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时节,寒风瑟瑟。尽管皖北平原温度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安徽省涡阳县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来宝却并不担心庄稼地里的麦苗。“目前田里的麦苗80%以上是壮苗,抗冻性强。”
宋来宝告诉记者,2022年他种植了约3000亩小麦,苗情长势好得益于前期科学种植,“播种期里,我对农田进行了两次机器镇压,土壤上实下松,保温性更好,确保麦苗能够安全越冬。”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我国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彰显了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与实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去年底召开的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抓好粮食生产,明确要求“稳定粮食面积”。
今年,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耕地保护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今年以来各地加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农业高质高效奠定基础。到2022年底,我国高标准农田将累计建成10亿亩。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马坨店村,老书记刘兆云望着阡陌纵横、路畅渠通的农田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实施方格布局、完善田间灌排设施、整修农田道路等工程措施,达到地平整、土肥沃、水畅流、路相通的标准,极大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现在1个小时就能浇完一亩地,不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了效益,还解放了劳动力,粮食产量和亩效益也大大提高。”刘兆云说。
向良田要粮,也要向科技要粮。从智能农机、植保无人机等新装备的推广,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运用,依靠农业科技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成为粮食连年丰收的关键密码。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小麦越冬保障上,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因地因苗科学管理,针对弱苗,在温度适宜时将增施叶面肥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宋来宝说。
在北大荒集团,无人种田、无人收割等智慧生产方式已大量应用,5G、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服务团队的加盟,形成了各方支撑粮食生产的合力。当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我国整体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突破61%,农业科技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着眼未来,我国稳定粮食生产仍然面临一些风险挑战,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抓紧抓牢粮食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要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必须要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产能要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说。(记者 汪子旭 水金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华社石家庄9月25日电 题:河北秋粮生产一线走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郭雅茹、赵鸿宇
金秋送爽,燕赵大地秋粮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各种经济作物次第成熟,农田上处处是忙碌身影,田野里孕育着丰收希望。
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河北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和农业设施不同程度受损。为此,河北多措并举减轻受灾区域农田损失,努力提升未受灾区域农作物单产。根据目前田间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河北未受灾区域秋粮生产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邢台市南和区部分村庄处于大陆泽蓄滞洪区,受7月底8月初连续降雨影响,和阳镇范庄村的农田积水超过20厘米。范庄村种植大户范立军说,他对过水地块的玉米进行了两次飞防作业,尽管此前被水泡的玉米叶片依然发黄,但这段时间新长出的玉米叶片恢复了正常,预计产量影响不大。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的农技人员在范庄村查看玉米灌浆情况。新华社记者赵鸿宇 摄
受灾区域在做好主粮减损的同时,也多措并举减轻洪涝对各类经济作物的影响。保定市易县酸枣家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易县白马乡种植了3000亩酸枣树,公司负责人王兰栓说,酸枣树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特性,但如果长时间被水浸泡,可能导致减产甚至酸枣树死亡。
为此,当地农业部门紧急调用机械设备、排水设施,对酸枣种植区进行排涝,并利用电子仪器监测土壤墒情和病虫害,适时采取飞防作业喷施叶面肥、生物杀虫剂等,目前酸枣树成活率在95%以上。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的相关负责人说,河北省超过1万名党员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受灾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情况,分类施策、持续跟踪,尽最大努力减少受灾农田损失。
在做好受灾区域减损的同时,河北努力提升未受灾区域农作物单产,以丰补歉,为实现稳粮增产打下基础。
“经过初步测产,今年大豆亩产要比去年至少多15公斤,玉米产量也会提升。”邯郸市鸡泽县曹庄镇东砚池村种粮大户任章美说,他2022年开始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然而两种作物需要的肥料、除草剂不同,当年全靠人工完成,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够理想。2023年,在县里农技人员帮助下,任章美在作物出苗前提前做好封闭除草工作,并对农机进行改良,基本实现全机械化种植,促进产量提升。
鸡泽县曹庄镇东砚池村农田中大豆、玉米长势良好。新华社记者郭雅茹 摄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的冀东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的试验田和生产田里,近千亩水稻籽粒饱满,丰收在即。
试验站负责人陈继东说,今年水稻亩产有望超过700公斤,较去年提升50公斤左右,这主要得益于田间管理设施的应用,如数字化墒情监测站使稻田浇水更加精准高效;虫情测报灯不仅能第一时间预防病虫害,还可以减少农药用量,保障稻米绿色生长。
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座粮仓,储存着约1万吨粮食。1万吨粮食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以每人每天吃1斤粮食的数量计算,1万吨粮食可以满足一个400万人口的城市5天的需求。可是在2023年6月,秦皇岛警方接到了这样一起报案,这家粮库近万吨粮食凭空消失了。
粮食亏库 粮企报案
从购销环节入手调查
这是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一个粮库,共有粮仓十余座。2020年,河北省一家大型粮企租用了这里的4座粮库用于粮食储备。
而在2022年一次例行检查中,这家粮企却发现存放于粮库内的玉米亏库近1万吨。专案组经初步调查发现,报案粮企与一位郭姓商人进行贸易合作,2020年开始陆续从郭某名下公司买进粮食存放于这家粮库。直到报案,双方已经合作了两年,现如今发现粮食亏库,报案粮企怀疑与郭某有关。
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 李超:我们开始找到郭某对他进行询问,郭某声称之前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确实和粮企进行过深度合作,然后在向粮企输送玉米粮食的过程中,也是按照合同去履行的。
粮企一般会派“驻库员”到粮库所在地,负责监管粮食的入出库以及安全储备工作。于是警方又找到了这家粮企派驻到涉案粮库的驻库员勾某了解情况。
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 李超:据他称粮食确实是有亏库的情况,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些亏库的情况,他的上级领导是知情的,并且有个别领导是对他进行授意之后,他才允许粮商把粮食拉走的。
不过,根据警方的调查,企业内部并没有人授意勾某这样去做。虽然参与案件侦办的都是有着多年经侦经验的民警,但是办理涉粮领域的案件还是第一次,粮库进出粮食有着怎样的操作流程?
通过走访,警方了解到,这家粮库共有十余座粮仓,有4座租给了这家粮企自行管理,虽然管理方式略有不同,但粮食入出库的流程基本一致。在粮食过磅处,监控设备会实时记录车牌号,确保入出库的为同一台车,这些情况也都会自动录入系统。
在走访过程中,有粮库的工作人员向民警反映,商人郭某在粮食入库的环节,有一些反常规的操作。
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 李超:他们进粮食这个车走了一趟之后,然后没有把满载的粮食入库,而是在院内循环反复地过磅,并且在过磅的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手段,包括司机上下车,包括车上多站一个人,甚至是往正在称重的电子磅上搬运大石块。
运粮车上动手脚
入库时出现反常操作
正常的入库环节为什么要在运粮车上动手脚?一系列蹊跷的行为也加大了郭某的嫌疑。于是警方又找到了曾经为郭某打工的几名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侯某,曾经受雇于郭某,负责统计报表、后勤保障。在对侯某进行问询以及对她提供的大量账目进行审查过程中,警方有了重大收获。
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 李超:这个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向郭某就是他们口中的郭老板报送两份表格,这两份表格的内容,一份是每天运粮车出入库的真实的数据,还有一份就是每天向大型粮企系统报送的数据。
这就是那份关键证据的复制版,记录了实际入库的粮食数量以及上报粮企系统的粮食数量,正常的情况下,这两个数据应当完全一致,但这份表格上记录的数据却有着很大的出入。
不仅如此,在这份表格上还记录了出库的数据。为规避相关风险,粮企有着明确的规定,买入粮食与卖出粮食的合作商不能为同一家公司。
按照这一规定,作为供货商,郭某无权拉走粮食,可这份表格上为什么会出现出库的数据呢?
郭某一边扮演上游公司向粮企供粮,一边扮演下游公司从粮企处买粮。于是这张表格上就有了实际入库与出库的数据,以及上报系统的数据。在表格的右下方还清楚写明了相差重量为9000余吨,这与受害粮企亏库的数量基本一致。
而郭某雇佣的另外两名员工赵某和张某,也承认了在入库环节存在一车循环过磅、协助驻库员调整过磅系统等情况。综合全案证据,警方于2023年7月对粮商郭某,驻库员勾某,三名工作人员侯某、赵某、张某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刑事拘留。
“守粮人”变“偷粮鼠”
驻库员监守自盗
一家粮企驻库员的职责,就是守好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而在这起案件中,勾某却与粮商内外勾结,从一名“守粮人”变成了“偷粮鼠”。
到案后,驻库员勾某交代了他如何放松管理,帮助粮商郭某蒙骗监控系统,虚假入库的情况。据了解,运粮车上到电子磅之后,系统会自动识别车牌号并记录下来,目的是方便工作避免手动输入,但这对于想造假的人来说反而造成了困难。
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 李超:于是驻库员想了其他办法,让现场的工人帮助他站在车顶上,调整摄像头的角度,使摄像头看不到车牌号的位置。正是因为电子识别设备无法真实地录入真实车牌号,所以说需要他手动添加号码。手动添加的过程中,也给了这些犯罪分子一些可乘之机。
之前有粮库工人反映看到有人在粮车上放石头或者司机上下车等行为,又是什么目的呢?
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 李超:满载的运粮车过一遍磅之后,满载的粮食车并没有及时入库,反而在粮库的大院里边反复地循环转,目的就是短期之内再上一遍电子磅,然后车牌号再次手动输入。这个时候这辆运粮车的重量不可能和上一辆运粮车的重量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说他们为了规避这方面的假象,用于改变每次过磅的称重数值。
驻库员勾某以这样的手段与粮商郭某内外勾结,造成多辆运粮车入库的假象,并制作粮食入库单、粮权确认单,向受损粮企监管系统虚报入库粮食的方法,套取了大量购粮资金。而在出库环节,郭某的手段更是简单粗暴。
在此期间,为了欺骗粮企对粮库情况的远程视频检查,郭某还指使员工用虚拉横尺、斜插竖尺的方式,虚构库存余量。
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 李超:为了迎接视频检查,他们用斜打尺的方法,正常来讲,直线距离和斜线距离肯定是有差距的,斜线要比直线要长很多,他们用这种方法又虚构了粮食的高度,所以说综合来看,粮食的长宽高,他们都有作假行为。
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有哪些构成要件?
涉案粮商郭某到案后,一直辩称自己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而对于公安机关来说,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也是平等保护每一个市场主体的体现。
为准确定性,案件侦办期间,公安机关多次进行研判。
犯罪嫌疑人郭某到案后,承认虚假入库以及擅自出库的情况,但他也一直辩称,这是因为他与这家粮企存在经济纠纷,自己主观上没有诈骗的故意,他的行为也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具体到本案就是说,当事人究竟是抱着贸易往来的心态与粮企合作,而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经济纠纷,还是主观上就有着“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一个判断有罪无罪的重要考量因素。
按照郭某的逻辑,他拿走了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份保证金。但根据警方的调查,郭某变卖粮食获利两千五百余万元,而这笔保证金大概五百万元,剩下的两千多万郭某则辩称想要投建一个糙米加工厂继续与粮企合作,但粮企表示从没有与郭某签订过这样的合同。
不仅如此,警方还发现,郭某名下实际管理的几家公司,在与粮企合作之前是负债经营的,而且负债金额较大,在这种背景下,郭某受他人引荐,与粮企签约开始了经营活动。那么郭某的启动资金从何而来?
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 石磊:就是因为他从粮库手里借取了相对的大额资金,然后收购粮食再卖给受损的粮企。这一招其实俗称也是借鸡生蛋。
结合案件整体情况,警方将郭某虚假入库的行为认定为涉嫌合同诈骗罪,擅自拉走粮食的行为认定为涉嫌盗窃罪,本案涉及的驻库员勾某、记账员侯某以及负责运送粮食、协助操纵监控系统的两名工人赵某、张某也因涉嫌合同诈骗罪与盗窃罪,于2023年11月被移交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不断弄虚作假
谁给“硕鼠”开方便之门?
目前,这起案件依然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涉案嫌疑人的行为如何认定,还需经检察机关审查,并根据诉讼程序由法院作出判决。而回顾整起案件,在两年的时间里,郭某为什么能一而再再而三弄虚作假?究竟是谁给粮仓“硕鼠”开了方便之门?
经调查,郭某在本案中非法获利两千五百余万元,驻库员勾某从中获得了五万元的好处费,其余三名犯罪嫌疑人得到的是每月几千到一万元不等的所谓“高薪工资”。
警方了解到,勾某一开始并没有同意郭某的请求,后因家庭变故需要用钱才最终被腐蚀拉拢。现如今,大梦方醒,勾某悔之晚矣。
在与粮企的合作中,第一年郭某就用类似的手法拉走了近1万吨粮食,亏库情况被粮企察觉后,郭某又拆东墙补西墙补上了窟窿,粮企就没有继续深究,直到第二年郭某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无奈之下粮企才选择报案。
随着侦查工作推进,警方与企业深入交流,也发现了这家粮企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为防被拉拢腐蚀,企业有明文规定应当派驻两名驻库员,在本案中却长期只有勾某一人值守,监控系统存在问题无人维修等等。
秦皇岛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 倪士禹:针对此情况,我们也对企业及行业监管部门发出了提示函,针对提示函,监管部门也积极表示将会积极整改,只有警企共同协作,才能更加有效地杜绝此类犯罪的再次发生。
在案发所在地,这家粮库与受害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范围类似,这一案件也给这家企业敲响了警钟。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安全,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公安机关将持续依法严厉打击合同诈骗、非法经营、串通投标等涉粮犯罪活动,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总台记者 张李彬 赵旭飞 刘建辉 邹其元)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