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pgc-img">>019年06月17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这是第【389】篇
看懂了再动手
——张大宽
前期不赚钱,有人气就行
开店初期可以不赚钱,只要人气上来了,店养好了,后期就能赚钱。
这种观念不少人都有,而且我听过不止一次有些顾客给老板说出这样的话。
更可怕的是,老板连连点头,表示认可,并且就这么干了。
结果呢?结果是前期不赚钱,后期。。。哪还有什么后期啊。
你说这是顾客坑了老板吗?
也不见得,因为这样的案例,听到的真是不少。而且成功案例都让你没法反驳。
< class="pgc-img">>那些前期不赚钱成功的例子
比如说京东快递
< class="pgc-img">>看,京东物流二十多年了,一直是亏损,一直没赚钱。
你看,京东快递人家就是重视体验,尤其是自营仓的快递,主要城市都可以做到当天下单当天送达。
至少我现在买东西,选择京东更多,而且在搜索的时候,都不忘记点一下“京东快递”然后看看是不是211限时送达。
不赚钱,人气高。
比如说亚马逊
亚马逊在上市十几年之后,才迎来了首次盈利。
可以说也是一家“连续亏损20年”的企业。
但他依旧活的很好,而且越活越好,好到那么多投资人都愿意买他的股票。
再比如,刚刚上市不久的小蓝杯。
那个补贴力度,你一定不陌生,而且人家还以亏损为荣,表示还没有“亏损”到位,预算补贴还没花完,还要继续补贴。
这些,都是奉行前期不赚钱,甚至亏钱拉人气,寄希望于后期赚钱的。
这里面,有做实体的,有做互联网的,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
对于顾客来说,尤其是互联网思维不匮乏的顾客来说,他们听到更多的,都是前期抢占市场,前期拉动人气,就算不赚钱,就算赔钱,只要有了人,后面赚钱就轻松。
但作为开一家饭店的老板来说,你一定要清楚,这个前期不赚钱,后期再赚钱的套路,你能不能用好。
< class="pgc-img">>这是战略,还是战术?
这个前期不赚钱,后期再赚钱的方法,没有对错可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用好。
想要玩这一套,你就得清楚后期怎么赚钱,赚钱的几率有多大,风险是否可控?
比如说,某奶茶店,通过3元/杯的奶茶引流,吸引很多顾客到店品尝自家店里的招牌奶茶。
前期可以不赚钱,等店里人气上来了,希望顾客来买正价的产品,这样就赚钱了。
这个方法用了一阵,效果也不错,也有很多顾客都到店来体验,顾客也纷纷说奶茶的口味非常好,都表示下次要再来。
看到这样热闹的场景,心想这回该成了,然后就把低价停掉了,结果是啥样子,你也能想到的。
有多少店都是,活动一停就没人了,老板心都碎了。
这样的操作,是把这个前期低价,后期赚钱的方法,当做了战术再用。
甚至都没想好后期怎么赚钱,只是感觉后期可以赚到钱。或者说是“赌”后期赚钱。
那,合理的方法是怎样呢?
还用这个奶茶店来举例。
同样是3元/杯奶茶,凭传单进店即可享受。
顾客来了之后,也体验了,也品尝了,也觉得不错。
那么,下次一定也想要这个3元/杯的奶茶吧。
这个时候再推荐顾客办一张会员卡就好了。
比如说,办一张100元的会员卡,卡内余额100元,就可以获赠10杯3元招牌奶茶。持卡到店喝奶茶,只需要从卡中刷3元就好了,共10次机会。
还可以补差价来换其他的饮品,同享会员价。
这样的话,只要顾客来办卡了,你就能保证不亏钱,大概率是赚钱的。
还需要前期赔的那么辛苦吗?还需要苦苦的等,说还没到赚钱的“后期”吗?
你再琢磨一下,当你打算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有没有提前看清楚后期怎么赚钱。
如果没把这个方法提升到所谓的战略层面上来考虑。
仅仅是把这个前期亏损,后期赚钱的方法当战术,大概率后期是赚不到钱的,甚至是熬不到后期的。
看不明白的别瞎干
看不明白的方法,别瞎干。
就像那些免费的套路一样。
免费不是不能赚钱,也不是餐饮不能用。
只是有些人没看明白怎么回事,再加上看了看一些鸡血案例,就觉得自己明白了,看懂了,然后就开始设计各种套路。
结果自己把自己套死了。
同一个方法,在别人那是蜜糖,很可能到你手里就成了砒霜。
看懂了再动手,没看懂别瞎干。
>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餐谋张大宽。
993年,玉林烤鸭首家门店在北京右安门玉林小区开业,这是玉林餐饮集团的开始。截至目前,玉林烤鸭在北京共有14家门店,集团旗下子品牌“一花一叶”,在京共有4家门店。
20多年来,玉林烤鸭坚持做社区餐饮,提出“诚心赢天下”的口号,坚持两年不涨价,为老百姓提供地道正宗、性价比高的鲁菜。为适应年轻客群消费习惯,它积极转型,创立子品牌“一花一叶”做轻商务休闲餐,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为补足营销短板,它和餐饮股权众筹平台靠谱投合作,不仅超额完成募集资金数额,而且甘露园新店开业16天就实现盈利。
玉林餐饮集团创始人邹胜利出身于餐饮世家,父亲邹东升曾执掌京城八大楼之首、鲁菜之巅的“东兴楼”十数载。他耳濡目染父辈们在烹饪界的卓越成就,青少年时代便将投身餐饮业视为人生梦想。1993年,邹胜利创立玉林烤鸭,以“传统鲁菜、精品烤鸭”为主要特色,想要振兴鲁菜。
▲ 玉林餐饮集团创始人邹胜利。
坚持做社区餐饮:两年不涨价 诚心赢天下
成立之初,玉林烤鸭就定位社区餐饮,为社区居民提供大众餐饮、宴会服务,店面选址均靠近居民小区,客源稳定。店面装修风格整体上庄重大气,温馨雅致,以亲民路线为主,同时又根据不同社区特点,因地制宜。既有气势恢宏的大型旗舰店,也有精致的中小型店面;既有空间开阔的大厅,也有私密性良好的包房;既可接待大型宴会,也可服务于家庭宴会、朋友小酌,可为不同需求的客人提供多种选择。
在定价方面,玉林烤鸭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菜品,因此定价较低,薄利多销,消费者普遍评价玉林“菜量大、味道好、上菜快”。“玉林烤鸭店两年都没换菜谱,从消费者到菜谱公司都在反馈,说你们为什么不换菜单,老是卖以前这些菜品。其实我们是不想涨价,后来我们更换了菜品,但是价格调整的幅度比别人小很多,我们想通过实际行动让消费者感受到玉林实诚的企业文化。”玉林餐饮集团总经理霍成诚恳地说道。
▲ 玉林餐饮集团总经理霍成接受餐饮公会记者采访。
玉林烤鸭并没有因为定价较低就放松对菜品的要求,它聘请国宝级烹饪大师王义均担任技术顾问,并汇集多位国内顶级烹饪大师组成技术领军团队,负责菜品的出品和把控,把“精品烤鸭”、“葱烧海参”、“干炸小丸子”、“烩乌鱼蛋汤”等特色鲁菜推向市场,2000年开始风靡北京的“烤鸭三吃”,其实是由玉林首创。
▲ 鲁菜大师王义均。
面对时代变迁、消费者口味的变化,玉林与时俱进,吸收了“粤、湘、川”等多个菜系的时尚精品菜肴,推陈出新,极品毛血旺便是其中一道。
普通的毛血旺都讲究物美价廉,但玉林却反其道而行,在食材上选用原产地高质量的海鲜,新鲜的鸭血,肥美的鳝鱼段,以及健康无添加剂的毛肚黄喉,猛烈、直接、爽快,只要吃上一口,保证停不下来。
玉林餐饮集团在23年的悉心经营下,不断得到外界的认可,2007年被中国饭店协会评定为“中国十佳鲁菜馆”,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十佳酒家”,另有五款单品菜被评为“中国特色名菜”。
积极转型 做轻商务休闲餐
2010年,邹胜利考虑为企业转型,在保持玉林烤鸭店不变的前提下,再做两个新品牌,一个是定位高端的“玉林鲁菜”,一个是轻正餐“玉林1993”,后者是介于快餐和正餐之间的休闲餐饮,形式接近快餐,但是店内有厨师烹饪。
2011年12月,玉林餐饮集团旗下全新子品牌“一花一叶咖餐厅”面世。“一花一叶”定位于中高端商务休闲餐饮市场,目标客群是年轻时尚、充满活力、又极具个性的商务白领人士,并以打造“国内咖餐头等舱”为品牌目标,希望为都市商务人群和白领提供商务洽谈、跨界美食、休闲娱乐等专属服务。
▲ 子品牌“一花一叶”是轻商务休闲风格。
在菜品上,玉林从烤鸭店里抽调出专门的技术骨干,把鲁菜精细化打磨,并在摆盘、装饰等方面做调整,改变消费者对鲁菜“传统保守,和时代审美有差距”的刻板印象,还引入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川菜、湘菜和西餐,做精致量小的菜品。在装修风格上,“一花一叶”专门聘请西班牙设计师,量身打造了以地中海风格为基调的装饰布局。
目前“一花一叶”在北京有四家门店,全部为直营店,均处于盈利状态。“成立四年多了,我们还没有对‘一花一叶’放开加盟,我们想把这个品牌做得再扎实些,这也是我们玉林人真诚做事的初心。”霍成分析道。
玩转餐饮众筹平台 跟上时代潮流
今年9月18日,餐饮众筹平台靠谱投官方微信发布了一条名为《【玉林烤鸭】四代传承只做一件事,让老百姓能吃到地道正宗的鲁菜!》的文章,宣布玉林烤鸭甘露园新店开放众筹计划,面向社会众筹60份,众筹金额一份56210元。
▲ 玉林烤鸭因量大味美一直受到社区消费者的欢迎。
“我们对于众筹对象有着严格的甄选,首先他得喜欢玉林的烤鸭、各式的鲁菜,认同玉林的品牌文化,他的身份可以是资深的吃货、媒体人、企业领导者。”霍成介绍道。
被问及为何会考虑做众筹,邹胜利在采访中表示:“众筹对我来是一个新鲜事物,作为一个50后,我希望追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希望将鲁菜、烤鸭以新的方式传承下去,希望能为更多的社区居民带去老一辈餐饮人留下的美好食物。”
甘露园店是玉林餐饮集团目前最成功的店,除了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众筹金额外,还创造了玉林餐饮集团成立以来,单个门店16天就实现盈利的记录。
“我认为这反映了我们高管层面年轻的心态。开新店我们不差钱,但是通过和靠谱投这样年轻队伍的合作,我们实现了营销上的成功,这也是我们拥抱变化的表现。”霍成评价道。
<>轮“小而美”趋势造就了很多品牌,但减劳动力、租金、原材料成本,别把营业额减得没了增长空间。
◎ 餐饮老板内参主笔 王新磊
很多人开餐厅,并不经过周密计划,而是依靠主观臆断,或者感情用事。
有的是跟风,看到别人卖茶饮火了,就自己也开一家;有的是任性,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天下人所喜欢的。
结果呢,很多店一开业,就陷入亏损,越坚持亏损越多。
太多的案例,多不胜数。统计显示,2017年只有20%的餐厅可以盈利。
1
三大成本总和不能超过70%
如何提高开店成功率呢?
我走访多位老板,从血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就是,要会算账。
成功的企业,在开店之前,就会测算出餐厅是否盈利,并制造优化出持续盈利的方案。而失败的案例,往往不去算账、不会算账、算不清账,反而想依靠勤奋和运气,实现成功。
这个账该怎么算呢?
这里有一个第一重要的公式,就是: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合计不能超过60%,如果超过了,就很难盈利。
在餐饮经营中,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租金,是三大成本。如果想要盈利,就要把三大成本的总和,控制在70%以内。
对于新开业的门店来说,如果收益率低于20%,店铺经营很艰难。
换个角度来说,把三者的总和除以70%,就得到你营业额。通过这个营业额,你就能看出压力有多大,能不能实现。
因此,上一轮行业的“小而美”趋势,就是减劳动力成本,减租金成本,压缩菜单减原材料成本。而小而美趋势,也成就了一批品牌。
< class="pgc-img">>2
毛利率不能低于65%
再从这公式,推导一下餐饮人经常关注的毛利率。
销售额减去原材料成本,得到毛利润;再把这个毛利润/销售额*100%,就是毛利率了。
一般毛利率不能低于65%,净利润率至少要达到10%。否则,离关门也就不远了。
内参精品课《决胜门店3公里》主讲老师许静宜也曾说,只要是优质的商家,如果他的毛利率低于65%,其实是很难支撑品牌的。这也是为什么西贝很注重毛利的原因。
3
租金占比要控制在10%
还有一点,就是租金占比要控制在10%。因为很多餐厅,最后不是被隔壁老王打败的,而是被房东打败的。
最近在深圳,发生了一件事。某小吃品牌,花费100万转让费在深圳拿到了一个铺位,被众多餐饮老板吐槽“人傻钱多”。
< class="pgc-img">>我反问,如果把这个“人傻钱多”的事儿,当成一个广告,不是也挺好吗?另外,等这个铺位再次转让时,100万不是又回来了吗?
有一位餐饮老板不客气地说:你傻,还能别人也傻啊?
在他们看来,这100万的转让费,完全不符合经营之道。并且,再次转让时,根本没有人会接盘。
未来,这个小吃品牌发展的如何,还不清楚。但是对于餐饮人来说,成本意识一定要强。
4
过分控制成本会拉低销售额
“小而美”一度成为餐饮人共同追求。在三高一低的压力之下,“小而美”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但是,对于小品牌来说,“小而美”其实是与狼共舞。
杭州谢谢妈妈炸鸡品牌合伙人何学峰说,小店和大店相比,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是一样的。而租金上,越小的店铺,租金越贵。
关键,减面积,不仅减了租金,还减少了集客数量。
这就有两个结果,一是销售额做不大,承担不了高成本。还有一种更怪的现象,就是人气很旺,一结算,发现不盈利。
因此,面积和销售额之前,有一个平衡关系。减面积不能把销售额也减得没有了增长的空间。
在这里,我再次告诫餐饮人,成本意识不是一个单点,而是综合考量。
< class="pgc-img">>大量的案例证明,过分控制成本会拉低销售额。如此一来,又不得不进一步控制支出,最终会陷入到“销售额下降——消减支出——再导致销售额下降——再进一步消减成本”这样一个恶循环中。
怎么破呢?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话题,如何提高利润,我们以后接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