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京城火锅二线的小肥羊近日有了新动向。2019年伊始,小肥羊在北京爱琴海店和北京凯德MALL大峡谷店连开两家直营店,改变选址、售卖茶饮等转变无一不昭示着小肥羊的年轻化扩张。小肥羊入局新式火锅市场,不仅是一次跟随潮流的布局,也是一场翻身硬仗。业内人士表示,小肥羊虽具有品牌优势,但作为连锁餐饮品牌流程线太长、机制不灵活,转型仍存在一定短板。
年轻化扩张
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重新回归消费者视野的小肥羊凯德MALL大峡谷店形象与此前传统中餐装修风格有很大改变,门店空间布局上加入了开放式的橱窗设计,在品牌LOGO上也做了简化处理。
小肥羊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对小肥羊的消费群体进行重新定位,集中在年轻人,因此改变了门店装修风格和LOGO。在门店选址上,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小肥羊主要以商场门店为主,面积保持在大约300平方米左右,这与以往在街边开设大面积门店的选址路线完全不同。“除非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位置才会选择街边,因为商场内开店模式较轻,也适合年轻消费者。”
除了新开的门店形象进行调整之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原有的十多家门店也悄然完成了门店升级。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小肥羊尝试以年轻化的姿态重回消费者视野,除了视觉和选址上需要做调整之外,还需在产品上多下功夫。
作为小肥羊的所属集团,百胜中国此次为小肥羊“回归”做了许多年轻化的改变,显示出百胜中国拟继续发展小肥羊、分羹国内火锅市场的意图。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一方面国内餐饮市场已经从2017年的3.8万亿元增至4.3万亿元,未来2019年还会有20%的增长空间,而火锅这一餐饮业态匹配了年轻人的消费思维和习惯,导致火锅品类有序的火爆。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火锅消费占据餐饮消费金额的1/3,20-40岁之间的消费者为火锅的消费主力。
效仿“湊湊模式”
北京商报记者到店体验发现,在产品方面,小肥羊主打无需蘸料的火锅调性并没有改变,但是新增了新式茶饮——“霸气柚子鲜果茶”等果味茶饮。
业内人士认为,“火锅+茶饮”的模式是目前很多火锅品牌都在尝试的搭配模式,除了茶饮毛利相对较高之外,新式茶饮的确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新式茶饮能为小肥羊提供更多消费业态的发展空间,茶饮品类可以弥补火锅店空闲营业时间的成本损耗,增加坪效。
但是,新式茶饮的门槛较低,且目前国内茶饮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多家火锅品牌如海底捞、呷哺呷哺及小龙坎等火锅企业均推出了茶饮品牌,呷哺呷哺甚至将湊湊茶饮独立出来开设门店,小肥羊若想“拴住”年轻消费者,除了茶饮需要提升竞争门槛之外,在其他产品上也应推陈出新加强自身竞争壁垒。
不过,朱丹蓬也认为,从另一方面来看小肥羊本身具有一定的消费基础和品牌历史,在许多网红火锅还未出现的时候,小肥羊算是一个优质的品牌,因此相较于百胜中国旗下的其他餐饮品牌,这一品牌“重新包装”更易引起市场回响。
能否重回一线
近几年,小肥羊在京一直没有开店动向,甚至出现频频关店的现象。北京商报记者在大众点评网检索小肥羊发现,除了两家新开的直营店之外,获得连锁认证的小肥羊餐厅仅有6家。
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小肥羊上市之前在北京的门店曾超过20多家。业内人士认为,一个月内在京突然开两家直营店显示出小肥羊重新回归,加速布局火锅市场的意图。
小肥羊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小肥羊在全球有320多家门店,国内大概有270家门店,除了在国外拓展门店之外,在国内也在加速门店布局。该负责人称,从2014年开始小肥羊在国内便加速门店拓展,“2014年开始小肥羊摸索重新加速开店的模式,2015-2018年小肥羊在全国每年新增门店保持在60-80家,今年1月在北京连续新增爱琴海和凯德茂大峡谷两家直营门店,未来计划主要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拓展门店”。
与2014年悄然加速布局国内火锅市场相对的是,2012年小肥羊被百胜中国收购之后,出现大量的关店现象。2012-2014年,小肥羊的门店数量由300多家减少至200家左右,在小肥羊2008年5月香港上市之前,巅峰时期的门店数量达到700多家,后因小肥羊调整加盟政策,实行以直营门店为主,收紧加盟的政策,使得小肥羊截至2007年5月门店数量缩至300多家,加入百胜中国后,小肥羊门店数量持续得到削减。
针对被收购后连续关店的现象,时任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的苏敬轼曾对媒体解释,正式收购后,百胜集中精力来解决小肥羊体系松散、缺乏标准化管理、继续扩张瓶颈三大问题,因此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朱丹蓬认为,在目前国内整个火锅行业的大背景之下,小肥羊将成为百胜中国增长的一个新的业绩点。这也是百胜中国为什么加大小肥羊的布局的原因。但同时小肥羊受到的挑战也很大,连锁餐饮品牌最大的弊端在于流程线太长、机制不灵活,相对于民营企业,小肥羊可变通的灵活度相对较弱。但就小肥羊的品牌价值而言,未来变化较大,继续经营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 于桂桂/文 李烝/制表
<>2012年为转折点,在之前的4年里,小肥羊于火锅业仍然像教科书一般,成为“中国火锅第一股”、“嫁入”豪门成为肯德基、必胜客的表兄弟,并被写进各种各样成功学的案例之中。但最近4年,背靠餐饮巨头百胜集团这棵“大树”,小肥羊却频频传出关店、客流量下滑等消息。图片:CNSPHOTO提供
最近,春华资本联手蚂蚁金服以4.6亿美元买入百胜中国预计不到6%股权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然而,就在百胜中国旗下,除了人们所熟知的肯德基、必胜客等餐厅外,还有被百胜中国重金收购、曾经有“中国火锅第一股”的小肥羊。但不同于前二者加速拓展门店的是,小肥羊——这个早期风靡中国一时的火锅店,近些年来随着门店数量的急剧减少,似乎正在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2月,百胜中国以近46亿港元现金完成了对小肥羊的收购,持股量高达93.2%,剩余6.8%股权则由创始人张钢和陈洪凯持有。就在一年后,百胜再次加码,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换句话说,百胜中国花去了将近50亿港元的高价将小肥羊私有化,而曾经的“火锅第一股”的称号也随着小肥羊从港交所的退市而隐匿。
辉煌的过去
回顾小肥羊的发迹史,其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8月的“小肥羊饭店”,创始人为包钢工人张钢,并于2001年7月完成连锁店整合以及股份制改革,变身为“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在2002年,小肥羊的营业额就达到了25亿元,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本土餐饮业的佼佼者,两年后营业额几乎翻番,达到了43.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小肥羊的巅峰时期,全国门店数量一度曾达到721家。2006年6月,小肥羊引入外资风投3i和Prax Capital,并于2008年6月12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筹资近4.6亿港元。
一名接近小肥羊的人士表示,2004到2007年间,小肥羊调整加盟政策为“以直营为主,规范加盟”,运用“关、延、收、合”四字诀整顿加盟市场。然而截至2007年5月,小肥羊的连锁店数量已由最高峰的721家减至326家(直营店105家、加盟店221家)。
两年后,在2011年5月3日,小肥羊发布公告称,百胜集团将以6.5港元/股的注销价格(溢价30%)、总额近46亿港元现金完成对小肥羊的私有化,之后其总持股量达93.2%,剩余6.8%股权则由小肥羊创始人张钢和陈洪凯持有,中国商务部也于2011年11月批准了此项私有化申请。
彼时的小肥羊,看似是抱上了百胜这棵大树,然而事实证明,树荫底下却未必好乘凉。参照肯德基、必胜客的打法,标准化的流程、规模化的复制,背靠百胜餐饮强有力的品牌,小肥羊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大规模铺店成为当时理所当然的一种设想。然而,经过这么多年,小肥羊的门店却眼看着越来越少,究竟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呢?
今“肥”昔比
以2012年为转折点,在之前的4年里,小肥羊于火锅业仍然像教科书一般,成为“中国火锅第一股”、“嫁入”豪门成为肯德基、必胜客的表兄弟,并被写进各种各样成功学的案例之中。但最近4年,背靠餐饮巨头百胜集团这棵“大树”,小肥羊却频频传出关店、客流量下滑等消息。
“当年(2011年前后),百胜对中国市场更加重视,判断中餐崛起不可避免,而火锅占中餐市场三分之一,小肥羊又是火锅里面的老大,且上市之后更加规范和标准化。”熟悉餐饮行业的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在这方面的观点不谋而合,但谈到收购后的整合效果,均表示不容乐观。
标准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前期确实容易复制、扩张,但火锅这种餐饮业态消费频率不高,如果频繁消费会有厌倦感,并且标准化也造成了菜品更新慢,这方面难以与炒菜及西餐的创新相媲美。百胜方面向记者称,其旗下必胜客每年更新的菜品在20种以上,肯德基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是在不断创新菜单。
“收购后,小肥羊原创团队散伙了,新的管理层对中餐的理解不及原有团队深刻,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位中餐行业的研究专家进一步分析称,西餐的精髓是管理,中餐则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饮食文化,一些简单的细节,比如纸巾是否收费、南北方消费者对调料的不同需求等等,作为外来者的百胜是没法深入领会的。
“有钱了,但是团队散伙了,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是何等不易啊!”一名同行高管为小肥羊3年零8个月的短暂资本之路感到可惜,在他看来,小肥羊当时完全有能力去整合内蒙古肉羊全产业链,但他们放弃了。也有声音指责称,即便百胜收购小肥羊是步步为营、早有计划,然而小肥羊创始团队的频频抛售套现,是最终肥了自己腰包,却“饿瘦”了原本壮硕的小肥羊。时至今日,业界对小肥羊创业团队“急功近利”的质疑仍不断,也在怀疑资本的价值。
“大家当时都觉得中式餐饮尤其是火锅,需要通过收购和加盟等快捷方式来提高市占率,但现在来看并非那么简单。”一名不愿署名的餐饮业人士分析称,其实百胜内部也在反思,对于接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也感到很疲惫。
或许是吸取经验教训,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火锅业态的门店在官网上一再强调:目前公司所有门店全部为直营店,不接受任何加盟申请。
对于啃不动小肥羊这块硬骨头,百胜方面又是如何回应质疑的呢?
私有化小肥羊两年后,百胜高管针对小肥羊表现不佳的情况发声:时任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苏敬轼介绍,正式收购小肥羊后,百胜集中精力解决了小肥羊体系松散、缺乏标准化管理、继续扩张瓶颈三大问题。
“刚接手时,小肥羊近一半是加盟店,加盟商的自由度还是很大。”苏敬轼介绍,为了减少风险,百胜将原有的系统与小肥羊对接,这个工作量非常大,要把小肥羊原有的物流配送、员工培训、菜单等都整合起来并不容易,耗费了比较久的时间。
同时,百胜方还回应道:“百胜收购小肥羊后启动了品牌升级工作,并发布了小肥羊2.0版本全新品牌形象和运营标准,全面提升餐厅环境、菜品、服务质量。”在传承和发扬小肥羊品牌“一锅汤、一盘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百胜坚持“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总战略,将传统厨艺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技供应相结合,努力将小肥羊打造成为知名火锅连锁品牌。
然而,对于这几年小肥羊门店的数量变化以及整合效果,百胜方面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复。
不进则退
从遍布街头巷尾、购物中心的火锅店不难看出,国内消费者对这种美食仍然十分喜爱,但庞大的市场也吸引着资本与品牌不断加入。目前,全国火锅商户已超过35万家,竞争者的壮大对小肥羊的江湖地位形成了明显冲击。在中国饭店协会排出的“2016中国火锅餐饮集团20强”中,小肥羊仅位列第9。
除去自身发展受阻以外,火锅业态近几年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搅局者”。发展势头日益迅猛的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都在积极做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并且随着推陈出新的产品、活动而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熟知。
据公开数据显示,港交所上市的呷哺呷哺2016年上半年显示净利润增长18.6%,不满于现状的呷哺呷哺还走起了“高端火锅”的新路子,自创品牌“凑凑”火锅,将火锅与茶饮巧妙地结合。开店至今,据中国商报记者实地探访,非节假时段该门店的落座率与排队率都比较高,慕名而来的食客不少,且大多数集中在青少年及白领人群。据悉,“凑凑”火锅店首家落地北京市三里屯通盈中心,呷哺呷哺官方透露,接下来有进一步展开“凑凑”的门店扩张计划,大有欲与海底捞分食高端火锅市场份额的野心。
再看看目前发展势头较快的海底捞,在小肥羊面世的前五年,这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直营连锁企业就已经成立了。
目前,海底捞在中国37个城市开设了135家直营餐厅,自2010年6月以来,海底捞官网上一直对外发布告示:为保证服务质量和品牌信誉,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许经营等申请。凭借着服务和口碑,海底捞近年来发展势头备受关注,坊间一直传闻公司IPO的消息,每次海底捞都予以否认。
小肥羊归入百胜旗下后,同样发源于包头的小尾羊获得内蒙古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准备打造成“中国第一羊”。目前,小尾羊涵盖肉羊养殖、食品加工、餐饮连锁三大业务板块,其中,门店数量超过600家的餐饮连锁板块已经完成股改,而其养殖和食品加工板块也在今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引进对牧业有资源和背景的投资方,据消息透露,小尾羊火锅2017年也准备登陆新三板。
有报道称,据一名已经离职的小肥羊员工表示,问题大部分还是出在资本收购后的标准化管理,这名员工分析道:“通常情况下,很多本土品牌的优势会在收购后变弱”。
“吃火锅是‘最原始’的餐饮做法。”一名火锅店的经营者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良,火锅种类的划分更加细化,比如以“麻、辣、烫”著称的重庆火锅属于南派火锅,还有以涮羊肉为代表的北派火锅和新派火锅等等。显然,火锅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餐饮文化,很难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去“经营”,消费者味蕾的感受需要多元化的体验。
包括“火锅在内的餐饮行业已经从无差别消费进入了有差别消费的阶段。”陕西经典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指出,有差别消费的需求是什么?一是特色二是实惠,“小肥羊等不少传统火锅在经营上过于单一,不进则退。”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指出,从小肥羊的业绩表现和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小肥羊属于企业发展要剥离的部分,但就品牌价值而言,未来变数还较大,继续经营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然而,在这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瘦身”后的小肥羊,究竟还能“肥”得起来吗?
沉默的“小肥羊”
●百胜中国花去了将近50亿港元的高价将小肥羊私有化,而曾经的“火锅第一股”的称号也随着小肥羊从港交所的退市而隐匿。
●“收购后,小肥羊原创团队散伙了,新的管理层对中餐的理解不及原有团队深刻,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位中餐行业的研究专家进一步分析称。
●目前,全国火锅商户已超过35万家,竞争者的壮大对小肥羊的江湖地位形成了明显的冲击。在中国饭店协会排出的“2016中国火锅餐饮集团20强”中,小肥羊仅位列第9。(记者 贺 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68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头部餐企蜂拥而至
小火锅生存市场被疯狂挤压...
小火锅赛道更热闹了,似乎谁都能来插上一脚!
西少爷部分门店上新35.8元小火锅,包含一盘羊肉,八九种涮菜可任选添加,锅底有两种,下午16点之后供应小火锅;
新辣道旗下“Mini火锅”品牌西安首店正式营业,店内主推套餐,相比单点更划算,36元招牌梭边鱼川香锅、48元MB9和牛锅、18元鸭血豆腐川香锅等,小料和米饭是3元/位的自助畅吃;
北京火锅品牌“阳坊涮肉”,面对打工人上新三款外卖新品——“阳坊捞捞杯”,分别是招牌大板羊肉单人套餐、鲜烫牛肉单人套餐和鲜切羊腿肉单人套餐,定价40元左右,菜品的杯装打包形式类似七口辣火锅杯,被大家称为“减脂小火锅”;
人均200元的温野菜涮涮锅,开出人均59元的“温小野日式小火锅”,主打回转寿司+日式小火锅模式。
眼看小火锅的“价格战”就要起来了,而价格也只能越来越低。这让曾经的“连锁火锅第一股”、“平价小火锅王者”呷哺呷哺,似乎也变得急躁和不安。
5月15日,呷哺呷哺终于向“大众”低头了,宣布套餐价全线下调,重回旧时光,而这引来了多年老粉们的情感回忆,有网友表示“马上去体验一下穿越的价格。”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头部连锁餐饮品牌们,早已发力小火锅:
海底捞旗下子品牌嗨捞火锅,定位平价小火锅,人们都把它当做了小火锅模式;小肥羊推出的“小肥羊·回转火锅”品牌,陆续在各地开新店;南城香上新37.8自助小火锅后,收获了人们满满好感度;主打性价比的芳竹园火锅,顺势推出“芳小竹嗨转火锅自助”。
同时,各种旋转小火锅、回转小火锅、自助小火锅、围炉串串、地摊麻辣烫等等个体小店,早已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更有老板开出2元自助小火锅,锅底甚至低到只卖1元、2元。
本就内卷的火锅赛道,小火锅品类的崛起,使得大火锅品牌的价格优势逐渐暗淡,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是非常敏感的。此前,#巴奴涨价#又登上热搜,有网友称巴奴火锅北京门店部分菜品涨价2元至4元,涉及到拽面、茴香小油条等菜品,这也让巴奴再次遭受了顾客的吐槽。
而桃娘下饭小火锅,开始走下坡路,且似乎已被“巴奴放弃”。有人表示可惜:“桃娘下饭小火锅虽然入局早,却一直没能造势,面对四面八方围攻过来的小火锅品牌,优势更没有了。”
潜力无限的小火锅
现在只剩下全体内耗?
小火锅出圈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众多连锁品牌跑出规模效应,放大品类势能,吸引许多创业者看到了餐饮新机会,也让餐饮老炮们瞄到了新的生意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是小火锅优势在于价格普遍较低、菜品丰富、以及不同于正餐火锅的用餐模式,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客群的推崇。
而当入局者越来越多,小火锅赛道变拥挤的同时,同质化现象,也开启了极度内卷模式。
小红书平台上,关于“小火锅”的笔记就高达56万篇,其中有许多是人们去小火锅店用餐后的打卡分享。比如“重生之我在清华吃火锅”,据说是开在清华大学芝兰园二楼的一人食小火锅,咱就是说小火锅已经开始卷进校园食堂了?最近,比较火爆的“喜家自助小火锅”在520期间融入了livehouse快闪活动新玩法,人们边享用小火锅边能欣赏乐队演出。
而说到卷,现在最明显的就是小火锅商家“卷价格”和“卷食材”,强力输出“高质价比”用餐体验,稳准狠的拿捏了消费者用餐需求,但是也未免太疯狂了些。就比如有些接地气和烟火气的苍蝇馆子,锅底、调料、所有涮物分别卖1元,从价格上看很难不让顾客心动。
话说回来,就连南城香、西少爷、温野菜都放下身段做自助小火锅了,在强大的品牌背书下,优势巨大,这也着实上升了小火锅个体户的危机感,竞争激烈且残酷。有网友调侃“1元锅底怕不是调料包?再这么降下去,这锅底不仅要免费还得倒贴顾客啊。”更有网友发文称自己被旋转小火锅店老板拉黑了,原因是自己只吃自助区菜品,老板直接说“你以后别来了。”
玩笑归玩笑,却也道出了小火锅的竞争白热化现状。
当然,颇具规模的小火锅品牌还是冷静的,他们虽然也强调食材新鲜、价格便宜、几十上百余种菜品随便吃,但一定程度上也在控制成本提高客单,比如说饮品、肉品、锅底单独收费,实际上只有蔬菜、丸子、和零食等是畅吃的,而这些的成本都不算高,只要顾客遵守信用,不乱拿不浪费,也会降低店内的食材控制成本。
还有小火锅店火拼场景,营造差异化用餐氛围,门店风格装修的越来越突出特色,品牌的门店主色调多选用如蓝色、红色、黄色、绿色、橙色等鲜明且有视觉冲击的装修色调,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最重要的,是小火锅满足“一人食”的用餐刚需的特点,因此有品牌开始在这方面做创新。比如,有老板在店内设置的一人一桌,对面有竹帘遮挡,是绝对的i人友好型火锅,专注享受一个人的火锅快乐局;长沙大斌家的一人食火锅,起初有一个颇具情绪化的名字——“孤独小火锅”,这不乏有营销成分在,而据顾客反映,不只名字是孤独的,就连店里的音乐都弥漫伤感氛围,营造极强的孤独感,不过内参君发现,现在店名均已更新成了“欢乐小火锅”。
说到小火锅品牌名,也有人在争做新鲜感,比如“顺道小火锅”“就叫小火锅”等等。
至于服务方面,小火锅门店大概很难做出服务体验上的差异化。以农小锅自助火锅店为例,其偌大前厅里只安排了1-2名服务员,既要负责接待顾客,又要负责回收餐盘,整理桌面卫生,一方面自助小火锅店本就是自助模式,主打一个顾客自力更生,不需要太多额外的人情服务,所以相对正餐火锅大店来说是节省人工成本的,反倒是后厨需要人手及时准备和更新菜品摆盘。
有业内人士表示,旋转小火锅最好的经营就是搭配自助模式,否则难以留客,而一旦开启自助模式,就要靠走量来维持生意,而老板赚的则是辛苦钱。
内参君还观察到,有一些品牌悄悄放加盟,有人坦言这是准备割韭菜了?毕竟有品牌只有一家就大放厥词做加盟,而有些连锁品牌的加盟费用甚至高达100万元。
总之,在小火锅品类,还有什么没被卷到的?
市场还很大,
做好小火锅的难度也不小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是面对餐饮创业者浪潮,和门槛更低的餐饮业,持续不断的闪现新入局者,当然也有人很快离场。所以,要切记谨慎入局。
小火锅品类,不仅是大火锅的竞争对手,现在开始自己内卷,也陆续出现了棘手问题。
其一,火锅、快餐等头部餐企入局,抢占小火锅连锁品牌的市场空间,在口碑、供应链实力等方面都相对有优势;
第二,经营模式雷同,大部分以转转、回转、自助模式,菜品有的是单独摆盘,按照不同颜色的盘菜收费,有的是用夹子统一在旋转台的大盘夹菜形式;
第三,人们对于小火锅的新鲜感渐渐消失,甚至吐槽点接踵而至,其中食材不够新鲜、份量少、卫生环境堪忧、价格低也确实没啥可吃的...
以温小野回转小火锅为例,虽然在装修和营销上做足了功课,却也漏洞百出,有顾客吐槽食材品质拉低好感度,食材不够新鲜、缺少高品质涮菜,都是没人吃的丸子;用餐体验不佳,传送带上时长有空盘,桌面上有厨余垃圾没收拾。主要在于后厨出餐品控和前厅无法及时收纳的问题。
当然,把小火锅最先带火的农小锅也有类似问题,记得门店刚开业时的顾客爆满,整天基本都有顾客去吃,农小锅也很勇猛,不仅把店开进北京商场五层,更直接和海底捞做了邻居。
农小锅以门店面积大、食材上百种、近百个座位而闻名,不过在高成本压力下,我们看到许多小火锅品牌都以小面积门店落地,菜品不需要求非常多,丰富即可。
在北京某商场负一层,新开的一家喜家自助小火锅,更像是缩小版的农小锅,店面不大,两个出餐口分别对应四排用餐位置,虽然不及农小锅场面壮观,但是菜品足够吃,且有羊肉持续供应,不用巴望着菜品,因为传送带很快就回转一圈。
吉野家每周三的火锅买一送一,做足了性价比,但现在优势明显被比了下去,转战做起了早餐。
有顾客称“以前牛肉是鲜肉、蔬菜新鲜,现在涨价不说,牛肉变成了冻肉、蔬菜也是预先分好一份一份的,份量整体变少。”“吉野家小火锅周三买一送一就经常去吃,眼看他肉量和菜量越来越少,寿喜锅涨价了10元,从撑得不行到根本吃不饱,最后直接不吃了。”
总之,小火锅市场并不小,但终归是要面临着迭代升级、洗牌淘汰期,没有创新难,没有差异化,没有体验增值,很难形成所谓的品牌力,而欠缺品牌势能,后来者就更难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