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国内餐饮企业掀起了一波IPO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至少有14家餐饮相关企业已启动上市进程或正在寻求上市机会。其中,有4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还有近10家企业在排队中或已放弃上市。这些企业既包括老乡鸡、老娘舅等连锁餐饮品牌,也包括特海国际等供应链企业,还有偏零售的紫燕百味鸡、五芳斋等。
谋求上市,似乎成为很多餐饮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过,随着资本的介入,餐饮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餐饮企业也将面临门店运营能力、管理人员储备、供应链完善等诸多的挑战。
上市前景不甚明朗
回顾2022年,餐饮企业在年初便开启了“高光时刻”。
2022年1月,起家于西南地区的乡村基和江苏的海鲜火锅七欣天相继向港交所递表,拉开了中式餐饮奔赴资本市场的大幕。
去年2月,杨国福麻辣烫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麻辣烫第一股”,和府捞面透露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去年4月,拥有达美乐比萨中国特许经营权的达势股份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三次递表的绿茶餐厅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粤式火锅连锁店捞王二度冲刺港股,日料餐厅上井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冲刺日料第一股;去年5月,老乡鸡披露招股书,正式角逐“中式快餐第一股”;去年7月,新中式快餐老娘舅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海底捞子公司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提交香港IPO申请……
然而好景不长,轰轰烈烈的预上市餐企“排队”途中多数卡壳,部分排队企业申报材料甚至多次失效。
绿茶餐厅自2021年3月起,三递招股书,两次通过上市聆讯,但上市进程均终止,目前上市申请材料已失效。捞王两递表,至今仍未在港股上市。杨国福、七欣天在赴港上市资料失效后,一直未更新招股书,暂缓了上市计划。“新中式快餐三大巨头”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依然处于持续等待状态,前景不甚明朗。而日料餐厅上井则撤回上市申请材料,放弃了在港交所上市的计划。
不仅二级市场,餐饮业在一级市场同样遇冷。红餐网大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餐饮行业融资事件仅238起,与2021年相比数量少了近100起,融资金额不超过300亿元。据悉,2021年餐饮行业总计发生337笔融资,2020年则有217起。
餐饮企业扎堆抢滩上市遇冷,融资情况不容乐观,究竟“坎”在哪?经传多赢首席投资顾问蔡英姿表示,上市可以为餐饮企业提供渡过难关的现金流,但餐饮行业更倾向于传统模式,对于股市的资金配置存在相对弱势,“大多数餐饮企业仍未实现标准化,离上市标准还有一定距离,这也是其遇冷的原因”。
“餐饮行业在前期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相对严重,随着社会活动逐步恢复常态,餐饮行业的经营与盈利情况也有望得到逐步修复。”奶酪基金投资经理胡坤超分析,餐饮供应链板块疫情前期也受到下游需求端影响,业绩受损,随着后续餐饮端需求的恢复,上游餐饮供应链龙头企业也有望受益于餐饮行业增长、连锁化率的提升以及食品工业化程度的提升,从而实现业绩增长。
家族控股占据绝对优势
从持股结构上看,这些谋求上市的餐饮企业“家族色彩”浓厚,其创始家族在企业股份中占据绝对性优势。
公开数据显示,七欣天国际控股的股权基本被阮系家族绝对控制,其中创始人阮天书持股最多,比例为59.60%,此外其妻弟、兄弟、侄子、兄弟女婿等均持有公司股份,合计共持有七欣天约95.82%的股份。杨国福通过直接、间接方式持有杨国福麻辣烫41.82%的股权,其配偶朱东波则直接持股38.79%,其子杨兴宇直接持股19.39%,三人合计持股100%。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的儿子束小龙、儿媳董雪、女儿束文三人控制了老乡鸡91.32%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绿茶餐厅控股股东为王勤松、路长梅夫妇,两人通过建立家族信托等方式合计持股比例65.80%。乡村基创始人李红及其丈夫张兴强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合计控制约53.35%的投票权。
“餐饮企业由于起家门槛低,相对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股份制改制还任重道远。”蔡英姿说。
而上述部分餐饮企业在IPO前夕,都进行了1亿元及以上的大额分红或者突击派息。实控人在上市前“瓜分”账上现金,再借募资扩张的操作,难免会引起投资者的疑虑,尤其是对于本就在管理上较为薄弱的家族企业。
“随着风险投资的注入,往往机构投资人会与企业签订对赌协议,倒逼企业在合约时间内上市流通。”蔡英姿表示,这也是影响餐饮企业扎堆上市的因素之一。
以老娘舅为例,老娘舅实控人杨国民、杨峻珲父子与外部股东们便签订了对赌协议。老娘舅在其招股书中披露,协议约定,若老娘舅不能在2022年年底递交上市材料或者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上市,控股股东有义务回购投资者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反观于2017年成功上市的“中华老字号”广州酒家,则是不同于民营餐饮的另一样本。5年前广州酒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敲锣,成为广东省率先上市的饮食集团,更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大样本。2017—2021年,广州酒家的营业收入5年复合增长率达1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年复合增长率达16%。随着食品制造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收入比重从2017年的73%扩大至2021年的78%。
“国企经营的餐饮有其重要的优势,比如修复机制完善,每一代的职业经理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优化管理办法和经营手段等。最重要的是,国营餐饮不会有缺乏接班人的后顾之忧。”广州酒家总经理赵利平谈到,相对来说,民营餐饮企业更容易流失人才,在品牌的传承上也更有难度,“但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各有所长,部分民营餐饮品牌针对一些小品类的订单可以研发更创新的做法,这是对餐饮业有效的补充”。
与此同时,如何应对“高负债率”也成为民营餐饮企业上市不可回避的掣肘。根据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要求,企业资产负债率应不超过70%。被誉为“初代网红餐厅鼻祖”的绿茶餐厅负债率高达73.30%,为了上市业绩好看,2021年绿茶把营收做到了高位22.93亿元,但其中营销费用达到近3.3亿元。而七欣天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40%,77%、70.20%,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上市难归根于业态瓶颈
在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看来,多家餐饮企业积极谋求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在经历一波暂停营业与客流下滑的经营滑铁卢下,开始重新思考与资本的关系。他表示:“眼下的餐饮市场上,具备一定底蕴的连锁餐饮品牌,加速跑马圈地,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预防资金链断裂、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从而寻求资本加持。”
事实上,作为传统行业之一,餐饮行业看似低门槛,但要经营好其实并不简单。除了面临日渐增高的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房租以及低毛利的局面,其门店运营能力、管理人员储备、供应链完善、行业规范性缺失、食品安全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构成障碍。泰合资本统计,截至2021年5月,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只有15家餐饮上市企业,相较于美国的3.3亿人口、50家上市餐企,日本的1.3亿人口、97家上市餐企,国内餐饮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体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并不高。袁帅表示:“餐饮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对技术工种的依赖性越低,堂食和外卖的效率也就越高,复制和扩张的难度将降低,利润空间将越高。”
在面对标准化“老大难”,一些餐饮企业也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了尝试。例如,海底捞选择自建餐饮供应链子公司蜀海,为餐饮连锁企业及零售企业提供食材采购、仓储托管、金融服务、菜品定制化研发、信息服务等完整食材供应链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在堂食受限期间,西贝餐饮集团实现半成品工业化流程,将预制菜口味做到高度接近堂食,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热。
“疫情3年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习惯,消费者相比价格更看重体验感和性价比,预制菜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步显现。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也大幅提升,居家隔离培养了预制菜消费习惯,女性用户更爱预制菜,90后中青年群体更偏好可直接加热的快手菜,跟去年对比,今年55岁以上的银发族也加入了预制菜消费大军。”西贝餐饮集团相关负责人谈到,从第一份零售草原羊蝎子,到如今百余道贾国龙功夫菜,从2017年西贝自持的西贝商城上线到如今西贝持续成为天猫、京东预制菜领域销量头部品牌,包括贾国龙功夫菜在内的西贝零售业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2022年零售业务营收较2019年增长了257%。
(汪海晏 孙绮曼 卢佳圳)
︱周显
深汌湖南土菜品牌“农耕记”去年9月进军香港,短短8个月时间,已先后于佐敦、黄埔、黄大仙及北角开张了5间分店,一来惊讶于它的“行军”如此迅速,二来也代表了它信心十足。
< class="pgc-img">>事实证明了它的决策正确,传媒报道,这些店均都大排长龙,日前开张的北角新店甚至要排队两小时,方可入内。
我5月10日在本栏刊登了《内地中餐品牌攻陷香港》,讲到了从“谭鱼头”到“海底捞”,以及“太二酸菜鱼”,随着内地餐饮品牌进化到2.0、3.0,这一两年来,似乎每战皆捷,香港餐饮业碰到了这股新浪潮,被攻城略地,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农耕记”之后,有“陈鹏鹏”,相信在可见将来,内地品牌还会继续打进香港,暂时仍未见到我们有任何还击能力。
记得在几年前,内地的火锅大行其道,一旦一店成功,便数以百计地复制下去。当时分析者的解释是:火锅是最容易复制的餐饮模式,皆因中央厨房只需制造汤底,其后便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快速扩张。
< class="pgc-img">>手摇饮品店如“奈雪的茶”,又或者是“太二酸菜鱼”,也属于容易复制。然而,“农耕记”和“陈鹏鹏”却不是这回事,它们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内地餐饮业在管理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我估计这是归因于预制菜的进化,令到管理人更容易为厨师编制“标准流程”(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餐饮品牌遂可以快速复制,同时可维持水准。
没错,人们常常忽略了,管理流程也是创新的一种,在商业上,甚至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种。现时内地完胜香港的,就是它们的管理流程,例如说,用手机点菜,就是服务,也有严谨的规格。
< class="pgc-img">>北上消费的香港人,往往发现,内地餐饮的服务态度远胜香港。且不去比较人的素质问题,其实内地早已把服务列入管理流程,例如说有上错菜,免费送;结账多收的钱赔双倍,少收的钱免付;30分钟上齐菜承诺、不合口味免费退换、自携饮品不收费等等,还有年轻化的装修,在在都是吸引客人的卖点。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defaultNoSetting " id="js_content">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浙"里热评
ZJUSOM
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中国餐饮市场上,连锁快餐无疑是与大多数人生活最近的一条赛道,但是相比于上述几家连锁餐饮品牌的强势向好,国内的各家快餐企业似乎过得并不顺利。
就在最近,中式快餐全国榜首品牌老乡鸡上市突然“戛然而止”。
2018年度中国快餐企业70强名单中,“老乡鸡”荣登中式快餐全国第一品牌。经历了疫情的打击,老乡鸡也表现出来十足的韧性。截至2023年上半年,老乡鸡品牌突破1200家店的中式快餐品牌。
这个曾经被业内认为是最有望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种子选手为何终止上市进程?从“主动申请”到“主动撤回”,老乡鸡的这一动作究竟意欲何为?
图片来源:?老乡鸡
不仅如此,目前仍在A股上市队伍中的餐饮企业还有蜜雪冰城、老娘舅、德州扒鸡等知名企业,每一家在递交招股书时都曾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均再无进展。
这不禁让人发问,为啥连锁快餐上市会这么难?又该如何突破这一难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期【浙里热评】邀请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系教授韩洪灵,听他刨析餐饮企业进击IPO的困境与破局之法。
韩洪灵 ?
本期热评学者
学者简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与审计理论、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为何老乡鸡主动放弃
进军IPO的“梦想”?
ZJUSOM
01
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审核状态已“终止”。终止审核的原因是公司及其保荐人国元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据悉,这已经是老乡鸡第三次冲击IPO上市。在去年5月以及10月,老乡鸡曾两次递交招股书。在即将拥抱资本化之时,被寄予厚望可能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种子“选手”老乡鸡,为何主动暂停?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韩洪灵教授表示,老乡鸡撤回上市申请可能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因素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面临着政策环境、市场监管、公司治理等方面问题的影响,从而做出暂时撤回上市申请的决定。
1
就目前的政策环境而言,国内资本市场环境又在近期发生了新变化。8月27日,证监会发布政策“组合拳”,其中明确表示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从而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韩洪灵教授指出,如今的A股资本市场政策风向正在吹向科技创新型企业,以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A股融资端的主基调。
中式连锁餐饮企业除了在运营端的数字化方面以外,其科创属性不强,似乎不符合A股融资的主旋律,也因此很多餐饮企业在上市途中“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图片来源:?老乡鸡
2
从资本监管层面来看,监管层面开始对餐饮企业的IPO上市设置“红绿灯”。
纵观以往的上市餐饮企业所暴露出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业绩变脸等诸多问题。也因此使得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度。
从内控方面来看,由于餐饮行业的特殊性质,食品品质、食材存放环境、库存管理、餐具是否消毒、人员管理等,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再加上在餐饮行业中时不时爆发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对餐饮品牌的监管也愈加严格。
图片来源:?千库网
从业绩变脸方面来看,餐饮企业上市所披露的业绩报告是否属实也是监管的重点之一。此外,连锁餐饮疯狂加盟割韭菜的案例不少,有圈钱的“嫌疑”。一些靠加盟做大的企业成为了监管部门的重点观察对象。
针对于上述现象,包括老乡鸡在内的连锁餐饮企业也做出了积极回应,纷纷开展“自查自纠”并及时公示报告结果。
3
韩洪灵教授分析了老乡鸡冲击IPO证监会首轮反馈意见。其中,证监会向老乡鸡提出45连问,就实控人行贿、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不持有公司任何股份、食品安全、创始人未持有公司股份、机构增资等问题展开了追问。这45问表明了老乡鸡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企业治理的缺陷。
此外,在分析了老乡鸡的IPO招股书申报稿后,韩洪灵教授发现,老乡鸡拟募集资金12亿元,其中5.1亿元用于新开直营门店。对此,韩洪灵教授表示,中式快餐连锁企业通常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驱动门店扩张,然而盈利增长的速度通常远低于资本开支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净资产回报率(ROE)的下降,就资本市场而言,这并非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浙商杂志
导致净资产回报率下降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有效率的连锁扩张需要具备“高度标准化”,但中式餐饮的一大特点就是“菜品多样化”,这通常会导致菜品的不稳定,难以达到“标准的程度”,从而给连锁扩张带来难度。
其次,不同地区、不同门店的餐饮消费存在个性化需求,而连锁门店的却讲究同一化,这通常导致单店的效益无法持续提升。
此外,扩张难度加上单店效益受阻可能导致资本开支驱动连锁扩张模式,从而使得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速度远高于利润表扩张的速度,即稀缺资本的低效或无效配置,为其资本扩张及盈利增加了难度。
图片来源:?千库网
02
餐饮企业上市难该如何破局?
ZJUSOM
今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这对排队上市的餐饮企业上市流程、进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近日,证监会又出“大招”,推出了降低印花税、规范减持行为等政策。
一系列措施使得2023年上半年餐饮相关领域披露的融资事件和融资总额都大幅度减少。一直以来,A股对餐饮企业的上市申请都较为审慎,很多餐饮企业都均存在上市进展停滞不前的情况。
这一现状都让餐饮企业纷纷探索上市难的破局之路。
1
“在A股折戟后转向香港市场的企业不乏少数。”韩洪灵教授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审核周期较短且门槛较低、程序相对简单,更趋于国际化,因此包括餐饮在内的许多消费企业更容易满足港股上市的条件。”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国内共有145家IPO企业冲刺失败,其中133家均为主动撤回IPO申请。于是,包括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奈雪的茶、达美乐等餐饮企业纷纷转战港股并成功上市。
不过,韩洪灵也同样提醒各企业,若在港上市后,没有足够的营运能力,未能按时刊发业绩公告或审计师不能出具审计报告,退市速度也很快。
图片来源:?千库网
2
在韩老师看来首先,加强内控能力,提高竞争壁垒才是所有企业能够冲击IPO、获得融资的核心。
以往,餐饮企业的日常业务有大量的现金交易,是否开具发票、采购发票是否合规都是“监管难点”。
如今,随着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大量普及,餐饮供应链大型公司的出现,现金交易以及由此引发的财务真实性问题,正在得到极大改善,这也为餐饮企业的上市之路减少了部分阻碍。
现代餐饮企业快速、高效、稳定的运营,必定离不开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单店业绩管理、食材供应商管理、现金结账管理、食品安全及质量监控管理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体系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来实现。
“不过到哪里上市,由于餐饮企业涉及诸多现金交易环节,练好内控功才是冲击IPO的前提。”韩洪灵教授指出。
“中式快餐第一股”花落谁家?
ZJUSOM
03
如今,与西式快餐相比,中式米饭快餐由于连锁化起步较晚,整体连锁化程度不高。国内超过1000家门店的西式快餐品牌不少,华莱士的门店数甚至超过了2万家,但中式米饭快餐品类里门店数过千的品牌却少之又较少,直营快餐单品牌门店数突破千店的只有老乡鸡。但因其符合国人口味等原因,中式米饭快餐已经成为中式快餐第二大赛道。
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韩洪灵老师发现,今年,又有不少餐饮品牌都在冲刺上市。 除了老乡鸡以外,同样身处中式快餐连锁的行业的乡村基、老娘舅曾在2022年时在A股发起IPO冲刺,几家正在来回争夺“中式快餐第一股”。
图片来源:?浙商杂志
从估值上看,老乡鸡是资本的“香饽饽”。早在2019年,老乡鸡就接连斩获两轮投资。首轮投资估值为40亿元,第二轮更是高达180亿元。而在今年,有多家投资机构表示将以200亿元的估值标准对老乡鸡进行投资。
不过,资本市场的关注从来不仅仅“局限”在融资上,餐饮企业的财务表现也是一大重点。
韩洪灵教授分析道:“很多连锁餐饮品牌一方面频频因为售价高引发讨论,但另一面确实毛利率持续下滑,盈利能力不佳。这无疑增加了餐饮行业未来发展所要面临的挑战。”
图片来源:?老乡鸡
中式快餐品牌有很多个,但“中式快餐第一股”只有一个。伴随老乡鸡此次IPO的终止,“中式快餐第一股”究竟花落谁家又多了几分变数。
当被问到“谁将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韩洪灵教授说道:“餐饮企业很难解决持续增长的问题。因此,这个问题还有待时间证明。”
采访/编辑:王婧莼
部分信息来源:浙商杂志
封面图片来源:?老乡鸡公众号
审核:佟庆、韩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