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齐鲁网11月19日讯 (青州电视台 张顺礼 王欣 通讯员 沈彦艳)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青州市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创建要求,全力以赴抓落实,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一是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组织开展了“清底子、建档案”工作,对监管对象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健全“一企一档”、“一户一档”;进一步细化了监管网格,组建了1136人的食品协管员队伍,在全市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有一名协管员,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
二是严把许可准入关。成立了7个督导检查组,每天调度食品业户证照办理情况,督促食品市场主体办理许可证、健康证等相关证照;制作并张贴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示牌,将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业户的许可证、健康证明、食品量化等级等全部在醒目位置上墙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截至目前,已对6000余流通餐饮业户进行规范,已发放各类公示牌5500份。
三是加大专项检查力度。始终坚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深入组织开展“三九九”治理行动,先后开展了豆制品、蜂蜜、冷冻肉、大桶水、白酒生产和散装白酒、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等29项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打检结合,目前,全市已完成食品抽检1200批次;依法查处案件360余起,罚没款130余万元。
四是规范“六小”监管。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城市形象的,坚决依法取缔,共取缔无照经营“六小”业户310余户。在大型生活小区、学校周边等流动摊点相对集中的区域划定4个“便民市场”,每个市场都有分管领导和监管人员包靠,指导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引导660余户流动零散摊贩进入市场内规范经营。
五是形成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在市电视台、电台、青州新闻网和《青州通讯》、《潍坊日报.今日青州》等新闻媒体开辟“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打造绿色诚信食安青州”专题专栏。加强对“12331、12315、12365投诉举报热线”的宣传和公示力度,实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积极发挥人大政协民主监督、检验机构技术监督、行业协会自治监督、社区基层广泛监督作用,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中聘请了350名义务监督员。1218家企业实施了“阳光开放”工程,通过实行“亮厨、亮企、亮店”,向广大消费者直观的展示食品安全状况,形成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的合力。
版权所有:齐鲁网鲁ICP备09062847号
州路杜氏车行所在地(已拆除)
2014年2月,张永吉(左)在云南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张旨放在一起。
1938年4月21日临沂城沦陷前,经济是繁荣的。临沂城的老字号很多,卖什么的都有,除了开商铺的大买卖以外,豆沫、香油果子、火烧等各类小吃也是应有尽有。从1937年的11月初开始,日军的飞机从临沂城东北方向呼啸而来,此后轰炸基本每天都有,短则半小时,长则一个小时,这个时期临沂城经济开始逐渐走向萧条。原因很简单,城里的大商铺停业的停业,外迁的外迁,更别说小本生意了。
1“杜氏车行”散尽家财救子
先看一看咱临沂的老字号“杜氏车行”(原沂州路42号)。当年,沂州路是临沂城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杜氏先祖将清乾隆年间青州锻打剪刀的工艺带过来,在沂州路这条中轴线上发展。
“1930年,我们杜氏剪刀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产品博览会上参展,那是获得优质产品奖的。”年逾八旬的杜培俊印象中,到了父亲杜克荣这一辈,他们家逐渐从锻打剪刀的体力活开始转型。父亲杜克荣和大女婿岳子兰在沂州路开了家车行,代理上海、天津在临沂的洋车生意。他们家的亲戚邵子安在父亲杜克荣的帮助下在临沂城开了家锦华军服店,还在费县开了家分厂,昌盛时缝纫机达到了20多部。
在那个年月里,杜家人在沂州路的车行就已经安上了电灯,一到晚上杜家的商铺灯光明亮。
1938年春天,日军要打过来的消息让杜克荣不得不携家带口撤出临沂城,一家人奔到沭河东岸暂避。三个月后,杜克荣再次回到临沂城,此时城内已是满目疮痍,随处可见被鬼子烧得破败的民舍。幸亏,老杜家在沂州路的车行没被烧毁,但是,城里各行各业非常萧条,卖洋车是行不通了,为了糊口,杜克荣只能卖些烙煎饼为生。让杜家人庆幸的是,他们在城南十里堡置办有十几亩田产,日子还算凑合。
很快,日军通过汉奸掌握了城里大户人家的情况,为了逼迫杜家上缴财富,将杜克荣的大儿子抓走,杜克荣为救子被迫散尽家财。
2 “泰丰馆”被烧得只剩支架
在临沂,要说餐饮老字号,“泰丰馆”算是一个。1937年前,泰丰馆坐落在临沂城东门里煤山街上,既有沿街房还有二层小楼,店里的伙计有30多人,繁忙时每天能接待240多名食客。年逾七旬的高英,作为泰丰馆创始人高钧的直系隔代晚辈,年少时多听长辈们提及此事,泰丰馆以做鲤鱼著称,高钧以沂河鲤鱼为食材,参照孔府的剔骨鱼工艺烹饪的招牌菜锅塌鱼食爽口不腻,在当时临沂城的30多家酒店中堪称数一数二的名菜。
日军侵占临沂城前,高钧和城里不少百姓一样,得到信以后便携家外逃,他们家十几口人逃到了城北投奔亲戚。逃离临沂城时,高钧一声令下,不准携带泰丰馆里的任何一件物品,轻装离开。
高英说,“父亲高振瀛曾多次到临沂城购买餐馆所需的食材,看到的是满城的萧条,煤山街上泰丰馆也被日军占了。北关一带所有的店铺都关了门。”待到抗日战争结束,煤山街上泰丰馆被日军焚烧得只剩下楼体支架。
3“如意斋”德国设备闲置荒废
上世纪30年代末期,位于沂州路与辘轳把巷交会的“如意斋”在当时的临沂城为数不多的几家老字号鞋店中首屈一指。店里,原装进口的德国造缝纫机、压模机、烘干机等制鞋设备终日轰隆隆作响。
社会动荡时期,军阀为了维持部队军需,盯上了城里的大户,让这些大户向公家捐鞋,名曰出“公事鞋”。城里的富户为了应付差事,不得不找鞋店赶制军鞋。年逾八旬的范洪业讲,父亲范万青和母亲孙凤姑就靠为富户做“公事鞋”积累了财富,并且购买了制鞋设备,拉起了一支制鞋队伍。
范万青夫妇勤俭持家,打理着鞋店的生意,不幸的是1936年,范万青因病过世,老范家的担子一下全落在了母亲身上。虽然如此,如意斋的生意依然不错。
日军侵占临沂城,生意自然也做不成了,孙凤姑便带着子女和制鞋设备到城外的九曲店避难。设备闲置荒废,如意斋也因此落败。
4 中国最大一颗钻石被掠走
临沂城沦陷造成的人民财产损失以及日军对城内百姓的横征暴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据《大众日报》1942年4月4日报道:“台潍公路两侧的民众苦不堪言。时粮价昂贵,小麦每升涨至17元(战前每斗0.9元,1斗=10升),高粱每升12元(战前每斗0.5元)。民众用花生壳充饥。”
1937年秋,郯城县李庄镇东南五公里处罗莫岭村,村民罗佃帮翻菜园时意外捡到了一颗重达281.25克拉的钻石,这是我国发现的最大一颗钻石。当时的伪临沂道尹公署顾问川本定雄得知此事,将钻石劫去。1984年《人民画报》第四期刊文对此亦有说明,“1937年秋,郯城县农民在金鸡岭下地干活,拾到重281.25克拉的金鸡钻石,后被日本侵略军掠走。”
据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审唐士文介绍,日本宪兵队下设“东洋文化社”,这个文化社的责任就是负责摸清楚临沂的文化遗产,以便窃取回国。掠夺金鸡钻石就是他们干的。
此外,日军还成立了“中兴煤矿沂州联络所”,该联络所负责对枣庄一带矿区进行煤炭掠夺,经临沂运走的原煤,已无法统计。
5 一场战争,影响一生
“孩子,别忘了,云南还有咱老张家失散多年的亲人。”1997年,罗庄区黄山镇菊花屯村村民张庆福去世前,紧紧握住孙子张永吉的手如是说。张庆福口中的亲人名叫张庆余(又名张亮),1917年出生于菊花屯一个行医家庭,张庆余从小天资聪慧,8岁在本村读私塾时就过目成诵,12岁到南头村读初小,高小毕业以后考入省立临沂第三乡村师范学校。
张永吉说:“张庆余在乡村师范求学期间,作为亲兄弟,祖父张庆福每周都要背上一袋干粮去城里送饭。”
张庆余在学校受到校长曹香谷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并结识了一大批进步学生。1938年4月,日寇侵占临沂,学校被迫停课,同学们有的南下,有的参加地方抗日工作,有的奔赴陕西延安。3月3日,张庆余匆匆回家向父母兄嫂告别,收拾行李和几位同学一起冲破了鬼子重重封锁,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由于家乡长期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加上戎马倥惚的军旅生涯,自从1938年临沂城失守,张庆余参加革命后南征北战,由于长期失去联系,家里只知道人可能去了云南。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永吉从网站上查到了张庆余的信息。2014年正月初三,张永吉到了昆明,在成都军区昆明西坝第一离职干休所找到了张庆余的后人。当时,老人已经过世。
“一九三八年农历二月二日,我到延安去,家中父母姐兄嫂共给我凑了三元六角,姐姐给我熬了汤喝,问我何时返还……我终身不忘他们的恩情。”张永吉在昆明看到了张庆余写于1992年的笔记。
张永吉通过与张庆余的后人交流得知,原来,他的这位祖伯父1939年加入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多次立下战功。1953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后任云南省临沧军分区参谋长,1979年离休,1994年去世。
久居昆明张庆余的后人也曾多次试图联系临沂老家的亲人,但苦于没有太多线索,一直没能联系上。家史对于他们而言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这次,张永吉主动找上门,结识了两位叔叔、四位姑姑,因为一场战争割断了多年的亲情得以续接。
2014年12月,张庆余的儿子张旨放专程回临沂寻根问祖,时至今日,两地人经常通过电话交流,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亲密。
1934年,杭头村(今属高新区马厂湖镇)的周恩恒凭借优异成绩考进了省立临沂第三乡村师范学校,1938年4月21日,临沂城沦陷前,学校临时解散,周恩恒被迫无奈回到老家参加了联庄会,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闹革命。1938年9月的一天晚上9点左右,周恩恒在当地一处麦场上被介绍入了党,入党誓词至今历历在目,“为了拯救中国危难,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效忠国家、民族,拯救劳苦大众……”时至今日,已经97岁的他在村里义务行医已经整整70年。
周恩恒说,如果不是鬼子占领了临沂城,他也不可能辍学,失学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义务行医,就是在践行入党誓言。
临沂城沦陷给临沂人民造成的伤痛是持久的,影响了很多家庭、很多人,时至今日仍然如此。
记者车少远 衣方杰
版权所有:齐鲁网鲁ICP备09062847号
岛齐鲁网7月28日讯(通讯员 温泉)记者28日从青岛市南区食药监局获悉,2015年上半年该局共接到食品药品投诉举报726件,同比增长31.9%。其中,不符合受理条件或当场答复41件,其余685件全部转办落实,按时处置率、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98.5%。
据统计,在上半年办理的726件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食品类?654件,占比近九成;药品类36件,保健食品类29件,化妆品类4件,医疗器械类3件,分别占受理总量的5%、4%、1%、1%。投诉举报的内容多为商家销售变质食品、餐饮店环境卫生脏乱差、进餐时发现异物、疑似食物中毒、无证经营、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用药后身体不适、销售假劣化妆品、医疗器械虚假宣传或存在质量问题等。
由于青岛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特别是当前高温高湿季节是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疾病高发、频发时期。为此,市南区食药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选购食品应选择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购买时要注意查看标签标识。外出就餐应选择有证餐饮服务单位并索要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评定高的餐饮单位就餐,不要贪吃无证摊贩烧烤。同时,消费者在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出就餐后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除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外,还应及时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完)
版权所有:齐鲁网鲁ICP备090628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