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渝中区,山崖上的戴家巷,面朝涛涛嘉陵江水,载满人间烟火气息。今年5月,李章蓉将渝旦旦火锅馆开在了此巷中,既享受崖壁小巷的奇妙,也坐拥它焕新赋能后的人气。
李章蓉,“80后”成都妹子,做了23年火锅品牌运营,一度感觉自己“好像只会做火锅”。于是,她亲手打造了这家火锅馆,并打算用一生时间将它做好。
用心必有收获,开业4个月来,火锅馆人气十足,小店的氛围和服务,老板娘李姐治愈的笑容,都成了顾客们点赞之处。
< class="pgc-img">>老板娘李章蓉
这奇妙的缘分
鸳鸯锅诞生那年
我刚好出生
9月6日傍晚7点过,我们迎着落日的余晖,走进了戴家巷中。踏着青石板路,赏着江景,再路过一家家咖啡店、蛋糕铺、文创店等精巧小店,就来到了渝旦旦火锅馆。
< class="pgc-img">>接地气的渝旦旦火锅
几步梯坎下的火锅馆,更像是一户闲适的人家——灰墙瓦檐,还挂着红灯笼和竹编花篮;等位的食客坐在坎下的坝坝头,围着四方桌,摇着大蒲扇话家常;饭点时刻,能闻到老火锅的牛油香气。
屋内的桌子不多,早已满员,但锅气并未让屋内的空气变得闷燥。李章蓉笑着揭秘,这得益于店内的大型油烟净化系统。做了23年火锅品牌运营,她太懂得顾客在意什么。
李章蓉出生于1983年,正是双味火锅(现在的鸳鸯锅)诞生的那一年。在她看来,那一刻就预示自己与火锅结下不解之缘。
17岁那年,李章蓉进入成都一家超大型火锅品牌负责运营工作,一干就是15年,后来又先后在重庆的两家头部火锅品牌工作了8年。
“我好像骨子里都是火锅味,似乎除了做火锅其它都不会了。”一次,李章蓉向朋友吐槽道。身在火锅行业,她本人也酷爱吃火锅,一周至少吃四五顿。
“那就做一辈子啊!”朋友这句话,消除了李章蓉的茫然。也是从那一刻,她决定要打造一个自己的火锅品牌。
选址临崖傍水
美食和氛围超治愈
主打一个放松
重庆遍地都是火锅馆,但李章蓉要开一家不一样的。选址时,有朋友劝李章蓉开在正街闹市中,她却一眼相中了戴家巷。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她要开成一家社区属性十足的火锅馆。
“临崖傍水,多么奇特又治愈的地方。”李章蓉说,自己太理解奋斗中的人们的工作压力,她希望任何人走进这家火锅馆,就能立刻放松下来,被这里的美食和氛围所治愈。
的确,我们一走进店里就感受到,像是走进了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当中。除了装潢,店里不少淘来的老家具,还带着岁月的痕迹。
不同于别的火锅店追求桌数多,李章蓉在装修时撤了3张桌子用来扩容厨房,便于厨房分区操作以及按区存放不同的食材。“我站在火锅控兼顾客的角度装修的这家店,最看重的就是食品的新鲜与安全,而且这样也能提升上菜速度。”李章蓉说话声音温柔,语气坚定。
翻看该店的线上评论,这家火锅馆的卫生间,竟是很多顾客尤其是女顾客反复提及和点赞之处。我们看到,小店的卫生间宽敞明亮又干净,梳妆台上的小竹篓里,装着梳子、啫喱水、漱口水、护手霜、棉签等用品。
将优质服务落在每一个细微之处,这些细节,都是李章蓉多年来总结出的服务理念。
老火锅撞新菜
三顾茅庐请匠人
菜品藏乾坤
很多人会问,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有啥区别?对此,李章蓉很有发言权。她的答案是:成都火锅麻辣之余,带着一股回甜;重庆火锅麻味更足,牛油味也更加浓郁。
< class="pgc-img">>传统的麻辣锅底最受欢迎
锅底上,李章蓉选择应地应景地做好老重庆火锅。炒料师傅是她“三顾茅庐”请来的重庆老师傅——一位做了30多年火锅的美食匠人,对老火锅烹制满怀匠心精神。
菜品则大胆创新,“椒”里乾坤、大刀酥肉、千丝牛皮、电饭煲红烧肉饭……李章蓉凭着丰富的经验,带着团队独创了一个又一个新品。
< class="pgc-img">>重晚星主播白泡泡探店
白泡泡试吃时,印象最深的要数“大刀酥肉”,油炸好的酥肉下锅,煮好后酥软入味。还有就是千丝牛皮,乍看以为是苕粉,煮好后牛皮变为透明色,软糯可口有嚼劲。
< class="pgc-img">>该店独创的千丝牛皮
< class="pgc-img">>招牌冰粉深受食客喜爱
还有店里深受顾客欢迎的甜品系列,如冰粉、冰汤圆、冰豆花等。白泡泡的体验评价是:可口又解辣,可谓老火锅的灵魂伴侣。
如今才开业4个月的渝旦旦,人气比李章蓉预想的还旺,最高翻台率达6轮。新的直营店将于本月底在解放碑开业,同样是社区小店的属性。
李章蓉对渝旦旦的未来规划清晰明了:缓慢扩张,重点在于把渝旦旦的小而美属性和人情味链接做到极致。
“余生很长,我就专注做好这一件事。”采访最后,李章蓉如是说道。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记者 柏雨欣/文 记者 蹇汶佑/图 实习生 秦欣怡 侯微微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天去了一个充满粉色泡泡的地方,是一家见底自助小火锅。这是川福龙旗下的火锅店,一进去就能感觉到它的高级感。整个餐厅都是粉色的,让人感觉非常浪漫。这里有很多肉类,看得我眼花缭乱。肉品质量很好,味道也不错,让人垂涎欲滴。我赶紧开炫,根本拿不完,吃的很开心,根本停不下来,又得胖几斤。真的是一个浪漫的地方,约会的不错地点,各方面都非常出色。
< class="pgc-img">>喜欢的话可以左下角下单,有活动赶紧抢。
九龙坡区京渝国际文创园里,生长着一颗百年黄葛树,枝繁叶茂、冠盖如伞,大到几人合抱才能将其围住。而树下,是一方不足5平方米的小舞台。
每晚7点,这里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舞台正对着的四张桌子成了最佳观众席,订上一桌,需要提前好几天。
这里并不是什么高级演艺场所,而是一家名为“黄桷坪老火锅”的音乐火锅小院。为何它的生意如此火爆?答案就藏在创始人之一——李钢的前半生中。
高峰期开了15家餐饮店
< class="pgc-img">>李钢于1977年出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渝中区民生路,“我现在都还记得老一辈做的姜爆鸭子那个味。”李钢说,或许正是年少时的那只姜爆鸭子,让他对美食的喜爱扎根于心。
“之前我在国企工作了近11年,很稳定。”李钢说,他是在33岁时辞职开始创业的。那时就有不少人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他回答,做餐饮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否则将会是一辈子的遗憾。
许是对姜爆系列有着特殊的感情,李钢的第一家店主打姜爆口味,命名为“麒麟姜爆”。随着首店生意逐渐景气,十余年间,李钢陆陆续续在北滨路、时代天街、万象城等地又开起了私家菜、江湖菜、快餐店,有的店生意红火,有的店鲜有人光顾,于是他开了停,停了又开,最高峰时期同时开了15家餐饮店。
不过,李钢说自己还没有尝试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火锅店。“我想每个重庆人都有个火锅梦吧。”李钢说。
借助短视频火爆“出圈”
话是这么说,但做起来并不简单。
“重庆人喜欢吃火锅,但嘴巴也‘刁’。”李钢说,口味是一方面,服务和娱乐也不能少。因为从小酷爱听音乐,通过网络直播认识了歌手廖俊佳,让李钢很快有了眉目。
“我喜欢听,他喜欢唱,那就开个音乐火锅小院。”二人一拍即合,把歌曲风格定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怀旧经典老歌,不仅与其他火锅店有了差异化定位,还筛选出了精准的客人。
每晚7点,廖俊佳准时出现在舞台上,通过三首点播率最高的经典老歌“炸裂”全场,台下观众一边跟着合唱,一边拿出手机记录,不少观众将视频发布在网络上,好几条视频都上了热搜,点赞量破10万+。
就这样,音乐火锅小院慢慢火起来了。廖俊佳也为致敬偶像李克勤,取了“勤哥”的艺名。除了歌手献唱以外,这里还设置有“擂台Pk赛”“情歌对唱”等环节,整整2个小时不停歇。
廖俊佳说,大家通过短视频、客带客的方式找到这里,大多都是本身热爱唱歌的人,台下也不乏歌唱高手。
“每一桌都卧虎藏龙”
重庆晚报记者近日慕名而去。令人惊讶的是,采访当天下午3点过,就有客人陆续“进场”。演出正式开始时,院里院外早已坐满了人。
< class="pgc-img">>院内氛围高涨,座无虚席。
“如果痴痴的等某日,终于可等到一生中最爱……”7点整,廖俊佳伴着台下掌声站上舞台,“一首《一生中最爱》献给大家。”刹那间,整个小院的氛围被点燃。
三首金曲唱完,《铁血丹心》《相思风雨中》的点歌接踵而来,“90后”上海女孩倾情演唱《好男人》赢得掌声一片;“70后”贵州大哥一首《同桌的你》泪洒火锅馆;86岁的成都大爷携老伴一起在舞台前跳起《掀起你的盖头来》……
“每一桌都卧虎藏龙。”李钢说,大家都是热爱音乐的人,那他就提供平台让客人们展示自己,通过音乐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他说,希望音乐氛围能够布满重庆,也在考虑增加新的表演形式,或许还会开设新的门店。
< class="pgc-img">>扫码观看火锅小院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柏雨欣 蹇汶佑 实习生 杨秋毅 蒋达弘 摄影报道
编辑:蒋丽霞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