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8-20日,2020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在长沙举行。作为此次食餐会的重磅活动之一,9月18日,由湖南省商务厅与美团联合举办的“破局 · 数字餐饮新基建”2020中国餐饮数字化发展大会召开。美团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餐饮知名品牌和千余位餐饮行业精英围绕大数据解读、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实战等行业焦点话题,进行实战案例的创新分享,探索演进新思路。
大会通过解读湖南餐饮大数据,为湖南区域内餐饮企业的经营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参考。会上,美团宣布升级“春风行动”商户成长计划,发布餐饮商户线上经营成长体系”,帮助商户升级线上经营水平。
湖南省餐饮人群:男女口味来自“两个星球”
美团大数据显示,湖南省的餐饮增长高于整体餐饮市场。其中,湖南省到店餐饮交易额同比增长15.4%,订单量同比增长9.4%。近年湖南餐饮市场,包括重点餐饮品类门店、餐饮人群和商圈发生了哪些变化?会上,美团到店事业群市场部商户营销负责人朱凯做了湖南餐饮大数据深度解读。
湖南餐饮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湖南餐饮各品类门店数全线增长,除了烧烤、饮品、小吃快餐等品类,川菜的门店数全线增长涨幅最高。
湖南餐饮人群数据显示,湖南女性消费占比高于全国,有趣的是,男女口味来自“两个星球”:主要餐饮品类的用户点评数量TGI(偏好度)排名前五中,男性为自助餐、湘菜、北京菜、烧烤、江河湖海鲜;女性则为面包甜点、韩国菜、饮品店、东南亚菜、西餐。
从2019年店铺数商圈排名来看,岳麓大学城餐饮门店最多,其次是含浦、涉外经济学院等;2019用户访问量商圈排名里,步行街最受食客青睐,其次是岳麓大学城、湘雅附一医院等。在TOP 3商圈营业门店品类分布中,小吃快餐仍然为占比最高。
基于消费洞察,大众点评榜单营销负责人朱阳煜也在现场解读2020大众点评必吃榜上榜秘籍。大会现场为30多家入选2020必吃榜的长沙必吃餐厅颁奖。
帮商户找准定位,美团升级餐饮商户线上经营体系
2019年中国餐饮业规模扩展至4.6万亿,2020年伊始,疫情突袭,在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餐饮产业链相关企业等多方支援,以及餐饮人快速的自救措施下,餐饮业积极复工复产、努力复苏。疫情后,对餐饮各项专业能力产生更大的挑战,也倒逼行业数字化进程加速。
在这场数字化变革中,如何找到经营目标和定位?这是商户们最关心的问题。美团到店餐饮商户平台负责人韩硕指出,通过经营线上数字化门店,辐射和服务更大范围的消费者;基于消费者洞察,持续提升线下门店经营能力。
线上经营已成为当前餐饮商户经营的必需选择。针对堂食经营场景,美团推出了餐饮商户线上经营体系(ROS,Restaurant Operation System),通过“NPCIE五步法”,即在线上产品设计、智能优惠、门店信息数字化、精准推介和消费者洞察五大方面指导商户的线上经营。
ROS系统在餐饮、品牌实际的经营中如何指导效率效果的提升?钰湘宴·剁椒鱼头的创始人黄伟现场分享,餐饮小品牌发展遇到了困惑,利用美团平台,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营销破局后,扭亏为盈,营业额从亏480万,到营收达800多万。
目前,餐饮商户线上经营体系已在天津、长沙、厦门、南京、苏州、无锡等试点城市上线,预计十月份将面向全国商户开放。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菜热潮之下,品牌们发展的春天来了?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梁盼,编辑:洪君。
湘菜正在全国掀起热潮。对湘菜品牌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今年以来,兰湘子、费大厨、农耕记、辣可可等湘菜品牌都在加速扩张,与此同时,一些选择坚守大本营的品牌也在加速品牌升级。
< class="pgc-img">>全国湘菜热潮下
有人加速扩张,有人忙着品牌升级
成立于2019年的兰湘子,目前已拥有200余家直营门店,门店版图也已扩大到了14个省内的43个城市。这个起家于西安的湘菜品牌,虽然北方市场是其发展重心,但也在积极向外扩张,向南方“攻城略地”。
兰湘子联合创始人陈波向红餐网表示,兰湘子开拓新市场的逻辑是先覆盖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然后再向市场表现较好的城市周边辐射、下沉。据其透露,兰湘子下阶段的主要发展阵地就是江浙地区,单在5月底,兰湘子就在南京、武汉等8城开出了10家新店。
< class="pgc-img">>兰湘子并非个例,越来越多湘菜品牌都在尝试走出去,开辟新的市场。餐饮消费需求旺盛的一线城市,更是已经被一众湘菜品牌盯上。
今年4月,长沙湘菜品牌费大厨辣椒炒肉开出了广州首店,正式完成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布局;7月,聚焦深圳市场的湘菜品牌农耕记也开出了北京首店;同样在7月,创立于深圳的又一湘菜品牌辣可可也开出了北京首店……
湘菜企业们加速走出去,背后折射出的是品牌们对湘菜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近几年来,湘菜的发展势头强劲,入局者不断增加,品牌化程度也在加深,过去“有菜系无品牌”的窘境也逐渐被打破,涌现出了一大批聚焦细分品类、差异化定位的湘菜品牌。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在中式正餐样本品牌中,湘菜是门店数最多的菜系,占比为 18.5%。高于川菜品牌门店的17.5%和粤菜的14.7%。
陈波向红餐网分析称,如今的湘菜市场,相比兰湘子创立当年,已经发生了两大明显变化。
其一,湘菜品类创新的步伐加快了,行业的内卷程度进一步加深。2019年前,市场上的湘菜品牌还是以传统湘菜、湖南土菜为主,新派湘菜、创新改良的湘菜并不多见。如今,聚焦单品的湘菜品牌、新湘菜品牌越来越多。
其二,湘菜品牌生长的沃土不只有湖南了。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少地区都跑出了具备区域代表性的湘菜品牌。滋养湘菜品牌的土壤变得更多元,意味着各大城市湘菜品牌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对湖南当地的湘菜品牌来说,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class="pgc-img">>不过,也有一些湖南本地的湘菜品牌目前还不太受此影响,因为它们选择扎根长沙,坚持做湖南当地人的生意。比如,福膳源。
福膳源是一家定位家宴场景的湘菜酒楼品牌,已经发展了10余年。不过,该品牌最初的定位并非湘菜。创始人尹银银告诉红餐网,其创业之初时选择的赛道是私房菜,发展几年后注意到家庭用户的消费潜力以及本地消费者对传统口味的青睐,便对品牌进行了升级,而后定位逐渐转变为传统湘菜,消费场景定位为家宴,主要做家庭客户的生意。
尹银银告诉红餐网,目前其所有门店都位于长沙,未来3-5年内都没有走出长沙的计划。
做了多年本地人生意后,尹银银也注意到湘菜市场悄然生变。菜品的口味不再是食客们消费的唯一考量,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品牌、越来越重视性价比,品牌门店的就餐环境和服务也都需要迭代升级。这也在倒逼商家加快品牌化发展。
< class="pgc-img">>掘金湘菜市场,有何难题待解?
毋庸置疑,湘菜的市场空间依然广阔。但需要正视的是,无论是走出去,还是深耕本地,湘菜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还有几大难题亟待解决。
首先,如果企业要走连锁化路线,就要更高效地解决食材采购和供应问题。湘菜是一门以炒菜为主的地方菜,食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建食材供应链体系属于重资产模式,对餐企的生产管理又会造成不小的负担。
其次,专业厨师人才的稀缺,也制约着湘菜品牌的发展,尤其是连锁化发展。专业的湘菜厨师人才面临断层,如何培养高标准的人才,也是湘菜品牌不能忽视的一大难题。
最后,湘菜市场的内卷程度正在加深,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对于湘菜品牌而言,产品创新的比拼也日益激烈。能否研发出差异化的产品,正在成为湘菜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如何破局?
9月15-17日,一场专为湘菜人举办的行业盛会——良之隆·2023第六届中国湘菜食材电商节,即将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
< class="pgc-img">>届时,众多湘菜食材厂家、餐企、食品加工企业将来到现场,有助于餐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2000多家优质展商带来的50000多款产品,更是有助于破解湘菜企业食材采购效率低下、产品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在此,红餐网提前梳理了展会的亮点,供餐饮朋友们参考:
1、24家湘菜餐企名店发布,助力湘菜品牌化建设
本届展会上,中国食材电商节组委会将联合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湘菜》杂志社,共同举办2023中国湘菜品牌展,现场发布24家湘菜餐企名店。
据了解,这24家湘菜餐企名店都是已在业内积累出一定品牌影响力的餐企。评选过程历经多个环节:先由湘菜品牌提交资料自主申报、再经提名委员会审核、评审委员会根据多个维度进行评分,最终才确定“最具影响力湘菜品牌”获奖名单。
9月16日下午,展会现场将正式揭露获奖名单,为入围的24家湘菜品牌代表颁奖授牌。另外,E1-E2链接馆入口处将专门设立“中国湘菜品牌展”。届时,这24家湘菜品牌将携自身的明星产品亮相,湘菜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都可以来到展位前参观,进一步了解湘菜领域的前沿产品、交流营销手段创新经验、探讨产品研发思路。
2、2000+展商齐聚长沙,众多前沿新品、爆品亮相
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家展商,将携带50000多款产品亮相本届展会。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次展会的定位是湘菜食材展,重点展示湘菜相关优质特色食材。不过整体来看,现场展品并不限于湘菜产品,还覆盖了水产、肉禽、面点、各类预制菜、原辅料、调味品、果蔬及餐饮设备,包罗万象,能够满足各类餐饮企业的采购需求。
< class="pgc-img">>从参展商来看,本次展会上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像福膳源和兰湘子都是第一次以展商的身份来参加良之隆举办的湘菜展,过去大多以观众的身份参加。
3、汇聚全产业链资源,供需对接更精准
从参展商来看,展会汇聚的2千多家优质展商里,不只有餐企,还包括原料供应商、调味料企业、餐饮设备商、包材供应商、冷链物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预制菜企业等,基本上覆盖了餐饮产业链上下游全部环节。
上游端,除了国联水产、盖世食品、华贵食品、玖嘉久、獐子岛等农林牧渔类企业,安井食品、千味央厨、乐肴居、海欣食品、惠发食品等专注速冻食品生产、研发和销售的企业都将来到展会现场。
< class="pgc-img">>另外,展会现场也能看到一批专业预制菜企业,如“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聚焦湘菜预制菜的彭记坊,就将携旗下产品亮相本次展会。
下游端,不少餐饮企业也会来到展会现场,尤其是湘菜企业。其中,既有兰湘子这类成立不过4年、门店数量已超200家的新锐品牌;也有不少长沙当地的老牌湘菜品牌,如火宫殿、福膳源、天然台、玉楼东等。
总体来看,本届展会将整合餐饮全产业链资源,为餐饮从业人员打造出一个品牌传播、产品展示、供需对接的平台。
4、20余场形式各异的活动,洞见行业新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还将举办20余场形式各异的活动。
比如,为了给湘菜从业者提供一个菜品创新、厨艺交流、技艺传承的平台,助力中国烹饪事业发展进步,展会现场将举办多场烹饪赛事和交流品鉴宴。其中包括,龙牌杯·2023中国湘菜大师名师晋级赛、天天吃好天添喜乐-快手炒饭挑战赛、湘力力杯·淡水鱼争霸赛、一品一味成一菜交流品鉴宴等。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为展出多类创新菜品和优质食材,展会还将举行良之隆&朵颐猪蹄发布会、雨润家宴菜道道是硬菜、华贵食品藕中精品等主题活动,让餐企采购食材更高效,为菜品创新提供灵感。
此外,现场还将举行各类行业峰会,届时餐饮行业人士将各抒己见、碰撞思维,开启一场又一场思辨盛宴。
比如,中国调味品协会预制菜产业分会、中国食材电商节组委会将共同主办首届预制菜产业供应链及风味解决与创新应用峰会。届时,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预制菜风味解决方案提供商,预制菜食品原料企业,连锁餐企、商贸流通、外卖、电商、冷链技术装备、仓储、物流、投资和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业者,将围绕预制菜产业的现状与未来、预制菜供应链体系建设的痛点、调味品与预制菜的融合发展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把脉湘菜预制菜的未来发展。
这样一场行业盛会,餐饮人尤其是湘菜人,怎能错过?
9月15-17日,让我们相约长沙,共赴一场秋天的约会。
馨提示:本文约4350字,烧脑时间10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叙杰发于成都。
长沙是一座有趣的城市,在2018年新一线城市排名中,长沙排在第十位,这座有着1.1819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市,人口却不到800万。
如果光看人口数据和城市排名,我们会以为长沙不过是一个青铜城市,但实际上,长沙老早就是一座世界级的城市。2010年至今,长沙的城市形象、文化艺术和美食等多方面都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也就是这样,一面青铜一面王者,长沙才单单排在新一线城市的第十名,那么,此种特殊的城市格局是否能助推餐饮业的全面发展?至今,长沙餐饮业到底走到哪个阶段了?
新一线城市的格局,加上本土菜系的强势基因,由此构筑了长沙餐饮业稳固的壁垒
2017年,长沙城市三大产业的GDP都实现了3%到10.9%的增长。具体产业方面,长沙的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四个板块;第二产业为工业,电子信息、烟草制品、汽车制造、非金属制品业、新材料为长沙工业的五大支柱;第三产业涵盖的面比较广,包括新型商贸流通、金融、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会展业、体育产业等,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住宿、零售、餐饮业这三个板块上升为长沙第三产业的重点经济。
凭着较为全面的三大产业布局,长沙成了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农林牧渔的协同又让长沙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交通方面,长沙交汇了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文化方面,长沙还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文化的另一边,从城市科研建设方面看,长沙有独立科研机构9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
再从国际标签看,2010年,长沙被评为“国际形象最佳城市”;2016年,长沙当选“东亚文化之都”;2017年11月,长沙又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称号。
至此,我们对长沙城市外部经济的格局解析告一段落,先回到这个城市的餐饮业。
我国有两大比较辣的菜系,一个是川菜,另一个是湘菜。除了辣,这两个菜系的共性是风靡本地的同时还走向了国内和世界,不过,湘菜与川菜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比如说川菜的味型是麻辣,而湘菜是香辣;再从食材的角度看,比起川菜什么辣放什么,湘菜更爱用新鲜辣椒和腊味来增加菜品的风味。
长沙人将湘菜称为本味菜,不像川菜讲究以辣为主的多样味型,长沙人更爱食物本来的香气,就是这样的差异化才导致了在同样炒肉的菜品上,湘菜出了辣椒炒肉这道菜,而川菜则出了回锅肉。
由此,筷玩思维(ID:kwthink)分析认为,长沙餐饮格局的壁垒在于本土消费者对食材、味型的讲究,湘菜重在味型,根在食材。
说起这座城市的餐饮壁垒,从过往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2013年,本土品牌57度湘在长沙开了第一家水货餐厅,进展并不顺利,包括后来者的东来顺、俏江南、全聚德、庆丰包子等知名品牌也一度在长沙遇冷,也就是说,长沙这座不算一线的城市并非餐饮品牌轻而易举的练兵地,不止是对外来品牌,对本土品牌也是如此。
不过,也正是这座城市的餐饮壁垒如此坚固,才得以吸引其它品牌源源不断地进入长沙,比如说,2018年刚开业的长沙IFS购物中心就吸引了稻香、外婆家、鹅夫人、小辉哥、湊湊、鹿港小镇、金燕庄等首入湖南的餐饮品牌,而像海底捞、王品牛排、探鱼、必胜客、奈雪の茶、厝内小眷村、四季缤纷椰子鸡、九龙冰室等外地品牌早已进入了长沙而且都获得还不错的市场反响。
再看长沙那些本土品牌,如炊烟时代、茶颜悦色、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坛宗剁椒鱼头、黑白电视老长沙吃货铺、壹盏灯、冰火楼、火宫殿等,我们发现,长沙本土品牌也非常强势,它们不仅在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部分品牌甚至在国内各地也取得了非凡的战绩。
长沙性价比餐厅避开了价格对战的死循环,更深层次的战场在于比拼品质感和品牌力
公开资料显示,长沙在线餐饮商户的数量在2017年新增加了3.3万家,而截至年底,能活下来的仅仅才3000多家,在这一年里,长沙在线订单量排名前五的品类分别是小吃快餐、湘菜、西餐、饮品和烧烤。
在前十品类中,川菜、水果、面包甜点也有较高的消费频次,其中,小吃快餐的订单占比超过了六成,在整体订单中,单量占比超过1%的品类就有12个。
由此看来,长沙餐饮处在一个类似一线城市那样百花齐放的品类竞争环境,而小吃快餐占大头也意味着性价比、快时尚餐厅是一个几乎快要触达顶端却又有高需求的红海市场。
对于上述这个结论,餐饮人的思考是什么?面对这个红海,到底是做还是不做?我们在继续往下看。
先说一个比较亮眼的上升数据,2017年,长沙水果生鲜在美团点评订单量的增幅差不多达到了450%。这是一个有趣的场景,过去的顾客一般只点一份外卖或者去吃一餐饭就作罢,而现在大多消费者是这样的:假设顾客A对午餐的消费预算是30元,A花20元点了一份快餐,剩下的10元预算,他又点了一份15元的水果。
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顾客把消费预算提高了,二是顾客在吃东西这件事儿上,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米饭、肉菜的消费。这是品质消费的开端。
在人均方面,2017年湘菜客单均价为59元,同比下降7元,火锅、韩餐尽管人均不过百,但也同比下降11元左右。在最受欢迎、入局者最多的品类“小吃快餐”客单均价为38元,同比增长了7元。此外,还有一组数据,在线餐饮用户性别方面,男性用户占了38%,女性用户占了62%。
筷玩思维发现,长沙餐饮的格局特别有趣,小吃快餐是一片红海本该打价格战却越来越贵,而在其它城市处在上升空间的火锅等正餐品类的单价却在往下走,直到我们看到这个市场是女性消费者占大头,这个答案就解开了。
虽然消费者都普遍关注性价比,但男性消费者更爱性价比的价格,而女性用户更愿意为品质付费,也就是说,在长沙这样的餐饮市场,性价比的重点不在于更低的价格,而在于更高的品质,这个品质可能指的是产品,也可能指的是品牌形象。
比如说,煲仔饭算是品质快餐的一种,长沙消费者喜好点煲仔饭,而且将这个品类宠上了天。2018年,长沙消费者点煲仔饭的频次为全国平均频次的4.1倍。
2017年,长沙外卖订单量、订单交易额前三的品牌为大米先生、肯德基、麦当劳,再之后排着的是必胜客、CoCo都可等品牌,我们发现,这个数据刚好和煲仔饭对应上,消费者更喜好有品质感的快餐,如果品质感不达标,那么就用品牌感来凑,美式快餐就是一个案例。
虽然说消费者更爱快餐,但在消费评价方面却是何氏排骨、炊烟食代、江南公社、57度湘、靓靓蒸虾等品牌最为受宠。再之后排着的是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金牛角王精选餐厅、新芙蓉等众多当地特色的餐饮品牌。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长沙的餐饮格局有两个特性,一是消费客群非常特殊,女性消费者占大头且年龄在20到24岁之间,消费年龄阶层也助推了这个城市的快时尚品质餐饮最为受宠;二是小吃快餐的品质感上升了,价格也在稳定往上走,这个红海市场几乎完全脱离了普遍价格战的死循环。
此外,从湘菜和火锅等正餐的价格往下走的现状看,这是否也意味着消费者对品质餐厅的需求是有价格壁垒的?或者说长沙高端餐饮正在日渐式微?
中端餐饮上升到爆品、品质感的产品竞争,这也是高端餐饮走下坡路的原因
回顾2017年,新增3.3万家店却仅留存3000家店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总有那么一些品牌会成为品类市场的中流砥柱,而有些品牌却消散在时代的洪流中,用商业的话来说,这就是竞争。
在这里,我们先来看这些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成为中流砥柱的品牌,看看它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长沙有几个必吃菜品,排名前四的单品为辣椒炒肉、剁椒鱼头、口味虾和臭豆腐,但要判断某一热销单品是否靠谱,得问两个问题,一是游客吃不吃?二是本地人会不会吃腻?如果本地人吃不腻、复购率高,游客也爱吃,这就是热销单品强大的根基了,跟着吃,肯定不会错。
筷玩思维认为,判断一个城市的餐饮业是否有发展潜力或者判断这个城市的本土饮食是否处于龙头地位,要看的就是这些城市的热销单品到底有没有做出品牌效应。
换句话说,这也是在问,热销单品能不能做成爆品,这些爆品能不能做出品牌辨识度?在长沙,辣椒炒肉这个单品就出了费大厨辣椒炒肉、辣椒树、谢光头辣椒炒肉这几个品牌;剁椒鱼头这个单品就被坛宗剁椒鱼头、湘妈老坛剁椒鱼头做成了品牌核心产品;而当大家都在做热销菜品时,炊烟时代就将小炒黄牛肉推进了市场。
口味虾这个单品大家也都不陌生,既然长沙人都爱吃,那么是否所有的餐厅都可以做呢?在大众点评上,口味虾排前三的品牌是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天宝兄弟、虾小龙,虽然长沙知名湘菜品牌“火宫殿”也推出了口味虾,但它却连前三都进不去。
在臭豆腐这个单品中,有一个对标品牌挺有趣的,黑白电视老长沙吃货铺玩的爆品思维就不一样,它的爆品并不是指某一个单品,而是整个老长沙的小吃品类,不仅限于臭豆腐。
我们发现,以上品牌都将热销单品成功地做成了爆品,它们的共性是:用料与制作方法的讲究再加上一定程度的产品标准化。
再来看高端餐饮,长沙人均300元以上的餐厅不过几十家而已,而且大多以日料、西餐居多,即使有零星数家湘菜馆,从它们的菜单中也能找到日料、西餐等菜系的菜品。有餐饮人认为,在湘菜这个品类,由于它的食材多取于家常,这也导致了湘菜好吃不贵的性格,既然好吃不贵了,那怎么卖得出高价格?
进一步细分下去,人均超过150元且连锁店在6家以上的品牌也寥寥无几,仅有冰火楼、新长福、徐记海鲜等,人均350元以上的连锁品牌就更少了,王品牛排几乎成了一个个例。
回到中低端餐饮领域,能开出10家以上连锁店的也大多以当地菜系为主,它们的策略是:创新、以品质为首的性价比和传统文化共同打造出来的爆品产品线。
长沙的中高端餐饮为什么难以上行?因为整个市场包括消费者的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中低端领域,这是一个亮眼的红海却又无法避开。换句话说,这就是长沙餐饮格局的壁垒了,但这个壁垒,既对外来品牌有效,也对本土品牌有效。
结语
长沙餐饮业给从业者留了几道思考题,首先针对的是中高端餐饮,过去的市场打法比较两极化,比如说中低端餐饮专注性价比、中高端餐饮主打品质感。
在今天市场洪流冲刷之下,中低端餐饮的性价比路线虽然不变,但行业也在价格竞争之外拼起了创新力和品质感。行业要思考的是:两极分化的围墙已被打通,在这样一个急速变革的市场,当中高端餐饮业的品质感和品牌力已经失效,那它们应该怎么办?
其次针对的是市场竞争,过去讲没有星星之火便不足以燎原,而在当下的长沙市场,即使你有星星之火,还得看风向、原上草的干燥度等,这也就意味着中低端餐饮只看价格的竞争模式早已不适用,即使在中低端领域,过去可能并不注重的品质感、品牌力、文化等因素也开始成了核心思考。
最后回到城市餐饮格局的壁垒上,一个行业有壁垒,于从业者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儿。比如说,当一个行业的进入壁垒比较低,你会发现这个行业的同质化特别严重,同质化也会导致这个行业难以挣钱;而当这个行业的进入壁垒比较高,这个壁垒或许是技术、是创新,或许是文化,一个高壁垒的行业有两个好处:一是足量的利润,二是竞争效应低。
所以说,表面上长沙餐饮业的中低端是一片红海,而当创业者能为自己的品牌或者为这个品类构建一套较高的壁垒,那么,这个行业即使是红海但进去又何妨?壁垒,是从业者在存量市场找到突破口最好的武器。
对于长沙的中高端餐饮来说,要思考的不是高端能不能做,而是你是否找到了这个细分行业的壁垒,并将之高高筑起?
2019年筷玩思维继续全面发力线下活动,30+城市场次单场500+餐饮老板线下标杆峰会成都站(4月1日/7月24日)、杭州站(5月15日)、武汉站(6月19日)、北京站(6月26日)、重庆站(9月11日)、长沙站(9月14日)、上海站(10月30日)已于2018年圆满落幕。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刻查看筷玩思维2019年系列餐饮峰会详细招商方案!
上海、北京、成都、杭州、武汉、广州、南京、重庆、合肥、青岛、天津、无锡、福州、济南、哈尔滨、宁波、长沙、大连、石家庄、西安、深圳、厦门、海口、兰州、苏州、郑州、南宁、昆明、港澳台......主力热点餐饮聚集区筷玩思维无死角覆盖,盟友军团基本集结完毕...上战场、打胜仗,还得靠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