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这东西在全国有多普遍?从北京到上海、苏州,会发现奶茶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美食多不多的标准。
在北京,想喝个网红奶茶,得排队一个小时以上。看到这些老长的队伍,老祖宗清代皇帝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老子当年用整个江山做一杯奶茶的时候,这些个网红店劳什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如懿传》里伺候皇帝的太监问皇帝要不要喝奶茶)
朕的严选奶茶特供
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录奶茶出现在中国的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将动物奶混入茶水一起饮用,发明这个习惯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依赖牛羊等动物为生,除了吃肉,也饮用奶,作为重要的水分和营养来源。
来自南方的茶叶传入北方后,因茶具有消胀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因长期食肉、蔬菜量舍弃过少导致的身体不适,还能够掩盖水质太差造成的异味,很快就成为游牧民族的心头好。
尤其是蒙古人,更是写了中国第一本奶茶食谱。成书在元朝的《饮膳正要》里有炒茶:“用铁锅烧赤,以马思哥油、牛奶子、茶芽同炒成。”还有兰膏:“玉磨末茶三匙头,面、酥油同搅成膏,沸汤点之。”这些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奶茶做法。
(现代的蒙古奶茶还是维持传统的做法,只是多加了五谷杂粮 @小红书)
满清的祖先是女真人,属于北方游牧民族,自然也有喝奶茶的习惯。《宫女谈往录》中的荣儿回忆说:“宫里的早点还保留东北人的习惯,喝奶子要对茶,叫奶茶。”
既然是皇宫里要喝的奶茶,当然不能随便。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清廷在紫禁城西华门外组建了三个牛圈,通称 “内三圈”(也叫“内牛圈”),设置庆丰司管理,专门为宫廷特供牛乳。这些乳牛每天都有草二束、豆四升的特供待遇,吃的相当的好。(要知道,乾隆时期的老百姓一年收入也就够180斤大米,一天才0.5斤口粮,人还不如牛呢!)
不过吃得好的同时,乳牛同时也会面对严格的选美淘汰。每年七月,庆丰司前往张家口的口外牧场取牛,将选定之牛烙印后送往内三圈,同时,将宫内已经不行的牛送回张家口,以确保奶源的水准。
好牛乳有了,好茶叶也不能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进单》表明,清宫用茶主要来自云南、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著名产茶地的70多个府县。其中不乏普洱茶、武夷茶、碧螺春、阳羡茶、龙井雨前、雀舌茶、六安茶、庐山茶、砖茶等著名品种。而整个紫禁城每年消耗的茶叶量高达13900斤。
(乾隆57年《呈为各省督抚所进土物清单》中部分关于贡茶的记录)
再来就是要用好水,才配得上好茶。《清稗类抄》记录乾隆皇帝对水质特别讲究,曾经特制了一个银斗,专门用来给各地泉水称重,标准是“水以轻为贵”,玉泉山的水每斗只重一两,以身材轻盈脱颖而出,成为宫廷最高级的特供水,每天都搭着铺着黄缎的小车车亲自进宫,乾隆还亲笔撰写《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出巡也要带在身边泡茶。
(玉泉山的水至今仍是这么澄澈干净,难怪是高级特供 @昵图网)
对了,还有盐巴。你没看错,清代的奶茶是咸的。清代皇室的特供用盐,由辽宁省靠海的营口专门生产。根据《清盐志法》记载:“顺治元年,岁办供应陵、渡长白山祭祀所需白盐,上用白盐等共六万六千斤。”贡盐需要特殊加工,才能成为精制的“白盐”:首先把海水晒干成粗盐,再把大粒盐磨碎溶在水中,除掉杂质,放入大铁锅中煎熬成颗粒细腻、颜色洁白的精制海盐。制好的盐,装入专用的盐篓中,交到贡盐仓库,由官兵护送入京。
(营口盐场正在进行海盐收获作业 @新华社)
想想看,为了做一杯奶茶,用到来自云南、四川的高级茶叶、北京近郊玉泉山的泉水、张家口的乳牛、辽宁的海盐,还不计入中间耗费的数千、数万的人力物力。简直是用一整座江山做一杯奶茶。
你说要是清代宫廷奶茶铺开张,那些网红奶茶店还要不要活啊?
朕的爱情特调奶茶
奶茶的所有原料齐备后,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找到那个“对的人”,乾隆十三年,设置茶长1人,再找11位蒙古人专门负责煮奶茶,才能保证喝到最完美的奶茶(记得前面说蒙古人出了第一本奶茶食谱吧!)。
熬茶的材料比例,也被精心规定,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桶奶茶用黄茶一包、盐一两、乳油二钱、牛乳三斤八两(等于现代的2.1公斤)。自己别出心裁做奶茶可不可以?不行,康熙皇帝的茶人煮不出一样的味道,就被处罚杖责(莫非皇帝也需要妈妈的味道?)。
通过这豪华级别的原料、受过顶尖训练的专业人士、以及严格的比例所做出的奶茶,最后是怎么喝掉的呢?
清代宫廷有多种场合会用到奶茶,宫廷祭祀仪式,坛庙祭祀或谒陵都要用牛乳或奶茶祭拜祖先;萨满祭祀、中正殿喇嘛念经也要用奶茶供奉神灵;宫中大型宴会,皇帝给大臣赏赐奶茶是一定要做的仪式,甚至皇帝出巡、狩猎也要带着喝奶茶的器具,可见奶茶在清宫中的“红火”程度。
< class="pgc-img">>
(清郎世宁《乾隆射猎聚餐图》局部,记录众人倒奶茶、喝奶茶的情景,当中出现装奶茶用的多穆壶。@北京故宫博物院)
但上述都比不过,皇帝专为爱情高定的特调奶茶。
满州人为了表示对新人的祝福,会由母亲在婚宴上斟碗鲜奶给新人,祝贺未来生活的美满丰盈。这种习俗流传进清代宫廷,就演变成皇帝给皇后的聘礼,一定要含一件饮用奶茶的器具。
根据《大清会典事例》,顺治皇帝给未来皇后的纳采礼物中有金茶筒一件,同治、光绪皇帝的大婚也有类似记录。根据考据,“金茶筒”不是想象中装茶叶的工具,而是“多穆壶”——一种斟奶茶的器具。多穆壶原是西藏、青海地区藏族盛奶茶或酒的一种银制品,藏语称为“勒木”,内地就称为“多穆壶”
(清宣统款银镀金龙凤纹多穆壶。@北京故宫博物院)
皇帝除了送皇后装奶茶的多穆壶表示心意,皇后进宫后,皇帝为了让她喝到最好的奶茶,每个月都给她专属她的牛乳和茶叶份例。《御茶房档案》记载:皇帝每天日用准备50头牛,共要交乳100斤,皇后的话,每天日用的牛是25头,交乳50斤(我们没有写错,是一天不是一个月)。所谓的交乳意味着:牛乳是新鲜现挤的。
至于茶叶,《钦定大清会典》记载:皇后每天日用茶叶十包,用的是安徽的六安茶和江苏的天池茶,都是那年代的爆款。六安茶有“七碗清风自六安”的美誉,具有消除油腻、缓解胀气的作用,适合和牛乳一同饮用;而天池茶被誉为:“青翠芳馨,嗅亦能解渴,可谓仙品。”(屠隆《茶笺》)用这种好茶搭配牛奶,搞不好真的会“成仙”!
(孙义顺六安茶至今还保留六安茶古法工艺 @东家APP)
另外,身为皇后还有一个待遇是其他嫔妃都没有的特供:她可以和皇帝一起使用玉泉山的泉水,用这种超高规格的水煮奶茶,想必特别浓郁芳香。
可以想象皇帝和皇后夜半无人私语时,交换的土味情话内容,绝对不是什么:“爱妻,这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这种的LOW爆了。皇帝应该会说:
“爱妻,朕为你打整片江山,就是为了做一杯奶茶到你手里。”
这撩妻满分啊!
地球另一边的宠妻狂魔
当清代皇帝变着手段用奶茶撩妻的时候,1662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完成了他的大婚,娶了葡萄牙公主凯萨琳为妻。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 1638-1705),这幅画由彼得?莱利(Peter Lely, 1618-1680)绘制@维基百科)
查理二世心满意足凝视着公主,以及他带来的丰富嫁妆——里头含了一箱中国茶叶。新婚的他还没想到,多年后大臣发现公主不能生育的事实后,逼他离婚,而为了爱情捍卫妻子地位的他,成为英国史上的宠妻狂魔。
既然这么爱妻子,即使英国贵族一般只喝酒类当饮料,但是配合美丽公主的品味,喝点中国茶也无伤大雅,毕竟老婆喜欢。只不过,对英国人而言,中国茶还是带点苦涩,于是他们掺糖中和苦味,再用牛奶顺滑口感。
发现没有?一个跨时代的伟大发明:甜奶茶出现了!而且背景只是因为一个男人对妻子的溺爱。地球两端的帝王,对妻子的爱不约而同用奶茶表现出来,奶茶简直可以成为统一世界的利器了!
只是这一端是甜奶茶,一端是咸奶茶,似乎还没有交集的可能。不过,机会总会有的,只是正在慢慢酝酿中。
在英国宠妻狂魔的支持下,喝甜奶茶的风气从贵族阶层扩散到一般平民百姓,随时一杯甜奶茶成为全民运动。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也逐渐水涨船高。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为了让自己的娇妻随时有甜奶茶可以喝,也顺便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他授意英国东印度公司扩大在东方的据点,开展对中国的茶叶贸易。
(作为男人,就是要让老婆喝到好奶茶的英国国王理查二世(Charles II,1630-1685)约翰·迈克尔·赖特绘制@维基百科)
相较于清代皇帝用整座江山为爱妻做杯奶茶,英国的查理二世大手一挥,想的是用全世界为自己的老婆做奶茶。
在东印度公司的努力下,1684年的时候,在广州设立办事处购买中国茶叶,到了18世纪,英国对中国茶叶的总消费量,已经是欧洲其他国家总和的3倍。
(英国在广州十三行的据点图。以前各国商人只被允许在广州十三行展开贸易活动)
贸易量大了,事情多了,就会有摩擦。于是1792年,东印度公司派遣马戞尔尼等人,以替乾隆皇帝祝寿之名,试图与中国洽谈贸易事宜。是的,历史上咸奶茶和甜奶茶,终于进行破天荒的第一次交汇,想必会像豆花要吃甜还是要吃咸一样,引起南北方的世纪大争论。
(清乾隆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从这个碗的存在可以确定,乾隆绝对还是妥妥的咸奶茶党无误。@北京故宫博物院)
遗憾的是,争论发生了,却不是吵着奶茶的甜咸谁才是正宗的问题,而是在要不要磕头这种小事上发生“礼仪之争”,最后不欢而散。
如果当初两位发现彼此都有喝奶茶的爱好,甚至是为了自己老婆而研究出各种花式奶茶喝法,再拿这个开展话题,聊聊自己家的太座,话话家常,该有多好?也许两个世界就可以在此交汇,如茶和奶进行黄金比例的交融。那么往后也可以继续心平气和,去理解彼此的差异,沟通彼此的需求。
然而,这样的期望是不可能发生了,历史已经翻过的一页不能再翻转。然后,物换星移,我们开始喝起甜奶茶,坐着笑谈往事。奶茶就该这样,口感温柔,奶香四溢,化入我们的味蕾,软化我们的口气。
< class="pgc-img">>
(知名红茶品牌:位于伦敦的川宁旗舰店,门楣上还雕刻着两位中国人,铭刻那段英国茶和中国茶叶的历史。)
参考资料:
宝音朝克图 《清宫乳制品保障机制》
刘宝健《清代宫廷御用奶茶及奶茶具》
辽宁日报《清代宫廷咸菜由营口精盐腌制》
王玲《清代宫廷茶事》
任方平《清代皇帝大婚礼俗述评》
窦文龙《清代宫廷饮食得失》
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一杯红茶的代价》连载
撰 文 | 莎莎
编 辑 | 卷卷
图 片 | 来源于网络
><>说起老北京小吃,
大家肯定先想起豆汁焦圈、炒肝、驴打滚。
除了地道的北京宝宝,没多少人觉得好吃。
久而久之,
对北京小吃就只有一个印象——难吃!
今天,if 姐要为北京的小吃正名,
下面要介绍的这家店,
不仅制作地道的京城糕点,
还复原了御膳房配方,
它叫「富华斋饽饽铺」。
富华斋来头不小,
创始人王希富老先生,
出身于伺候慈禧太后的御厨世家。
他原本是北建工的老师,古建筑界的专家,
百度百科里有他详实的介绍。
创立这家店的时候,他将近80岁高龄。
王老先生有个祖传的旧折子,
是他们家的传家宝,
上面留有家族几代名厨的御膳菜单记录。
店里的好多点心,
都是根据这本菜折子复刻出来的。
这家店因此吸引了蔡澜老先生,
吃过富华斋的他,也是赞不绝口!
为了复原“饽饽产业”,王老先生很用心。
和别处的点心铺不同,
富华斋店面装修得很精致,复古气息十足。
大堂里摆着八仙桌、官帽椅等中式家具,
翘头案上放着“富贵白头”嫁妆瓷和老式座钟。
这个有90年历史的古董钟,
不仅指针正常,
每个整点仍能发出洪亮的钟声。
店里还有个留声机,
播放着民国时期的著名女明星姚莉的唱片。
反正,环境好到连杂志也要来拍大片。
姐最喜欢大堂里舒适的“龙榻”,
坐在上面吃糕点有种娘娘的感觉...
不仅环境舒心,富华斋还让你吃的放心,
厨房用的是开放式玻璃窗,
所有人都能清楚地看见糕点的制作过程。
if 姐尝了很多款富华斋的点心,
这次一一给大家做点评,
让宝宝们去的时候不至于挑花眼~
宫廷玫瑰饼
价格:8元/块
推荐指数:★★★★★
历史悠久的一款点心,过去皇上用来赏赐大臣。
富华斋的玫瑰饼花香浓郁,
隔着半米远都能闻见花香,
入口甜度适中、馅料软糯。
但它表皮酥脆,容易掉渣,
吃的时候建议一口吃半个,
塞满整个嘴巴
会有一种浓浓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玫瑰火烧
价格:8元/块
推荐指数:★★★★
这个是玫瑰饼的改良版,
皇上为了赏赐远方的大臣,
会把酥松易碎的玫瑰饼改制成火烧,
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碎。
相比玫瑰饼,玫瑰火烧花香不那么浓郁,
里面还放了松仁和薄荷,
吃起来有种凉凉的感觉,
会比玫瑰饼稍微逊色一点。
芸豆卷
价格:28元/份(6个)
推荐指数:★★★★★
通体纯白,神似上等的羊脂玉。
入口绵润爽滑,
既有山楂的酸甜又有芝麻的香味,
又不会太甜,也是非常好吃了。
注意哦,
芸豆卷不宜放太久,外皮会干裂。
if 姐亲测后,裂墙推荐!
豌豆糕
价格:20元/份(4个)
推荐指数:★★★★★
豌豆糕和常见的豌豆黄有异曲同工之处,
前者多出了铺在表面的柿饼,
中间还有果干夹心。
吃起来在细腻润滑的同时,更软糯一些。
富华斋的豌豆糕吃起来很新鲜,
豌豆的香气很浓郁。
八宝缸炉
价格:4元/块
推荐指数:★★★★
这个甜点失传多年了,
早年由内务府饽饽局制作,专供朝廷。
八宝缸炉闻起来很甜,像糖火烧,
外表有点像司康,一种英国甜点。
八宝缸炉属于越吃越好吃的类型,
甜而不腻,口感奇特,
里面还有花生、松仁等小坚果。
孙尼额芬白糕
价格:8元/块
推荐指数:★★★
这也是一道几近失传的糕点,来自满族~
名字里“孙尼额芬”就是满语里白糕的意思。
说实在的,if 姐对它的期待很高,
没想到味道挺一般。
吃起来没有介绍里说的奶香味,
摸起来还有点硬,手感像是晾了好几天的蛋糕。
姐不推荐,
但是如果你好奇的话,也可以试一试。
瓜仁松油饼
价格:15元/块
推荐指数:★★★
这个饼有个典故,
《红楼梦》第76回,贾母在中秋赏月时,
送给谱笛人的内府造瓜仁油松瓤饼,就是此物。
主料有南瓜仁、核桃仁、瓜子仁、松仁,
还配了很多砂糖粒,
姐觉得有点甜像五仁月饼,不是太推荐。
自来白
价格:6元/块
推荐指数:★★★
老北京最有代表性的糕点之一,
馅料类似于瓜仁松油饼,但多了点果干,
口感依旧像五仁月饼,砂糖粒多而明显,
姐不太喜欢...
马奶子糖沾
价格:6元/块
推荐指数:★★★
俗名沙琪玛哈哈哈哈~
富华斋的属于奶油萨其马,
整体感觉很松散,比较软,
不会过分碾压,
表面还撒了枸杞、山楂块和果干,
红配绿,长相有点俗...
说了这么甜点,
当然也要来点汤汤水水解解渴,
要不然怎么是中式下午茶呢!
姐推荐几个富华斋的主打款~
奶酪果子冰
价格:18块/碗
推荐指数:★★★★★
奶酪入口即化,像双皮奶!
能尝出新鲜酒酿的味道,
核桃仁鲜甜、配草莓冰吃更是惊喜连连,
甜度适中,姐一口气能吃三碗!
但是草莓冰化的很快,上来要赶紧吃哦~
杏仁豆腐
价格:16元/碗
推荐指数:★★★★
姐虽然不喜欢杏仁的味道,
但中肯地说,这道杏仁豆腐口感是真的好。
豆腐质地像玉脂,糖水还微微带点桂花香
但杏仁的气息浓郁而持续,会霸道盖住其他味道。
喜欢杏仁露的宝宝,一定会很喜欢它。
宫廷奶茶
价格:39元/杯
推荐指数:★★★★
以前旗人吃饽饽,通常会配上奶茶。
一碗奶茶和着两个饽饽下肚,
骑马狩猎一天也不会肚饿。
富华斋的奶茶据说是每天现熬的,
用上了普洱茶打底。
但是姐没怎么喝出茶味,
倒像是坚果味道的热可可,甜中带咸。
其实味道还不错,尤其是奶皮,可以一试。
三清茶
价格:68元/杯
推荐指数:★★★★
三清茶很风雅,
这是乾隆举行茶宴赏赐大臣们喝的同款茶,
里面有炒松仁,干白梅,鲜佛手和龙井茶。
它入口醇香浓厚,又不像酥油茶有高热量,
配着店里咸口的苏子茶食一同食用,
那滋味妙不可言~
if 姐平时没少吃下午茶,
这个皇家下午茶真的是吃一口爱一口,
而且绝不会比西式下午茶差。
姐常常会介绍来北京玩,
想尝地道小吃的朋友去这家店,
吃过小伙伴都觉得不错哦~
if 姐友情提示
1、王希富老先生每周三11点到店里,
现场指点饽饽制作。
2、全北京目前只有一家店,没有其他分店。
3、下午1点多的时候人比较少,可以清净地吃一顿。
营业时间:9:00-21:0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胡国新天地一层
人均:70元
为传承御厨工艺的80岁王老先生,
点个赞吧~
><>上就要过年了,你的家里准备了什么饮品来接待客人呢?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我总是一个头两个大,朋友同事,走亲访友,礼尚往来,反正总会有客人上门的时候,用什么招待成了我的难题。吃什么倒还好说,可吃饭之前总要先拉拉家常,上些饮料小点,这就难坏了我。
话说到这你一定会觉得我矫情,随便准备点白水、果汁、瓜子、糖块不就齐了?其实还真没那么简单,你细想就知道,如果想让上门的人觉得咱体面,有礼貌,这待客的东西就真不是随便凑合就行的!
打个比方,有一年,我偷懒,来人我一律清水上之。其实老人还好,喝些热水倒合胃口,可孩子不干了,叫嚷着喝饮料,于是我尴尬了……
还有一年,我为了彰显自身品味,特别准备了蓝山咖啡和果汁,然而结果还不如白水,年岁大的喝不惯不说,孩子更是猛劲喝足了果汁,中午连饭都没吃!(哭……)
于是乎,我细数各种教训,暗自感叹,生活在一个礼仪之邦真真是不容易啊!
今年我痛定思痛,终于想出了一个奇招!制作奶茶!
今天的【艺锅煮】我就要带大家一起去尝尝最原汁原味的中国宫廷奶茶!
奶茶,也有人称之为蒙古茶。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是牧民们最喜欢说的。正如蒙古一样,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居之地,多半都气候恶劣,蔬菜植被匮乏,所以人们多以吃肉饮乳为生,久而久之,身体自然因为长时间的缺乏蔬菜而产生疾病或不适症状。每每此时茶就变成了救命仙药,喝茶不仅可以缓解身体的不良症状,甚至还会促进身体肠道吸收消化。所以古语也有:“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之说法!后来因为饮乳丰富,牧民们又尝试以乳冲茶,渐渐便有了奶茶。
古人爱茶,金代甚至有“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之言。对香醇浓郁的奶茶,皇室宗亲们更是趋之若鹜。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清王朝!
《龙江三记》有云:“满洲有大宴会……每宴客,坐客南炕,主人先送烟,次献乳茶,名曰奶子茶。”可见古代满族人以奶茶待客之礼仪。
直到满洲人入主中原之后,这种习俗和喜好在皇上和各位小主中间依然丝毫不减,《宫女谈往录》中就有记:“宫里的早点还保留东北人的习惯,喝奶子要对茶,叫奶茶……晚上到十点多钟,有一遍点心,宫里叫加餐,多是面茶和小吃。有奶茶、杏仁茶……”可见奶茶在每位小主日常生活中所见之频次!
除了在宫中奶茶是必备饮品之外,在皇帝出游涉猎时奶茶也是必不可少的!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射猎聚餐图》中就有官兵手持奶茶桶之画面!
同时这张图也清晰的描绘出了清朝时奶茶专用盛器的样子,不仅造型独特不同于一般茶器,而且也显示了奶茶独特的宫廷饮食地位。
这就是宣统十四年银龙凤纹奶茶桶,属斟奶茶时专用工具,这个奶茶桶一边是龙首流,另一边则是兽首衔环链把手,通体镀金美观富丽,周身龙凤花纹以及团寿字样和勾莲纹皆精美非凡,这种银镀金样式的奶茶壶一般是宫中常用奶茶器,同时也是皇上赏赐奶茶时的常用器具。至于这种壶的用法上面的《射猎聚餐图》就刻画得十分生动写实了。
这个是乾隆时期的粉彩多穆壶,同属奶茶器。白底粉彩缠枝花纹让整个壶看起来十分别致精美,僧帽形口,通身为圆筒形,因为此类器具多为蒙古、藏族等地区使用,因此也带有一定当地特色!
从这些奶茶配套设备之精美,我们就不难看出奶茶在当时宫廷的地位斐然!
就连在《甄嬛传》中,咱们的嬛儿也是用牛乳茶来招待淳常在的!就这样,宫廷中的“奶茶热”持续加温!
与南方的“拉茶”不同,清朝皇室饮用的多是熬煮而成的奶茶。主原料自然就是新鲜的牛奶和茶叶。
别看这一杯小小的奶茶,皇室子弟们可是十分重视的,每天做奶茶的牛奶需要多少,茶叶都有什么品类,这些一应都有规章,严格得紧呢!《养吉斋丛录》中便曾提过:“旧俗尚奶茶,每日供御用奶牛及各主位应用乳牛,皆有定数。取乳尚交茶房,又请茶房春秋二季造乳饼。”(话说嫔妃们多几只也就算了,皇上一个人能用几只御用牛?)
除了牛奶和牛,茶叶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国朝宫史》中就曾记载过关于后宫茶叶月供的数目情况,其中从皇贵妃到贵妃、妃位、嫔位、贵人皆有定数且数目不菲。
当然,清朝宫廷奶茶的制作肯定不只是用茶和牛奶,一般除此之外还要加入奶油、盐以及水,然后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这也是手工奶茶的标准配方。(足够我们手工DIY!)
不过,既然是标准,肯定还是会有升级版和精装版。咱们的皇帝老爷所用的自然要高级一些。比如茶叶就可以选用一些更为高级的或风味独特的。这点在《大清会典》和《国朝宫室》中均有所记!而且为了丰富奶茶的种类,提升入口的味道和营养价值,除了运用不同的茶叶,宫里烹茶的奴才们还会在奶茶中加入不同的元素,比如在标准配方的基础上加上炒面、黑红茶、玉泉山水,这样就成了“炒面奶茶”!或者加些瓜子、芝麻、红枣之类称作“瓜子奶茶”、“芝麻奶茶”、“红枣奶茶”,那味道也是美美哒!
事实上,奶茶在宫廷中的功用还远不只体现在皇上小主的日常生活中,就连大型的宫宴也是少不了它的存在。甚至于像千叟宴、外交宴、皇帝大婚、公主大婚、皇子大婚,以及衍圣公来朝宴和新年家宴等等之类,非常正式的国宴“进茶”仪式中都一定会有皇上将奶茶当作赏赐分赐给大臣们享用的环节!故乾隆有云:“国家典礼,御殿则赐茶,乳作汁,所以使用使人肥泽也。”(吼吼!原来是以奶茶表示皇恩浩荡!)
想着若是过年来客咱也倒上一杯自制奶茶,不知道有没有皇家赐茶的风范呢?(只要别让人家谢恩就行!要不容易挨打……)
这样一杯色泽诱人,香气浓郁,味美香甜的自制奶茶真真不仅显示了咱们的心灵手巧,而且口味还能按个人喜好咸甜兼益,最后再配上一套独特的奶茶茶具!怎么样?用这么尊贵的“宫廷奶茶”敬八方来客!这种款待上档次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