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网
新华社福州/圣彼得堡9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金学耕 魏忠杰 王晨笛)9月的闽北古镇武夷山下梅村,树影婆娑,静谧安然。走近村口,可见“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石碑,意蕴悠长。
自17世纪末开始,伴随着俄罗斯市场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俄茶叶贸易的逐渐兴盛,以大盛魁商号为领头羊的晋商抓住机遇,贯通了南起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被称作万里茶道。
古道悠悠,茶香缕缕。如今,随着中蒙俄三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这条曾经的“世纪动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不断重新发现,在推动经贸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时代浪潮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道贸易促进南北方及中外文化交融
下梅村自清初起即有晋商来此贩茶,后发展成闽北地区最大的茶贸集散地。当地县志记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由此可见当年下梅村茶叶贸易的繁盛。
据武夷山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邹应文介绍,晋商与下梅村商贾合作,精选收购茶叶,在当地创立茶坊、茶库,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砖茶,一路辗转运至河北张家口,再换骆驼运到俄罗斯为茶叶贸易而特设的边贸城市恰克图,最终到达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继而销往欧洲其他国家。晋商与下梅邹氏合作设立了“景隆号”商号,双方精诚合作100多年,每年获利百余万两白银。
茶叶自中国采摘到运至俄欧销售,全程约需一年。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利于茶叶保存,经万里茶道陆路贩运至俄欧的茶叶,味道和质量胜过通过海路输入的茶叶,在当地更受青睐。
咸丰年间,南方茶路受阻,晋商把目光转向湖南安化和湖北羊楼洞,在当地将茶叶加工成砖茶,沿水路运至汉口集中再往北陆路转运。熙熙攘攘间,万里茶道继续散发着魅力与醇香。
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权威说,砖茶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其利于长时间保存,陈年青砖茶的味道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加浓郁纯正。
19世纪中期,俄商纷纷前来汉口开展茶叶贸易。他们最初在湖北羊楼洞一带开设茶厂,后又将茶厂搬迁到汉口并改用蒸汽机和水压机制作砖茶,主营茶叶对俄出口。此后,汉口茶叶出口快速增长。到19世纪末,汉口茶叶出口量已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60%以上,汉口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茶港”。
如今在武汉汉口区沿江大道一带,仍可见多栋当年俄商修建的俄式建筑,它们共同见证了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在俄商顺丰茶栈码头旧址上修建的万里茶道雕塑文化园,8组雕塑生动再现当年茶叶贸易的景象。
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文化随之交融。
深入俄罗斯民心的饮茶习俗
茶叶在几个世纪前传入俄罗斯后,逐渐为当地居民接受并喜爱,俄罗斯因此发展了本国独特的饮茶文化。伴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18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专门用于煮茶的茶炊。直到今天,配着糖果点心喝加糖的茶仍受俄罗斯人青睐。
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写道:“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诗人笔下的茶炊烘托出俄罗斯茶文化特有的温馨气氛。
为满足人们的饮茶需求,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等地曾大量开设茶馆。俄政府为打击酗酒,甚至一度给各地茶馆以税收优惠,鼓励人们用饮茶来代替饮酒。
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主席谢尔盖·卡拉什尼科夫说,中国茶叶对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部分替代了克瓦斯、啤酒及家酿酒,饮茶习俗在俄罗斯文化中已根深蒂固,“茶事实上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一种民族饮品”。
在西伯利亚及蒙古高原地区,茶叶助消化、解油腻的功效尤其受到以肉食为主的牧民喜爱,而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则成了蒙古族居民的传统茶饮。
山西并非茶源地,而晋商却主导万里茶道200多年,有商号、茶庄甚至在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城市设立分号或分庄。对此,山西祁县晋商研究所所长田建说,“晋商以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务实经营、和衷共济、经世济民的精神开辟了万里茶道,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推动形成了互通互赢、和谐相处的贸易格局”。
在山西祁县昭馀古城的渠家大院,有一本手抄本《行商遗要》,详细记录了祁县商人在湖南安化办茶的情况:从茶叶收购、加工、包装到运输,每道工序都有详细规定。而近年来发现的另一本晋商手稿《行商纪略》,则详细记录了祁县茶商在福建下梅以及湖北羊楼洞等地办茶、随后北上销茶的历史。
万里茶道重焕生机
在两个半世纪里,万里茶道“彼以皮来,我以茶往”的贸易不断,成为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中俄两国以茶为主的贸易,推动了我国内地种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北方草原和俄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海运、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苏联对我国茶叶需求的减少,万里茶道逐渐萎缩直至废弛。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万里茶道在沉寂一个世纪后,终于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2013年9月,出席中蒙俄三国市长会议的代表签署倡议书,迈出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申遗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黄柏权说:“中蒙俄三国就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对于增进三国传统友谊和政治互信、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当年的万里茶道沿线已开通发达的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便捷的交通加速推动中蒙俄三国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俄罗斯作为茶叶消费大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不断增长,大量中国茶叶搭乘中欧班列对俄出口。去年8月,湖北省首列茶叶出口专列搭载着约1000吨红茶从武汉出发,仅用20天时间即抵达莫斯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蒙两国守望相助,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头羊支持中方抗疫,湖北省则用深受蒙古国人民喜爱的青砖茶回礼,以“羊来茶往”的方式续写两国友好新佳话。
卡拉什尼科夫说:“几个世纪以来,万里茶道一直是连接中国、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和文化桥梁,至今仍在民间友好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一度湮没于历史长河的万里茶道,正在人文、旅游、经贸等领域为沿线国家和城市带来新的合作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全新的生命力。(新华社参与记者:赵宇、刘恺、王昕怡、胡隽欣、耿鹏宇、安晓萌、阿斯钢)
华社福州/圣彼得堡9月27日电题:一条重焕生机的万里茶道
新华社记者金学耕 魏忠杰 王晨笛
9月的闽北古镇武夷山下梅村,树影婆娑,静谧安然。走近村口,可见“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石碑,意蕴悠长。
自17世纪末开始,伴随着俄罗斯市场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俄茶叶贸易的逐渐兴盛,以大盛魁商号为领头羊的晋商抓住机遇,贯通了南起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被称作万里茶道。
古道悠悠,茶香缕缕。如今,随着中蒙俄三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这条曾经的“世纪动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不断重新发现,在推动经贸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时代浪潮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道贸易促进南北方及中外文化交融
下梅村自清初起即有晋商来此贩茶,后发展成闽北地区最大的茶贸集散地。当地县志记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由此可见当年下梅村茶叶贸易的繁盛。
据武夷山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邹应文介绍,晋商与下梅村商贾合作,精选收购茶叶,在当地创立茶坊、茶库,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砖茶,一路辗转运至河北张家口,再换骆驼运到俄罗斯为茶叶贸易而特设的边贸城市恰克图,最终到达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继而销往欧洲其他国家。晋商与下梅邹氏合作设立了“景隆号”商号,双方精诚合作100多年,每年获利百余万两白银。
茶叶自中国采摘到运至俄欧销售,全程约需一年。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利于茶叶保存,经万里茶道陆路贩运至俄欧的茶叶,味道和质量胜过通过海路输入的茶叶,在当地更受青睐。
咸丰年间,南方茶路受阻,晋商把目光转向湖南安化和湖北羊楼洞,在当地将茶叶加工成砖茶,沿水路运至汉口集中再往北陆路转运。熙熙攘攘间,万里茶道继续散发着魅力与醇香。
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权威说,砖茶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其利于长时间保存,陈年青砖茶的味道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加浓郁纯正。
19世纪中期,俄商纷纷前来汉口开展茶叶贸易。他们最初在湖北羊楼洞一带开设茶厂,后又将茶厂搬迁到汉口并改用蒸汽机和水压机制作砖茶,主营茶叶对俄出口。此后,汉口茶叶出口快速增长。到19世纪末,汉口茶叶出口量已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60%以上,汉口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茶港”。
如今在武汉汉口区沿江大道一带,仍可见多栋当年俄商修建的俄式建筑,它们共同见证了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在俄商顺丰茶栈码头旧址上修建的万里茶道雕塑文化园,8组雕塑生动再现当年茶叶贸易的景象。
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文化随之交融。
深入俄罗斯民心的饮茶习俗
茶叶在几个世纪前传入俄罗斯后,逐渐为当地居民接受并喜爱,俄罗斯因此发展了本国独特的饮茶文化。伴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18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专门用于煮茶的茶炊。直到今天,配着糖果点心喝加糖的茶仍受俄罗斯人青睐。
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写道:“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诗人笔下的茶炊烘托出俄罗斯茶文化特有的温馨气氛。
为满足人们的饮茶需求,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等地曾大量开设茶馆。俄政府为打击酗酒,甚至一度给各地茶馆以税收优惠,鼓励人们用饮茶来代替饮酒。
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主席谢尔盖·卡拉什尼科夫说,中国茶叶对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部分替代了克瓦斯、啤酒及家酿酒,饮茶习俗在俄罗斯文化中已根深蒂固,“茶事实上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一种民族饮品”。
在西伯利亚及蒙古高原地区,茶叶助消化、解油腻的功效尤其受到以肉食为主的牧民喜爱,而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则成了蒙古族居民的传统茶饮。
山西并非茶源地,而晋商却主导万里茶道200多年,有商号、茶庄甚至在莫斯科及俄罗斯其他城市设立分号或分庄。对此,山西祁县晋商研究所所长田建说,“晋商以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务实经营、和衷共济、经世济民的精神开辟了万里茶道,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推动形成了互通互赢、和谐相处的贸易格局”。
在山西祁县昭馀古城的渠家大院,有一本手抄本《行商遗要》,详细记录了祁县商人在湖南安化办茶的情况:从茶叶收购、加工、包装到运输,每道工序都有详细规定。而近年来发现的另一本晋商手稿《行商纪略》,则详细记录了祁县茶商在福建下梅以及湖北羊楼洞等地办茶、随后北上销茶的历史。
万里茶道重焕生机
在两个半世纪里,万里茶道“彼以皮来,我以茶往”的贸易不断,成为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中俄两国以茶为主的贸易,推动了我国内地种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北方草原和俄西伯利亚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海运、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苏联对我国茶叶需求的减少,万里茶道逐渐萎缩直至废弛。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万里茶道在沉寂一个世纪后,终于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2013年9月,出席中蒙俄三国市长会议的代表签署倡议书,迈出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申遗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黄柏权说:“中蒙俄三国就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对于增进三国传统友谊和政治互信、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当年的万里茶道沿线已开通发达的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便捷的交通加速推动中蒙俄三国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俄罗斯作为茶叶消费大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不断增长,大量中国茶叶搭乘中欧班列对俄出口。去年8月,湖北省首列茶叶出口专列搭载着约1000吨红茶从武汉出发,仅用20天时间即抵达莫斯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蒙两国守望相助,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头羊支持中方抗疫,湖北省则用深受蒙古国人民喜爱的青砖茶回礼,以“羊来茶往”的方式续写两国友好新佳话。
卡拉什尼科夫说:“几个世纪以来,万里茶道一直是连接中国、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和文化桥梁,至今仍在民间友好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一度湮没于历史长河的万里茶道,正在人文、旅游、经贸等领域为沿线国家和城市带来新的合作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全新的生命力。(参与记者:赵宇、刘恺、王昕怡、胡隽欣、耿鹏宇、安晓萌、阿斯钢)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来源:作者:新华网
.绿茶类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在初制茶六大茶类里产量最高,年产40万吨左右,绿茶产区最广,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福建、贵州等各个茶区。
超市里买的杭州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娥眉竹叶青,六安瓜片,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太平猴魁,金奖慧明,老竹大方,恩施玉露,蒙顶甘露,剑春茶,休宁松梦等等,等等,都属于绿茶类。
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绿茶的品种:
洞庭春福建雪芽高峰云雾贡字龙井狗牯脑惠明翠片雨花茶江山绿牡丹金奖惠明金坛雀舌汉水银梭龙王茶庐山云雾茶蒙顶甘露祁山白芽千岛玉叶雀舌四明十二雷天湖白绒花五云曲毫午子翠柏午子仙毫婺(姿)源茗眉姿源墨菊西湖龙井小布岩茶信阳毛尖
二.花茶类
花茶(Scented tea) 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为我国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由精制茶坯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
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
产地: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上等绿茶中加入一种香料——龙脑香的制法。13世纪已有茉莉茶窨茶的记载,明朝(1592)程荣所著的《茶谱》一书,对花茶的制法有较为详细的叙述:“木樨、茉莉、玫瑰、蔷薇、蕙兰、莲桔、栀子、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放,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扎花为拌。三停茶,一停花,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箬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清道光年间,吴人顾禄的《清嘉录》载:“珠兰、茉莉花于薰风欲拂,已毕集于山塘花肆,茶叶铺买以为配茶之用者。……茉莉则去蒂衡值,号为打爪”清雍正元年(1723年),苏州茉莉花茶批量运销东北、华北、西北市场。花茶较为大量的生产始于1851年至1861年的清咸丰年间。1949年后,我国花茶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产销量逐年增加,主销东北、华北、山东等地,出口东南亚各国,行销港澳地区。
花茶的品种:
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金银花茶玳玳花茶
三.红茶类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属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红茶是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利、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
红茶的品种:
小种红茶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湖红工夫越红工夫祁门工夫红碎茶
四.乌龙茶类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其最负盛名的要数福建和广东二地产的。其中福建的“武夷岩茶”屈指可数。乌龙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 (GaoSh.COM) 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商业上习惯根据其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亚类。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是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乌龙茶的品种:
安西色种凤凰水仙台湾乌龙台湾包种武夷四大名丛武夷肉挂闽北水仙白毛猴八角亭龙须茶铁观音黄金挂永春佛手武夷岩茶
五.紧压茶类
紧压茶是为了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方便,将茶压缩干燥,压成方砖状或块状,为了防止途中变质,一般紧压茶都是用红茶或黑茶制作。紧压茶一般都是销往蒙藏地区,这些地区牧民多肉食,日常需大量消耗茶,但居无定所,因此青睐容易携带的紧压茶。
紧压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在少数民族地区非常流行。紧压茶有防潮性能好,便于运输和储藏,茶味醇厚,适合减肥等特点。
紧压茶喝时需用水煮,时间较长,因此茶汤中鞣酸含量高,非常有利消化,但也促使人产生饥饿感,所以喝时一般要加入有营养的物质。蒙古人习惯加奶,叫奶茶,藏族人习惯加酥油,为酥油茶。
紧压茶,根据堆积、做色方式不同,分为"湿坯推积做色"、"干坯堆积做色"、"成茶堆积做色"等亚类。我国紧压茶产区比较集中,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其中获砖、黑砖、花砖茶主产于湖南;青花砖主产于湖北;康砖、金尖主产于四川、贵州;普洱茶之紧茶主要产于云南;沱茶主要产于云南、重庆。
紧压茶的品种:
圆茶竹筒香茶饼茶方包茶苻砖茶固形茶黑砖茶花砖茶紧茶康砖金尖六堡茶米砖茶普洱方茶青砖茶沱茶湘尖茶
六.白茶类
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白茶主要产地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浙江湖州市安吉县等地。
白茶的品种:
白牡丹贡眉新工艺白茶银针白毫
七.黄茶类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不同的观察方法却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
黄茶的基本制作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茶过程中加以闪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或久摊闷黄,有的初烘后堆积闷黄,有的再烘时闷黄。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而纳米黄茶能更好发挥黄茶原茶的功能,纳米黄茶更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
纳米黄茶茶根的利用是用来按摩二扇门(无名指本节处)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强穴位磁场产生调节作用,增加脂肪代谢。
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此外,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黄茶的品种:
君山银针北港毛尖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霍山黄芽鹿苑毛尖皖西黄大茶沩山白毛尖温州黄汤掌顶黄芽
八.黑茶类
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产的,由绿毛茶经蒸压而成的边销茶。由于四川的茶叶要运输到西北地区,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减少体积,蒸压成团块。在加工成团块的工程中,要经过二十多天的湿坯堆积,所以毛茶的色泽逐渐由绿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这就是黑茶的由来。
黑茶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它的出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较长时间,所以叶片大多呈现暗褐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黑茶”。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对于喝惯了清淡绿茶的人来说,初尝黑茶往往难以入口,但是只要坚持长时间的饮用,人们就会喜欢上它独特的浓醇风味。黑茶流行于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同时也受到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喜爱,现在黑茶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等。其中云南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负盛名。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之分。
黑茶的品种:
湖南黑茶老青茶六堡散茶普洱茶四川边茶
推荐阅读:中国名茶产地分布和各省名茶详细介绍TagCloud标签导航
福建省十大名茶具体产地和品质特点。
云南省三大名茶:滇红工夫、普洱茶、七子饼茶具体产地和品质特点。
广东省名茶凤凰单枞品质特点和具体产地。
广西省六堡茶具体产地和品质特点。
台湾省三大名茶:文山包种、冻顶乌龙、白毫乌龙。
浙江省七大名茶:西湖龙井、顾渚紫笋、惠明、平水珠、径山、日铸雪芽、天尊贡芽。
江苏省四大名茶:碧螺春、南京雨花、金坛雀舌、太湖白云。
江西省五大名茶:庐山云雾、婺源茗眉、狗牯脑、上饶白眉、宁红工夫和龙须茶。
湖南省四大名茶:君山银针、沩山白毛尖、黑茶、北港毛尖。
陕西省三大名茶:午子仙毫、紫阳毛尖、汉水银梭。
河南省名茶信阳毛尖。
湖北省四大名茶:恩施玉露、仙人掌、峡州碧峰、宜红工夫。
贵州省二大名茶:都匀毛尖、贵定云雾。
四川省五大名茶:蒙顶、文君绿茶、青城雪芽、峨眉竹叶青、川红工夫。
安徽省九大名茶:祈红工夫、霍山黄芽、涌溪火青、屯绿、敬亭绿雪、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老竹大方、黄山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