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喝奶茶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益禾堂”这个品牌,在广西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不过,买它的时候大家可得擦亮眼睛,前不久,柳州市就有11家山寨“益禾堂”被举报并受到处罚。这两天,记者走访了这些奶茶店的整改情况。
记者来到柳州市桂中大道的这家山寨“益禾堂”奶茶店,整改前,它的店面招牌上“益禾堂”前面用较小字体标注了“一点”两个字。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店并没有取得“益禾堂”的商标加盟许可,招牌涉嫌混淆视听。
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指挥处置中心公平交易处置科副科长 韦庆雄
前后缀的字体都明显小于“益禾堂”这三个字,并且奶茶店店内奶茶杯、吸管、打包袋、封口膜等一些物品上,都是印有“益禾堂”或者是与门面招牌相同的标识,这样容易导致这些标识与“益禾堂”构成混淆,属于侵犯“益禾堂”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经过整改,这家奶茶店的店面招牌和外包装上“一点益禾堂”5个字,已经改成同样大小的字体。在保利商业广场和飞鹅路,也有两家奶茶店在“益禾堂”3个字前后加了小字体,造成混淆。在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两家店都已经做了相应的整改。其中保利商业广场这家店铺的店长声称,被查之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是山寨货。
现场声
之前是叫加比勒益禾堂,因为当初我们也不懂加勒比益禾堂,我们以为是加盟的,以为它也是合法的,我们是挨蒙骗的。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表示,今年以来,他们已经陆续收到31起关于侵犯“益禾堂”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举报,经过调查取证,其中11家奶茶店涉嫌非法使用“益禾堂”注册商标被处罚。目前,大部分商家已经按要求整改。除了这些已经被要求整改的山寨“益禾堂”,记者在人来人往的五星街上,还看到一些名为“益未堂”“益禾烤奶”的奶茶店,同样让人“傻傻分不清”。
柳州市民
有个益未堂,怎么说呢,没有看见它穿头出来,喝完之后口感不一样。
柳州市民
那个益禾烤奶,反正名字挺像,我不太清楚它们是不是冒牌的。你喝过吗?喝过。感觉味道怎么样?我觉得其实差不多。
执法人员:正宗商标有R标
执法人员说,识别商标真假,先认准品牌右上角的大写字母R的标识。只有正式注册的商标,才允许使用R标标识。
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监督管理科科长 张彬
作为商标持有人,商标所有权人,在商标标识的右上角或者右下角的位置打上R注册标记,或者中文汉字“注册”的“注”,一个圈,也起到一个消费提示的作用。如果跟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构成相同和近似,那么就意味着它存在侵犯他人商标权的一种可能。
记 者 | 刘 嘉 青 卉 刘双生
昨天还是‘益禾堂’,今天怎么变成‘××烤奶’了?”最近,爱喝奶茶的市民发现,城区不少“益禾堂”店面一夜之间纷纷“改名换姓”。
近几年,同名奶茶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一时间,真假“益禾堂”让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记者了解到,此次益禾堂举报“益禾堂”侵权,市场监督部门开展执法检查,使得一批假冒店铺原形毕露。
有的店面拆除“益禾堂”招牌继续经营
有的店面招牌改成“益×堂”
街头大批“益禾堂”店面更换招牌
日前,家住城区龙船市场的黄先生发现家附近的3家“益禾堂”店面一夜之间都改名了。记者走访城区玉州路、教育中路、美林街等街道发现,不少“益禾堂”店面的招牌已改名为“益禾×”“益乐×”“××烤奶”等,有的店面甚至把招牌拆掉后继续经营。
在城区人民中路的一家已改名为“益××”的奶茶店,记者以买奶茶之名向该店老板咨询为何改名,老板回应称,因为换了加盟商,后来又改口说,“最近被查了,所以改名经营。”
记者辗转联系上一名山寨“益禾堂”的加盟商。他告诉记者,他加盟的不是正规商标的“益禾堂”,而是另一家公司的连锁店,当时对方曾表示,若加盟后被正规品牌起诉,会有解决办法。“现在正规品牌对‘山寨店’开始调查,要求停止侵权,所以我们才连夜撤换店名。”
益禾堂打假“益禾堂”
4月17日,益禾堂广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9年9月开始,总公司成立维权部门,收集侵权证据,并在今年将证据投诉到玉林市市场监管部门。在接到投诉后,玉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立即对城区奶茶店进行调查核实。对侵权的店铺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经营者将店面招牌名称、包装杯、打包袋等有“益禾堂”字样的所有物品进行销毁。截至4月20日,城区大部分侵权店面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近期执法人员还会抽检整改情况。
据益禾堂公司统计,仅我市玉州区就出现了近80家侵权店铺,其低成本的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益禾堂公司和消费者的权益。接下来,该公司还会对博白、北流、容县等我市各县市区进行调查取证维权,加大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部门加大侵权行为打击力度
4月20日至26日,玉林启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要求各有关单位根据本单位职能以独立或联合执法的形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查处和曝光。
记者了解到,2019年9月20日玉林商标受理窗口正式启动运行,提升企业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加大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商标所有权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督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以注册商标和驰名商标为重点,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和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律师:增强商标保护意识,做合法经营者
梁军律师事务所律师梁承勇提醒,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商标保护意识,主动与假冒侵权行为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商标信誉。应主动进行市场调查,一旦发现侵权、假冒行为,在涉及利益冲突时,拿出有效的证据,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梁承勇提醒广大经营者,应增强商标法律知识,查询企业商标证、信用等级等,了解自己要经营的行业属于哪一类,切勿弄错加盟对象。在决定加盟前应认真核查特许人商标的权属关系和有效期限,不能过分相信特许人的宣传信息及特许人单方出具的证明文件。同时,广大消费者也要认准真正的品牌加盟店,发现假冒门店要通过合法渠道进行举报或投诉,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记者 张宗海)
原标题:益禾堂打假 玉城不少奶茶店换招牌 律师:应增强商标保护意识,做合法经营者
桃李面包吃出锈刀片事件”热度余温尚在,益禾堂奶茶就“无缝对接”。
2月23日,深圳市场监管局在官方微信通报:“顾客5毛钱购益禾堂奶茶喝出3个标签”事件,表示经核实,该店员工在制作奶茶时,未发现遗漏杯中的标签。双方已和解,现已责令涉事门店完善操作规程。
深圳市场监管局官微截图
近日,深圳一顾客网上发视频称:花5毛钱在益禾堂奶茶中喝出了三个标签,次日早晨出现腹泻,医院诊断为细菌感染。当事人透露,2月18日21时许其在某外卖平台上预订了益禾堂饮品丹竹头店的一杯奶茶并约定于第二天(19日)12时许送达。但2月19日中午,当已经用吸管喝了一半,撕开封膜准备把分装的布丁倒进去时,当事人就发现奶茶水里竟泡有3个标签。其表示,当时是参加了益禾堂的一个活动,实际购买奶茶只花费了5毛钱。
都是加盟惹的祸?
实际上,近两三年间,益禾堂因食品安全问题“出圈”上热搜已非首次。
2022年6月30日,岳阳县益禾堂学院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976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4元;2021年9月13日,据媒体报,柳江区商贸街某益禾堂加盟店存在“柜台多处有蟑螂”、“门店小餐饮登记证已逾期”、“有员工未办理健康证就上岗”等情况。对此,9月15日,益禾堂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此事,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彻查、整改。
益禾堂甚至表示,在从加盟商签约到门店开业运营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强调和采取监督干预措施防范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但是很遗憾,这次仍然发现有加盟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此,我们深感痛心与自责,并向大家致以诚挚歉意”。
官网资料显示,“益禾堂”为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原叶手作时尚茶饮品牌。到2021年10月,益禾堂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5600家。
据了解,对于需求旺盛的茶饮行业来说,为快速抢占市场,不少品牌会选择加盟模式进行快速扩张,这就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相比益禾堂,蜜雪冰城有过之而不及
相比益禾堂,在通过加盟疯狂扩张,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方面,蜜雪冰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做出了“行业典范”。
蜜雪冰城官方微信上公布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公司共有门店数量22,276家,两年前,蜜雪冰城门店数刚刚突破1万。根据窄门餐眼数据统计,蜜雪冰城门店数量位居国内现制茶饮行业第一。
快速扩张期间,蜜雪冰城开始屡上热搜。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3月-9月,平均每15天就有媒体报道一起蜜雪冰城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讨论。
同期,蜜雪冰城也通过官方微信进行“自我检讨”:在2022年1月、2021年12月、7月企业内部自查中就发现,湖北武汉、浙江衢州、湖南长沙等地门店出现水果变质问题;山东济南、河北邯郸、云南昆明、河南信阳等地门店员工不戴手套,直接接触水果原料等问题。
与益禾堂一样,虽然蜜雪冰城多次表示,内部严抓食品安全,并从去年开始定期公布内部自查报告,但伴随着门店疯狂扩张,食品安全问题依然频出。
在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加盟品牌的内部管理和质量内控体系都不够完善,加之很多加盟商为了节约成本、尽快盈利,在人员的管理培训和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都不会全力落实,基于此,即便快速扩张,但管理跟不上,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对品牌建设也是有弊无利。
【记者】李劼
【作者】 李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