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朋友吃饭,有对夫妇带了个9岁的小男孩,席间孩子一直没消停,从其他客人身边挤进餐桌,扒着自己喜欢的菜吃,最后碗里放了一堆菜没吃完。
孩子妈妈像没事人一样,只顾着跟周围的人聊天,仿佛没有看到好几个客人被孩子溅了一身的汤汁。
虽然孩子很优秀,可从那以后,我给这对母子打上了没教养的标签。
如果孩子不改变,将来很可能要绊倒在“教养”两个字上。
因为饭桌上的教养,决定了孩子将来的生活。
01
孩子的教养,决定未来的发展
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讲了他们公司招聘时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有个应聘的新人,名牌大学毕业,简历漂亮极了,笔试高分录取,被邀参加公司高管出席的面试饭局。
局中,他高谈阔论,唾沫星子横飞,视其他客人为无物,令人大失所望。最后,公司告诉他:虽然他能力优秀,但是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教养,不能录取他……
餐饮礼仪非常重要,因为餐饮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
我们和同事一起吃饭、和朋友一起吃饭、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饭桌上谈生意,在饭桌上联络感情,在饭桌上发展关系。
可以肯定的说:养成良好用餐礼仪,这是保证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这种教养的养成,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是永恒而无限的。
02
培养孩子餐桌礼仪,父母必须重视
在餐桌上,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关注着孩子的营养,却对孩子的教养关心甚少。
我们见惯了孩子吃相上的不雅:有看到喜欢的菜不顾一切往自己碗里夹的,有喝汤时吧唧着嘴呼呼有声的……
对此,家长却见怪不该、习以为常,甚至一笑置之。
当你忽视了孩子的餐桌礼仪,你就关闭了孩子展示自己的一扇门。
餐桌上,孩子通过坐姿、动作、神态、表情、目光等,已经用无声的、丰富的语言在告诉人们你是谁、你有什么心态,甚至你的生活态度。
一顿饭的时间,足够让你了解一个人。
因此,培养孩子餐桌上好的肢体语言,还意味着帮他矫正一种猥琐、散漫的失败者的坏习惯,养成一种得体、有度的成功者习惯。
03
孩子在餐桌上要养成的好习惯
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学习正确端碗、幼儿大拇指在碗边缘、其余四个指头放在碗底;
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不翻捡盘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
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
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坐椅放正。
你的孩子将来是什么样,做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取得哪些成就,其实是和小时候父母的教导密不可分的。
餐桌上养成的好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上限。
所以,注意下孩子们在餐桌上的品行,然后好好教导他们吧!
我们普遍对吃要求极高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对吃都有独特的见解,一道美食要做到无可挑剔迎合所有人的胃口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通过一道美食来俘获部分人的味蕾却十分简单。不过一道美食要闻名于世界,让大众们都认可是一件难事,一个菜系就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一个菜系想要闻名世界,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和时间的冲刷,是难以闻名世界的。
< class="pgc-img">>国礼仪文化
餐饮篇(一)
古人云: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我。不仅要有“礼”,并且还要有“仪”。所谓“礼仪”,就是用一定的仪式或方式来对待别人和自己,这种方式是在不断变化的,既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
礼仪对中国人的意义
< class="pgc-img">>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中国礼仪传承数千年而延续不断,兼容并蓄,继往开来。只有“懂礼”才能“行礼”,才能真正了解“礼”的内涵,并将其融进意识中去,这样就不会被周围的浮躁所感染,就能安心地对待自己,静心地接触别人,微笑着对待生活。坚持做一个有“礼”的人,做一个被自己和别人都接纳的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所以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每位中国人的自身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餐饮礼仪
< class="pgc-img">>中国礼仪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包括餐饮礼仪、语言礼仪、服饰礼仪、茶道礼仪等。本期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礼仪文化餐饮部分的系列内容。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的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源于饮食活动,食礼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早在周朝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饮食礼仪制度,至今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餐饮礼仪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用餐早已不再仅仅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是人们交流思想、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活动,餐饮礼仪也因此越发重要。餐饮礼仪是人们在赴宴进餐过程中,根据一定的风俗习惯和约定俗成的仪式及行为,在用餐仪态、餐具使用、菜品食用等方面表现出的自律和敬人的行为,是餐饮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用餐中知礼用礼,不仅体现个人的涵养素质,让自己怡然自得、游刃有余,展现个人良好的社交形象,而且能为增进与人交往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餐桌礼仪
< class="pgc-img">>1.座次安排有序
饮食座席的安排上体现了长幼有别,主客有序。座位按照主客设席位,待最尊贵的客人入席后,其余人等方可落座。座位的朝向安排也体现着主次顺序。中国向来有以东为尊的习惯,坐北朝南也是中国传统上的尊位。清人凌廷堪在《礼经释例》中说:“室中以东为尊,堂上以南为尊。”这种习惯延续至今,现代安排座次时,一般把坐北朝南的座位视为上座,上座右边坐西朝东为次座,上座左边的坐东向西又其次,下座是坐南朝北的方向;在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场合,一般是把距离门口最远的地方视为上座,距离门口最近的地方视为下座。
2.行为举止得体
用餐时要注意行为得体。《礼记》中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意思就是说,在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不要只是顾着自己能不能吃饱,还要兼顾大家;同时,在吃饭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手是不是干净。与长辈一起用餐,要格外恭敬。如侍饮于长者时,则要“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辈没有举杯饮尽,晚辈万万不敢饮用。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客人正巧有话要问,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
3.食物摆放有序
《礼记·曲礼》中规定,进食之礼需“左殽右胾(zì),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渿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胸右末”,即带骨的菜放左边,纯肉放右边,菜肴放左手,羹汤放右手;切细的和烤过的肉放远些,醋和酱放近处,佐料放左边,饮品放右边,弯曲的肉类放左手,挺直的则放在右手。想吃远处的菜肴,也必须按照由近及远的次序进行品尝。
部分内容摘自百度文库、食味菜谱等资料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