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新洲村,被誉为“深圳CBD后花园”,更被称为“24小时不熄火的城市厨房” (引题)
昔日城中村缘何成为餐饮品牌孵化地(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 实习生 杜妍
阅读提示
深圳新洲村的面积只有0.25平方公里,但这片小小的区域生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七万人,这里的商户有80%从事着餐饮业,昔日城中村正借助数字经济的脉动成为餐饮品牌和产品研发的孵化地。
走在深圳市福田区新洲村街道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街边餐馆里的店员将一份份打包好的饭菜,递到门口的外卖小哥手中,街上一辆辆后座装有外卖箱的电动车穿梭着……
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城中村——新洲村,被誉为“深圳CBD后花园”,更被称为“24小时不熄火的城市厨房”。虽然新洲村的面积只有0.25平方公里,原住村民1300人,但凭借房租低廉、交通便利等优势,现在,这片小小的区域生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七万人,并吸引了不少商户入驻。
相关数据显示,这里的商户有80%从事着餐饮业。众多扎根于此的餐饮品牌在这里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持续在业态、产品、服务上创新,不断挖掘出新的增长点,新洲村也借助数字经济的脉动成为餐饮品牌和产品研发的孵化地。
昔日城中村如何演变为餐饮“创新村”?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餐饮数字化催生外卖经济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了”。上午10点,“春江凤海南鸡饭”就开始收到周边写字楼外卖订单信息。这个仅有39平方米的小餐馆是一家主打东南亚菜式的餐厅,餐厅内部可有序提供堂食服务,同时设有外卖打包区。
“菜品主要是咖喱饭、肉骨茶、海南鸡饭等,即使外卖配送也不影响口感。”出生于1989年的李春林曾长期从事调味品采购工作,于2020年8月来到新洲村,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仅一年多的时间,他的餐饮品牌就吸引了4家门店加盟。
记者了解到,“春江凤海南鸡饭”一家门店的月营业额接近20万元,而线上销售占了九成。
“创业初期,餐厅深耕外卖市场,收入回报相对快。”李春林直言,和一般餐厅不一样,由于在餐厅现场就餐的客人较少,“春江凤海南鸡饭”只有4名员工,其中一位还是兼职。
新洲村还有不少类似的“小而精”的餐馆。位于新洲村主街的“饭戒”餐厅,年营业额近400万元,其中线上交易占80%。
“餐厅占地50平方米,每天流水却有1万多元,配送范围至少覆盖周边3公里的写字楼。”该餐厅老板吴万章是一名90后,去年3月开始创业,仅用三个月项目就落地了。
来自美团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22年1月,新洲村区域的外卖单量就达77.28万单,远远超出深圳商圈平均单量的48.54万单;区域内有5家门店月外卖订单量突破一万单。
培育餐饮新品的宝地
中午12点,正值饭点,“饭戒”的厨房忙碌而有序。
“叮!”8分钟,一份香味浓郁的咕噜肉就出锅了。随后,一名员工用钳子将智能滚筒炒菜机“炒好”的菜夹出,放入桌上的饭盒中;另一名员工则负责盛米饭、添加配菜,再将盒饭递给窗口负责打包的同事。
记者了解到,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营管理方式,该餐厅已经实现8分钟出餐,同时确保菜品品质达到标准化,而该店的炒菜机器人正是其年营业额近400万元的“秘密武器”。
“我们餐厅24小时营业,机器人炒菜可以保证菜品品质稳定,还能解决人力成本问题。”吴万章说。
谈到菜品创新,李春林认为,新洲村可谓培育餐饮新品的宝地。
“这里的客户群体多是周边写字楼的白领,年轻人较多,他们对新菜品接受度较高,也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每次推出新菜品之前,李春林都会通过外卖平台的统计数据了解顾客喜好,也会研究其他餐饮店的菜品目录。
记者了解到,对于外卖平台和外卖小哥而言,由于新洲村距离商务写字楼较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送出更多的外卖,可以获得更多收入。因此,外卖小哥们非常乐意接到新洲村的外卖订单。
城中村焕发新活力
相关资料显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新洲村便顺应时代大势,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们也由“种田”改为“种楼”,大力发展房产物业出租经济。1999年开始,新洲村开始旧村改造,不断完善社区内居民生活环境。
记者采访中发现,新洲村能够成为餐饮品牌的孵化地,最终演变为餐饮“创新村”绝非偶然。
例如,在营商环境方面,新洲村每周二、四晚上开展消防夜查行动,在门店安装智能烟雾红外报警感应器。社区网格员在检查消防安全的同时,会对餐厅厨房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发现环境脏乱差、油烟长期未清洗等情况会对商家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各大外卖配送平台每日总计约900人在新洲村提供配送服务。对此,新洲村定期联合当地交管部门在辖区各重点路段开展执法行动,并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宣传工作。
“这里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干事创业氛围持续向好。”吴万章表示,餐厅的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执照等证件办理非常便捷,网上申请,现场拿证,不到半个月就能走完全部流程开始营业。
“我们与商户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租户能生存我们才能生存。”新洲村的一位房屋业主简先生说,疫情发生后,新洲村不少商铺经营较为困难,很多业主们主动降租,为商铺解困,携手共同渡过难关。
责任编辑:苗辰
者 | 张钦
编辑 | 昝慧昉
海底捞并不甘心于仅扮演一个火锅龙头企业的角色。
继2019年年底在北京酒仙桥开出面馆“十八汆”后,这个以做火锅起家的上市公司又孵化出了一个新的快餐品牌——“捞派有面儿”,第一家店开在成都金牛区肖家港。
按大众点评显示,“十八汆”和“捞派有面儿”的客单价分别为23元和8元,两家快餐店都采用了自助点餐机点餐的模式。因为跟海底捞有关,不少食客慕名前往。
“捞派有面儿”首店面积近200平方米,设有62个餐位,60秒出一份面,共12个SKU,价格最低的特色凉面售价仅2.99元。据消费者反映,店内只有4位服务员,服务态度跟海底捞一脉相承。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则对界面新闻表示,面馆是员工自己提报的创业项目,外界有些过度解读,“这只是一些优秀的店经理自己在尝试和探索而已。公司认为目前还不具备能力进军这个市场。”但她拒绝透露这些海底捞内部创业项目将如何孵化。
天眼查信息显示,“十八汆”和“捞派有面儿”在基因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的实际控股人均为海底捞全资子公司新派(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食材供应商同为蜀海、数字化服务商都是用友餐饮云。
这两家面馆也并非海底捞初次涉足面馆这个行当。
2019年,海底捞就在郑州、西安分别开出了同样走“好吃不贵”路线的“佰麸私房面”和“新秦派面馆”,它们也都为新派(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公司所有。
综合来看,海底捞做面馆,走的是“低价策略+区域特点单品”的小而美路线。
再放大到整个快餐领域,在更早的2012年,海底捞还曾大张旗鼓地推出过连锁冒菜快餐厅“U鼎”。该品牌隶属于优鼎优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后者除经营“U鼎”外,还投资了数家从事快餐业务的初创企业。根据大众点评显示的最新信息,U鼎已撤出上海、深圳、扬州,目前在北京、西安、武汉和南京共有27家门店。
方智是一位长期关注海底捞的消费行业分析师,他对界面新闻分析称,海底捞现阶段的问题是增长遇到瓶颈,同店增长放缓、整体增长主要靠开新店带动。海底捞做冒菜、面馆都是想提高翻台率,做客单低但走量的业务,“今明年消费整体分级的趋势肯定是延续的,这两年对大众消费而言重点是走量。”
实际上,海底捞的财报数据也反映出“开店”这个增长引擎有些动力不足。2019年财报显示,海底捞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从6.2%下滑至1.6%,该数据在海底捞主要拓店的一、二线城市分别为-0.2%和-1.9%;与此同时,海底捞一线城市翻桌率从5.1下滑到了4.7,在二线城市则从5.3下滑至4.9。经历了2018年262家、2019年302家后的快速拓展后,海底捞的开店速度正在放缓。
而开设副线,可能也是海底捞投资者所乐见的。
“一般消费品牌都会靠开副线来继续拉增长,蒙牛伊利也有类似动作,安慕希、金典都算是伊利在主营品牌以外的副牌尝试。”在方智看来,投资者也希望公司做出一个副线,来证明管理层有能力把自己的业务扩展到类似品类。“海底捞主业发展很好,但单一品牌风险大,对于投资者而言,相比较原单一品牌本身业务增长10%,投资者更愿意看到公司另开拓一小品牌,只占总营收的10%,但每年有100%的增长,这样也能把总体收入往上拉10%。”
此外,海底捞盯上快餐,也多少透露出这家火锅龙头对市占率见顶的担忧。
海底捞的长期个人投资者李望告诉界面新闻,餐饮行业空间大、但行业高度分散,因客户口味、偏好不同,龙头市占率很难提升、有一定天花板。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重后台,轻前台,希望尽量提高固定资本的协同。这与海底捞面馆服务员人数少、自动化程度高不谋而合。
海底捞之前做的冒菜、现在做的面都是围绕海底捞以前的“火锅产线+中央厨房”在布局。冒菜的调料跟火锅类似,可依靠现有的火锅产品线生产,而食材可以依靠中央厨房集中采购,这样可以降低成本。面条的制做难度不高,也可沿用原来的设备。但面和冒菜都属于小店很多的商业模式,“如果要体现重后台的成本优势,一定要多开店,不然用物流车配送1-2家店成本未必低于周边的夫妻店”。李望说。
他还推测,从目前开出来的面馆sku和门店模式相似看,海底捞可能会有内部pk机制,比如让两个团队做类似的生意。
照目前已开出四个不同品牌面馆的孵化趋势,未来海底捞可能会在更多不同区域尝试孵化新的子品牌。
(应受访者要求,方智、李望均为化名)
爆一个年赚千万的餐饮生意模式,都是行业内幕,做好心理准备,心理没有一定承受力的,最好别往下看。
首先做个说明,我在前面揭露了两个超赚钱的餐饮生意模式,并不是教你变坏的,而是教你如何辨别真相的。如果你心脏足够大,也可以这么干,合法合规,我不做评论。但是,我说真话,你就在下面骂人,多少有点脸上贴狗毛--不知好歹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和正文无关
>好,接着讲。这个年赚千万的餐饮生意模式需要有点资源和资金实力。怎么干?
第一步,分析市场需求趋势,锁定一个赛道。现在需求的趋势很明显,性价比、价格亲民、有锅气、有烟火气等等,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1、消费者愿意买单,才好做出势能,才能造成轰动效应,赛道越热闹,后面的赚钱机会就越大;
2、符合需求趋势,做得好能跑出一个让人佩服的餐饮品牌,做得不好也没有关系,该赚的钱已经早早装进了口袋。比如去年的冒烤鸭就是典型的例子。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和正文无关
>第二步,放火造势。联合供应链,挖掘一些在这个赛道上做得不错的店或者品牌,找餐饮方面的大博主吹风,找餐饮专家写行业分析文章,短视频、文字种草、各个餐饮专业的公众号文章,连续分发,赛道很快就会被炒热!
不要以为不可能,这些博主、这些专家、这些公众号都是见钱眼开的主儿,只要钱给到位,什么狗屎都能说出花来!
第三步就好办了,就是做盘的事儿。要么自己起一个盘子,要么和一些原本就在做的店合作,把生意炒得更火点,全国招商加盟。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和正文无关
>告诉想赚钱的餐饮创业者,这个投资小,不用怎么装修,价格又亲民,又有锅气,再加上店里面生活火爆的场面,后期的招商小姐姐小哥哥再用点力,趁着火热的劲儿一年签一两百个不成问题。
加盟费赚钱,设备赚钱,供应链赚钱,多管齐下,很快赚个盆满钵满。如果你心再狠点,专找穷人下手,越穷认知越浅,钱越好赚,有钱人肯定不上当,脑袋聪明;也可以专找那种杀红眼的加盟商下手,越输越眼红,越容易洗脑,钱也好赚。
模式给你讲完了,自己评判,但不用骂我,我也不会这么干,你会不会干我不知道,也不用告诉我。只是说了这些真话,又有很多人开始找我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