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嫌贵怎么办?这是很多老板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带来大问题。
顾客认为贵了,产生了吃亏心理,消费体验很差,下次再也不来了。顾客认为贵了,还会到处宣扬店家的东西太贵、太坑,在这个裂变传播的时代,比口耳相传的速度要快得多、广泛得多,个别人的负面评价影响力,比过去要大得多。
< class="pgc-img">>对于顾客嫌贵这个问题,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而应当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来看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1、顾客为什么会嫌贵?
2、怎么让顾客根本不嫌贵?或者怎么让顾客觉得就应该这样贵,贵得合理?
3、应对顾客嫌贵的话术
这三个问题回答好了,才能说是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顾客为什么会嫌贵?
1、拼低价的整体环境下,顾客嫌贵的心理很容易彰显。尤其是电商发达的今天,有淘宝、外卖平台,还有拼多多,导致商家竞相比价。不怕做不到的低价,只怕想不到的低价,9.9就能包邮。拼多多甚至干了连无敌城管都干不了的事,那就是干掉了地摊。这样的环境下,顾客都奔着低价去,对低价习以为常,自然很容易产生嫌贵的心理。
2、店家的商品价格确实标得太高,价格和价值偏离比较大。有些富有情怀的商家,喜欢自我欣赏,在缺乏爆品和成熟品牌的情况下,不顾市场实际,标的价格超出顾客的心理承受能力。顾客又不是傻子,他们当然会货比三家,自然会嫌贵。
< class="pgc-img">>3、忽视价值谈价格。有些商品价值不容易体现出来,或者迟缓地体现出来,但高价格却极其刺目,两相对比下,顾客嫌贵就很正常了。比如顾客到饭店点了一个鱼头火锅。鱼头按斤称,价格是80元每斤,顾客一听就觉得贵。但是,顾客却不知道,这个鱼头来自于天目湖,商家挑选的鱼头都在一斤以上,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价值高,而且来自新鲜活鱼。这些价值顾客难以第一时间体会到,却会在第一时间体会到高价格。
4、总会有人嫌贵,不可能所有人都觉得便宜。一道普通的西兰花炒肉丝标价40元,贵不贵?对于工薪阶层,当然会觉得贵。但对于一些大酒店的顾客来说,那就不觉得有多贵了。所以,有人嫌贵,那属于正常,但如果你的主流消费人群嫌贵,那就是个问题了。
5、店家给顾客的心理预期是价格很低,结果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很容易超出顾客的心理预期。你发的宣传单上标明开业酬宾一折优惠,结果到店里一看,只有寥寥几个产品打一折,其他产品价格都是打七折、八折,顾客不但嫌贵,还会觉得上当。
6、商品附加值太低。商品的价格主要决定于附加值,而不是成本价值。如果附加值低了,价格就会显得高。单纯卖产品的成本价值,却没有卖出附加价值,顾客很容易会觉得贵。比如,一串佛珠也就是几十个小木珠,如果标价一万元,顾客当然会觉得贵。但如果商家让顾客相信这串佛珠曾和佛骨舍利放在一起一天一夜,接受佛光加持,而且总量只有十串,顾客就会觉得一万一点都不贵了。
< class="pgc-img">>二、怎么让顾客不嫌贵,或者怎么让顾客觉得就应该这样贵?
顾客不嫌贵,那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而顾客认为就应该这样贵,那是一种积极接受的态度。两者虽然都是不嫌贵,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1、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品牌、名气、口碑、背书、功能、网红、明星、营养、故事等等,这些都会提升商品的附加值。商家能把其中一项做起来,并且让顾客深信不疑,价格就会水涨船高。
比如海底捞,凭借超级服务这一项附加值,就让品牌名声远扬,标高价,上市。
比如,某位创业者开了家面条店,这种店,如果只卖面条,那根本就卖不出什么价。价格稍高一点,顾客就会嫌贵。但如果这个店借用某网红的名头,主打越南特色面条、米粉,就会产生明星效应和地方特产的吸引力,这就是附加值。这时,就算价格比周边的竞争者贵一些,顾客也会买账。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现在大多数店家都是随波逐流,不得不走薄利多销、拼价格的路,却不敢走增加附加值提价的路。走薄利多销、拼价格的路,顾客嫌贵的心理并不一定随之减弱。因为顾客对店家的心理预期降低,价格就算是降下来,但与更便宜的相比,仍然显得贵。
2、多注意培养中高端客户群。如果你的经营方向主要面向中高端,并且提升对他们的服务,增强用户粘性,让他们成为忠实的顾客,嫌贵的顾客就会大幅减少。而如果你的顾客面向低端人群,他们每月收入两三千,交了房租和话费,基本上就是月月光。这样的顾客,能省一两块都是好的。你的商品价格稍涨一两块,他们也会敏锐地发现,大喊太贵。
不要想着服务所有的人,你只要服务好那些你涨价也不嫌贵的用户就行了,那些人才是你最忠实的顾客。
< class="pgc-img">>3、强调价值,不要强调价格。有的商家虽然产品的价值不错,附加值也比较高,但是却羞羞答答,闷在葫芦里面摇,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却不停地在价格上做文章,今天一个特价,明天一个优惠。当然,做价格优惠活动是应该的,但这里面有个强调“价值”,还是强调“价格”的问题。过于强调价格,必然淡化价值。强调价值,才能淡化价格。嫌贵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价格上,而不是价值上。所以,要想让顾客不嫌贵,除了要有高价值,还要宣传、强调高价值,引导顾客注意力。比如,强调店铺活动的有趣性,营造神秘感,强调产品的品牌、背书和明星效应,强调产品针对痛点的功能性,养生、营养、治疗等等。
三,顾客嫌贵的话术
1、对于看起来有身份的顾客,抬高其身份。“一分价钱一分货,您这样身份的人,东西不能将就用差的,这个产品质量好、功能强,价格并不算贵。”
2、对于看起来生活拮据的人,要强调价格的弹性小和优惠。“我们的产品价格成本比较高,定这个价位是为了走量,刚刚超过成本价。”“如果您实在想要的话,我再跟店长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再给您点优惠。”
3、多强调附加值,引导顾客多看价值。“我们的产品运用了黑科技,行业内领先”、“我们的产品是某大明星代言的,大品牌”、“价格是您唯一考虑的因素吗?”“您对价格很关注,那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定这个价(介绍产品的功能、品牌、原料等等)。”
4、与更高价格的产品进行对比。“您觉得这款产品很贵吗?这是同类产品里最便宜的,你看这一款,同样的功能,价格要高两成。”“这个产品,您可能已经考察比价过了,这个价格并不算高,而且我们还有礼品赠送。”
5、 如果顾客要求降价,就要同时改变其他附加条件。让顾客觉得损失那些重要的东西,不如保持原价。比如说延长交货时间、减少某些服务、增加单批订货量而适当调整价格,从而让客户感觉到自己的价格体系是很严格、很科学的,以便促成成交。
< class="pgc-img">>6、多强调时间的紧迫性。“今天我们做活动,六折优惠,明天回复原价,您正好赶上了。”“我们这家店刚开业,作为开业酬宾活动才搞这个活动,其他店没有这样大的优惠。”
7、消灭顾客调价还价的念头。“对不起,我们这个店一律不还价。不过,如果您真心想要,我可以做主给您一点赠品。”
8、强调价格和价值的对应性。“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无好货,您选的这款产品是新上市的产品,功能齐全,市面上卖得很火,货好价格就高一点,您说是吧?”
9、与顾客保持同理心。“这个价格,您说贵了,我也能理解,谁都想买对的,不想买贵的。不过,如果您了解了这个产品的性能,就不会嫌贵了。”
><>餐饮店,有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让无数餐饮店老板头疼脑大,就是明明菜品价格很便宜,但顾客就是嫌贵,导致不来消费;相反,有些餐饮店的价格明明比自己贵,却让顾客感觉便宜,从而持续消费。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顾客针对你,也不是你被“穷神附体”,而是你的餐饮店没有带给消费者“便宜感”。
所谓“便宜感”,就是指顾客在心理上感觉你的餐品很便宜,进而能够更爽快地进行消费,并产生好感。
打造“便宜感”并不意味着要降价,因为有时候就算降价了,也无法让顾客感觉便宜。“便宜感”来源于顾客的消费心理,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思路出发,打破顾客的心理防线,让顾客感觉你的产品很便宜。
< class="pgc-img">>1、给予顾客“意外收获”
当顾客觉得“物有所值”时,他会觉得很划算;而当顾客觉得“物超所值”时,他就会觉得你的东西很便宜。
所以,我们要通过给顾客带来“意外收获”,也就是让顾客获得超乎预期的消费体验,这样他就会觉得你的东西物超所值。
生活种常见的,就是赠送菜品、赠送饮品、饭后抽奖等“额外赠送”手段,但给予顾客意外收获,更应该从用餐体验的过程中下手。
可以在菜品之中添加惊喜,比如有一家餐厅,小笼包的蒸笼下面,竟然还藏着凉菜,让顾客很是欣喜;
也可以增加菜品的附加价值,比如会“呕吐”的奶黄包,既能吃又能玩,增加了顾客的用餐体验。
< class="pgc-img">>2、降低顾客“支付痛感”
顾客在付款时,是对价格最敏感的时候,倘若这时候他们觉得价格贵,那么你就一定会被牢牢地贴上“价格贵”的标签。所以,餐饮店可以使用一些手段,来降低顾客的“支付痛感”。
所谓“支付痛感”,就是你在花钱的时候能感觉到的一种“疼痛”,白话一点就是花钱让你心疼了。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手段,来转移顾客在金钱上的注意力,或者是让他们感觉不到钱花多了,以此来降低顾客的“支付痛感”。
比如在结账后通过赠送礼物,转移顾客在金钱上的注意力;再比如很多菜品的价格,后面都带着8毛或9毛的零头,目的就是让顾客感觉不到钱花多了。另外,用移动支付的手段,比起用现金支付更能降低顾客的支付痛感,因为看不到真金白银了。
< class="pgc-img">>3、灵活运用“心理暗示”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有暗示,比如看书前,如果提前知道了是自己喜欢的作者所写,就会更全神贯注地去看。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任何人都会多多少少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所以,餐饮店也可以充分利用心理暗示,给顾客带来一种“便宜”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自己的价格低,二是产品的价值高。
在价格低的方面,可以通过在菜单、宣传单、名片,甚至壁纸上标示“平民价格”“更实惠”等字眼,也可以通过一句广告语,如“大众消费贵族化”,来反反复复强调自己的菜品很便宜,从而给顾客一个“便宜”的心理暗示。
同理,餐饮店也可以反反复复来强调自身的产品价值很高,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可以从食材优势入手,可以从烹饪方法入手,更可以直接用自己的丰功伟绩说话,总之就是要不断地告诉顾客:我们的产品很好。
< class="pgc-img">>“实惠”永远是消费者的第一需求,餐饮店若不能带给消费者“便宜感”,也就无法长久持续的获得盈利。
打造“便宜感”最有效的三个思路:给予顾客“意外收获”、降低顾客“支付痛感”、通过“心理暗示”让顾客觉得便宜或物有所值。
><>< class="pgc-img">>王开了一家餐馆,但生意却并不怎么样。好在老王头脑比较灵活,决定多找几位顾客聊聊,餐厅生意不好肯定是顾客对餐厅不太满意,他想通过与顾客沟通了解餐厅的不足。
老王确实很聪明,他在顾客结账时与顾客闲聊,向顾客询问餐厅的不足之处。经过一个多月,老王终于知道了餐馆生意不好的原因,顾客普遍反映在餐厅吃饭感觉有点贵。
“价格有点贵”,老王翻看着手中的表单,喃喃自语“是定价过高吗?”他觉的他找到了餐馆生意不好的原因。
老王决定降价,他做了一个降价的活动。事实证明,老王确实找对了原因,在老王降价活动开始之后的一段时间,生意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但就在月底,老王算账的时候蒙了,这个月生意明显比上个月好,但盈利却相差不大,甚至比起个别月份,盈利还有所降低。
顾客希望不要钱更好,你是不是还得给他免费?
产品的定价一直是很多老板比较头疼的问题,定价高了顾客少,定价低了不赚钱。就如老王一样,降低产品价格,生意确实好了,但利润却没有升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是老王在解决问题时立场不对。以顾客的思维,考虑店铺老板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坑。
< class="pgc-img">>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餐厅的产品贵了,就应该降价,这是很正常的思维方式。就如大家在买东西时,感觉店家要价偏高,肯定会想方设法的降低价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砍价。
就如老李摆摊卖衣服,顾客拿起一件衣服问:“老板,多少钱?”
老李回答:“100”。
“100块钱太贵了,20块钱,我买两件”,顾客又挑选一件。
老李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心想:“顾客说20,就应该20”,如果老李认同顾客的观点,哪怕这单生意做成了,但依旧不赚钱。
尊重和重视消费者的意见,是作为一个店铺老板的基本素养,因为消费者的意见是最能反映出店铺的不足之处。
但消费者的意见,是店铺老板发现问题的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它或许能改老在再店铺运营上带来一些建议,但不能决定店铺如何调整。店铺的调整,是开店老板自己的责任,调整的目标,以提升利润为主。
有些店老板习惯性的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顾客觉得定价贵,老板就减价,美其名曰:尊重顾客意见。顾客还觉得不要钱更好,老板是不是应该免费?
< class="pgc-img">>而老王作为餐厅的老板,在面对餐厅产品价格高这个问题时,应该先搞清楚价格是否真的过高。
如果餐厅产品价格较之市场类似产品价格真的过高时,可以考虑降价;但如果与之相差不多时,便不能用降价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应该想法设法的让顾客接受餐厅的定价。
都有什么方法能让顾客接受产品的价格呢?
1.告知优点,提升价值感
让顾客接受价格的方法,本质上就是提升商品在顾客心中的价值。
还是老李在摆摊卖衣服,顾客拿起一件衣服问:“老板,这件衬衫多少钱?”
老李看了一下顾客手中的衣服:100元。
“100元太贵了,20块钱怎么样”顾客显然觉得老李的价格太高。
“我这可是今年的新款,你看看这布料、这针脚,看你是个学生,我就没挣你钱…”老李滔滔不绝的向顾客介绍他这件衣服为什么值100块。
这便是让顾客接受产品价格的方法之一,告诉顾客产品的优点,为什么这么贵,因为它值这个价。
< class="pgc-img">>但这种方法非常忌讳弄虚作假,胡乱吹嘘,因为现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产品价值几何,顾客稍微用点心,很容易就能了解其中内情。
老李虽然费了半天口舌,但似乎并不能让顾客接受。
2. 通过提升服务,增加价值感
“你这件衣服确实不错,但100块钱还是有点贵。”顾客显然并不买账。
“我这确实比别人贵了点,这是从大厂进的货,进货就比别人贵。但从我这买的衣服,3个月出现质量问题,包换。”老李很诚恳的告诉顾客。
这是让顾客接受产品价格的第二个方式,通过服务来提升产品在顾客心中的价值。这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很多餐厅都有使用,通过提升餐厅的环境、服务等方式,提高顾客进店消费的幸福感,让顾客接受产品的价格。
3. 增加赠品,让顾客觉得值得
顾客有些犹豫,不知道买不买。
老李想了一下,说道:“看你是个学生,这样吧,我再送你一双袜子,这下可以了吧”。
老李只送出了一双袜子,便卖掉了衣服,他还是赚钱了。老李赠送小商品,便是让顾客接受产品价格的第三个方式。
简单的一道菜,让顾客感觉就是吃一顿便餐,就应该经济实惠,餐厅想要卖出高价,便不会被顾客接受。
而若配上一碗汤、几根菜叶、一叠咸菜,满满的摆在顾客面前,有汤有水,就会有种丰盛的感觉,顾客吃的开心,付款就会付的痛快。这些配菜,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
< class="pgc-img">>让我们回到老王的餐厅,这时候老王正皱着眉看着报表,生意变好,盈利却没有提高,他需要搞清楚哪里又出了问题。
老王在餐饮行业也是个狠角色,很快他就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并找到了解决办法。
老王在餐厅里放了一些产品介绍的海报,能让顾客快速的了解产品。为一些单一产品增加了一些配菜,又配上鸡汤、排骨汤等饮品。这样一来,在服务员送到顾客面前时,可说是满满的一托盘,档次瞬间就上去了。
又加强了餐厅服务质量,略微改善了一下餐厅的环境,让餐厅看上去更加时尚。
果然,虽然老王结束活动,又恢复原来的价格,但生意却并没有变差,也很少有顾客觉得餐厅定价高了。
又是到了月底,老王看了一下本月的流水,嘴都笑歪了。
文章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