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餐厅的服务质量已经提高很多,有些餐厅甚至在店面中设立一个儿童游玩区,方便带小孩来用餐的顾客带孩子。那么,除了设立儿童游玩区、准备儿童餐椅等措施,餐厅在为带孩子来用餐的顾客服务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孩子在餐厅用餐的重中之重,应当是安全。大部分家长和服务人员都觉得孩子来用餐,服务人员领位一般由孩子自己选择坐里面还是外面。但这很有可能会给小朋友的生命安全到来极大的隐患。去年九月,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在一家火锅店吃饭,一名服务员在上锅底时,不小心滑倒,将一整锅的火锅汤底,洒在了坐在过道旁孩子的身上,孩子当场重伤。所以,服务人员在领位过程中,需要将顾客带到靠墙的,人少的位置,并提醒顾客让孩子坐在靠墙的座位,既不打扰其他顾客用餐,孩子也更安全。
服务人员快速领位后,可以为桌角安装防撞条或保护套,最好尽快收走桌面多余的餐具和装饰品,以避免小孩子抓刀叉玩受伤,或碰倒碗、碟、调味瓶等,打翻碗碟一来会对餐厅造成损失,二来锋利的瓷器碎片极有可能导致小孩或其他消费者受伤。在服务带小孩消费的顾客时,可向其提供一套特制的儿童餐具,如硅胶或木质材料,避免使用易碎的陶瓷或玻璃,以此减轻小孩父母的看护负担。
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所以点菜、上菜的速度需要更加照顾,餐厅可为孩子准备儿童营养套餐缩短点菜时间,在儿童套餐的菜谱中尽量避免有骨头、鱼刺的菜品,如顾客点到需酒精炉等持续加热的菜品,应及时提醒并提出更换菜品的建议,避免出现意外。点菜结束后,可给小朋友赠送小玩具、图画书和零食等,吸引小孩注意力,避免吵闹影响其他客人用餐。
儿童食量较成人更小,他们吃好以后,家长若是无暇看护,孩子就很容易脱离家长的控制在餐厅内乱跑。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许多难以应对的状况,除了影响其他消费者外,还有可能对孩子自身造成威胁。服年龄较小的孩子身高大概一米左右,也就是在成人腰部的位置。 务人员走菜时,餐盘下面置是处于视野盲区,是根本看不见的。店内服务员应更加关注这些四处乱跑的小孩,同时提醒上菜的同事,避免被乱跑中的儿童绊倒。若是餐厅人手足够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有育儿经验的服务员帮助集中看护儿童,既保证了儿童的安全,又能让家长能够放心享受美食,提高消费者对餐厅的满意度。
值得注意的是,小朋友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模式,所以,从服务到设计上,面对孩子时服务人员都可以尽量无差别的对待孩子,比如点菜时直接询问小孩的意见,保持认真听取小孩意见的状态,甚至在结账时,也可以鼓励他们的参与,其实这些都是在分担家长的教育职能。同时,也给予带孩子来用餐的顾客的热情和照顾,展示欢迎姿态,为餐厅带动更多家庭式消费。
今,越来越多的餐馆针对"小小顾客"们,推出品类繁多的儿童餐、宝宝餐。清淡的口味、丰富的搭配,深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在南京新街口某大型商场,不少店家针对孩子们推出了自家特色的"儿童套餐",售价大多在20元左右一份,搭配也比较丰富。
一家主营西北菜的餐馆甚至专门推出了儿童专用菜单,主要推荐的是面食套餐,其中有杂粮、小米燕麦粥和水果各一份,售价29元。除此之外,还有汉堡、牛肉焖饭、鸡蛋羹等,售价在9到25元不等。虽然套餐搭配丰富,但其中主推的牛肉焖饭、西红柿浇汁面、莜面鱼鱼等主食,都比较油腻,口味也有点重。
营养师表示,一份合理的儿童营养餐应该包括谷薯类主食、肉类、鱼虾或豆制品类、蔬菜类,还有一定的水果。商场里的儿童套餐,虽然肉、蛋和主食类食品已经足够,但缺少新鲜蔬菜的摄取,搭配上还需要改进。牛肉焖饭等几款儿童餐,口味较重也较油腻,调味料放得过多,会增加孩子的肝肾负担。
营养师建议,家长们在挑选儿童餐时,一定要注意不辛辣、低盐、低糖,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目前来看,市面上的儿童餐一般适合年龄较大的孩子,0-4岁的孩子尽量不要选择。
来源:零距离 | 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京零距离
来源: 南京零距离
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刘长伟: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签约作者
营养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营养医师
从事儿童营养与饮食指导,及不同疾病下的营养支持。
科普作者,编著《宝贝,早餐吃什么》、《刘长伟 让宝宝不生病》、《刘长伟 母乳喂养到辅食添加》,接受多家电视台等采访。
曾发表论文数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2014年获得第五届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5年被列入南京儿童医院“青苗人才”。
公众微信/新浪微博:儿童营养师刘长伟,分享育儿营养科普知识,微博粉丝20万+。
春节期间,该如何注意孩子的饮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无论我们在哪儿,都想过个开心快乐、祥和幸福的春节,正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有年夜饭”。在这团聚的日子,聚餐便成了春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在节日里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不频繁在外就餐
节日里,我们会参加一个又一个的聚会,应酬多的则几乎天天在外就餐。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6%的城市居民每天在外就餐,在节日里则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比例。
调查发现,在外就餐会明显增加脂肪的摄入量,往往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能量,在外就餐频率越高,越会增加超过或肥胖的几率,而这正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增加的“温床”。
为此,我们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的机会,一次在外聚餐尽量多聚些亲戚、朋友或同学,而能在家里聚会尽量选在家里聚会,或选择只聚会不就餐的场所。条件允许尽量在安排在中餐,或非就餐时间。如果选择在外就餐,尽量不要点过于油腻的菜肴,如煎炸食品,含肥肉多的菜肴。
很多人选择餐馆的标准往往是味道占重要筹码,而口味好也往往是餐馆的招牌。殊不知,要健康,就要注意清淡低盐饮食。“咸”中有危险,过咸会导致我们摄入的食盐(氯化钠)过多,增加了我们身患高血压的危险,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而高血压又增加患上脑中风的机会。
平凡的生活中我们不忘寻求刺激,辣椒让我们的饮食不再“淡而无味”,香辣的饭菜往往让我们觉得够爽,甚至辣地满头是汗。在某种意义上,辣确实能够增加我们的食欲。但不可过度,过度偏好麻、辣可能会引起胃肠粘膜充血、扩张,或痔疮出血等,特别是患有慢性胃肠疾病者更要避免过麻或辣。
餐馆的饭菜往往很油,导致我们摄入过多的脂肪,为了保持健康,就餐时,发现菜肴油腻,也可以备一碗开水,涮去菜里过多的油和盐。也可以点几道含油较少且美味可能的汤类,这样既能让我们感觉到吃得饱,但又不至于摄入过多的脂肪。
同时注意,不暴饮暴食,吃七、八分饱为宜,尤其是比较晚的晚餐更应该注意节制。
就餐时饮料什么最好?
为了喝好,进餐时我们一般会选择饮料。而面对五花八门的饮料如茶、果汁、碳酸类等,究竟哪种更有利于我们健康呢?
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习惯,也是文化的象征。茶中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茶里同样含有反营养物质(时髦的称呼)如植酸、鞣酸,这些东西摄入太多会干扰一些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矿物质如钙、镁、铁、锌等的吸收。因此,我们提倡两餐之间适量饮用淡茶水,而不提倡就餐时饮茶,尤其是过浓的茶。同时,茶富含氟,深受“氟”害的地区,则更不适宜饮茶,特别是在含氟极高的砖茶。
商品化的果汁往往是化学添加剂的杰作,且含大量的单糖,让我们不经意中摄入过多了的能量。有些添加剂可能是增加儿童多动症的罪魁祸首。
碳酸饮料是一种被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软饮料,虽然爽口而受到欢迎,然而其危害也不小。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导致龋齿,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体骨骼,导致骨质疏松等。
因此,我们尽量饮用白开水,或来一杯现榨榨不加糖的果汁,或榨一杯玉米汁,在淡而无味中享受天然带给我们健康与快乐,平平淡淡才是真。
减少摄入油炸类食品
面对香喷喷的油炸食品,我们往往经不起诱惑而束手受擒。然而油炸食能量很高,进食油炸类食物引起能量过剩,长期可导致超重肥胖。最重要的是,油在高温条件下不仅会产生损伤身体的自由基,破坏所含维生素E等,更会形成极强致癌作用的杂环胺、苯并芘。
面粉类、薯类在油炸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有研究报道,油炸过3次食物的油脂中的苯并芘含量明显增加。原来美味的背后掩藏着很大“阴谋”需要我们去识破。
注意手、餐具卫生
有报道指出,我们的一只手上大约沾有40多万个细菌,其中有部分是致病菌,如果我们用含有过多致病菌的手去直接拿食物吃,可能会惹来胃肠道的麻烦。同时,受污染的手上可能含有毒化学物质如具有雌激素效应及致癌左右的双酚A,或对神经系统具有明显毒副作用的重金属铅等。通过正确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上的病菌,减少经手传播疾病的机会。因此,应注意勤洗手。
餐具选择也有讲究,我们尽量选择一些有信誉且就餐环境添加好的餐馆,餐具是经过严格消毒的餐具,哪怕需要额外支付餐具消毒费用,不可吐便宜或方便而凑合着随便找个连自己都不放心的地方。
餐后倒就睡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餐后马上就睡,会导致胃肠消化消化功能下降,使饱胀在肠胃里的食物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长此以往,很容易引起人体消化功能的紊乱和对营养吸收的不良。对于部分人群还会引起营养堆积,导致发胖。饭后不宜马上就睡,也不能立刻做剧烈运动,而应有30分钟左右的的适度活动。节日里,要吃出学问,吃出健康。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2016 年 2 月 1 号上午8:00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6163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