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微博网友@曹导 将自己体验外卖骑手的经历制作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
视频中,她到北京SKP商场取外卖时被禁止入内,商场保安表示穿着外卖骑手的工作服不能进入商场。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穿这衣服不能进”
视频中,@曹导 作为外卖骑手接了一个奶茶订单,商家在SKP商场。她从一层正门进入商场时,被保安拦了下来。保安说:“您好,不能进,穿这衣服(外卖骑手工作服)不能进。”保安还表示,穿件外套可以进入商场,如果穿工作服,要走员工通道。
随后,@曹导 根据指引来到员工通道,但是被在那里值班的安保工作人员拦下。根据他们的指引,@曹导 又前往商场地下一层地铁口取餐。
来到商场地下一层地铁口取餐点,商家还没有把餐送出来,@曹导 打算进入商场去取,结果又被一名保安阻止,理由也是“穿(外卖骑手)工作服不可以进”。这名保安还说,如果自己让她进去了,会被罚款。
“这是对外卖服务行业的歧视”
@曹导认为,SKP商场的做法是“对外卖服务行业的歧视”。
视频内容引发众多网友关注,不少人也认为商场的做法是对外卖小哥的歧视。
北京SKP:大门为所有顾客专门开放
12日,@北京SKP 发布声明称,为顾客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标准一直是SKP坚守的准则,SKP对于顾客和工作人员设立不同的进入通道,外卖骑手在内的各工作人员需按规定统一从员工通道进入,各大门为所有顾客专门开放。
声明还表示,疫情期间,为做好防控,商场的餐饮外卖实施“定点取餐方式”,外卖小哥需在指定取餐点取餐。
而引起网友质疑的“穿外卖员工作服不能进入商场”,在北京SKP的声明中并未明确提及。
为此,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致电北京SKP的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SKP不存在对任何行业和人员的歧视。疫情发生前,外卖骑手可以通过员工通道进入商场取餐,疫情后,所有的外卖骑手都不能进入商场,要到指定取餐点取餐。
他说,并不是“穿外卖员工作服不能进入商场”,而是现在外卖员来取餐,无论穿什么衣服,都不能进入。
记者问:如果是顾客但穿着外卖员的工作服,可以进去吗?
这位负责人回答:当然可以,只要是顾客,都可以进。
记者又问:“保安怎么识别是取餐的小哥还是逛商场的小哥呢?”
他说,就是因为没办法识别,所以通常看到穿工作服的就阻止了。“常来的外卖员都知道。”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商场会加强对餐饮商家的宣传和引导,提示商家在与外卖骑手沟通时告知取餐地点和路线,方便骑手顺利取餐。
外卖骑手:去年可以从员工通道进商场,现在需在指定地点取餐,
疫情期间外卖员不能进入SKP商场,那么疫情之前呢?
12日晚,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SKP商场外随机采访了10余名外卖骑手,分别来自三个外卖平台,其中一部分从业时间较长的骑手表示,SKP以前是允许外卖员进入商场的,只是要走员工通道。去年的时候都可以。
“食派士”的老张送外卖三年多。他说:“SKP一直不允许外卖骑手穿工作服从大门进商场取餐,必须走员工通道。从今年过年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开始,员工通道也不让走了,只能在商场外的指定地点取餐,商家会给你送出来。”
SKP商场的一个指定取餐点
两名外卖员在取餐
“饿了么”的老李干这行两年了,他的说法和老张一样。他还告诉记者,SKP现在有三个指定取餐点——两个员工通道门口和地下一层地铁口,一般来这儿的骑手都知道。
也有外卖骑手告诉记者,有时赶时间,实在不愿意到取餐点等着商家送出来,就穿便装进商场,一般不会被阻拦。不过,“提着外卖走出来的时候,保安一下就明白了,也挺尴尬的。”
茶,是一家奶茶店专用的围裙。
乐茶,您听说过吗?这是一家奶茶饮品店为员工定制的工作服。这款工作服采用防水防油的帆布面料,质地轻薄,透气性好,不会让人感到闷热。它还采用了五金挂钩设计,搭配皮肩带,更加时尚。
< class="pgc-img">>这款工作服是被无数奶茶做饮品的客户回购的款式。男女同款,穿起来时尚,适合各种场合。它采用刺绣工艺,让字体更加立体、饱满、清晰。
这款工作服久穿不会掉色,后面有交叉式背带,不会滑落,让人穿着一整天都不会感到疲劳。此外,它还设计了两个大口袋,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
< class="pgc-img">>如果您的团队需要定制工作服,可以私信我们。记得点赞关注我哦。
源:北京青年报
春节假期过后,许多年轻人决定拿出压箱底的丑衣服、旧衣服上班,有网友总结出“恶心穿搭”甚至还登上了互联网热榜。
这些看上去不修边幅的年轻人被戏谑为“在办公室没有在乎的人”。
社交媒体上关于“上班恶心穿搭”的话题投稿
“丑衣服留着上班穿”
衣柜里偶尔的亮色或许已经成了打工人最后的温柔。有网友表示,上班之后,衣服被分成了两类:好看的衣服根本不想穿去上班,丑衣服、旧衣服都留着上班穿。
上班穿的衣服能有多丑?有人直言,现在上班连脸都懒得洗,起床后用毛巾或洗脸巾擦一下眼睛,再刷个牙就直接出门了;还有人懒得背包,干脆拿个奶茶包装袋或外卖袋,里面装上充电器等物品上下班。
追溯起“恶心穿搭”的互联网源头,或许是在2023年9月。当时,一位博主在分享工作经历时提到,自己所在的茶楼冬天不给开暖气和空调,她只好在工作服里面穿了条肉色绒裤,以及一双加绒板鞋上班,因此被老板娘骂“穿得恶心”。
对大部分普通打工人来说,穿着还是主打一个实用——保暖、防风和遮挡,甚至索性手边有什么穿什么。
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冬有黑色长款羽绒服、轻薄型羽绒服、冲锋衣为“三大件”,主打保暖、经脏、耐磨;夏有T恤、防晒衣、牛仔裤,基础款适合各种身材,能够适应不同人的需求,自成一派“海淀风穿搭”。
网友分享的“海淀风穿搭”
办公室真没有在乎的人了吗?
当一个年轻人不再穿搭精致时,常被人戏谑为“没有在乎的人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甚至还有点令人无奈。
通勤时间受限是许多人不愿精致打扮的原因之一。小尹是一位高中英语老师,按照学校规定,早上7点20到岗。她每天6点45起床,6点58出门,中间只有13分钟的准备时间。“哪有打扮的时间?”小尹无奈地表示。
此外,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则是困于“上班精致羞耻症”。他们在公司打扮得光鲜亮丽时,往往会感到局促、紧张和不安。
去年,一位博主发布了一条“上班精致羞耻症”的视频,收获了超百万点赞。视频中,原本懒得收拾自己的打工人,在看到同事精心打扮后,第二天也换上了精致妆容和靓丽穿搭。不过,因为太过显眼被同事和老板嘲讽,内心产生了“我的能力配不上穿搭”的自我怀疑。
在“恶心穿搭”与“精致羞耻”间寻找平衡
在心理学上,有研究者提出“穿衣认知”的说法,来描述衣服对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影响。研究表明,“衣着的正式程度不仅会影响别人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看法,还可能会通过影响思维的处理方式,影响他们所做的决策。”
按照这种说法,当素面朝天的打工人自嘲上班久了身上有股莫名的“班味”时,认真穿搭或许不失为一种让“班味”减少甚至消失的办法。
人民网则发表评论表示,不同的岗位对于着装有不同的要求,员工只要穿着得体,工作态度端正,不对其他人造成影响,又不涉及原则问题,就没必要上纲上线。
此外,也有媒体发文称,不妨给“恶心穿搭”改改标签,去宣传一种绿色节约的穿衣理念。精致的衣服留着休闲娱乐的时候穿,穿久了的衣服留着上班穿,这何尝不是对旧衣服的一种再利用?
综合中国青年报 中国新闻网 潇湘晨报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