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璟
近日,苏州张家港市场监管局对17家奶茶店共30批次产品进行营养成分抽检,涉及Coco、鹿角巷、1点点等网红奶茶品牌,发现了不少看似“惊人”的数据,如一家店名为Royaltea皇茶的无糖相思红豆奶茶,检出糖分为7.88克/100克,相当于吃下8块方糖。本次抽检中29款奶茶均检测出“反式脂肪酸”,部分奶茶还检出含量较低的甜蜜素等。(21世纪经济报道)
“奶茶无糖约定于吃8块糖”“30批次抽检奶茶全部含有咖啡因,一杯奶茶=4.3罐红牛”,这些检测结论带给不同群体的冲击是不一样的。特别对于那些标榜健康、积极自我管理、意图减脂甩肉的人来说,这些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要知道,区别于传统奶茶或曰上一代奶茶店,新晋网红奶茶店大多主打真材实料、原生态、健康牌,许多人听之信之,却不想专业检测结果出来发现奶茶还是那么回事。
现代都市人的身体管理,可以说到了近乎严苛的地步,许多人到超市购物都要看着卡路里含量买,生怕摄入超标万劫不复。现如今,诸如罐罐饮料、各式零食等各种预包装食品都相对规范地标识了营养和能量等指标,与之相较,现场调制、现做现卖的奶茶饮品,则要模糊得多。许多店家口口声声宣称无糖,消费者一口喝下去却是“齁甜齁甜”,专业仪器检测的结论,也给出了“糖分爆表”的判断。那么,所谓“无糖”之说不是虚假宣称又是什么?
一些网红奶茶之所以能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其“好喝”,且毋庸讳言,这种“好喝”的主观感受,就是建立在“重糖”“重咖啡因”的“重口味”基础之上,而绝不是因其小清新、原生态。店家以虚假宣传建构了一种无糖、低热量的幻象,而消费者则产生了一种无须约束口腹之欲也能“喝出健康”的幻想,前者骗别人,后者骗自己。一杯奶茶,内有乾坤,夹带满满的谎言,喝出满满的负罪感,这实在是当下生活的奇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味蕾,找到和你气味相投的人,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一句话↓
< class="pgc-img">>不知何时起,奶茶成了快饮界的“流量担当”,就连周杰伦也是名副其实的奶茶控。
< class="pgc-img">>可如果告诉你,喝完一杯奶茶的后果,你是否会缩回点奶茶的手?
< class="pgc-img">>喝一杯奶茶,要跑6公里
今年8月,宁波市消保委对10个网红奶茶品牌,共26种奶茶样品做了检测。
一点点、澳门皇茶、大保健
贡茶、知芽、弥茶、答案
侯彩擂、鹿角巷、Coco
……
结果显示,26种奶茶饮品全部检出糖分。其中,一杯750ml的一点点奶茶中含99克糖分,以餐饮店里一小包5克白砂糖换算,相当于近20包糖!
粗略估计,1克糖会产生4千卡热量,99克糖分就会产生近400千卡热量,而一个56公斤女性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195.9。一个慢跑的人,一小时大约跑5~6公里。
一杯奶茶喝下去,意味着你要连续跑1小时、6公里,才能消耗掉这些热量。
喝完一杯奶茶,摄入的糖分,可能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每天糖摄入量最好不超过50克,而咖啡因摄入也可能超标。
实在忍不住想喝,别点“奶盖”
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用茶水和奶调制而成。但市面上流行的奶茶很多都是用奶精、白砂糖、全脂奶粉、茶叶提取物调制的。
其中,奶精是植脂末的俗称,大都以糖、糖浆、食用氢化油、奶粉等为主要原料。
所以大家喝到的奶茶中的糖分很可能不是来自于牛奶中天然存在的乳糖,而是来自后来添加的糖分或其他配料。
< class="pgc-img">>与传统奶茶相比,奶精调制的奶茶缺少钙、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D等营养素,含糖量却远超传统奶茶,营养价值较低。
如果实在忍不住想点奶茶,最好别点奶盖,因为,奶盖奶茶脂肪最多。
< class="pgc-img">>2017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对市面上的奶茶也进行了比较实验。
调查中有奶盖的样品平均脂肪含量达到6.3克/100毫升,而100毫升全脂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大约在3克左右。
奶茶口感好主要靠的是脂肪,因此有的商家推出了奶盖奶茶(奶茶最上部有一层奶泡)。调查显示,近六成消费者都喜欢这一种。
奶盖大多是用奶泡粉(主要成分是植脂末)做成,有的还添加了植物油,所以脂肪含量会更高,也就是说,更容易让人长胖。
自制奶茶一点儿也不难
如果你的“命”是奶茶给的,不妨在家自己动手,做一杯营养又安全的奶茶。
< class="pgc-img">>- 首先把茶叶和牛奶准备好,将水煮开后,把茶叶放入开水中;
- 浸泡一段时间,把茶水倒出来;
- 再将牛奶倒入准备好的茶水中,搅拌均匀,放至合适的温度就可以喝了。
如果喜欢茶味浓一点,茶叶可多放一点;喜欢茶味淡,茶叶就少用一些。
如果喜欢甜一点,也不要额外添加白糖,添加糖摄入过多会增加龋齿和超重的风险,可以用适量蜂蜜代替。
>者 | 丁晓蕾
编辑 |
一种名叫“珍珠奶茶”的流行旋风已经在日本上空盘桓许久,而且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要离开的样子。
日本人管珍珠奶茶叫“TAPIOCA”。“TAPIOCA”原意是木薯粉,也就是“珍珠”的原料。一家又一家奶茶店在东京的大街小巷冒出来。据日媒统计,截至2019年7月,东京已经有将近500家奶茶专门店。珍珠奶茶的原料“Tapioca”的进口量,达到了前年的5.2倍,去年的4.3倍。
以“龙头品牌”台湾贡茶的业绩为例,贡茶2015年进入日本,2018年度的营业额与2016年的年度营业额相比,增长了近10倍。
但不只是那些“名门正派”,只要与奶茶沾上边,业绩就会变好,从连锁名店到不知名小店,门前就会迎来客人。珍珠奶茶“激战”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东京原宿,那里曾是可丽饼的天下。在原宿表参道不到3公里的距离内,已开出近40家珍珠奶茶店,每家都在排队。
众多品牌里,要数2013年进入日本的春水堂,2015年进入日本的贡茶,和2017年进入日本的鹿角巷等台湾品牌风头最劲。日本Social Wire公司之前公布了一份最具人气珍珠奶茶榜单,贡茶和鹿角巷分列一二名。
不仅如此,各种甜品店、咖啡店、餐厅也“一窝蜂”的开始在动脑筋,想办法与珍珠奶茶靠上关系,于是珍珠奶茶口味的蛋糕、拉面甚至咖喱饭都来了。
珍珠奶茶已经升格为一种流行文化。社交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自封“珍珠奶茶师”头衔的人,两位庆应义塾大学的女生开始称自己为“TAPILIST”,品尝各种品牌和口味的珍珠奶茶,并给出 review,还为此屡屡登上电视节目——珍珠奶茶网红出现了。
年轻女孩把买珍珠奶茶这件事称为“TAPI活”,给喝奶茶这件事发明了专门的动词“TAPIRU”,类似的珍珠奶茶相关词语,在2018年成为“日本高中女生流行语大赏”上名列前茅。社团文化兴盛的早稻田大学成立了珍珠奶茶研究会,电视台里的特辑一波接一波,媒体上的专题一个接着一个。
我也喜欢喝珍珠奶茶,但,有这么喜欢吗?——作为中国消费者的你我,内心不禁要这样嘀咕一下。这种我们已经看惯喝惯的饮料,为何会在日本引发这样的热度?
珍珠奶茶在日本的三次浪潮
说来有趣,就好像“咖啡的三次浪潮”一样,珍珠奶茶在日本的发展也经历了三次浪潮。换句话说,它对日本人来说,并非新事物。
珍珠奶茶是1980年代才出现在台湾地区的,迄今不过三十几年历史。同样在日本有分店的“春水堂”,就宣称自己是“珍珠奶茶发源地”。珍珠奶茶一开始默默无闻,但因为被日本的电视节目当做台湾甜品推荐之后,才又在台湾热门起来,开始研发、进化,珍珠的大小、弹性以及茶叶和牛奶的配比,都有了多元化的配方,成为一种成熟的饮料。
早在1990年代初,日本就兴起过一阵“TAPOCA”热。但当时主要是随着东南亚风格的异国食物一起流行起来的。当时反响平平,“珍珠”的模样也跟现在不同,最流行的品种是小小而透明的木薯粉圆子,浸在白色椰奶里,就像我们在比如杨枝甘露等粤式甜品里吃到的那样。
第二次“浪潮”是在2000年,那时“珍珠”已经进化成了跟现在差不多的模样,黑色大颗Q弹。许多便利店开始有了预制包装版的珍珠奶茶,台湾地区的奶茶连锁店快可立 (Quickly) 等品牌就曾在那时进入过日本市场,现在快可立不但日本见不到了,台湾地区也几乎绝迹。
第三次浪潮就是现在了,有趣的是,与咖啡的第三次浪潮一样,“精品化”是第三次珍珠奶茶热潮的最大特征。
填补了咖啡市场的空缺?
奶茶店大增的同时,日本的咖啡店却似乎在减少。
目前,日本仅星巴克就有1500家,更不要说几万家便利店都有现磨咖啡供应。更不要说那些本来体质上就对咖啡因敏感,但也想“喝点什么”的消费者了,快捷但又时髦,有点贵但也消费得起的珍珠奶茶也填补了这一部分空白。
以贡茶、鹿角巷为代表的新一代珍珠奶茶店,一方面吸引了甜品市场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一方面又吸引了咖啡不耐,和想要尝试新饮料的那一部分受众。但当然也不仅如此,珍珠奶茶的流行,是多方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分析一下奶茶的成分,无非——茶、奶、糖和“珍珠”,奶和糖是人类共同的爱好,而珍珠奶茶里的热量和糖分都不容小觑。茶和像糯米圆子一样有咬劲的“珍珠”,也对日本人有天然的吸引力。
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无论是 ins 还是抖音,关于珍珠奶茶的标签热度都居高不下。
商家也愿意开奶茶店。比起咖啡馆,奶茶店的成本更低、人员培训更容易、利润也更高。近期就流传着“黑道也要开奶茶店”的坊间传说,因为一杯奶茶的成本只要14日元,却能卖出几百倍的高价。
台湾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热潮也是原因之一。台湾地区近年来成为日本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日本外务省调查显示2012~2016年日本人出国访问对象,台湾排名第四;根据日本旅行公司JTB的数据,2019年3月日本到外国旅游人数,到台湾排名第二位,约21.6万人,仅次于韩国。
精品化后的珍珠奶茶,对“珍珠”的材质、茶叶的种类、奶和茶的配比、制作方式都有讲究,让原本粗放的饮料成了一门可以评判和研究的“学问”,这一方面正中了细致的日本消费者的下怀,另一方面也让一杯奶茶的单价可以卖得更高,一本一杯奶茶的单价都要500日元起。
时代的注脚,青春的印记
如果说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风潮和时尚,那对这届日本年轻人来说,珍珠奶茶将在他们的青春回忆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热潮,就有冷却的一天。珍珠奶茶是新的元素可丽饼吗?是的,但也不完全是。
有日本媒体整理了平成年间的甜品潮流,30年间可能有近百种甜品流行过,他们中的有些烟消云散了,比如曾霸占了原宿街头的可丽饼和爆米花;有些却成了经典留了下来,比如抹茶类甜品。
唱衰者也大有人在。有日本媒体把珍珠奶茶跟曾在1990年代流行过一阵的“椰果”类甜品相比较,认为这就是个潮流,来的快去得也快。
还有人担心珍珠奶茶的隐形卡路里问题,认为珍珠奶茶虽然顶着茶的名字,会让人产生健康的联想,但其实饱含糖奶与粉圆的饮料,卡路里超高,喝多了肯定会对健康有所影响。
但是,比起一看就是热量炸弹的可丽饼,珍珠奶茶的发展空间要大得多。通过加减糖和调整配比,以及店面空间的设计,它更有可能让更多的年龄层喜欢,更有可能变得像咖啡一样普及。品牌们正在做这样的尝试,拓展客群年龄段,让更多的“大人”可以放心享受这种饮料。
像春水堂、贡茶一样的店铺,在店里除了供应奶茶,还有丰富的菜单可以选择。春水堂旗下的新品牌“TP TEA”,为了吸引更高年龄层的顾客,引入智能点单,以减少排队时间,包装风格和店铺设计也更雅致和成熟向。
更何况,想想“喜茶们”吧,水果茶和芝士奶盖茶,正在匆匆赶来的路上。芝士奶盖茶作为奶茶的新形态,已经俘获了我国年轻人的心,在日本也已经开始升温。看起来,这场日本的珍珠奶茶热度,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