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详细解读私域运营的底层思路,建立私域流量用户体系,红餐成长社联手餐饮行业专业大咖开发的《激活私域——会员和超级会员经营》课程,即将于4月9-10日开课。
餐饮行业越来越难做了!近几年,伴随互联网增速持续放缓,线上线下流量红利衰退,企业获客成本高企,再加上整体经济承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此起彼伏,增长停滞已成为餐饮企业当下的普遍性痛点。
但我们也会发现,整个餐饮业里,仍然有不少品牌通过营销、经营方面的创新,实现了生意的增长。
太二以年轻人为目标客户群体建立了几百个私域群,有公开信息显示,其核心粉丝数已超40万;
瑞幸咖啡利用社群运营激活私域,并为此专门组建了运营团队,助力营收的大幅增长;
还有西贝的亲子活动、牛大骨的新品上市营销活动、麦当劳的社群运营……
通过建立起与顾客更紧密的关系,这些品牌实现了较低成本的获客、稳客,进而带动线下门店GMV的高增长。
而这些企业突围的关键,实则都指向了一个核心词:“私域”。私域,作为品牌直接拥有的、可重复、低成本甚至免费触达用户的场域,能够大行其道,背后有必然的逻辑,私域也早已成为解决餐饮企业经营问题的综合性工具。
01.
为什么餐饮企业都在下功夫做私域?
过去,在增长时代,餐饮人只要把店开到核心地带,打个广告,做些促销活动,流量可能就来了,生意还不错。
但现在已行不通了,伴随整个行业竞争的加剧,流量早已被分散和抢夺。再加上,大量顾客对品牌忠诚度不高。线下一旦出现一个装修、服务和产品比你好的品牌,生意自然会被抢了去。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所以线下火爆的流量如果无法留存下来,那就都是“无意义”的流量,餐饮品牌给予顾客的体验也不能只停留在门店。如何将流量留存下来?让客户的体验从店面延伸到生活中?布局私域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从产品层面来看,餐饮品牌布局私域,能够直接帮助企业与大量真实顾客对话,获得一条高效精准的顾客调研渠道,也让新品开发、上市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从品牌层面来看,布局私域可以持续拉近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与顾客的信任关系,从而使顾客在未来购买同类型产品时,绕开戒备心,更大概率地选择你。
从经营层面来看,做好私域将有助于企业越来越懂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分类和管理也更细致、更合理、更有针对性。利用一些私域工具的功能、数据统计、标签等,餐企也可以自行实现流量的二次裂变,提升复购率。
私域运营的显性价值已越来越明显,也引起了不少连锁餐饮品牌,乃至街边餐饮小店的关注。但现实中,餐饮人对做私域还有不小的误区,私域绝不只是简单的把用户拉个群,加一下企业微信、发发福利而已。
做和会做,完全是两码事。
02.
为激活私域全面支招,
红餐成长社重磅课程新鲜出炉
同样都是在做私域,为什么有的品牌效果显著,有的则默默无闻?那些做得好的企业背后,有着怎样的本质逻辑?
为此,红餐成长社联手餐饮行业专业大咖开发了《激活私域——会员和超级会员经营》课程,将为大家全面、详细拆解餐饮企业会员和超级会员经营的底层思路。
课程详情:
开课时间:2024年4月9-10日
开课地点:广州
< class="pgc-img">>往期课程现场 △图片来源:红餐网
本期课程有哪些精彩内容呢?在此,也提前剧透一波……
1、聚焦企业私域布局痛点、难点,拆解0-1搭建百万私域流量池的步骤
现实当中,很多企业在做私域时,会遇到不少难题。比如,搞不清楚自己的私域用户到底是谁;私域运营团队策略方法制定了一大堆,但后面却发现难以落地;还有具体实施过程中,策略不清、私域组织不顺,协调性差,私域人才不聚,流失率高等等。
对此,本期课程上将会对餐企日常布局私域流量遇到的痛点、难点进行详解,拆解从0-1搭建百万私域流量池的步骤,助力餐饮企业洞察私域用户留存及持续变现的本质与逻辑,掌握私域用户长期价值经营的方法。
2、八大模块内容+实操演练,助力开展精细化的私域运营
本期课程内容涵盖八大版块,将围绕用户经营、用户价值经营、超级会员策划及落地流程、激活私域战略落地等方向进行详细讲解。从理论到落地,给出一套完整有效的发展路径。
此外,还会针对会员权益设计、消费规则、产品落地等技巧进行实操演练,通过实操演练,将能帮助企业收获一套可复制、可落地的工具和方案。
3、经典案例剖析解读,实战专家分享成熟方法论
本期课程,由超级菜单体系提出者、超级会员体系首席架构师张兴旺,私域实战专家、超级会员体系创始人大琦两位行业大咖来讲授。他们都直接参与或负责过多家企业的私域构建,不仅掌握着丰富的案例经验,还很熟悉当前的行业趋势、最新打法。
张兴旺老师曾任职西贝集团高级副总裁,是西贝数字化转型推动者,也是超级菜单体系提出者、超级会员体系首席架构师、数字超级门店商业模型创立者。曾辅导过去茶去、闻湘月、小大董、同庆楼、府院门集团、湘阁里辣、楼兰古丽、周麻婆、龙人居、爱斯米、渝是乎、嘉和一品等品牌。
< class="pgc-img">>另一位大琦老师,曾就职于西贝餐饮集团,负责3000万会员及200万级付费会员的体系顶层设计及精细化运营体系建设,其中付费会员运营为企业创造6亿+业务增量。
此外,大琦老师还辅导过碧莲盛、小猪查理、小大董、熊大爷水饺、桃娘小火锅(巴奴集团旗下)、闻湘月、山西九牛牧业、潘多拉餐饮、汉资餐饮、山东龙贵集团、懒人家族化妆品等品牌,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服务的品牌年私域营收超过10亿。
< class="pgc-img">>△大琦私域实战专家、超级会员体系创始人
两位大咖会分别拆解和提炼一些头部品牌在私域运营中的关键性动作,让餐饮从业者不仅可取“各家所长”,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它优秀品牌私域增长的全过程。
总结起来,这场由“行家”分享的《激活私域——会员和超级会员经营》课程,将会是干货满满、高含金量的思维盛宴。
<>1440期
“
在全球,目前达到百亿美元以上的餐企,只有快餐和团餐两种业态。世界500强中仅有三家餐饮企业,除麦当劳外,另外两家康帕斯、索迪斯都是团餐企业。
在中国,团餐的营业增速远远超过餐饮行业的整体增速,这片蓝海正在被发掘……
”
■餐饮老板内参 孟蝶
01
一份工作餐背后:万亿规模的团餐市场
▼
有一种食堂,叫“别人家的食堂”。
深圳华为食堂,全球各地美食+水吧+咖啡+便利店,高大上犹如Shopping Mall。高大上的食堂里,川菜、徽菜、粤菜、日韩料理,还有品牌餐饮吉野家、好色派沙拉、蒙自源小锅米线等。
▲深圳华为食堂
陕西油泼面、北京烤鸭、上海生煎包、兰州牛肉面、韩式冷面……据说华为员工之中有句话是:“无论你是哪里人,在食堂都能吃到家乡味道”。
这已经不是大众第一次被华为食堂刷屏了。去年夏天,南京华为食堂第一次刷新了大众对团餐的认知,也开启了团餐市场的升级与创新的竞争。
▲南京华为食堂各种菜系
此次刷屏的深圳华为食堂,由山东潘多拉、深圳点典、深圳绿源、深圳迈志豪等10多家团餐、餐饮企业共同服务。去年的南京华为食堂,也是由4家企业进行服务,分别是山东潘多拉、安徽蜀王、上海晴美和深圳迈志豪。
中国的团餐从“集体食堂”起步,在外资企业、合资团餐企业的影响下,逐渐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
以往团餐项目大多是某一企业独立承接项目,以纯劳务模式、代采购模式,或者全承包模式提供服务。南京华为项目的“四家联手”,是国内团餐企业之间全新的“竞合”模式。
据统计,2016年中国团餐行业市场规模接近9000亿元,成为餐饮行业中越来越重要的细分业态。
“2017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团餐产业大会”上,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 2016年全国团餐百强企业总销售额达到601亿元,同比2015年的440亿元增长了36%。就全行业来说,团餐的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
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五年,团餐的增速远远超过餐饮行业的整体增速,也因此被成为餐饮红海中的一片“蓝海”。
02
团餐玩家的自述:从算利润到做客群
▼
“酸小七今年夏天在深圳华为食堂开店,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做团餐。”酸小七品牌孵化人秦涛介绍。
秦涛说,深圳华为之后,他们还会尝试其他的团餐项目,“大企业的品牌力可以助力新创的品牌发展,同时这些企业的员工消费力也比较高”。
社会餐饮进入团餐运营情况如何?2016年进驻南京华为食堂的品牌餐饮西贝,算是跨界先行者。
▲南京华为西贝食堂
西贝南京市场营运经理董海龙介绍,这次团餐项目的尝试缘于西贝南京支部与南京华为的合作,目前集团并未计划进军团餐市场。
董海龙认为,团餐是不同于社会餐饮的市场模式,要跨界发展,社会餐饮的运营、价位甚至产品,都需要重新制定新模式。
而且,所谓的“团餐蓝海”利润并没有预期那么好。满足内部用餐需求的团餐,消费单价低,利润也随之降低。团餐的优势在于客流固定,但缺点也在于此——基本无法实现客流增长。
而在另一个入局不久的新玩家眼中,以前团餐看到的是利润,如今的价值在于客群。
山东潘多拉从美食广场起步,2015年开始进军团餐。入局一年,就与本土团餐巨头河北千喜鹤集团进行了深度合作。
潘多拉用美食广场的形式,把近200个高品质小餐饮品牌带进了团餐市场,做成“潘多拉集食厨房”。环境也打造得时尚、舒适,不输给快时尚餐饮品牌。这样全新的玩法,打破了传统团餐的模式,团餐服务的升级也逐渐受到业界内外的重视。
潘多拉首席产品官徐传佳说,团餐消费者虽然是固定人群,高频率就餐就更需要产品和环境的“极致体验”。“团餐的价值不只在于餐饮的经营利润,把团餐客群做成品牌的忠实顾客,才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03
95%的蚂蚁和5%的大象
▼
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三大团餐巨头英国的康帕斯、法国的索迪斯和美国的爱玛客就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数据显示,这三大品牌目前的市占率只有大约5%。而本土团餐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至今不过20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团餐企业16强图片
上图的本土团餐巨头,有承担3/4军事院校餐饮的千喜鹤集团、为200多家单位提供团餐外包服务的健力源集团、以经营中央国家机关团餐为主业的金丰餐饮集团。
但绝大多数本土团餐企业仅进行区域化发展经营,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全国化布局的企业。
而根据发达国家的团餐市场经验,市场份额大多集中在大型团餐企业手中。比如,美国团餐市场集中度是80%,日韩是60%。
相比之下,中国团餐市场95%的份额还在个体经营者和中小企业手中。资源分散、集中度很低,中国团餐至今还属于小而分散的“蚂蚁市场”。
另一方面,社会餐饮品牌、山东潘多拉这样的新入局者,揭开了团餐市场的神秘面纱,颠覆了传统团餐的经营模式。品牌餐饮店、美食广场模式,新玩法的加入也让团餐服务升级成为新的竞争机会。
04
百亿级团餐企业将扎堆诞生?
▼
从全球角度来看,目前达到百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快餐和团餐两种业态。世界500强企业中仅有三家餐饮企业,麦当劳、康帕斯、索迪斯,而康帕斯、索迪斯都是团餐企业。
数据显示,2015年营收在1亿~3亿元的中国团餐企业数量占比为61%,而2016年占比下降到58%;同时,年营收在6亿~10亿元的团餐企业持续向前推动,大量企业的营收从3亿~6亿元成长到6亿~10亿元区间。
“这说明团餐行业的集中度正在快速形成,相信再过两年,企业营收在10亿~30亿元的区间将出现波峰。”中国烹饪协会信息化委执行主席、奥琦玮公司董事长孔令博说。
在分析团餐未来发展趋势时,他认为,团餐新入局者依靠新技术、新观念、新做法会快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团餐企业也在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
河北千喜鹤集团董事长刘延云也曾表示,团餐业将最终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联盟。
“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了不会有一家独大的团餐企业,分散的团餐必将走向联合实现共赢。因此,我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团餐市场也将诞生5家以上营业额过百亿的团餐品牌,会有5家以上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团餐公司、20家以上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团餐百强的营收在未来五年也将占到团餐业总收入的9%。”
·
END ·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师丽丹 视觉|尚冉
>馨提示:本文约4100字,烧脑时间9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叙杰发于北京。
入夏时节,一个明星品类的黄金季节也来到了。
这就是从2015年开始红火到现在的沙拉轻食。低卡路里、低脂肪、高纤维、制作简单、原汁原味、营养,健康时尚的沙拉是轻食中占比最高的食物样式,至今已经成为轻食的代名词,各种以沙拉为主打产品的新餐饮品牌,一度受到资本的追捧。
沙拉从90年代随着西餐风进入中国市场时,它一直不温不火作为一个配角出现在下午茶中,那时候,沙拉体现为单品定型的售卖方式。
2015年到2017年,沙拉这个老品类将单品定型的售卖方式转变为食材自选模式,之后开启了沙拉蓝海的新风口。
在沙拉新风口中,随着资本注入,恰逢健康理念满天飞,其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各种自选沙拉遍地开花。有人戏言,本身很土的沙拉换了个经营模式,再贴上健康的标签就一飞冲天了。
筷玩思维(ID:kwthink)认为,一个品类能受追捧就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沙拉开启了老品类的新经营方式,关键就在于这个“自选”。在餐饮业中,自选模式和健康理念重新定义了沙拉行业,那么,当沙拉的“自选模式+健康理念”与传统餐饮业发生碰撞后,会有什么样的未来?餐饮业中自选模式引发的私人订制会是餐饮业的大势吗?
先来看看当今餐饮业的沙拉、快餐店、正餐们是如何实践私人订制这个理念的。
私人订制在餐饮行业中都有哪些体现和应用?
1)、沙拉
2015年,大开沙界在上海创立。彼时,主食沙拉的概念也已经不新鲜,在上海也早就诞生了一系列的沙拉品牌。
但是,大开沙界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凭借独特的创新力迅速杀进餐饮圈,获得资本500万投资,发展至今已经开出了40多家店。
据大开沙界的创始人马杨称,之所以自己能在上海众多沙拉品牌中脱颖而出,最大的原因在于自创了“开放自选和筹码点餐”的形式。
筷玩思维注意到,在以往的沙拉品牌中,多以套餐形式为主,而大开沙界则开放了顾客自选,一份沙拉由顾客自由搭配,这样给予了顾客充分的自由度,体验感大大提升。
同时,为了增加点餐过程中的趣味性,马杨想出了筹码点餐的创意。顾客在进店之后,可以直接用选筹码的方式,随意搭配出自己最喜爱的沙拉套餐。
2)、快餐店
除了沙拉外,快餐中也有私人订制的影子。
日本有一家叫“未来食堂”的快餐店就是这样。这家未来食堂每天仅推出一道套餐,售价为900日元(约人民币53元),在针对顾客的私人订制方面,未来食堂做了以下两点。
①套餐外顾客可额外加餐
顾客点餐时另加400日元(约人民币23元)即可再选两种食材让店主做出一道为你订做的小菜。
②顾客可决定下周吃什么
由于未来食堂每天只卖一份套餐,为了不重样,店主小林经常会咨询顾客想吃哪些菜来决定下周的新菜单。
两相结合下,让顾客在私人订制中有了和店家的互动,也让日本这家未来食堂成了新一代网红餐厅。
3)、正餐
拿上海来举例,沪上的中餐厅并不占少数,不过就是有那么几家高档中餐厅不走寻常路,完全根据食客的预算来为他们订制套餐,每次吃什么,都由顾客说了算。
位于黄浦区外马路上的鼎苑就是这么一家极具个性的中餐厅,它的亮点就在于没有菜单,点餐时全按客人需求进行配菜。
在鼎苑从农家菜到高端珍品,都极尽全力满足顾客所需。同时也会根据季节时令来烹饪当季海鲜,如大闸蟹、刀鱼、黄油蟹等食材,不过这样一家餐厅的私人订制价格可不便宜,人均消费在700元左右。
在正餐中,订制服务大多数是在这种高级餐厅会出现。如阿基师AJS Taipei Cuisine餐厅,位于外滩充满老上海滩风情的洋楼里,主厨作为台湾五任领导人的御厨,不仅通晓台菜、粤菜、川菜等中式料理,对于饮食养生也非常有研究,拥有50年的料理生涯,在为客人作专属餐单设计时,坚持以养生、有机美食为最高准则,保持食材最新鲜时烹调给客人享用是餐厅的理念和待客之道。
所以结合以上这些我们就知道,私人订制在餐饮业的体现就是从消费者心理出发,让消费者来重新定义行业经营方式,打破传统餐饮业目前的定性思维。
在了解到私人订制模式在沙拉、快餐店和正餐中的体现后,要真正将私人订制在餐饮业中推广出去,还需行业做出一轮新变革。
殊途同归,打破一切分化和传统后,私人订制开始回归
快餐厅也好,正餐厅也罢,餐厅的营销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食材本身,当私人订制成为餐饮业主导时,所谓分菜系、分品类的固定风格将会被打破,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消费模式将改变行业的售卖格局。
但是要形成这样的局面,依旧任重而道远,目前餐饮业要走到这一步,筷玩思维认为,需要达到以下三点。
1)、厨师打破自身认知,菜系回归大统
中国菜源远流长,中华古国人分知音、知心、知己,不为多数人知的还有“知味”,从最初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到如今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走过了漫长一段岁月。
同时八大菜系外再细分下去的地方菜系至少还有很多小菜系如潮州菜、东北菜、本帮菜、赣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等菜系,更别说还有一些不被流传的民间小菜了,但不管国菜还是民菜,甚至国外的法餐、日料,回归其本源不过是四气五味,烹饪方式也是大体殊途同归。
比如做画,有人擅长水墨派,有人偏爱意境风,做画和做菜类似,文化发展到了最后也是一个三生万物的过程。
在此背景之下,加上未来的商业过剩、人才过剩,厨师手艺人也是如此,在过剩时代,最终比拼的还是多领域力量,一个单一菜系大师比不过多菜系大师;一个只懂味的厨师,比不过一个懂味还知营养搭配同时能说会道的厨师。
何况在当下,一个厨师身兼多菜系、多领域能力也不是没有,新厨师人认为,一个好的厨师不是能对着菜谱做出令大众满意的菜,而是能为大众私人订制并达到要求。
就像画家一样,临摹能手都是心中有墨而不是眼里有景。所以,未来的厨师是心中有墨,并能让顾客对食物知味的大统回归。
只有厨师能打破菜系的限制,突破自身认知,才能做到为私人订制餐厅服务。
2)、服务员回归服务属性带动服务升级
2008年,饿了么创办了线上点餐平台,当时,有人觉得外送员会大幅度失业并被掌控,一时间,新事物的到来,弄的人心惶惶。
然而实际并未像人们思考的那样去发展,网络时代,外送员升级为外卖员并身价暴增。
而当下,正是人工智能餐厅时代的到来,有人笑谈人工智能餐厅将取代服务员,筷玩思维则认为,新事物的到来是为了让行业更好地升级和改革,而不是用来“吓人的”,智能是工具,并非“潘多拉”魔盒。
在未来智能餐厅中的服务员,肯定是要解放掉无用的劳力,带来技能的升级,服务员在未来既是小生也是营养师、菜系搭配师更是顾客的知心知味小能手。如同厨师需要对自身技能进行重构,服务员也得加强自身技能的打造。
3)、更重要的,还是店长的智力、创始人的接受力
在餐饮业中,善于接受新事物并引领时代的,大部分是行业新锐、新入局者、搅局者。
从单一菜系餐厅转到未来私人订制餐厅或者健康快餐餐厅,这一转变很痛苦,也很遥远,需要餐饮人对行业进行改革,还得去培育顾客行为,并借助餐饮信息化软件分析用户数据,来促成未来的新局面,但最终还要创始人的接受力去执行。
这一步,彼岸虽远,也并非不可达。
谈完了怎么打造私人订制餐厅,知道对未来餐饮业颠覆性如何做,还得思考传统餐饮业为什么要去做这么大的改变。其实,说到底还是一场顾客争夺战。
马太效应的残酷未来,顾客才是第一核心竞争力
1)、消费参与感是商家和顾客最好的互动
这年头,不重视顾客体验的餐厅基本都能得到商业死亡之吻的独宠,很多人说,顾客的心就像海底针,呼啦啦间就变得傲娇了,但其实,归根结底不是顾客变了,而是餐饮业在前进和改革,顾客不是天生傲娇而是被餐饮业的新锐们培养出来了傲娇需求。不是顾客太坏,而是大部分商家的体验太差。
如今,大部分商家在培养用户参与感的互动,不是问顾客吃不吃辣,而是问顾客能吃多辣,这是私人订制迈出去的一小步,懂得咨询顾客意见然后去执行,参与感是商家和顾客最好的互动。
在未来的私人订制餐厅,参与感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2)、未知探索感能给顾客持续的消费动力
餐饮业老板最怕的不仅仅是没顾客爱,还怕另一个看不见的对手:品牌老化。
一个很奇怪而又现实的情况是品类不会老化而品牌会老化。打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一个汉堡爱好者昨天去麦当劳消费,而第二天不去了,并不是说今天不吃汉堡也不是说讨厌吃麦当劳,而是顾客今天就不想再去麦当劳而已,那么实际情况是这个顾客如果不去麦当劳,他却还有肯德基、汉堡王等选择。
在这其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品类是消费需求,而品牌提供了消费场景,顾客会去拒绝一个品牌来逃避同样的消费场景,但是不会拒绝一个品类,说到底就是品牌缺乏给顾客未知探索感。
而刚好私人订制餐厅对于打造未知探索感是轻而易举的过程,当打破了品牌定性,私人订制就不会远了。
私人订制的未来设想
目前,无论是沙拉,还是快餐店和正餐,私人订制已经有一些前行者在付诸行动,甚至,O2O线上厨师上门服务也有私人订制的影子存在,虽说这个趋势还很遥远,但也不能说它不会成为大方向,目前,由于私人订制的模式还未成熟,导致私人订制餐厅客单价都略微有点高,如沙拉客单价50元、日本未来餐厅客单价60元、AJS Taipei Cuisine餐厅客单价500元。
在未来,私人订制餐厅的平民化和大众化并不是问题,但是,走出了这一步,对整个餐饮业是颠覆性的,如私人订制餐厅破除了菜系限制,从单纯的菜品订制延展到服务订制、优惠订制、体验订制……就会打消顾客消费疲劳感,于整个行业而言,带来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如同山崩海啸。
由此看来,从消费者出发的私人订制玩法将重新定义餐饮业,未来,大概是这样。
结语
商业多变而开放,引来前赴后继的前行者,当前行者们太多,必然引起行业过剩危机,但消费者是固定的,而商业却是持续爆炸生长的。
在过剩经济中,谁掌握了游戏规则,谁就能引领消费者,得到了消费者的爱戴,自然不怕过剩危机,被淘汰的自然是被动的一方。
商业在更新,餐饮业也在升级,消费者同样在未来越来越傲娇,最终,如何决定这一场顾客争夺战胜负,依旧是掌握在餐饮人手里的新思维,这个新思维就是私人订制。
最终,私人订制就是一项创新,它不仅仅是最基本的产品创新,更是行业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和整个餐饮行业的创新,要做到这一切,先交给未来,也交给当今的行业弄潮儿吧。
2018年筷玩思维全面发力线下,30+城市场次单场500+餐饮老板线下标杆峰会成都站、杭州站、武汉站、北京站已圆满落幕,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刻查看筷玩思维全年系列餐饮峰会详细招商方案!
接下来,成都、杭州、武汉、天津、无锡、福州、济南、哈尔滨、宁波、长沙、重庆、大连、西安、深圳、广州、上海、厦门、南京、南昌、海口、兰州、郑州、南宁、北京、台湾......主力热点餐饮聚集区筷玩思维无死角覆盖,盟友军团基本集结完毕...上战场、打胜仗,还得靠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