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拿起手中的筷子
就放弃了心中的瘦子
“人生在世,火锅二字”
有什么事能比吃顿火锅来的过瘾?!
< class="pgc-img">>老牌坊鱼豆花火锅
< class="pgc-img">>老牌坊的价格小贵,但其主打的鱼豆花火锅,真的很好吃~
地址: 幸福路52号
人均:89
< class="pgc-img">>火车小镇一品蒙阳海拉尔炭火锅
< class="pgc-img">>他家算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店了,在火车里吃火锅,想出这么好的创意,真的要给他132个赞(为什么是132个我也不知道),环境特别,味道也很赞。
地址: 进乡街73号(哈铁物资中心院内火车上)
人均:77
< class="pgc-img">>朋克家火锅便利餐厅
< class="pgc-img">>听名字会以为这家店很摇滚,看到后才会惊呼,天呐这么清新文艺,纯纯正正的北欧风,连点餐形式都很佛系,推着小车到选餐处自助,看见即所得,不用去猜菜码有多大~
< class="pgc-img">>地址: 幸福路30号春江新城底商(电工小学校对面)
人均:60
><>这么一群特别的餐饮人,在他们身上,诞生了很多规模化的大品牌,门店数量动辄上千家;在他们身上,似乎任何一个小品类都能做成上亿的大生意;在他们身上,餐饮创业似乎没有限制,在哪都能干出成绩。
他们,都来自东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北餐饮人。
< class="pgc-img">>前不久,红餐网(ID:hongcan18)走访了东北的一众餐饮人,包括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张亮、隐厨创始人李伟、麻辣速递创始人钟钰喜、老厨家第四代传人郑树国、将军牛排联合创始人杨学东、五谷渔粉创始人程志斌等。
加上此前红餐网专访过的辣莊创始人鲁小旭、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冰城串吧创始人张利、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等,东北餐饮人独特的气质给红餐网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来自东北黑土地的餐饮好手们,虽然经营的品类、理念不尽相同,却都在餐饮界“有头有脸”,叱咤一方,令人佩服。
1 东北人干餐饮“猛”在哪?
如果要给东北餐饮军团取一个代号,“东北虎”再合适不过了。东北虎勇猛无比,东北人干起餐饮来也是如此。
猛在哪?红餐网(ID:hongcan18)总结了3点:
1 动辄上千家店,品牌规模之大令人震撼
都说东北人实在,什么都往大了做,品牌似乎也不例外。在东北餐饮人手上,诞生了众多规模化的大品牌,门店数量之多,令人震撼。
2018年底,杨国福接受红餐网采访时表示,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数量已达5000家;
< class="pgc-img">>△杨国福麻辣烫
2019年,另一麻辣烫领导品牌张亮麻辣烫宣布全球加盟店突破4500家;
走访哈尔滨时,红餐网从五谷渔粉创始人程志斌和无名缘肉沫米粉创始人曹云波处得知,前者全球门店已突破6000家,后者全国门店也逾3000家。
除此之外,拥有1000家及以上、500家左右、200~300家门店的品牌也有很多:
1000家及以上:阿里巴巴烤串、麻辣速递酸辣苕粉、刘一锅、秀海福麻辣烫、鑫龙福麻辣烫等;
500家左右:主打原生态铁锅烀肉的313羊庄、“饺子界的华为”喜家德虾仁水饺等;
< class="pgc-img">>△喜家德全国门店已突破500家
200~300家:火锅品牌辣莊、名都晓荷塘、健晟星期天、您做煮、主打东北特色餐饮的山河屯铁锅炖……
如此多规模化的品牌,通通出自东北餐饮人之手!
2 麻辣烫、米粉、饺子,小品类都能做成大生意
细数东北人做大做强的品牌,小品类和小单品占了大多数。 麻辣烫、米粉、苕粉、水饺、烧烤、羊杂等,都是街边再普通不过的食物,很多甚至不是东北本地的食物,都被东北餐饮人发掘了出来,并做成了大生意。
比如,麻辣速递的酸辣苕粉其实就是常见的红薯粉,单品价格在13元左右,单店月流水过万;
< class="pgc-img">>△麻辣速递的酸辣苕粉
无名缘米粉主打肉沫米粉,一份单人套餐只卖16元,也成就了不少年入百万的创业者;
麻辣烫,四川街头的草根小吃,麻辣烫“双子星”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把它做到了全国知名。其中,张亮麻辣烫平均客单价20元左右,年营收50亿;
水饺,传统中华饮食代表之一。喜家德只卖5款水饺,500多家直营店年产值超30亿……
3 背井离乡不算啥,外地创业一样风生水起
由于东北经济衰退,发展机遇不足,过去一二十年间,大部分东北人选择了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做生意,最常见的便是开一家小餐馆。
北京、上海、深圳、长沙……东北餐饮人创业的身影遍布全国各地。东北人实在,餐馆大都便宜、份大、性价比高,征服了不少食客,活得通常也不错。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在全国餐饮界干出了名气。
比如,餐饮界流传的“南木屋北冰城”,“冰城”所指的冰城串吧,就是东北人张利2004年在北京创办的,如今已经成为烧烤品类的头部品牌之一。
< class="pgc-img">>△在北京创立的冰城串吧
创造了小品类资本传奇、获得九毛九和弘毅等投资的遇见小面,则是大庆娃宋奇和两位校友在广州创办的,目前门店主要分布在广深地区,其诸多创新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
总部位于长沙,凭一己之力做火一个品类的五谷渔粉,其创始人程志斌更是东北人在外拼搏的典范。他干了20多年餐饮,经营过小餐馆、火锅店、石锅鱼城、饺子城、东北饭店连锁等,2012年才创立了五谷渔粉,如今门店数已近6000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五谷渔粉公众号
背井离乡本来就足够艰难了,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竟然还能“混”得风生水起,这群东北人真真切切地演绎了什么叫“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2 为什么东北人干餐饮这么猛?
关于这个问题,服务过张亮麻辣烫、无名缘肉沫米粉、将军牛排、名都晓荷塘等众多东北餐饮品牌的餐瘾连锁商学院创始人鲁正进也曾思考过,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这跟东北餐饮人的个性、定位、眼界和格局都有关系。
在此,红餐网(ID:hongcan18)也尝试通过过去对众多东北餐饮人的采访,解锁东北餐饮人的创业精神和成功密码。
1 敢闯敢干,选择大于努力
有人说,大部分的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趋势决定的。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
餐饮作为一个典型的勤行,努力磨练内功很重要,选择合适的赛道、品类更重要。若选对了路,则有可能会以十倍百倍的速度乘风破浪;若选错了,幸则偏安一隅,败则灰飞烟灭。
东北餐饮人厉害的地方之一,就是敢选敢做,善于发现某个品类或模式的市场潜力,热衷于探索、改造一些消费者熟悉但没人做过的、“接地气”的小品类。 这得益于东北人与生俱来的价值观,以及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
从价值观来看,东北人实在,骨子里流传着“闯关东”时就磨练出来的“敢闯敢干”的精神,不怕失败,乐于接受新事物。
< class="pgc-img">>△东北麻辣烫其实源于四川
麻辣烫源于四川,米线源于南方,烤冷面源于朝鲜,煎饼果子出自天津,早前很多东北人甚至听都没听过,市场也是一片空白,东北餐饮人把它们改造成自己人爱吃的样子,就这么引进了东北,进而推向全国。
除此之外,东北特殊的经济环境也是影响东北餐饮人选择的关键。
黑龙江省工商联餐饮商会秘书长宋勇告诉红餐网,2000年至今近20年间,东北经济衰退,就业环境险峻,大量工人下岗,这些工人们没经验、资本有限,进入餐饮行业只能选择门槛较低的品类,快餐、小微餐饮便备受欢迎。
杨国福和张亮,创业之时受资金限制,没有投资能力做大店,一开始就是从小小的麻辣烫做起;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创业之初做的是高大上的酒楼酒店,生意也不错,后来嗅到别的商机,开始战略转型,把经济和资源往快餐上转。最终,这三个品牌都冲出来了。
< class="pgc-img">>△张亮麻辣烫
宋勇认为,杨国福、张亮、喜家德等东北品牌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它们的每一步都适时踩在了合适的位置上,顺应了餐饮发展的风口和趋势,某种程度上来,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三公消费和高端餐饮下滑后,整个市场都在向小微快发展,小微快餐饮因此爆发,这是风口决定的。”
2 懂得专注,特别能抵制诱惑
东北餐饮人做得比较出色的,都是比较专注的,聚焦于一个品类,专心把产品打造到极致。
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张亮曾告诉红餐网,这些年能走到现在的规模,就是因为自己专注、克制。他坦言,自己创业过程中也遇到很多诱惑,周围的朋友有的去做金融,有的去做房地产开发,都挣了大钱,他也动过心,但最终还是决定做好这一碗小小的麻辣烫。
面对各种诱惑和劝说时,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儿做好就足够了”。 这句话,也是大部分东北餐饮人的心声。
健晟星期天创始人张伟常跟团队说,“我们只研究火锅,只研究锅的事,研究其他的可以离开了”;
2002年,有过10年餐饮创业经验、经营多个品类、开过20多家店的高德福决定余生只做饺子。于是,有了 “喜家德水饺”,秉承“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理念,把放心美味的水饺带到全世界;
< class="pgc-img">>△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的人生信条
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宋奇从“遇见小面”4个字里提炼出“小”字,每天琢磨的就是小面、小串、小卤、小粉等小东西,坚信“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能改变世界”;
无名缘米粉,10年来就做好一碗性价比至上的米粉……
3 粗中有细,注重公司体系化运营
很多规模化的东北餐饮品牌,每年都以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的速度在全国疯狂开店,其中一大利器就是加盟。
关于加盟,业内历来褒贬不一。但东北餐饮人似乎尤其钟爱加盟,除了喜家德坚持直营外(曾经也开放过加盟),张亮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313羊庄、刘一锅、冰城串吧、阿里巴巴烧烤、无名缘、五谷渔粉等连锁企业,都是通过加盟完成了门店扩张。
这是因为,很多东北品牌主打小品类、小单品,它们天生就具备做加盟连锁的基因,比如简单易操作、品种单一、用工少、好复制、投资少、店面管理比较简便等。
< class="pgc-img">>△米粉、烧烤、饺子等好复制,更易做成加盟
另一方面,东北餐饮加盟的飞速发展也跟东北的人情社会有关。以张亮麻辣烫为例,它的第一批加盟者是张亮的亲戚好友,见到张亮挣了钱,也想跟着做;而张亮是典型的东北人性格,有钱大家一起挣,不藏着掖着;于是,朋友间互相介绍,广阔的人际关系网一交织,便蔓延成了庞大的加盟大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东北人加盟做得好,关键是他们对加盟体系的流程打造和品牌标准化的建设。
东北餐饮人做加盟自有一套,一方面,他们往往注重运营体系的建立,讲究“总部连锁,店铺复制、体系支持”,更聚焦加盟商的店面存活率,维持品牌的长久,跟很多速生速死、不关注店面盈利的品牌不一样;
另一方面,他们对供应链和标准化建设十分看重,很多品牌都建成了自有中央工厂、物流基地等,保障加盟店和总部的口味统一。
时至今日,东北餐饮品牌已经借助加盟,形成了一套精密的品牌打法和规模化打法,粗中有细,制霸市场。
4 热爱餐饮,热衷于把兴趣做出价值
很多东北餐饮人的创业故事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却始终保持着对餐饮的热爱,对困难甘之如饴,坚持到最后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比如辣莊创始人鲁小旭、隐厨创始人李伟、麻辣速递创始人钟钰喜等,对他们来说,餐饮是一种情结,是人生最大的爱好,正是这股动力让他们拼搏、坚持、做出价值。
< class="pgc-img">>△辣莊穿越文化火锅
辣莊创始人鲁小旭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便瞒着家里人,偷偷干起了餐饮。创业三次,总共干了9年,赔了7年,损失1000多万。跌入最深的谷底时,“每天都很失落”“不和朋友联系”“怀疑自己”,他也自己一个人扛了过来。直到2014年开始打造穿越文化的火锅餐厅辣莊时,他的餐饮之路才逐渐进入正轨。
要知道,鲁小旭是货真价实“家里有矿”的富二代,以他的家庭条件,根本不用起早贪黑、创业吃苦,但他说,那不是他想要的,开饭店虽然辛苦,却是他想从一而终的事业。
隐厨创始人李伟接受红餐网采访时更是表示,餐饮已经是他生命的全部,他热爱餐饮,创业多次、几经波折磨难却从没想过改行:“就算有一天破产了,支个摊卖盒饭一样会干餐饮;成亿万富翁了,可以干点轻松的了,也还是会选择餐饮。”
< class="pgc-img">>△隐厨内景
麻辣速递创始人钟钰喜常说自己不会说话,但一聊到餐饮时,就能侃很多,谈自己的理解、对某个项目的看法等,滔滔不绝。
宋勇认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兴趣做出价值、做出成就感、做成事业,也是东北人干餐饮特别猛的原因之一,“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干出个样子”。
结语?
在餐饮界,东北餐饮人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创造了众多规模化的全国性品牌,善用加盟,粗中有细,门店运营和标准化建设都值得各位餐饮人琢磨。
至于文中总结的东北餐饮人共性,为红餐网观察、采访、总结而得,很多点比如热爱餐饮、专注聚焦等,其实也是大部分餐饮人的共性,并非东北餐饮人所特有,但在特定区域下,东北餐饮人确实表现得尤为突出,令人佩服。
本文特别感谢黑龙江省工商联餐饮商会秘书长宋勇、黑龙江省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杨茂盛、餐瘾连锁商学院创始人鲁正进等东北餐饮人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锅行业大咖风云际会,论道中国火锅的未来与国际化发展之道,2018年4月24日上午9点,一场国际火锅盛会在上海拉开帷幕。
本次2018年中国火锅产业发展大会,以“聚合创变,共享蔚蓝”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火锅进化论,并发布了2017年中国火锅产业发展报告和2017年中国火锅百强企业名单。
新趋势、新动态、新聚变,2017年,火锅产业总销售额为11700万元,中国餐饮百强占比30%份额,一直稳健发展。其中,重庆、深圳、郑州、上海、哈尔滨的火锅消费表现强劲,成为傲视全国的领先板块。
会上,中国烹饪协会火锅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中国火锅产业发展报告》国内篇和国际篇,一些重要的趋势性在报告里呈现,特为大家总结出来国内篇,可供业内参考。
一、高端火锅依旧疲软,中低端火锅的表现活跃,形成了快餐化、低消费、经常性的消费特点。具体表现是——
1、便携式火锅成为市场亮点
伴随着外卖市场的逐步兴起,低端消费人群对快餐品类提出更高要求,便携式火锅正逢其时,在全国各地领异标新,建立了简易、快捷、便利的细分品类,成为快餐外卖市场的中坚力量。
2、网红火锅店逐渐退潮
依赖互联网营销模式的火锅企业依然找不到成功模式,“折腾营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餐饮人所唾弃,品质经营继续成为主流。通过制造噱头忽悠顾客的火锅企业,已经陆陆续续被清场离开,前几年曾经风头劲爆的火锅企业已经不见踪迹。
3、改头换面的低端火锅受欢迎
传统低端火锅企业以麻辣烫、麻辣串串、冒菜等形式改头换面,深受大众年轻人群喜爱,在火锅市场形成很大影响。从东北走出的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气势正盛,已经在全国发展了数千家的加盟企业,盈利能力较强,逐渐在消费者心智当中成为知名度很高的火锅品牌。
4、更精准的垂直定位
高端店铺逐步让位于特色火锅,定位清晰、决策合理的火锅企业,他们正在努力抢夺市场份额,扩大自己的门店数量,不断增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郑州巴奴以海底捞为竞争目标,毫不顾忌的张扬自己的产品个性,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品牌主张,千方百计攻击海底捞的经营短板,在郑州、无锡市场上确实超越了海底捞,成为火锅企业突破市场瓶颈的标杆品牌
5、跨界经营成为新途径
被誉为“快火锅之王”的呷哺呷哺正力图抹掉消费者心目中的“快”字,新战略将呷哺呷哺的模式从“快餐”转型为“轻正餐”,并在火锅中植入茶饮产品,以“火锅+茶饮”的创新商业模式,打造“火锅界中的星巴克”。
呷哺呷哺不但对原有品牌重新定位,其在2016年新推出的中高端火锅“湊湊”,同样主打火锅+茶饮”,现已布局门店二十余家,受到顾客追捧,成为火锅产业不可小视的后起之秀。
二、火锅品牌经营进入到比拼内力阶段,撞大运式经营的企业难以找到生存空间
1、餐饮运营理论愈加成熟
中国烹饪协会火锅委员会极其重视火锅运营理论的整理和完善,不断推陈出新,传播互动。
通过火锅委主办的产业大会、火锅中国行包头站、广州站、成都站等活动,关注产业趋势,发布运营信息,推介强势品牌,研讨运营方法,使火锅产业发展体现出勃勃生机。
2、火锅企业的运营能力愈加老到
资深火锅企业:海底捞、黄记煌、骑龙火锅,面对市场不断出现的挑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建立细分品类企业和增加外卖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力突破瓶颈,扩大影响触角。
3、市场环境愈加“嫌贫爱富”
产品供应商、产业服务商、地产商等火锅上游企业更加注重回报率和成功率,在价格、服务方式和便利性方面,对品牌企业、规模企业偏爱有加,给予更多的优惠和让利,使整体餐饮企业的市场环境苦乐不均,拉大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差距,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弱势企业想通过常规手段跟上强势企业的步伐愈发艰难。
4、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愈加“关注品牌”
同一品类的不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火锅品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出现严重负面事件的火锅企业,轻者出现经营动荡,重者可能从此离场歇业
在消费者的关注下,深谋远虑的火锅企业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品牌,努力通过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通过专业公关手段建立企业长效机制,正面诉求企业的用心和主张。
三、人口红利悄然消失,员工缺失形势严峻
员工对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成长空间的要求与企业能够给予的条件形成差距。无责任底薪标准、职务升迁、五险一金、空调房、荤素搭配、每周双休等要求,让日益艰难的火锅企业入不敷出。
这些在其他企业中看似正常的福利待遇,对绝大多数火锅企业来说好似难以负重的包袱,既希望能够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增强工作激情,又不愿提高成本让本已微薄的利润变为空中楼阁,左右两难,无法兑现不断许下的承诺,导致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
火锅企业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即使面对这样严峻的状况,大部分企业依然实行呆板的固定薪金方式,让从业员工感受不到奋斗目标和工作乐趣,使本来就短缺的员工数量不断下降。
四、向自我挖潜要效益,坚持做到六个“并重
2018年,餐饮市场依然突出“三高一低”问题,火锅企业实现良性循环需要树立长远意识,调整模式,强化定位,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1、坚持做到线上与线下并重
互联网时代,没有谁还会忽视互联网的力量在企业经营当中的作用。互联网带给买卖双方的便利和快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规则和方式。但餐饮企业固有的社交、保鲜和商圈三大功能依然使餐饮保持着原有特征,所以,火锅企业在重视线上传播和交易的同时,也要重视线下门店的现场体验,使到店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2、要坚持做到管理和经营并重
传统火锅企业的强项是经营,而在管理上更多采用家族方式进行。这样的人管人的方式做单店可以,做连锁则险象环生。无论直营还是加盟,许多火锅企业失败的原因就在于鞭长莫及,线门店的管理状态与总部相差太大。经营和管理是一对鸳鸯,两者并重才会喜结连理。
3、要坚持做到稳定和发展并重
稳定是基础,发展是大局。火锅企业没有稳定的基础,发展战略就无从谈起,反之亦然,没有了发展的稳定,充其量不过几家小门店,难以形成影响力。
4、要坚持做到做强与做大并重
做强是前提,做大是目标。一个火锅品牌,在经历了创业、成长之后,通过多种方式做强是必然的,用不着纠结,也是企业成熟之后的必然结果。当然,在没有一点运营经验的情况下就目标高远,那是对火锅运营缺少了解,需要通过开店补课才会有所体验。
5、要坚持做到员工利益与企业效益并重
比较容易获得员工认同的管理主张,是先员工效益,然后才是企业效益。那种把企业效益排在员工效益之前的方式,今天很难打造出一个攻坚克难的团队了。在员工缺口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让员工满意是一个大前提。企业效益是员工工作的结果,有远见的火锅企业家们务必要清醒认识。
6、要坚持做到品牌与效益并重
品牌是个好东西,在招徕顾客、吸引加盟、租赁门店和降低食材价格都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2018年,是火锅品牌逐步进入两极分化的一年,强者逾强,弱者逾弱,弱势火锅品牌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当各种生产资源、经营资源、管理资源日益趋附于强势品牌的时候,全国性火锅市场将被100个左右的品牌所垄断。
虽然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但市场竞争的惨烈就是这样,一小部分品牌优哉游哉,一大部分品牌经常性进场撤场。长期坚守在火锅一线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家将是最后的胜者,他们触觉敏锐、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会带领团队不断进取取得成功。
附上火锅100强名单——
成都知名火锅品牌大龙燚火锅位列第50强,其余上榜的有:刘一手、香天下、麻辣空间、狮子楼等火锅企业:
1、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2、上海鑫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3、黑龙江省张亮餐饮有限公司
4、重庆顺水鱼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5、重庆刘一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7、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8、重庆朝天门餐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重庆市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10、江苏品尚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
11、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北京黄记煌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3、四川香天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14、浙江凯旋门澳门豆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5、重庆德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6、重庆骑龙饮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17、重庆市巴江水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18、北京于记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19、黑龙江省年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0、重庆沈洪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1、江苏七欣天餐饮管理连锁有限公司
22、黑龙江省星期天餐饮有限公司
23、山东顺风肥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4、重庆奇火哥快乐餐饮有限公司
25、刘一锅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26、哈尔滨市辣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7、黑龙江省晓荷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8、鲁西肥牛(重庆)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9、上海傣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30、四川麻辣空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31、内蒙古三千浦餐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32、江西季季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33、大连形德莱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34、重庆晓宇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
35、南百年老妈饮食管理有限公司
36、北京胜利穆斯林文化园有限公司
37、河北大胖人餐饮连锁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38、捞王(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39、上海左庭右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40、深圳三城鸡本煮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41、上海龙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42、莱芜骑龙豆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43、重庆辣天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44、北京新辣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45、成都蓉城老妈实业有限公司
46、重庆巴九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47、威都市老码头餐饮乐有限公司
48、长沙大斌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49、昆明大滇园美食有限公司
50、成都大龙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51、河南巴庄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52、北京井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53、甘肃鸿兴实业集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54、郑州市舒记餐饮有限公司
55、成都盛世麒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56、重庆市齐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57、成都狮子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8、重庆摇钱树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59、北京老门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0、如一坊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
61、四川蜀韵蜀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2、黑龙江家佳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3、铁岭川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4、创梦(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5、河北侯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6、无锡大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7、福建省雍和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68、佛山顺德区邹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太艮堡毋米粥)
69、天津江一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70、上饶市三缘肥牛餐饮有限公司
71、鑫客莱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72、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有限公司
73、普洱爱伲牛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74、重庆江由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75、北京鼎汤食府有限责任公司
76、洛阳天府火锅饮食服务有限公司
77、侪南彦盛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烂豆花火锅连锁
78、北京健平欣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79、北京市福口居美食有限责任公司
80、润酷火锅餐饮连锁机构
81、湊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82、北京味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83、佛山市东灶餐饮有限公司
84、扬州九鼎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85、重庆市十五载餐饮有限公司
86、潍坊市尚安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87、新疆疆逸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金鲁西肥牛火锅连锁)
88、河南柔时餐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89、上海吴老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90、炎神(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91、北京李老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92、川老板火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93、上海吉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94、山西香一锅食品有限公司
95、北京芝麻花餐饮有限公司
96、合肥大别山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97、北京古铜老院餐饮有限公司
98、昆明真和餐饮有限公司
99、吉林市风喜园餐饮文化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100、山东四同餐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