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郑州9月17日电 题:中医馆餐厅走红 体验中医养生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
中新社记者 肖开霖
最近,郑州一家开在中医馆里的养生餐厅受到年轻人追捧,六珍菌龙须面、葛根山药羹、茯苓蛋仔等含有中药成分的养生主食、汤粥、茶点供不应求。
在此之前,一服酸梅汤的中药饮方风靡中国网络,“去中药房配酸梅汤”一度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时尚养生方式。
多年前,曾有学者担心中国年轻人对中医不感兴趣。如今,从中药茶饮到中医馆餐厅,从八段锦到金刚功,从三伏贴到艾灸,从刮痧到晒背……老一辈热衷的中医养生,正成为年轻群体的新时尚。
9月16日,中新社记者在郑州这家中医馆餐厅探访发现,受欢迎的程度已从年轻人向更大范围扩展,既有不同年龄层的食客,也有观摩学习的食养同业,打卡留影者更是络绎不绝。即使采取了限购措施,每端出几十袋酸梅汤,也很快被抢购一空。
郑州一家中医馆餐厅近日受到年轻人追捧,图为9月16日餐厅员工正在备餐。 中新社记者 范晓恒 摄
当天在该中医馆坐诊的中医大夫张春杰介绍,餐厅里出售的药膳,都是符合“药食同源”相关规定的,是安全的。“如果需要一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药膳指导,可经由医馆医生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个人的虚实寒热,在药膳中增加一些非药食同源的东西。”
这家中医馆餐厅的走红不过一周时间,其管理者对此并没有太多预见。中医馆负责人李嘉慧是一名“医三代”,她向记者表示,创办中医馆的初衷是想让“中医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走红确实没有想到,但“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在更注重自身健康的今天,在一种自然、疗愈的状态下工作生活,其实是大家共同的向往。
记者采访了多位年轻食客,归纳他们来此的原因,既有“网红经济”的因素,也有“大健康时代”来临的背景,以及增加对“药食同源”等传统养生理念、中医药文化了解的愿望。在他们看来,加入一些生活化、潮流化的因素,也更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无论如何,年轻人迸发出的“中医热情”,让中医业者们感到欣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师王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种现象特别好,许多“90后”关注中医养生,最起码是对健康的一种关注,也是对中医的一种认可。中医药文化传承,需要不断涵养对中医的热爱、对中医精髓的理解,既需要中医人的努力,也需要非中医人的参与。
张春杰表示,“中医护佑我们几千年”,食药同源如果能受到一些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延展开来喜欢上中医文化甚至传统文化,那将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放置于更大的时空中,则更是如此。近年来,中国官方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以及中医药学研究。一些传统的健康养生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中国人乃至外国人的认同和欢迎。这也为中药茶饮、中医馆餐厅的走红铺就了时代背景。
中医馆餐厅所在的河南,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近年来也不断围绕中医药“做文章”,不仅公布了《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还配套印发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从中医药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结构、健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文化繁荣发展、治理管理水平等方面,部署了七大重点工作、113项建设工程。在此带动下,该省中医药相关的活动不胜枚举,刚刚过去的暑期,“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
这家中医馆餐厅原本是为了方便就医病患而设置的,价格不高,每日供应量也不大,走红后来访人员大幅增加。基于承载能力、就诊及就餐体验、保持中医馆应有的安静状态等方面考虑,餐厅已经开始采取一些预约、限流措施。
李嘉慧表示,当然希望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能“看到中医,感受到中医,用到中医”,但最重要的还是坚守一份精神,把中医事业做得更深入。“如果只是跟风,也不一定会走得长远”。
王磊也希望这个热度能延续下去,而不是“来得快结束得也快”。他同时呼吁更多的中医专业机构和人士参与进来进行专业指导,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完)
新社郑州9月17日电 题:中医馆餐厅走红 体验中医养生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
中新社记者 肖开霖
最近,郑州一家开在中医馆里的养生餐厅受到年轻人追捧,六珍菌龙须面、葛根山药羹、茯苓蛋仔等含有中药成分的养生主食、汤粥、茶点供不应求。
在此之前,一服酸梅汤的中药饮方风靡中国网络,“去中药房配酸梅汤”一度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时尚养生方式。
多年前,曾有学者担心中国年轻人对中医不感兴趣。如今,从中药茶饮到中医馆餐厅,从八段锦到金刚功,从三伏贴到艾灸,从刮痧到晒背……老一辈热衷的中医养生,正成为年轻群体的新时尚。
9月16日,中新社记者在郑州这家中医馆餐厅探访发现,受欢迎的程度已从年轻人向更大范围扩展,既有不同年龄层的食客,也有观摩学习的食养同业,打卡留影者更是络绎不绝。即使采取了限购措施,每端出几十袋酸梅汤,也很快被抢购一空。
郑州一家中医馆餐厅近日受到年轻人追捧,图为9月16日餐厅员工正在备餐。 中新社记者 范晓恒 摄
当天在该中医馆坐诊的中医大夫张春杰介绍,餐厅里出售的药膳,都是符合“药食同源”相关规定的,是安全的。“如果需要一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药膳指导,可经由医馆医生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个人的虚实寒热,在药膳中增加一些非药食同源的东西。”
这家中医馆餐厅的走红不过一周时间,其管理者对此并没有太多预见。中医馆负责人李嘉慧是一名“医三代”,她向记者表示,创办中医馆的初衷是想让“中医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走红确实没有想到,但“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在更注重自身健康的今天,在一种自然、疗愈的状态下工作生活,其实是大家共同的向往。
记者采访了多位年轻食客,归纳他们来此的原因,既有“网红经济”的因素,也有“大健康时代”来临的背景,以及增加对“药食同源”等传统养生理念、中医药文化了解的愿望。在他们看来,加入一些生活化、潮流化的因素,也更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无论如何,年轻人迸发出的“中医热情”,让中医业者们感到欣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师王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种现象特别好,许多“90后”关注中医养生,最起码是对健康的一种关注,也是对中医的一种认可。中医药文化传承,需要不断涵养对中医的热爱、对中医精髓的理解,既需要中医人的努力,也需要非中医人的参与。
张春杰表示,“中医护佑我们几千年”,食药同源如果能受到一些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延展开来喜欢上中医文化甚至传统文化,那将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放置于更大的时空中,则更是如此。近年来,中国官方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以及中医药学研究。一些传统的健康养生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中国人乃至外国人的认同和欢迎。这也为中药茶饮、中医馆餐厅的走红铺就了时代背景。
中医馆餐厅所在的河南,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近年来也不断围绕中医药“做文章”,不仅公布了《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还配套印发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从中医药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结构、健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文化繁荣发展、治理管理水平等方面,部署了七大重点工作、113项建设工程。在此带动下,该省中医药相关的活动不胜枚举,刚刚过去的暑期,“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
这家中医馆餐厅原本是为了方便就医病患而设置的,价格不高,每日供应量也不大,走红后来访人员大幅增加。基于承载能力、就诊及就餐体验、保持中医馆应有的安静状态等方面考虑,餐厅已经开始采取一些预约、限流措施。
李嘉慧表示,当然希望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能“看到中医,感受到中医,用到中医”,但最重要的还是坚守一份精神,把中医事业做得更深入。“如果只是跟风,也不一定会走得长远”。
王磊也希望这个热度能延续下去,而不是“来得快结束得也快”。他同时呼吁更多的中医专业机构和人士参与进来进行专业指导,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完)
(中国新闻网)
报新闻记者 侯彦平 李婷 邹慧 日照报道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近日,一股“养生”风潮席卷全国,从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人标配,到年轻人跟风“去中医院抓酸梅汤”的养生新时尚,养生的话题已经跨越了年龄,越来越大众化。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日照一家名为陈农夫的“养生”餐厅,以其独特的药膳汤品,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陈农夫“养生”餐厅位于闹市之中,环境优雅,氛围温馨。餐厅内,长方形的餐桌、舒适的木椅围绕着几位正在品尝药膳汤的食客。这些食客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药膳汤,一边轻声细语地交谈,仿佛在享受一个家庭聚餐的温馨时刻。
据日照店主理人相玉朋介绍,他们的药膳汤采用药食同源的野生食材,如桔梗、蒲公英、枇杷叶等,再搭配新鲜食材如山楂、甘草、肉桂等,经过专业的设备低温萃取六小时以上,最大程度地保证药膳汤的营养不流失。餐厅目前开发的食疗汤有本草药膳汤养生系列、古方养生定制汤系列、古方萃取系列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谈及涉足药膳行业的原因,源于相玉朋和家人的健康问题。在尝试了多种方式之后,他们发现合理的中药膳食搭配和规律的生活方式能让大家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因此,他选择了加盟“陈农夫”药膳品牌,将这一健康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陈农夫“养生”餐厅,除了品汤区,还有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配套设施。相玉朋表示:“养生源于膳食,药食同源。我们通过饮食调整,让身体更健康。我们也尽可能满足食客的多元需求,着力打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养生餐厅。”
药膳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中药材与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并采用独特烹调技术制作而成的食品。古人讲求“食补”,通过药膳“治未病”,与当代人科学膳食、营养均衡的饮食追求不谋而合。
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养生需求的增加,药膳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养生”餐厅正是顺应这一趋势,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药膳汤品,还能享受到专业的健康咨询和个性化的养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