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年11月13日,文化旅游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十四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露营旅游休闲行业,指出了露营行业发展的方向,对土地准入、管理、资金等提供了可操作的省市政府部门的管理依据,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制度保证。
< class="pgc-img">>笔者团队从2017年开始,先后投资和运营了四五个不同类型的营地产品,亲子乐园类营地、复合营地教育类、运动探险类营地等不同形式的业态,基于我们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分享我们对二三线城市投资露营地行业的经验和行业思考。
指导意见中,对露营行业的定义是,露营旅游休闲是指在户外使用自备或租赁设备以休闲游憩、运动娱乐、自然教育等为主要目的,在有明确范围和相应设施的营地场所驻留的活动。所以我们将露营的定义,进行归类“休闲”、“运动”、“教育”,对应会产生不同的露营产品业态。在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以下经验分享给大家。
< class="pgc-img">>01/涉农的土地,永远不要用
随着国家对涉农土地的保护力度空前加大,以前那种能够通过擦边球等形式使用基本农田、一般农田、不稳定耕地等土地性质的情况,以后会在国土执法卫片基本上每周一次扫描情况下,依靠项目所在地的地方关系根本无法保证项目的安全。近两年大量的涉农的农场、农庄、农乐园、农地露营地等被拆违,给各类投资人造成了大量的损失,甚至一些前期各级地方领导鼎力支持的项目,在国家级土地执法的严格要求下,也纷纷都遇到了发展转型、项目被拆等多重变动。
< class="pgc-img">>02/露营不等于帐篷 产品不仅仅是草地+烧烤
大多数人将露营地理解成是草坪或者树林上面搭帐篷,然后提供个烧烤地方就是露营地了。但是基于这种投资的“露营地”,一是没有竞争门槛,二是没有项目灵魂。因此要跟露营地寻找更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消费场景。如果将露营地与“旅游休闲”配套,那就需要有足够大的旅游休闲环境,比如嵌入景区、农场、度假区等项目中,形成协同价值(第三方除非有绝对强势的品牌,否则嵌入景区合同期满后,很容易被业主方替代);如果从“运动娱乐”的角度,需要露营地与运动形式做结合,露营是概念,运动是内容。比如露营与飞盘的结合,形成飞盘营地;露营在湖面水边,与皮划艇结合等形式;露营与自然教育的结合,是露营是外在,活动+课程是内涵。
露营地与教育场景的集合,需要更专业的自然教育的导师、自然教育的营地指导员等专业师资参与,其实是露营产品社会功能化的方向。
今年其实在十一左右,整个市场烧得发烫的“帐篷露营地”已经呈现某种形式的颓势,因为当投资几十万、一两百万的项目遍地都是的时候,没有产品灵魂的露营地,就是露营地的毛坯房,形不成持续的产品生命力。
< class="pgc-img">>03/文旅企业如何做露营才是正途
露营地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团队认为,露营是唯一的“生活方式跑赢文旅供给的业态”,因为很多露营爱好者的装备,远比一般文旅项目提供的装备更专业、更高逼格、更多种的体验方式。这样进一步模糊了生活方式和旅游休闲的界限的同时,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常规露营文旅业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窘境。
所以,文旅业态自己投资建设和经营露营地,一是要做好产品和服务的规划;二是要做定制化的与自身文化主题相匹配的内容;三是与国际化大品牌进行联合定制、加盟,因为这样的成功概率要大得多;四是一定要形成独立的产品吸引力,具有独立的产品生命力;五是要在投资上形成一定的壁垒,500万+起;六是要做复合业态,消费、休闲、打卡、住宿、餐饮、轰趴等都具备,尤其是对于在地潜在消费人群较少的二三线城市而言,这是必要的投资规律:用更全的消费场景,导入更多适合的人群。七是要有专业人才。露营地的专业人才,一定要是年轻化、热爱露营的爱好者,单纯地依靠二消部门的商业经营理念,做不好这个需要情怀和逼格支撑的行业。
< class="pgc-img">>04/成功营地投资的条件
露营行业,真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事情。因为行业的投资规模、准入门槛等都决定这是个偏运营价值的品类,因此,投资者不是先算自己的资金账,而是要盘点能力账。
一是是否有合适的营地长?(做艺术营地需要艺术能力、做运动营地需要运动资质的人等);二是选址是否满足“休闲”的中心城区的距离半径(1.5小时车程是最远可接受车程),您能说让人跑二三个小时车,去个山旮旯里面去休闲。超过两个小时了,就需要更多的旅游要素做搭配,投资规模就会明显放大,去匹配旅游产品了;三是纯营地投资规模上限不要超过1000万,非疫情下的正常的投资回报2—3年来进行计算资金投入情况。
同时也不建议在300万以内投资,因为最小的投资,反而成了最大的风险!四是一定要提供超越想象的服务。服务的品质决定是休闲需求的重游率,这是露营地生命力的关键。重游率又激发会员机制的形成,从而形成稳定的收入和特定全称的服务,良性的发展路径。五是自己有成熟的会员体系,只是提供了一个场外的消费环境。比如那些大的美育、体智能运动、国学等教育连锁机构,手握几千名会员,提供一个与之适应的场外教育场景,很容易激活会员的二次消费活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会员体验。
05/房车露营地为什么鲜有成功的
造成房车营地成功的寥寥无几,大多以失败告终,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一是因为我们国家没有美国那种百年以上的汽车文化的体验,已经让汽车成为了家庭的必需品,从而衍生出基于汽车消费的更多衍生生活方式。
皮卡+拖拽式房车,成了很多人周末和假期的休闲方式;二是我们将房车看成“酒店”的时候,政府认为他不登记不安全,所以很多公安、特行方面的限制;消费者认为他没有及时最便宜的快捷酒店和民宿舒服,因此更多选择了酒店;三是在规划阶段就是按照“提供物理空间,不提供服务空间”的规划来的,遍地都是房车的屋子,而缺少休闲的酒吧、餐吧、艺术中心(哪怕就是帐篷结构的);四是房车露营的投资方原因,很多投资者都是奔着“政府补贴”去的,没多少人是为了实实在在的经营价值,所以多种因素叠加,造成房车营地成功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失败为主,经历了一个低谷期。这次再次启动房车露营的话,建议可以在主题化营地上做更多文章,比如老爷车+房车营地;哈雷摩托车+房车营地;咖啡+房车营地等……
06/露营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特点
方向一:更多元的、更定制化的个性化营地,将大行其道。比如做亲子品类就要研究萌宠的资源是否能够搭配;比如做文化类的营地,需要定制与自己文化符号相呼应的帐篷、装备等内容,比如明长城的营地,就要更多的明朝文化符号嵌入景区,防风的气灯就需要定制成宫灯的形状等;做运动营地,就需要更多运动嵌入式场景比如无动力、斯巴达运动、攀岩、绳网等场景嵌入;
方向二:特定大牌的联名营地。比如“蔚小理”为代表的电动车新势力,就非常适合做联名汽车露营地;比如那些大牌的奢侈品,就能将打卡的价值到极致;比如某某咖啡,做咖啡主题露营地等等,都形成显著的品牌识别和消费导引,面对将来的千差万别的主题营地的时候,形成自己的生存能力;
方向三:成套的解决方案加盟风险要小于自己盲目投资做营地。尤其是自身能力只有资金和场地价值的时候,应该首选加盟的方式选定突破口进入;
< class="pgc-img">>方向四:行业的投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服务成为了主要竞争力。行业的竞争门槛,尤其是对服务的要求,将随着整个行业的成熟逐渐扩大,最后成为露营行业的主要竞争力。如果只有钱而没有体系化的能力,要么加盟要么找第三方提供保姆式服务,不失为一个方向;
方向五:嵌入式的风险要小于独立做项目的风险。在首期投资客来说,尽量选择文旅行业的成熟景区、成熟流量的地区,要小于独立选择场地进行投资运营的风险。
< class="pgc-img">>注:文章来源于“轻度假文旅研究院”,作者檀英辉,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福证券研报指出,我国户外市场正处于行业快速扩容阶段,年复合增速达到双位数,且露营、滑雪、徒步等细分赛道在政策和配套设施推进、供给侧改善趋势下形成良性循环,带动需求高增。海外专业户外品牌发展历史悠久、面料科技及工艺技术完善,占据国内核心的高端户外市场;但随着国产品牌持续发力,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深挖消费者需求痛点,且注重性价比优势,当前国产份额已经出现明显的提升趋势。基于当前户外行业高景气度现状,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1)考虑到我国当前户外发展仍处于渗透率较低阶段,当前衍生出泛户外生活方式,这也为传统运动服饰以及其他功能性服饰带来新的成长动能。关注布局高端户外品牌矩阵的公司。2)专业户外品牌仍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关注:探路者、三夫户外等。3)国内户外需求端景气度提升有望带动户外产业链整体受益,关注:台华新材、华生科技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启 北京报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室内走向户外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从当前的市场看,徒步、露营、骑行、滑雪等大众户外运动成为主流,登山、攀岩、越野跑等小众运动走向大众,攀冰、探洞、皮划艇等新兴运动蓬勃增长。
尤其是国家相关单位颁布一系列政策促进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户外运动迎来发展新机遇。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的《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此外,该文件中还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积极支持户外运动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企业上市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投资机构对于户外消费的投资热情。
8月26日,中国户外品牌PELLIOT伯希和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创新工场、金沙江创投等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PELLIOT伯希和专业及高端产品线的创新设计与研发,同时用于公司线下渠道布局及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完善。
PELLIOT伯希和创立于2012年,专注于户外运动及装备的创新设计与研发。围绕户外场景建立起新自然户外产品矩阵,PELLIOT伯希和搭建了“PT-CHINA产品及科技体系平台”, 获得发明专利超过50项。同时公司与中国纺织行业工业设计中心 、东华大学等学术机构组建实验室,不断进行产品论证,推出了更符合中国地理环境、户外出行形态与社交需求的“自然之壳”系列产品,其中,伯希和山壳冲锋衣、伯希和岩壳冲锋衣、伯希和小光盾防晒衣等产品均已成为热卖爆款产品。天猫运动户外榜单显示,PELLIOT伯希和2023年同比增速位列中国户外品牌第一名,排名2024年上半年户外品类品牌竞争力榜第一名,目前稳居中国户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前三名。
无独有偶,另一户外品牌UPPERVOID二普纬度也于同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户外运动品牌宣布新一轮融资。今年4月,由原KEEP高管团队出来创业的瑜伽服品牌tan theta获得了数千万元的新融资。5月,专业滑雪服品牌“奥雪文化”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专注综训鞋的国产品牌FETAQ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PELLIOT伯希和创始人刘振认为,不同于欧美户外品牌集中聚焦极限场景,“中国式户外”最为独特的就是中国的地貌与气候的多样性。在PELLIOT伯希和看来,户外产品的品类防线需要基于中国户外特性去拓展,要建立一套专业级的新自然户外产品的最高标准,除了强悍的专业功能之外,还需要从中国新自然户外的根本需求出发,找到更多的价值支撑。
随着国内户外用品的普及化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双重需求。一方面持续纵向深化,结合最新的材料、科技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性能更加出色的专业装备;另一方面和时尚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穿搭。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户外装备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通过将户外元素、时尚元素与日常服饰相结合,带动了户外山系风、都市户外风、户外机能风、城市网球风等时尚潮流风格的迅速崛起,激发了大批“身在城市、心在户外”年轻群体的消费热情。2024年上半年,户外防晒衣、瑜伽服裤、冲锋衣裤等产品迎来热销,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潮流穿搭。现阶段,户外运动鞋服不再仅具备户外功能属性,时尚感和科技感变得越来越强,能够满足都市办公和户外运动场景之间的无缝切换,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凭借性价比高、实用性强、时尚感强等多重优势,冲锋衣裤进入通勤办公、日常休闲、户外运动等多种场景。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冲锋衣裤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03%,其中25岁以下群体和女性群体的成交额同比涨幅均超100%。
启明创投合伙人王世雨表示:“随着户外运动边际的不断拓展,如何让户外用品更好地兼顾生活场景与户外运动需求,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下一个机会点。在中国户外运动需求的持续扩容与零售渠道多元化的共同驱动下,预计中国户外产品市场将在未来3年保持高位增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