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知识搬运工
现如今,无论走进哪家快餐店还是咖啡厅,都能听到与餐厅风格相匹配的音乐或者一些制作食物的声音,或快或慢,或高或低,究竟放什么样的音乐以及展示什么样的声音也是一门大学问。
正值新春时期,无论是过年时的年夜饭或是聚在一起的团圆饭,都或多或少需要点声音助兴,更不必夜晚去酒吧泡吧了。
品尝食物时,通常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外在声音”,比如店里外放的音乐或是炒菜的声音;另一种则是“内在声音”,比如咀嚼声音,或是碳酸饮料发出的气泡声。
内在声音:
咀嚼声越大,食物更脆更新鲜。
包装声会提高食物的整体评价,比如“砰”使香槟更好喝;玻璃瓶装的碳酸饮料比塑料瓶评价更高。
外在声音:
◆食物制作音乐:
听到食物准备时发出的声音后,食物更加可口,比如听到煎牛排的“嘶嘶声”后,牛排更好吃。
听到加工某种食材的声音时,食物会包含更多这种食材。
◆背景音乐:
“能量和重型”音乐背景下,红酒更加强劲有力。
“愉快和甜美”音乐背景下,啤酒具有更高愉悦度评价。
“苦味”音乐背景下,啤酒更苦、更酸、酒精度更高。
爵士音乐相比嘻哈音乐有更好的愉悦性、整体印象和选择偏好。
人们更易选择背景音乐所从属国家的菜品名称或者出产的酒。
◆噪音环境:
嘈杂声音,饮料更甜。
嘈杂环境,更多、更快摄入含酒精的饮料。
高噪音环境下,食物更加酥脆。
高噪音下,食物不再那么咸或甜。
参考文献:余习德,张小娟,鲁成,朱一奕,高定国.声音影响饮食行为:实证进展与理论构思[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06):955-969.
>源:钱江晚报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盛伟 文/摄
今天(8月7日)中午,在衢州江山城区中心的一个酒楼包厢里,35岁的姜天亮在为食客纵情歌唱。
他唱得很投入,曲调合拍,咬字清晰,连表情和动作都到位了。
别误会,这位不是街头艺人,而是这个饭店的老板兼主厨。“我唱得开心,他们听得开心。只要他们愿意听我就愿意唱。”
姜天亮从小有个音乐梦,奈何家贫,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
18岁那年,他去北京边打工边学音乐。这些年,创作录制了四首单曲,因为做音乐花去了20多万元。
为了生活,姜天亮不得不开餐馆赚钱养家并延续音乐梦想。
“无论生活多难,我笑着唱歌,只有唱歌能让我快乐。”
饭店小老板席间献唱,好多食客都是为听歌而来
姜天亮开的饭店规模不大,几个包厢每个都贴着他自己新单曲《忘了留住你》的宣传画。他还兼着主厨。“店小,节约成本只有一肩挑。”
按照当地开饭店的惯例,为答谢惠顾,老板要去各个包厢敬酒递烟。
红烧鱼头是姜天亮的独门手艺,这道菜必须他烧,烧好这道菜后,也必然是他自己端进包厢。
都是老顾客老相识了,顾客照例提要求了。“天亮,唱首歌吧。”
姜天亮毫不犹豫亮嗓开唱《忘了留住你》,他时而闭眼时而摇头,唱到动情处还会擦拭一下眼角的泪花。
一曲终了,掌声雷动。包厢成了一个舞台,姜天亮成了返场歌手,食客们纷纷要求再来一首。
姜天亮选了一首耳熟能详的《西海情歌》,依然唱得忘情。“我把食客当做上帝也当做粉丝,做菜认真,唱歌同样认真。”
因为要做菜,还要去其他包厢招呼。姜天亮在掌声和喝彩声中退出了这个包厢。
在回头客中,不少人是专为听歌而来,食客何新荣就是其中之一。“小伙子做事认真,追求音乐的故事的也很励志,来这里用餐吃的是味道,听的是歌曲,品的是他的故事。”
18岁闯荡京城,做音乐做到一日三餐无着
姜天亮是江山市贺村镇的农村孩子,打小就喜欢唱歌。因为家贫,他并没有接受完整系统的音乐教育。“主要是听CD,跟着学唱。”
村里人觉得姜天亮唱歌不错,但没有人想到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唱出啥名堂。“我不服,我想唱点动静出来。”
18岁那年,小伙子怀揣梦想来到北京,去一家餐厅学厨艺。那家餐厅里有个小歌厅,姜天亮自告奋勇要求当歌手。
也是那一年,一个制作人听了他的演唱后说:“天亮,你的音质和乐感都不错,我可以帮你出歌。”
姜天亮欣喜若狂跟着制作人走了,制作人教他学简谱,也教钢琴。
姜天亮终于走进了录音棚,有了属于自己的单曲。
学习音乐是烧钱的,姜天亮不得不一边在餐厅打工,一边学习音乐,除了生活费,赚来的钱基本投入到音乐中。“也碰到过骗子,被骗了不少钱,但我不后悔,我就当做是我求学路必须交的学费。”
2010年,在姜天亮音乐生涯里算是高光时刻,他以艺名江枫参加了网络原创歌曲大赛,他创作的《哭不出的眼泪》获得广东赛区第二名。
灵感来自一个失恋的朋友,朋友的一句“连眼泪都哭不出来”让他提笔写下了这首歌。
虽然得了亚军,但姜天亮已经没有钱继续找公司包装了。姜天亮说,当时已经“穷到一日三餐无着”的地步了。
在生活面前,姜天亮选择了妥协。“只有赚钱才能延续我的音乐梦,我不能为了音乐饿死。”
开饭店延续音乐梦想,称“愿意为音乐倾尽所有”
2012年,有厨师手艺的姜天亮回到江山开了一家酒楼。那两年,姜天亮将创作音乐暂时搁置了。
酒楼每年都能给姜天亮带来30万左右的收入。2016年他结婚生子,生活稳定了,就又开始创作音乐。
灵感来时,姜天亮半夜都会起来记谱。
他也不知道创作了多少歌曲,不断地给唱片公司推荐,但录制成型的只有四首。“也许我已经不是小鲜肉了,推广起来难度会大,但是也有音乐前辈鼓励我不要放弃,要坚持,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一直没放弃。”
两年前,江山辅警朱津津为救一名轻生女孩付出年轻的生命,姜天亮为朱津津写下了歌曲《英雄无泪》,他在歌词写道” 男人流血不流泪,扛起使命勇敢去追随……”随后,在江山公安系统里多次为英雄讴歌。
他说,目前的主要是“以包厢唱歌食客听为主”。
这些年,姜天亮投入在音乐上的资金已经二十多万。“无论花多少钱,我都不会放弃心中的梦想,能不能火不是我能决定的,我现在就是要好好写歌好好唱歌,我愿意为音乐倾尽所有,其他留给命运。”
想起一句老话: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最后,我们来听一听姜天亮演唱的完整版吧。
厅的背景音乐具备这样一种属性:开了你不一定会注意,关了又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有人说,背景音乐就是选择一个好歌单,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从定义上来说,背景音乐就是音乐服务提供商从曲库中选择出的较长音轨,而它可以间接地指向品牌记忆。背景音乐可以是餐厅广告中的一句口号、一段旋律,甚至是一段音乐,由于长期使用和重复曝光,极具辨识度,能够让顾客对品牌产生直接联想。比如7–11便利店中的音乐,虽然曲库十分有限,而且消费过程很短,但高消费频次带来的高重复性,也能让其中的某一段旋律成为顾客的深刻记忆。
毫无疑问,背景音乐的适当应用对于餐厅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品牌形象的延伸
通常情况下,背景音乐并不直接反映品牌的核心价值,而是从意境上为其勾勒出背景,通过听觉感受加深顾客对于品牌的认知。
影响顾客的消费行为
节奏较快、音量较大的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速度,这也是快餐店总是听上去非常热闹的奥秘所在。
强化味觉体验
高音能加强甜味感受,低音让人觉得嘴里更苦,嘈杂的声音环境会压抑人们对咸味和甜味的感受……曾经的世界第一餐厅Fat Duck的主厨赫斯顿·布鲁门撒尔(Heston Blumenthal)会在为顾客奉上一道海鲜菜式时为其配上iPod,让顾客可以边听海浪的声音边吃海鲜,这种做法据说可以令菜品“鲜上加鲜”。
由上可知,背景音乐的应用对餐厅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学会选择和应用适当的背景音乐就成为餐厅经营者无法回避的话题。
背景音乐最关键的一个特质就是平稳,而商业空间使用的背景音乐通常以纯音乐为主,避免有过多且具体的人声。现成歌曲的歌单往往会有前奏、主歌、副歌等段落,而这些段落在音色、编曲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试想一下,在餐厅这样一个略微嘈杂的环境中,不时传来断断续续的人声或者配乐声,却又听不出完整的旋律,无疑会成为恼人的噪声。需要注意的是,餐厅的背景音乐选择和应用都需要因时因店而异,不同的餐厅类型甚至在不同的时间段,餐厅播放的背景音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大董烤鸭为例,环境音乐服务商和媒体分类音乐库服务商为大董烤鸭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一周的不同日子(工作日相对舒缓,周末更加放松、热烈)设计了不同的音乐。
在大董烤鸭就餐,你会发现上客时段的背景音乐的音量更高,气氛更为欢快;就餐时段则会调低背景音乐的音量,把声音空间留给客人;午间的背景音乐更为活泼,而晚间则相对新潮、放松。尽管这些音乐风格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核心主题,和大董的意境菜、中西结合的菜式呼应,将电子、爵士和中国本土的乐器、民乐旋律相互融合。
在背景音乐的具体应用过程中,餐厅员工除了按下播放和暂停键以外,还需时刻注意现场的音量问题,尤其当餐厅空间并不太大的时候,顾客对于背景音乐的音量会更加敏感。除了顾客主动反馈的情况之外,在前厅各处移动的餐厅员工也需要对忙时、闲时的噪声情况做出及时判断,对音量进行相应的细微调整。
音乐是心底流淌的情感,也是店铺形象输出的一部分,对于背景音乐的制作和挑选,是一件相对复杂的工作,绝对不能简单、随意地根据个人感觉去寻找,这一点还需餐厅经营者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