓、花筑民宿、德克士、星韵KTV、非遗馆、马克华菲、拉夏贝尔、米食先生、凤凰姑娘、童欢乐园、哈根达斯、城市英雄电玩、呷哺呷哺、屈臣氏、abc童装、维克多男装、绿野水果、大碗先生、卡旺卡、米奇童装、SPACE box酒吧、盘子女人坊、颐而康、沪上阿姨、夏日玛丽、罗莎蛋糕、迪威玛尼、超萌童装、绿滋肴购物店、都可奶茶、书里书外、斯维登集团、戴德梁行等在内的数百商家共同参与了此次的发布会。
< class="pgc-img">>热闹的现场气氛,浓厚的文旅商业氛围吸引了包括湖南日报邵阳分社、华声在线、中国网、邵阳电视台综合频道、邵阳日报、邵阳晚报云邵阳、邵阳新闻网、邵阳城市报、新宁电视台、红网新宁站、崀山刊、新宁网头条、崀山人网、新宁今视、新崀网、新宁人才网、崀山旅游网、新宁圈、指尖新宁等在内的多家媒体及大批游客及市民的关注。
网红文旅街区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崀山国际休闲度假区总投资36亿元,鸿篇钜制7000亩园区,由三大上市公司联合景城中国共同打造。其中,首席中央街区——舜皇里国际水岸商街占位中国崀山文化旅游中心之心的黄金区位,将以中央商业街、水岸小吃街、滨江酒吧街、民宿客栈区、大型演艺中心、大型文旅水秀等多重业态的叠加,打造湘西南旅游休闲度假新原点。
< class="pgc-img">>以升级中国崀山全域文化旅游服务体验为己任的舜皇里国际水岸商街,自入市以来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稳健的项目建设速度、优质的项目产品质量、丰富的商业业态布局、众多的商家企业入驻以及多次成功大型活动的举办,让市场看到了舜皇里升级中国崀山文化旅游服务体验的决心,也成就了舜皇里网红文旅街区的口碑形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商家代表SPACE BOX酒吧表示,选择与舜皇里国际水岸商街进行战略合作,是企业经过周密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之后,做出的慎重战略决策。位于中国崀山文旅黄金区位的的舜皇里国际水岸商街项目,背靠风景秀丽的崀山,前拥碧水柔波的夫夷江,项目科学合理的业态落位规划,规模庞大的旅游休闲消费客群,必将引爆中国崀山文旅经济的新增涨。
做责任企业 促文旅发展
在招商发布会现场,舜皇里项目负责人向广大商家品牌发出了现场邀约,欢迎大家一起加入到建设中国崀山文化旅游的队伍中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同时,项目负责人表示,将不会辜负社会对于舜皇里的的期待与厚望,将继续坚持以高标准打造项目,为中国崀山的文化旅游建设奉献更加优质的产品,在中国崀山这片寸土寸金的热土上,为打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优质、更加舒适的文化旅游环境而努力!
>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为牟取非法利益,杜某伙同夏某、刘某、王某等6人对外以著名奶茶、餐饮品牌加盟代理商名义招揽客户,通过网络途径投放广告并以黄牛身份假扮客户引流,虚构与品牌关系,夸大门店利润,共计骗取180余名被害人加盟费1000余万元。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杜某等6人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考察加盟店铺时被人搭讪
2021年7月2日,一名李姓男子向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报案,称自己在加盟奶茶店时被骗。原来,2021年4月,小李为谋生计选择加盟奶茶店。他前往上海市某知名奶茶店考察时,在店内被人搭讪,搭讪的夏姓男子掏出名片,称其是该奶茶店的加盟代理商,提供加盟有关的服务业务、设备原料等。因就在加盟奶茶店内,小李没有怀疑,跟随其到名片上所标注的上海某公司。
来到该公司后,夏某向小李介绍了公司经营人杜某,并带小李到样板间参观。“我们公司名下拥有多家知名奶茶店、快餐店的加盟权限,均为品牌官方授权,可以提供从开店到经营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夏某介绍道。
小李本就中意自己正在考察的那家知名奶茶店,见配套完善,遂签订合作协议书,当场缴纳5万余元加盟费后开始接受公司安排的培训课程。
培训期间,小李在与其他加盟商聊天时发现不对劲: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考察店铺时被该公司人员搭讪,随后到公司签了合同。这一招商模式令小李起了疑心,但很快有几名加盟商说:“虽然了解奶茶店的渠道有些奇怪,但这几家店真是生意好啊,想来这里加盟的人可多了,只要开了店,家家都排队,很快就能赚回本钱。”对此,小李疑心更重,总觉得这里有猫腻。在培训后半段,小李了解到设备和原料的价格后,发现远远高于市场价,更坚定了该公司有问题的想法,最终决定报警。
为创业开启加盟骗局
警方经查证发现,杜某等6人有重大作案嫌疑。今年3月23日,杜某、刘某、陈某、于某被抓获归案。当日,王某自行投案自首。4月14日,夏某也在其住所被警方抓获。
案件移送青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审阅大量公司记录的客户信息表、每月收支记录表、银行流水、犯罪嫌疑人相关个人银行流水和微信流水等材料,查实杜某等人于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未取得特许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招募多人担任招商运营人员,以公司名义通过在自媒体、网站投放广告的方式线上推广,同时招募部分员工在线下充当黄牛,忽悠加盟开店;随后虚构公司背景实力和开业店铺规模,谎称所加盟的品牌与知名品牌属于同一集团或关联品牌,吸引加盟商前来签约开设奶茶店、亲子餐厅、烤鱼馆等店铺。
而实际上,杜某等人仅在加盟商开店前提供培训、选址等前期基本服务,等加盟商开店后便终止服务,从而骗取加盟费、代理费等款项。
经对杜某等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检察官得知这起犯罪的开端竟是源于一场创业。设计专业毕业的杜某与弟弟在上海工作,结婚生女后,杜某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2020年1月,弟弟与朋友建立了一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关闭,杜某便接管了公司,成为实际运营人及总经理。
杜某选择以知名奶茶店为经营噱头,在未取得品牌授权的情况下开始招募员工、划分不同岗位。起先公司根本招不到加盟商,员工工资、房租支出压力巨大,杜某甚至想过放弃经营这家公司。某一天,杜某的员工王某在电梯里偶然遇见来考察其他奶茶店的客户,随即将其带到自己公司,这名顾客在实地考察后竟当即签下合同。这令杜某等人茅塞顿开,于是便开始了用黄牛搭讪招揽生意的想法。
杜某的团队很快干得如火如荼,加盟商源源不断。他们在开始时提供一系列开店前期培训、原材料提供等服务,但所谓的原材料也只是将从网上购买的普通商品加价数倍后卖给不知就里的加盟商,而在客户店铺正式开业后,他们往往会选择用拉黑、删除客户联系方式来逃避追责。
在证据面前主犯认罪认罚
“我不认为这是犯法,我不清楚相关法律法规。”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始终在检察官面前否认自己的罪行。6名嫌疑人均是“85后”,检察官希望年轻人能迷途知返,便一遍遍释法说理:“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就是要求开展特许经营的企业需要有成熟的经营模式,你们公司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吗?”有的犯罪嫌疑人经思索老实回答说“没有”。
然而,主犯杜某却辩称:“我并不懂财务,流水的打理都是由其他员工负责的。”检察官指出:“你是公司的实际经营人,所有流水账目、合同均需要得到你的首肯,你要为此承担责任。”杜某见状又声称:“我从未在公司开展的三个品牌加盟中获利,不仅如此,我还投了很多钱用于公司日常开销,大部分的获利都是被陈某、夏某和他们手下的黄牛赚去了。”承办检察官摆事实讲证据,将所查获的公司流水、骗取的180余名被害人1015万元加盟费收支情况逐一列明。其中,夏某、陈某、王某涉及犯罪金额642万余元。杜某、夏某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伙同其余数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触犯刑法。
看到摆在自己面前的证据,杜某停止抵赖,最终认罪认罚。在对6名涉案人员依法提起公诉后,检察官持续追踪推进追赃挽损工作。同时,办案检察官摸排梳理受害者遭受诈骗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等情形,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作者:王擅文
建是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茶产业已成为福建重要的优势产业,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这片神奇的叶子迸发出新活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近年来,福建努力做好“三茶”统筹这篇大文章,加快实现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转变。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里,茶山一片翠绿,三三两两的游客漫步其间。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武夷山市、安溪县、福鼎市、漳平市、寿宁县等主要茶产区,看福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如何擦亮茶产业这张“金名片”,做好“三茶”统筹这篇大文章。
闽茶引领文化之旅
山水交融的八闽大地,一片片青山植满了被茶圣陆羽誉为“南方嘉木”的茶树,制出了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等“多彩闽茶”。福建的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如何将其传承和发扬好,是福建茶人的使命。近年来,福建各地坚持挖掘、整理、利用好闽茶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闽茶文化品牌,增强茶文化软实力,提升茶产品附加值。
位于寿宁县平溪镇燕窠村的福建圣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坚持“三茶”统筹、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该公司董事长黄高英介绍,今年公司推出的“荒小茶”品牌茶,注重文化传承与营销创新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寿宁茶叶的文化品位,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得以提高,备受消费者青睐。
在八马茶业武夷山智能化生态产业园内,崭新的八马文化馆迎接着八方茶客。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四方格子。“我们的文化馆中心区是藏有2188个茶样的大型茶阁,顶部设计了中国十二星宿图,代表中国茶人披星戴月制茶的一种传承……”八马茶业旗下福建武夷山王信记茶业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刘艺说,八马文化馆注重茶知识、茶文化的传播,引领观众踏上一场独特的茶文化之旅。
在福建,类似这样的茶文化展示馆遍布各个茶产区。今年5月1日,位于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旁的燕子窠“三茶”统筹展示馆正式开馆,以武夷山茶的历史、发展和规划为主,兼具文化科普、互动体验、成果展示等多重功能,打造“三茶”统筹背景下的示范性展馆。
每年三四月份,福建武夷山、福鼎等主要茶产区相继举办开茶节。喊山开茶的民俗,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是当地茶人希望茶事顺利、叶芽茂盛而流传下来的独特仪式。“我们以武夷山的传统民俗‘开山’为核心,打造了今年第二届大红袍文化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江佳道介绍。
福建各大茶产区还通过形式、内容、产品等的再创造,让茶文化更接地气。在福建东南部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内,蓬莱镇的清水岩温泉度假村项目创新茶旅融合产品与业态,将安溪茶文化与养生温泉文化深度融合,营造一种与自然共生的山居度假生活体验方式;湖上乡飞新村的历山茶仙茶庄园打造了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庄园负责人姚加怀说,从卖茶叶到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再到卖文化、卖风景,继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福建还积极组织茶企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茶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全方位展示闽茶文化魅力,讲好闽茶故事。5月17日至21日,福建省组织58家知名茶企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集中宣传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展现福建“三茶”统筹发展丰硕成果。展会期间,福建展团还同步开展茶产品网上促销,实现销售额2100多万元,签订意向购销合同860多个。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当带着“新潮”标签的茶饮店,与带着“泥土气”的乡村相遇,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不久前,记者探访了位于宁德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的新式茶饮店“遇见坦洋”。这家店没有开在闹市里,却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把坦洋工夫红茶融入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奶茶、茶点等产品中,很多周边游客来这里打卡。”“遇见坦洋”茶饮店负责人陈香雪说。
坦洋工夫红茶进军新式茶饮,是福建茶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福建一方面致力于推进茶产业集聚发展,提升闽茶影响力;另一方面朝着多元化发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就在今年6月份,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在福州市永泰县举办全省首届新式茶饮产销衔接活动,并进行了新茶饮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这是福建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福建茶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福建在新式茶饮发展上具有独特优势,茶原料资源丰富、品质卓越,茶产业根基稳固、势头强劲。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道清介绍,福建坚持文化牵引、科技赋能、集聚优势、擦亮品牌,深化产学研、贯通产加销、融合茶文旅,充分利用福建茶产业基础好、品类多、特色产品丰富的独特优势,培育中国新茶饮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新式茶饮产业,进一步巩固“多彩闽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早在2021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就印发《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闽茶发展新格局。
为不断扩大闽茶产业版图,福建围绕自身茶资源,突出茶山、茶园、茶叶主体,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各茶叶主产区将当地旅游资源与茶产业相结合,开发茶文化旅游,推出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保健旅游等茶文化旅游线路,培育了以武夷山“印象大红袍”为代表的一批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体验项目。
在国家5A级景区福鼎太姥山西南麓的万亩森林中,大荒(福建)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付明峰带领一群年轻人创建、管护着一片森林白茶山场。他们一方面利用太姥山森林防火林带中的林间空地以“茶林共生”模式保护老茶树,另一方面将老茶树群与森林康养、观光旅游相结合,在太姥山巅打造出可晨观日出、暮赏霞落、夜望星辰的大荒云上星空露营地。付明峰告诉记者,“茶林共生”既能有效防止森林火灾,又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让传统单一的森林资源发挥新的生态优势。
在福建西南端的“高山花园”漳平市永福镇,当地积极探寻将茶与旅游、文化创意等相结合的模式,台品樱花茶园凭着片片樱花,每年吸引游客80万人次,极大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在各级部门支持下,在八闽各地茶人茶企的努力下,2018年,福建茶叶全产业链产值在全国率先“超千亿元”,2022年突破了1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2000亿元。
中国茶前进的方向在哪里?这是福建茶产业发展的必答题。以促进茶产业绿色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茶产业生产方式,积极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这正是福建茶人给出的答案。
以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立足武夷山茶产业优势产业要素,该公司在做稳做实金骏眉、正山小种红茶等原产地品牌基础上,通过整合湖北、湖南等全国12个优质茶产区的茶叶资源,创制出“豫风楚韵的信阳红茶”“江南上品的会稽红茶”等各地特色红茶,构建出覆盖全国各地名优红茶的骏眉中国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从特色产品研发、地方品牌塑造到产区龙头企业打造的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发展路径。
福建省武夷山瑞泉茶业有限公司则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达成绿色发展战略合作,并发布厦航农庄“1984武夷岩茶”,让久负盛名的武夷岩茶香飘万米高空,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力茶文化传播。
在众多茶企看来,福建茶叶要拓展市场、走向全球,必须始终坚持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感慨,要形成一个地方品牌很不容易。武夷山市强化武夷茶品牌管理,组建茶品牌发展工作专班,围绕茶叶品牌保护、茶包装简约环保等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制定茶叶品牌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双十条、规范茶叶赛事等文件。如今,“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强度位居全国第一位,品牌价值位居第二位;“武夷红茶”品牌价值位居第四位。
科技助力产业腾飞
“夏种大豆,冬种油菜。”这是武夷山茶农杨文春在燕子窠生态茶园300亩茶园内所使用的“有机肥+绿肥”生态种植模式。杨文春说,传统耕种模式造成碳亏欠,用现在的生态管理模式1亩地1年能固碳1吨、减排30%,不仅茶产区的生态越来越好,产出来的茶叶质量更好。这个种植模式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给武夷山茶农带来的新技术,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而让茶树“喝豆浆”,这样的高级待遇只有永福镇李庄村鸿鼎现代观光体验式茶厂里才有。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鸿说,他们将鲜黄豆磨成豆浆,再加入生物益菌和红糖发酵稀释后,对茶树根部浇灌。这样种养起来的茶树更健康,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味道、香气显著提升。
福建近年来还大力推广窄波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色板和“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扩大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推广应用,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研发,茶科技推进茶产业向生态化转型。湖上乡茶叶研究会会长陈繁荣说,绿色生态是茶产业的生命线,他们通过退茶还耕、退茶还林、茶园生态修复等方式,以及实施茶园土壤改良、建设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等,夯实茶园生态底线。
“科技创新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院长郭玉琼介绍,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县签订《关于合作创办安溪茶学院的框架协议》,开展校地合作共建。从创办茶学院到新增数字经济学院,再到升格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校地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为安溪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成立了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威江为首席专家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武夷星茶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指导当地有机茶园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等,提升企业科研水平。
近年来,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致力于科技创新引领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江佳道说,他们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保持与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合作;同时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创新发展,以及茶叶安全性、健康性保障研究等。
茶叶种得好还远远不够,加工工艺和水平决定了茶叶的最终品质。优秀的茶人通过传统技艺可以最大程度激发茶叶的色香味形,但是传统工艺难以满足现代化大规模生产需要,生产环节的技术提升迫在眉睫。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是“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福鼎市茶业协会会长。在白茶传统工艺基础上,他提出白茶要具备“开合精成”4个关键性步骤,即开青均匀、合青走水、层层精制、成香定韵。但传统的日光萎凋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生产要求,林振传便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经过长期试验,研制出LED光源白茶复式萎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可实现自动化控温、控湿,且比人工操作更精准,生产效率高又节能环保、品质稳定,获得了国家专利。此后,他又带着技术团队攻克了自动化挑选杂质、静电除尘等技术难关,研发出完备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白茶生产的规模化层层精制。
“一条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6吨茶叶,且只需6名工人,人工成本节省70%。”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克平表示,智能化生产线投用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在八马茶业智能化生态产业园里,记者又见识了全新的第七代智能化包装线。只见透明化、智能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不停地包装着一泡泡茶叶,与传统制茶车间不同,这里所需人手很少,生产环境干净整洁。该公司生产部经理廖贵宾介绍,这是公司最先进的生产线,主要进行原料加工和包装,可实现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且24小时不间断作业,减少人工约40%。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茶科技已经远不止在茶叶种植端、生产端体现,它也为茶企营销带来新契机。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对面,有一个占地115亩的茶产业园区——安溪茶科网。这里不仅是百茶供应链基地,更是直播带货的前沿阵地。该园区负责人詹永华介绍,2019年,这里还是空地,如今已形成茶叶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研发等全产业链业态,并吸引众多抖音头部主播入驻园区带货直播;引进和平百茶、百年来香等头部供应链落户园区,为茶叶电商提供丰富的爆品。
为让科技更好赋能茶产业发展,该园区还投资成立茶科网,打造集茶科技、茶人才、茶数据、茶包装设计等项目于一体的茶叶科目赋能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园区智慧管理与服务。詹永华说,他们的初心是科技赋能茶产业。未来,园区将筹备成立茶文创投资基金、茶产业发展基金、茶科创投资基金,建设一站式、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服务安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刘春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