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信息
近日,网传“周杰伦最爱喝的奶茶店”开到了杭州,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就是周杰伦开的奶茶店。但是当你站在这家名叫麦吉machi machi的奶茶店门店前时,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代排队代买的黄牛队伍。清一色的大爷大妈带着小板凳、干粮和水,在门店开门前两三个小时就开始等候在那里,而一杯奶茶的价格也炒到了原价的几倍。
浙视频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排队其中,还受到了黄牛的“骚扰”,有黄牛主动找记者帮忙代购几杯。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记者也终于用28元一杯的原价买到了“网红奶茶”,品尝后也没有觉得有任何特殊口味。
几年来,热饮已经成为了各大饮料巨头争夺的新赛道。
据GlobalData报告显示,到2022年,亚太地区热饮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593亿美元增加到21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3%。而中国的热饮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千亿。
如今饮料行业总规模达到一万两千亿,千亿只能说只是一个开始。但在这样一个十分内卷,格局却又非常稳定的饮料市场,农夫山泉、可口可乐、雀巢、北冰洋这些大公司都希望冬季热饮能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甚至能改变现有的格局。
这期我就来聊聊热饮,确切说是即饮类型的热饮,到底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01
热饮的一切问题,都在于它需要加热。
等等,这并不是一句废话。
首先,不是什么饮料都可以加热的,比如碳酸类的、果汁类的都不适合。
此外,有很多饮品在加热后会产生沉淀,影响口感和风味,也都不适合做热饮。
当然,也有一些是热了以后会有不同的风味,特别适合做热饮的,例如咖啡。
所以暖柜里面能放什么产品,其实还是蛮有讲究的。
一般情况下,最核心的位置还是要留给奶茶、豆奶和热牛奶之类的产品,冬季是乳饮品销售旺季,这类产品是最能扛销量的。此外,咖啡和果茶也各自有一席之地。而相对边缘的位置,可以放一些茉莉花茶、乌龙茶之类的纯茶饮料。
另外,加热保温会使得保质期大幅缩短。
这里的保质期,一方面指的是产品本身加热后不会变质,另一方面,指的是产品包装也要耐热。例如一般的PET包装,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塑料瓶,其实是不适合长时间加热的。一旦放进暖柜以后,最好在14天内喝掉。
严格来说,放到暖柜里的饮料都要贴一张保质期标签,注明加热时间以及最佳饮用期限。
因此,商家清库存的压力就会增加,这就是隐性的成本。
第三,热饮并不是把货架上的饮料放到暖柜里就可以的。
针对暖柜,饮料品牌往往会重新设计包装。瓶身要更加厚实耐热,而且容量不能太大,最好是300到350毫升,这样比较符合暖柜的高度限制。
如果你观察过各种小卖部小超市,都能发现它们除了饮料货架,在入口处或者店面门口,往往还会放着几个冷柜,这些冷柜多半印着不同品牌的名称,例如农夫山泉、可口可乐或是康师傅。
这些冷柜不仅可以带来曝光量,更是各大饮料厂商的据点,只要有了自己的冷柜,就可以源源不断向冷柜里输送旗下的各种新品。
饮料行业的竞争,本质是冷柜的竞争,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游戏。
同样的游戏规则,平移到暖柜也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在商超便利店,暖柜的位置更为有限。有些空间充裕的大便利店,可能设置一个大型的立式暖柜。而夫妻店小卖部,店面本来就小,自己花钱买个三四层的小暖柜已经算是很可以了,更不可能给单一品牌专门设置一个暖柜。
空间少了,竞争就更激烈,大量品牌会为了这一亩三分地展开博弈。
像乳制品,统一有阿萨姆小奶茶,李子园有甜牛奶,旺旺有旺仔牛奶,都是暖柜常客。而咖啡品类则是有雀巢,味全旗下的贝纳颂,还有可口可乐旗下的costa。至于茶饮,则是三得利的天下。
除此之外,这几年元气森林、汉口二厂、奈雪的茶这些新崛起的品牌,也尝试在热饮市场里争夺一席之地。
为了争夺不多的位置,饮料厂商往往会给商家更多的让利,比如根据销量返点,或者以更低的价格供应饮料。换取的则是一张暖柜的入场券,甚至是在暖柜里有一个好位置。而能够让出这份利润的,往往也只有一些大公司。
所以说,暖柜并不是增量市场的天堂,而是大公司的修罗场。
而在大公司的内卷中,是很难产生改变行业格局的变化的。
真正能影响行业格局的,是来自外部的影响。
02
在我看来,即饮热饮未来的天花板有多高,取决于现制饮料市场未来有多大。便利店里的热饮,真正的对手不是彼此,而是蜜雪冰城和瑞幸,甚至是自家的现磨咖啡和现制饮品。
类似的事情,其实早在罐装咖啡市场就发生过一次。
看动画的朋友都会知道,日本人很喜欢喝便利店或者自动售卖机卖的易拉罐咖啡。
后来以711为代表的便利店,开始用现磨咖啡抢饮料商的生意。
便利店咖啡的卖点就是便宜。711在日本推出了100日元一杯的现磨咖啡,折合人民币也就五六块钱,比同期店里卖的罐装咖啡还便宜。2016年,711在日本本土就卖出了九亿杯便利店咖啡。
因为价格相仿,而且场景和目标客群非常相似,都是上班族通勤工作时的选择。
因此在日本,便利店咖啡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罐装咖啡的业务。
后来大概在10年代中期,也就是不到十年前,便利店咖啡开进中国市场,产品定价,一开始也是锚定罐装咖啡的。
只不过,我们中国人本来也不怎么喝罐装咖啡,因此两者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便利店咖啡的单方面屠杀。光是全家一家,2016年就在中国卖掉了1000万杯现磨咖啡。到了2017年,销量翻了一倍还要多。
而且现磨咖啡的利润结构非常好,成本容易控制,也几乎没有废弃和损耗,一杯咖啡的毛利率能达到50%。这种赚钱的冲动,换你你忍得住?
有了这个基础,便利店咖啡转型成便利店奶茶,那就是一念之差了。
去年,便利蜂就推出了饮品品牌「不眠海」,走的是店中店模式,依托原有门店,开设饮品站卖咖啡奶茶。
因为复用了门店的空间,所以不眠海扩张非常快,两个月就开出了200多家,而且成本也比较低,不眠海的价格可以做到类似茶百道,甚至更低一点。当然,比蜜雪冰城还是要贵。
至于口味,我喝过一次,怎么说呢,没有特别惊艳,但也没有不好喝,就是记不住的水平。
另外,便利店自带天然客流。这个年代,流量是最贵的资源,多一个饮品站就是多一个流量变现口。
即使不像便利蜂一样走得那么远,各家便利店也都在强化自家现磨咖啡的独立品牌。全家的咖啡品牌叫湃客,罗森叫L-cafe,而7-11有7-coffee。
就连山西便利龙头唐久,也推出了独立咖啡品牌样咖啡。
这里提供一个补充信息,除了咖啡,便利店还有一个销售额扛把子,可能会威胁到热饮的地位,那就是现磨豆浆。
所以对于热饮来说,渠道今天是爸爸,明天可能就是敌人,日子不好过啊。
03
回到饮料本身的讨论。
我个人的经验是,单从口味上来说,无论是热饮还是冷饮,即饮饮品都很难和现制饮料相提并论。
哪怕只是最低程度的现制。
比如可乐,冷柜里拿出来的可乐再好喝,也很难比得上机打饮料里,加了半杯冰块的可乐。如果再加两片柠檬,那就是另一番风味了。
热饮也是一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暖柜里拿出来的饮料往往是不够热的。冬天你想买个热饮捂捂手,发现只能捂三分钟,还不如买块红薯好使。
出于保质期和包装可能膨胀的考虑,暖柜加热的温度不能太高,一般都会在40摄氏度上下。
但如果是现制热饮,就可以把温度做的更高。
另外,消费者对于复杂的感官体验是有需求的。这里的感官体验包括香气、口感和风味。比起封装在瓶罐内的饮料,现制的饮料显然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复杂,例如调整温度激发香气,或者使用各种配料增强口感。
说到底,哪怕在食品工业已经发达到无孔不入的当下,吃东西的鄙视链里,现制的还是永远比预制的要高上一级。
如果我们把视角再拉远,会发现除了饮料行业外,整个餐饮市场都在发生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现制与预制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都在蚕食对方的市场。
比如饼干烘焙食品,可以说是零食市场里的大赛道。但过去几年里,国际烘焙品牌不断进军中国市场,而新中式烘焙在资本的助力下网红频出,再加上咖啡馆、便利店、奶茶店也纷纷跨界进入烘焙市场。前店后厨的烘焙行业不断普及,受害者就是超市里的面包饼干。
但另一方面呢,广义上的预制市场又变得越来越繁盛,像海底捞和西贝这种大型连锁店开始向C端用户出售预制菜。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预制调味品等等。
而且,除了行业对行业的挤压,还有许多品牌亲自下场抢生意,跨界做食品零售。
喜茶奈雪这样的奶茶店就选择在门店之外开辟第二战场,把自家的饮料做成瓶装,送上超市的货架,和康师傅三得利抢生意。
至于咖啡品牌开始卖咖啡豆,卖挂耳包,卖速溶冻干粉,就更加是常规操作了。
餐饮业和食品零售业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传统眼光看,餐饮是服务业的一部分,与地产强相关,而食品属于零售快消,两者的商业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当中国的消费市场还没有那么发达时,这两个行业都处在高速增长的状态,探索的也是自身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但如今,如果还是将它们看做泾渭分明的两块,就有点过时了。
从消费者角度出来,两者都是满足吃吃喝喝的需求,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从品牌和企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餐饮还是食品行业,都进入了饱和式竞争阶段,与其从行业内部找机会,不如跨界经营,从另一个赛道寻求增量。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它们的背后,都是越来越强大的食品工业。
小到几块钱的蜜雪冰城,大到人均一百多的连锁餐厅,产品其实都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物。
所谓的门店现做,很多时候,也只是完成最后,也是最简单的一步:负责把原料加热做熟,或者加水混合。
如果没有工业化的预制原料,餐饮行业不可能靠纯手工出产大量的廉价食物,从而挑战原来包装食品的低端价格带。
在市场上能看到的是餐饮挤压零售,但在背后,是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是越来越强大的食品工业正在影响我们消费食物的方式。
作者:IC实验室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
次去长沙,
长沙的朋友说起茶颜悦色总是一脸自豪,
这几年,杭州的奶茶品牌虽越来越多,
但生在杭州,有地域特色,
能让本地人拿出来秀优越的几乎没有……
盼了又盼,现在终于开了一家让杭州人“有底气”的奶茶店——若遇江南,杭州首家和动画IP《白蛇·缘起》合作的国风奶茶店。
一走进店里,仿佛穿越进许仙开设的中药铺保安堂,就连奶茶料都与众不同:雪燕、桃胶、黑枸杞、人参、蜂王浆……“轻奢”养生,价格还十分接地气——单价从12-20+不等,随便喝一杯都觉得超值!!
以后在杭州不仅可以逛“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
还可以来许仙的保安堂喝杯“养生奶茶”~
(文末有超值秒杀福利)
店内随处可见江南特色元素:江南水墨画渲染在奶茶纸杯上,杯内藏有一句诗意禅句,杭州油纸伞悬于天花板……这样一杯缘起千年的国风茶,有预感会代表杭州走向全国!
毕竟吃货妹子3天内已经不知不觉喝了11杯奶茶,闭眼点也不踩雷,也是real难得了,所以,这家奶茶店我必须要安利给你,甚至要推荐每一个来杭州的朋友!
醇香烤奶奶泡茶
第一次拿到这杯奶茶的时候,我顿时感觉自己赚到了,默认大小680ml,也只要18块钱一杯。
醇香烤奶的茶底是蜜雨红香,默认珍珠波波底料,也可以选择额外添加桃胶或雪燕,顶上是挤得满满的墨色烤奶奶盖,撒上了杭州特色山核桃碎。
到手后先吃下一大口奶油顶,附带吸入山核桃碎,满足感爆棚!再来一口红茶,神仙体验就有了,喝完一大杯还不过瘾,甚至回家后还想着这一口,真杭州奶茶界瑰宝。
设计也可圈可点,将杯身作为江南水墨画的画卷,辅以诗词,复古又雅致,杯底还藏有一个小惊喜哦,抠开纸杯,内里有个小空间,里面随机放着一句禅意赠语或幸运优惠券,喝完不要忘记打开看看。
龙井雪燕奶泡茶
一杯有杭州特色的奶茶,怎么少得了龙井呢?超高品质的满春龙井,搭配丝滑雪燕,给你不一样的“轻奢”奶茶体验~并且一杯只要16块~
龙井茶香馥郁,倾洒的抹茶粉末和奶油,那一口香浓,又上头了!
白桃乌龙奶泡茶
白桃乌龙茶香悠长甜蜜,奶盖是嗲嗲的粉色,这是天然火龙果汁调配的,撒上翠绿的开心果碎或玫瑰花瓣,一大口吸入,无敌满足!
解忧熬夜水
人到“中年”,烦心的事多了,发际线上移不说,熬夜也成了家常便饭。
若遇江南·招牌养生茶系列
当你走进了若遇江南,记得一定要给自己点上一杯江南“养生”茶,或解忧,或养颜,或忘情……
熬夜水自然得“大补”:人参、枸杞、桂圆慢炖出滋补茶汤,配上一点点蜂王浆,本以为会有药味,但入口却清甜沁脾,回味时又多了一丝人参的香气,当真滋补又好喝,熬夜星人必备!
偏心养颜水
颜值赛高!下半部分是金贵的金丝雪燕,上半部分是渐变粉色,很像一杯炫技的鸡尾酒,但却美容养颜。入口丝滑清爽,一口就上瘾。
若遇忘情水
看着国漫风的白娘子,干了这杯“忘情水”也是十分应景了。洛神花茶、山楂、玫瑰,酸甜开胃,“忘情”甚好。
黑枸杞葡提冰
炎热的夏天怎少得了冰冰凉的冰沙呢?新鲜现拨的葡萄果肉,制成当季鲜果葡萄沙冰,搭配营养黑枸杞和酸奶奶盖,健康美味更低脂。
桃胶蜜桃冰
新鲜蜜桃果肉,制成当季鲜果蜜桃冰沙,搭配养颜桃胶和酸奶奶盖,香甜美味更低脂,嗲妹专属!
酒酿系列:杨梅/桃子
对于江南长大的孩子来说,甜酒鸡蛋是儿时里最清甜的味蕾记忆之一,所以哪怕长大成人,也常常会馋一口酒酿的味道。
若遇江南特选当季鲜果,搭配酒酿和养生奶茶料,制成独一无二的酒酿系列。名字也很有诗意,杨梅味酒酿唤作盼悦吟,桃子味酒酿又名桃花吟。
大颗东魁杨梅,鲜榨出杨梅果汁,底部铺垫一层水晶冻,一层酒酿,喝前将三者搅拌均匀,杨梅鲜甜,酒酿醉香;蜜桃浓香蜜甜,搭配软糯的桃胶、清甜酒酿,一口上瘾!喝前切记搅拌均匀哦~
佳人酸奶之酪梨青
酸奶系列目前我只喝过酪梨青,其实就是牛油果酸奶,不得不夸一夸,这个系列的名字都好好听:却桃粉、戏莓红、花芒黄……随便说一两个,都觉得赏心悦耳。
因为是用纯鲜果和酸奶搅拌的酸奶果泥,所以非常适合对自己有要求的美眉,放心喝,不长肉hhh~
喝完这11杯,信我你会上瘾!听说,接下来还会上线国潮风茶点,期待期待!
若遇江南
地址:江汉路1515号滨江天街5F
(电影院旁边)
SUMMER
吃货福利
微信扫一扫进入直播间抢购
若遇江南
任意2杯饮品10元购!
最高价值44元~
共30份,直播间整点秒杀!
11:45 10份
12:00 10份
12:15 10份
直播间特价产品不退不换
数量有限,抢完即止
兑换时间:7月11日-7月25日
限一次性兑换完2杯,口味不限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