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正在困惑:
▏是投资多的是大股东,还是能力强的是大股东?
▏企业经营是投钱多说的算,还是能力强说的算?
▏挣钱之后是按照投资比例分,还是要区分资金股和管理股?
.....
不只是你,餐饮老板、医疗老板、家电老板等各行各业老板们都有这些苦恼,如果处理不好,一不小心就踩中雷区。
今日文中,我将用3个真实案例讲讲股权设计中最容易踩中的雷区,你也可以借此机会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诊断。
企业规模小,尚未盈利,股权不重要,错!
2018年4月,原是郑州某知名煎包连锁店店长的范天天,准备离职创业,启动资金50万,范天天囊中羞涩,有技术有能力有好项目,却没有足够的钱去支撑创业之梦实现。
好朋友姜雷赶上直播的新潮,赚得盆满钵满,豪气万状表示愿意投资入伙。
在分股权时,两人按照出资比例决定股权比例。姜雷投资40万,占股80%;范天天投资10万,占股20%。另外范天天全职经营门店,每月有8000元的工资。
初期合作愉快,范天天干劲十足,整天泡在店里,不断对煎包进行钻研和创新改良,口碑越来越好,店面规模不大,但持续稳步发展,1个月就开始排队,3个月已在当地声名鹊起,8个月后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2019年,第一季度利润达20万,姜雷分得16万,范天天分得4万。
范天天不甘心,仅仅因为是小股东,只能分得少数,只投资不干活的大股东却拿走大头。
范天天无奈又后悔当初的约定,向我咨询,还能改变吗?
小武建议:这样的股权设计本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范天天可以和对方商量,购买对方的股权,将自己的股权比例增大。
事后得知,姜雷拒绝了范天天的要求。从此范天天无心经营,店铺生意就此一落千丈,最终关门歇业,两人也不欢而散。
对此,双方合作之初,就要将股权设计提前布局,不是等到企业赚钱后再去调整,否则双方就会出现上述不欢而散的结局。
最重要的是在股权设计中要有五清楚: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算清楚、干清楚。
按照出资比例决定股权比例,错!
我曾经处理过一起股权纠纷,创始人不懂股权设计,五年后,付出4000万的惨痛代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错误能不能避免?
2013年,张弘和李军伟合伙在北京开了一间饭店,张弘出资255万,占股51%,全职经营;李军伟出资245万,占股49%,不参与经营。
饭店生意不错,不断有人加盟,加之经营团队管理有方。
2017年,企业年盈利4000万。按照股权比例李军伟分得近2000万利润,但他还是怀疑财务弄虚作假,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常常牢骚不断。
▏如果你是张弘,将这么大笔的利润分出去,你会不会后悔呢?
张弘是悔不当初,想方设法地想要收回李军伟的股权,独资经营。
要抱回别人下蛋的老母鸡哪有那么容易。
双方历经一年、艰苦卓绝的谈判。期间李军伟甚至威胁张弘,必须拿出4000万,才能收购他的股权;并扬言如果张弘不按照该数额支付,就举报张弘偷税漏税,把他送进监狱。
张弘迫于无奈,终是花了4000万买回了李军伟的股权,双方也因此结怨,老死不相往来。
小武建议:在做股权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资金对企业的贡献,更要考虑人力对企业的贡献,尤其是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
如果只认钱不认人,就会出现上述案例中的股东之间的纠纷。因此在做股权设计时,可以设计资金股和管理股。
比如张弘投入资金255万,李军伟资金245万,总投资500万
▏分红时,股权部分可分得利润的60%;管理分得利润的40%。
假如一年的利润是1000万
▏张弘的分红:(1000*60%*51%)+1000*40%=306+400=706万
▏李军伟的分红:1000*60%*49%=294万
这样的设计,对于经营管理者更有驱动力,也不会造成矛盾纠纷。
出资少但经营管理却占小股,错!
对于没有充足资金、又没有资源的餐饮创业者,分股权就更纠结了。
如果自己投资少,占股比例又比较大,容易导致投资谈不成,项目就黄了。因此大多数创业者选择忍痛割爱,让出资多的占大股;内心自我安慰,总比以前挣得多。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10年7月,一家饺子馆在苏州开业,初始有两个股东,总投资200万。
李靓负责经营,投资20万;张静是投资方,投了180万。双方按照投资比例分股权:李靓占股10%,张静占股90%。
最初双方友好合作,直至2018年一年利润突破500万时,经营方李靓心理失衡,双方合作破裂。
小武建议:在合作之初,设计动态的股权方案,经营方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变大,可以成为企业的大股东。
比如,在这家企业的股权方案设计中,初始时双方的股权比例按照投资比例分;如果投资方的投资全部收回后,双方的股权比例可以变为经营方占30%,投资方占70%。
这样的股权方案有利于双方的长久合作。
小武股权说
对于创业合伙人,股权是公司带向成功的责任,而不是所代表的那一点点收益。
丨你的企业存在上述股权设计的大坑吗?
如果有,要赶紧调整股权比例;如果没有,恭喜你,避免了踩雷。你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发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少走股权弯路。
<>朋友合伙开餐饮店,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苦撑
张周,25岁,自己开了一家小店,不说多有钱,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张周有一个很铁的朋友吴周,毕业之后就在当地的小企业参加工作。吴伟上了几年班,觉得跟张周相比,他春风得意,自己的生活停滞不前,所以和张周商量想要创业。
吴伟从外地加入了一家品牌餐饮,张周自然支持吴伟,出钱出力,不在话下。因为餐饮店选址好,加上品牌是加盟的,两个人手头的资金不够,所以吴伟又拉了一个朋友加盟。
< class="pgc-img">>刚开业的时候,店里的生意很火爆,三个人天天都是来得比员工早,走得比员工迟,洗完摘菜,样样都干。
店里的生意随之开业的热乎劲一过,慢慢归于平淡。三个月后,店里的营业额只能勉强维持房租和工人工资。
吴伟的朋友想退股,为了不伤朋友之间的感情,三个人一起商量,还是让吴伟的朋友退股,之前的盈利不多,所以只能分期给钱,这对于经营餐饮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
< class="pgc-img">>这时,吴伟也提出了要退出,再去工作,说他不是做生意的料,至于入股的钱,现在账上没有就先欠着,店要是倒了,剩多少就算多少,要是生意好了,拿回自己出的那份钱就行。
餐厅三个人投了60万,要是店倒闭了的话损失惨重。 张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关掉了自己的店,完全专注于加盟的餐饮店。为了节省成本,菜品每天自己去市场买,工作人员也做了精简,出了几个促销活动。慢慢地,店里的生意终于回暖。
一年过后,张周把吴伟和吴伟朋友的钱结清了,他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张周决定不再与其他人合作。人累,心更累!
< class="pgc-img">>合伙开店坑也很多。要如何尽量避免这些坑呢?我给大家几个小建议
一、在多人合伙经营餐馆之前,一定要明确各方的权、利、职、责
01权:什么事情谁说了算
02利:各方的占股与分红
03职:什么事情由谁负责
04责:干得不好如何处罚
< class="pgc-img">>大家最好先谈好分工,约定出资额和分红,还需要制定一个好的退出机制及监督机制,签个《餐馆合伙经营协议》,大部分事情按照协议规定执行,避免争议。
合伙干餐饮,最好是找与自己专业有互补的合伙搭档,大家各管一块,分工协作。同时,合伙人中还应该有个绝对的老大,如在能力、公关交际、品德、营销、技术等某方面或者综合方面突出者。
< class="pgc-img">>二、做好以下应急预案
预留足够资金应急:餐饮业有淡旺季,生意好,多赚点,晴天也要备好雨天粮食,以便生意不好时能熬过去,避免出现发不出工资、没钱买原料等问题。
做好退出机制:合伙中突然有人想退出,必须考虑这对餐馆后续经营的影响,避免陷入困境。
< class="pgc-img">>关注或私信小编,获取上图详细资料,你将学到这些:
1.拓高质量顾客、锁客、升客诀窍;
2.让客户主动转介绍、餐饮店微信营销诀窍;
3.外卖营销策划实操步骤。
><>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投资一个只有一个创始人的企业,除非真的发生奇迹。”
对于创业的人来说,合伙人制度很重要,但合不好很要命。
很多餐饮老板认为股权就是1+1>2的道理,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合伙,未来可以分到更多钱。
但实际应用起来,却发现公司里天天上演“三国演义”、“五王争霸”。
都是做股权设计,海底捞、喜家德的合伙人制度为什么可以给他们带来质的改变。
都说股权是企业的第一堂课,也是最后一堂课,那么关于股权,我们到底应该学什么?
今天,总结了“餐饮人必备的7条股权知识”,分享给大家(建议收藏)。
1、股权分配中的四个要点
分股:在股权划分上,既要设计资金股又要设计管理股,随着企业发展,管理股的作用会大于资金股。
分工:分工明确,不能一个人管所有事。
分权:创业初期,一定要有一个在企业中做最终决策的人。而这个人的能力不以资金多少评论,而是以对企业的贡献度来衡量。
分利:按照贡献多少进行分配,即采取同股不同利的方式进行股权分配
2、股权退出的6大条款
股份代持:在一定期限内,约定股权由创始股东代持,期限满后登记在工商局章程上。
股份分期成熟:例如20%的股权,分期四年,每年考核合格,成熟5%。
退人退股:股东中途退出,其他股东可以按照溢价回购股权。
违约金:增加违约方成本,督促其变更股权。
限制条款:例如可以约定财务现金低于100万时不能退股、新店开业半年内不能退股等。
期权池:股东提出转让股份时,可以按公司最近一期财务报表的净资产价格向期权池转让。
3、成长性的餐企,股权激励方案
干股激励:所谓的干股激励,就是员工不用出资还能分享企业的红利。
期股激励:期股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按揭买房,即授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让员工先行享受到入股的分红,在员工得到分红款之后,再用分红款去偿还购买股份时应付的款项。
这种按揭入股的方式,可以调动员工入股的积极性。
掏钱买股:让员工一次性掏钱买股,员工越愿意掏钱入股,说明员工对企业的信心越足,正好印证钱在哪儿,心在哪儿
这三种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例如喜家德的358模式,就是干股与银股的混合。
4、餐厅获得投资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 想清楚对方为什么要跟你合作,你为什么要选择和他合作?
- 投资款项的属性要明确。如果是股权转让款,这笔钱归你。如果是增资扩股款,这笔钱就归公司。还要明确其中涉及到的税款应该谁来承担。
- 获得投资后,你的控制权还有多少?一定要在合同中写明每一股的价格,以及回收、购买股份的条件,并且约定好签字权的范围,尤其是财务审批权。
- 在经营中,要不要工资、奖金?建议签合同时谈到这一点,因为企业做大以后,你心态会不平衡。
- 万一合作不成怎么办?如遇到:对方资源款项没有兑现、公司突然倒闭、突然退股等情况时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不是为了防范对方,而是为了长久合作的需要,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5、创始人如何保障自己的公司控制权
- 行动一致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大股东说,兄弟们听我的,有事儿一起上。
- 表决权委托:小股东把自己的表决权委托给创始股东。
- 持股平台:把小股东的股权装在一个持股实体,让创始股东成为法定代表人或者执行董事,管理持股平台。
- AB股制度:在我国不允许有AB股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施行同股不同权的方案。
- 一票否决权:创始股东可以对公司投资、人事任免等重大事情有一票否决权。
- 代持:对于不太熟悉的合作伙伴或者员工,可以采取签股权代持协议的方式。
- 对赌:融资时跟投资人签协议,并设定经营目标,如果完成投资人转让股权给创始人,如果没有,则无偿把自己的股权转让给投资人。(风险很大,谨慎使用)
- 控制公司董事会:尽管创始股东的股权不到50%,但有权利委派董事会里面的多数成员。
6、什么是“同股不同利”的股权分配方案
在设计股权方案时,首先要设定餐厅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并围绕目标,合伙人进行分工,营销、管理、厨房、资金等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之后对个人工作进行阶段性考核。
如果考核不合格,尽管你享有之前约定的股权,但也没办法分到预期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同股不同利”,避免了吃大锅饭的现象。
7、什么是“增量分红法”?
如公司中A和B是股东,股份平分,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我们采取如下方法:
假设去年利润是150万,如果A经营, A保证B的分红不低于去年分红的75万。
在年终利润超过150万的部分, A多分,比如说150万到180万,超出30万,则A分60% , B分40% ,180万到200万的部分,A分70%,B分30% ,200万以上A分80% ;
同时约定对赌机制, A经营低于150万,要保证B分到75万。
即A挣得多,分得多,挣得少,要保证不参与经营者的利益,此法称为增量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