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第29期食品监督抽检产品信息通报
上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第29期食品监督抽检产品不合格信息 | ||||||||||||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商标 | 不合格项目║检验结果║标准值 | 分类 | 公告号 | 公告日期 | 备注 |
1 | / | / | 信州区蜀湘记四川冒菜馆店 |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滨江西路66号-27#1-014 | 勺子 | / | /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0.066mg/100cm2||不得检出mg/100cm2 | 餐饮食品 | 2023年第29期 | 2023.12.25 |
010年,古茗诞生于浙江台州大溪镇。
2013年,新时沏第一家店在金华开业。
这两个茶饮品牌,都看上了浙江三四线下沉市场,都主打高性价比,产品有诸多相似,甚至常常是挨着开店的。
至今,古茗2000家店,新时沏1500家店。他们相互竞争,也相互成就。
相比于古茗的冷链配送、供应链深耕、加盟商严格管控等后端优势,新时沏在获客引流、门店运营上有自己的优势。
今天,来介绍一下新时沏这个品牌。
作者|国君
一、一场叫卖Battle,惊动了交警和公安
大约在2017年,新时沏台州第14家加盟店开业,正好开在古茗的隔壁。台州是古茗的大本营,当时已经有数十家门店,朱骏决定拿出自己的“绝活儿”好好打这一仗。
开业当天,新时沏总部为这家20平的门店派去了20个“叫卖员”(新时沏的特殊岗位,每家店配一个),在店门口疯狂揽客。
对于古茗来说,在自己的地盘,被“外来的和尚”打败,颜面何存。从不叫卖的古茗总部不甘示弱,也派去了20个员工,同台叫卖。
< class="pgc-img">新时沏叫卖员叫卖揽客
>当时的景象甚是热闹,两家约20平的店铺前,40多个人在门口分成两班抢顾客,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气场一个比一个强。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甚至造成了交通拥堵。有顾客以为两家打起了群架,直接报警。
最后交警和公安都来了,这场为期3天的叫卖大PK才宣告结束。当然,两家的老板也都想明白了,大家是要做生意的,搞这么多人吵吵闹闹谁也没钱赚,最后达成和解。
新时沏的创始人朱骏笑着回忆这件往事。“在浙江区域,我们两家一直在对着打,在台州、温州古茗赢得多。在金华、丽水古茗打不过我。”
两家的促销也经常故意撞车,一家开展买一送一,另一家全场5块紧随其后;产品也时而会有雷同,这家柠檬和柚子卖得火,另一家也跟着上;一家上了草莓,另一家没几天也出现在菜单上。
< class="pgc-img">新时沏和古茗的促销也经常“撞车”
>甚至在温州和台州,古茗和新时沏有50%的店铺都开在一起。古茗创始人王云安对于朱骏来说,是名副其实的“隔壁老王”。
但朱骏对这个“隔壁老王”还挺感谢,“我们和古茗打了这几年,成长很快,各自有赢面。现在古茗2000家,我们1500家,反而那些曾经很火的品牌逐渐销声匿迹。”
朱骏也坦诚,在供应链、加盟管理、品牌打造上,古茗比新时沏做的好,他们正在快马加鞭进行深耕和布局。但在门店的引流获客、直营店运营上,新时沏有自己的一套。
这个方法就是朱骏自创的“一招制敌”叫卖系统。这个看起来有点LOW,毫无技术含量的叫卖,也能成为品牌的制胜法则吗?
二、独创“叫卖系统”,营业额涨40%
新时沏曾在两个相近的门店做过一个实验,一家叫卖一家不叫卖。经过几个月的测试,用叫卖的门店,营业额比另一家高出40%。
提起叫卖,似乎不体面,不高级,还容易让人联想起“江南皮革厂倒闭了!黄鹤老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等独特的温州式叫卖风格。
但新时沏就是靠着这个系统,打造出内部一个核心竞争力。毕竟,对于在三四线市场开奶茶店的加盟商来说,只要能拉来客人、赚到钱,就是王道。
这套叫卖系统来自新时沏的创始人朱骏。2011年,大学毕业的他在临安加盟了一家“小兔子奶茶”,当时的加盟总部对加盟商少有关注,生意不好的朱骏每天都在想办法。许是受到风靡全国的江南皮革厂启发,朱骏萌生了出去叫卖的主意。
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到街上扯着嗓子喊“美女们,奶茶来了”“哇,美女,就是你了,珍珠奶茶来一杯”。喊着喊着生意逐渐有了起色,而在喊的过程中,喊什么?怎么喊才能把人拉来,朱骏总结了一套心法。
后来离开临安回到金华之后,朱骏想到了创立自有品牌。而且野心不小,他想打造一个以“鲜茶鲜水果”为主的奶茶新时代,于是取了沏茶的沏字,代表新鲜现泡。
新时沏成立后,先后推出了“一颗鲜柠檬”、“霸王柚”等爆款产品,加上正好赶上了新茶饮的爆发期,在2015年发展就走上了快车道。而此时朱骏也把自己的叫卖,变成了一个系统,有课程、有话术、有评级、有绩效,让叫卖成为了品牌的“独门秘籍”。
< class="pgc-img">新时沏“霸王柚”产品
>1、专人专岗,叫卖员是门店标配
新时沏的大部分门店,一家店除店员之外,会有一个专门的叫卖员岗位。这个叫卖员要经过总部培训、评级。
叫卖的时间,一般会在早高峰和晚高峰各两个小时里,叫卖员要定时出来招揽顾客。
一开始,所有叫卖员每天嗓子都会哑。但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之后,声带会慢慢适应这个强度,哑的概率就会逐渐降低,一个叫卖员才能出师。所以叫卖的话术好学、培训好做,但叫卖员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这也是很多品牌无法抄走的门槛。
2、叫卖员分三个等级,还有绩效考核
在新时沏,叫卖员有时候工资比店长还高。叫卖员分为三个等级:金牌叫卖员、专业叫卖员、普通叫卖员。
金牌叫卖员的标准是:工作满一年,一小时能够叫来30个人。专业和普通叫卖员要求分别是一小时20个人、10个人。
在培训上,金牌叫卖员必须要修三门课,其他级别分别要修两门课和一门课。
叫卖员还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带徒弟,一个金牌叫卖员必须同时带3个徒弟,专业带2个,普通带1个。
< class="pgc-img">叫卖员名称分级,培训、工资会随绩效分级
>在底薪的设置上,每个级别之间,底薪相差500元。而绩效考核,就是根据每天叫到店里的人来计算。
3、叫卖话术,看人下菜碟
最初的叫卖话术是朱骏自己总结的,后来在品牌发展过程中,话术也一直在升级。
目前新时沏的叫卖话术,会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穿着、带不带孩子、是否单身、是和闺蜜一起还是和男朋友一起等维度,有详细的划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会对号入座地选用合适的话术。
< class="pgc-img">根据不同的信息维度选用合适的话术
>看到带小孩的顾客,会说“来来来,草莓芒果,新鲜健康”;
不带小孩的单身女顾客,会讲“ 哇!美女,这么潮,就是你呀,来一杯鲜榨果汁”;
情侣结伴同行的,会讲“帅哥美女,情侣套餐来一杯”;
年纪大一点的女顾客,会喊“红豆奶茶, 甜甜蜜蜜呀”“快来一杯水果茶,好心情一整天”;
人流量特别大的时候,就会喊“老板不在、亏本大甩卖,全场特价、买一送一”等等。
4、叫卖变成一种即兴表演
新时沏的叫卖员,有自己的服装,最近升级成cosplay。叫卖员集体装扮成小丑,还上了道具:气球、单页、试饮品等。
< class="pgc-img">叫卖员还有叫卖道具
>而在叫卖员的挑选上,朱骏有自己的一套:一定要是男的(顾客女性居多)、长得要帅、脸皮要厚、声音要亮、腿脚要勤。而且语气和声调都有讲究,奶茶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一定要在叫卖中让顾客感受到你的快乐,被渲染起来,成交率才会高。
其实每一个叫卖员,都是一个演员;每一次叫卖,就是他们在门店这个舞台上的即兴表演。
三、计划5年新开5000家店,供应链是重点
2015年是新时沏加速度发展的一年,也是最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加盟店、直营店骤然增多,加盟商管理、内部管理乱套了,供应链也跟不上,全线断货,无米下锅,新店装修也来不及。
以前一个加盟商选好址之后,一个月就可以开业,当时要3个月才能开业。这一年,新时沏的团队,从管理、运营、供应链等全方位被市场吊打。
“我们也花了大半年时间,一方面安抚加盟商、一方面加快寻找供应商,建立仓库,组件配送车队,优化配送路线。”朱骏说。
< class="pgc-img">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病新时沏用了大半年解决
>目前在供应链方面,新时沏的配送频率是一周一配。和古茗的两日一配有距离。
但以水果茶为主的新时沏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他们总部配送茶叶、糖浆、小料等保质期长的原料。
水果的配送直接联系百果园等几个水果连锁店,每个地区的门店都由这些水果连锁品牌直接配送,这样最能够保证水果的新鲜和品质。“其实,在水果配送方面,我们几乎没什么钱可赚。”朱骏表示。
目前新时沏在浙江有800家门店,另外的700家门店分布在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密集度不够。面对5年新开5000家店的目标,供应链、配送系统版本过低,仍然是品牌面临的挑战。
朱骏目前在想的新办法是,希望通过和正新、绝味等有成熟配送线路的企业合作,打通整个供应和配送。
四、从生意到事业,茶饮业公司化之路刚起步
新时沏通过自己独特的叫卖系统,成就了如今1500家店的体量。
但接下来,随着竞争的升维,新茶饮经营的本质正在从卖一杯奶茶,转变为经营公司,经营数据。
< class="pgc-img">随着竞争升维,新茶饮需要更多经营
>而对于类似朱骏这样的经营者来说,必然要经历从花式引流到向供应链要利润、从奶茶店生意到新茶叶事业的蜕变。
最终,所有的新茶饮企业,必然是品牌公司、客户公司、供应链公司、设计公司的总和。
统筹|政雨 编辑|孙超 视觉|江飞
文章为咖门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咖门(KamenClub)
— 商务咨询 —
18339988529(同微信)|17310709150(同微信)
— 课程咨询 —
13253329903(同微信)|17744612803(同微信)
>如今,频频让肯德基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不是疯狂星期四的魔性文案,就是又魔改了哪款小吃。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肯德基不仅魔改小吃的频率越来越高,还带坏了一众洋快餐走上「歧途」。
前有汉堡王和小浣熊联名汉堡里夹干脆面,后有麦当劳推出香菜冰淇淋。
汉堡王小浣熊干脆面汉堡
麦当劳香菜新地
这期内容,我就来聊聊为什么肯德基要整活。
01老北京鸡肉卷是怎么来的?
2002年,时任百胜大中国区总裁,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掌门人苏敬轼向米国总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想把塔可钟(Tacobell)引进中国。
苏敬轼
塔可钟是一家经营墨西哥风味快餐的品牌,和肯德基算是同门兄弟。但苏敬轼此言一出,美国总部的老外们纷纷反对。
塔可钟(Tacobell)
在老美看来,墨西哥美食的口味,只有美国人吃得惯。塔可钟也尝试进入过新加坡,可惜铩羽而归。
但苏敬轼对自己的判断十分坚持。
为了印证中国消费者可以接受墨西哥口味,2002年6月,肯德基在中国推出了新品墨西哥鸡肉卷。
作为塔可钟入华的前哨战,墨西哥鸡肉卷一炮打响,面对这份漂亮的数据,美国总部不得不认可苏敬轼的判断,第二年,塔可钟的第一家门店在上海诞生。
遗憾的是,塔可钟没能成为下一家肯德基,连必胜客的车尾灯都没看到,仅仅5年后就因经营不善退出中国,直到2016年才正式回归。
但苏敬轼的判断是准确的,他是真的很懂中国人的口味,世界美食版图里,墨西哥绝对是最符合中国人饮食偏好的国家之一。
塔可钟入华成功后,苏敬轼交上了第二份企划,希望在中国打造一个原创的中式快餐品牌。
承接大受欢迎的墨西哥鸡肉卷,肯德基顺势推出了老北京鸡肉卷。
老北京鸡肉卷
这个产品的推出也很聪明,首先墨西哥鸡肉卷已经很火爆,老北京鸡肉卷就在墨西哥鸡肉卷的基础上做了改良,除了炸鸡肉外,把酱料和配菜换成了甜面酱和黄瓜、京葱,明显借鉴了北京烤鸭。
其实我一直觉得taco本身就是和北京烤鸭很相似的食物,这个改动非常易于国人接受,老北京鸡肉卷的人气比起墨西哥鸡肉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款鸡肉卷的成功之下,苏敬轼的中式快餐提案得到了总部全方位的支持。
2005年4月27日,在上海徐家汇,第一家「东方既白」正式开业。
这个文绉绉的店名,正是苏敬轼化用了苏轼名篇《赤壁赋》的结尾「不知东方之既白」后想出来的。
虽然被寄予了厚望的东方既白,并没有刮起中式快餐的旋风。前几天还宣布了永久关停。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计划,无意中让肯德基走出了一条魔改本地小吃的路子。
提到肯德基,肯定不能不提老对手麦当劳。
要知道,在其他市场,五个肯德基都不够麦当劳打的,但只有在中国,肯德基可以和麦当劳打得有来有回,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单方面碾压的态势。
而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有麦当劳自己不给力的原因,另一方面,苏敬轼确实功不可没。
苏敬轼是个极度看好中国市场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餐饮真正抱有热情的人,怎么可能不重视中国?」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认识似乎是理所当然,但在90年代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当时的外企,虽然也认为中国市场有潜力,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觉得中国市场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在建立中国分公司时,管理层都喜欢用外国人,在产品上和打法上,也都是沿用国际策略。
这也导致中国本土团队时常和母公司产生矛盾。比如本土团队提个方案过去,母公司从市场调研、审核到同意,可能小半年过去了,等到要落地,黄花菜都凉了。
简单点说,因为知道能在中国赚钱,所以战略上是重视的。又因为觉得中国市场没什么特殊性,所以战术上是忽视的。
苏敬轼则不同,作为一个东方观念极重的人,他在搭建团队初期就要求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西式快餐和中国文化中找到平衡。
并且随着肯德基的发展越来越稳定,苏敬轼也更加依赖内地的员工,尤其在新品研发方面,几乎都是中国人。
坚定的本土化,给肯德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2年开始,中国区对母公司的营收贡献率就一直稳定在50%以上。
由于肯德基在中国区的强劲表现,2005年,百胜集团宣布中国区业务从集团国际部独立出来,成立中国事业部,直接向总部汇报。
2015年10月20日,百胜中国区从集团中拆分,成立独立公司百胜中国。
可以说,坚定的本土化策略,是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基础,也造就了后来的众多魔改小吃。
02本土早餐革命
虽然老北京鸡肉卷很有名,但还不是肯德基第一次中餐化的尝试。
早在老北京鸡肉卷诞生的前一年,肯德基就在北方推出了寒稻香蘑饭,在南方推出了海鲜蛋花粥和香菇鸡肉粥。
配合粥品的推出,肯德基也将营业时间提早到早上7点。
肯德基做米饭并不稀奇,此前在香港市场,肯德基就推出过蘑菇饭和鸡茸饭。
但是早餐营养粥这个品类,算是为内地市场量身打造。
选择用粥破局,拉开肯德基本土化的序幕,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首先,当时全国早餐业都还是一片蓝海。中国人还是更习惯在家,或者在家门口的摊档吃早饭。如果有一家覆盖全国的连锁早餐品牌,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事情。
况且,对于当时已经坐拥上千家门店的肯德基,做早餐可以有效拉升坪效。
就像现在咖啡店到了晚间就变身酒吧一样,只需要延长营业时间就可以。
其次,粥是一种很适合标准化的单品,供应链非常稳定。
第三,粥是一种成本很低的单品,肯德基的粥在2002年就卖到一碗6元,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以早餐粥、芝士蛋堡、薯棒等一系列早餐新品推出为标志,肯德基正式宣布进军早餐市场。
此后,肯德基又陆续推出了饭团、豆浆。到了2008年,肯德基又推出了「安心油条」。
肯德基做早餐,一开始消费者并不是非常买账的。
首先是价格,肯德基一碗粥就要6块钱,一根油条也要3块钱。价格大概是路边摊的五六倍。
其次是口味,肯德基的油条,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面」,口感不香脆,像吃炸面包。而且造型也是又粗又短,和常规意义上的油条差得比较远。
当时,在上海,肯德基邀请了一群媒体记者来店里体验早餐。媒体老师们吃完油条喝完粥,反应也很一致:
「这和平时吃的差点意思。」
大众的想法也和媒体老师差不多:「如果我要吃油条豆浆,为什么要来肯德基?」
但后来事实证明,早餐对肯德基来说非常重要的布局。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早餐摊档被挤出城市。而随着城市节奏越来越快,外出购买早餐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
此消彼长之下,一个新市场就被创造了出来。
到这里就可以聊聊肯德基的产品架构了。
肯德基有一套被称为「同心圆」的产品策略:
炸鸡是所有产品的核心,汉堡,薯条、可乐之类非常稳定的基本款产品在第二环,再外面的第三环是饮料,咖啡。最外层则是那些季节限定式的单品。
在这个同心圆里,越往中心,就会有越多的长线产品。这些产品销量大,利润高,是肯德基盈利的基石。
而越往边缘,就越是短线产品,这些产品话题性很强,产品新奇,是肯德基的引流利器,但利润结构不及核心产品。这些产品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肯德基刷存在感。
一款新品想要从最外层挤进第二环,成为雷打不动的固定菜单一员是非常困难的,至少你得和老北京鸡肉卷一样成为现象级单品才行。
这也符合餐饮行业的帕累托法则:80%的收入,其实是20%的菜品带来的。
但在苏敬轼坚定的中国化战略下,大量本地化单品都在肯德基的菜单中占据了稳定的一席之地,除了前面提到的粥饭,类似芙蓉鲜蔬汤、法风烧饼、红豆奶茶、紫薯球……
还有永远限时返场,在菜单里进进出出,但从来不会真正告别我们的嫩牛五方。
某种程度上,到这个阶段,肯德基都还是在认认真真做中式快餐的。虽然在百胜的规划里,东方既白才是那个应该成为中式快餐领先者的品牌。
但是很显然,肯德基做中式快餐,比小老弟强了一万倍。
03危机与网红化
但是花无百日红,作为8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的老品牌,肯德基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品牌老化的问题。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它的定位。
入华之初,肯德基的定位是「家庭餐厅」,服务对象是家庭顾客,尤其是有小孩子的家庭顾客。他们会认真着装打扮,用下馆子的心态,去店里吃一顿炸鸡。
我小时候,家附近的肯德基还会有个很小的儿童乐园,可以进去玩滑梯,玩完了还可以吃鸡肉。去肯德基过生日,店员还会给小寿星一顶专属的纸皇冠。
肯德基,就是幼年阿馆的快乐老家。
但是小孩会长大,他们不会永远需要儿童乐园,肯德基早期自带的「洋快餐」光环也正在逐渐褪去,成为一个平平无奇的连锁品牌。
但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而肯德基在开店和本地化上如此不遗余力,也是希望用渐进式的转型来对抗漫长的「品牌疲劳期」。
但人算不如天算。
2012年,肯德基陷入「速成鸡」事件,据百胜估计,当季度国内同店销售额下降6%。
2013年,禽流感疫情再次袭击中国,当季中国肯德基同店销售额下跌 24%;2014年肯德基遭遇「福喜过期肉」事件,百胜中国同店营收连续三个季度分别暴跌14%、16%和14%。
叠加早年的苏丹红事件,肯德基的业绩和品牌形象在2012年之后,遭遇连续暴击。
而每次暴击之后,肯德基需要用大量的营销砸钱来重新吸引消费者。
肯德基的大营销时代开始了。
2013年年底,肯德基展开了一场大型营销战役。
战役名为「吮指原味鸡大战黄金脆皮鸡」。
原味鸡,肯德基的看家单品,皇冠上的明珠,如果没有它,这个品牌都不会存在。它之于肯德基,就如同可口可乐之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之于百事可乐一样。
而脆皮鸡则是肯德基力捧的新品,一推出就和原味鸡打擂台,号称要取代原味鸡炸鸡一哥的地位。为了捧它,肯德基甚至在四座城市下线了原味鸡。
这场battle最后一共有2000万人投票参与,虽然当时也找了陈坤和柯某东站台,但这两个人基本没有存在感。
当时的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守护全世界最好的吮指原味鸡,每次冲进肯德基就是5块起步。
结果就是,脆皮鸡完全没办法动摇原味鸡的地位,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找不到这款产品了。
事后复盘,这就完全是一次饭圈虐粉操作。
所有人都以为肯德基要取消原味鸡了,但其实对肯德基的菜单结构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改变。
真正的变化在于,这场营销奠定了肯德基的延续至今的营销策略。
这套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流量,流量,还是他妈的流量。
肯德基首先开始奉行邀请明星代言的策略,从鹿晗到子韬,从俊凯到王源,从之谦到宇春,从一龙到一博,这几年顶级流量有一半都被肯德基采撷过。
鹿晗代言肯德基产品
这也是大部分品牌面临老化时的做法,用明星做代言人强行破局。但是这还不够,作为一门快餐生意,明星代言带来的曝光是无法持续的。
朱一龙代言肯德基产品
而黄金脆皮鸡事件,让肯德基意识到,我的产品,就是流量本身啊!
如果我们把营销简化为「在电线杆子上贴广告」,那么肯德基自己,就是超级电线杆。
要知道,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经超过了8100家,这是去年年底的数据。
8100家什么概念?偌大一个中国,门店数比肯德基更多的,只有五大王者:正新鸡排,华莱士,蜜雪冰城、绝味鸭脖,以及王中之王沙县小吃。
这几家的门店数都在万店以上。
而且考虑到五大天王主要还是开小店或者档口店的,而肯德基以大店为主,那么肯德基差不多就是中国的大店餐饮之王。
除此之外,肯德基还有庞大的线上流量。
根据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的财报,他们在中国一共有3.6亿线上会员,考虑到小弟必胜客之类的太不能打,你可以认为,肯德基是一个有着3亿多用户的线上产品。
肯德基WOW会员
线上线下一结合,你就知道为什么我说它是全中国最大的电线杆子之一了。
在我看来,每个门店够多的品牌,本质上都是电线杆子。我之前写星巴克,也提过,为什么Costa做澳白,怎么做都做不火,星巴克推馥芮白,一下子就推火了。
实际上就是星巴克的电线杆子数量,是Costa的好几倍,没什么产品是它炒不火的。
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奇迹,而是不够大力。
有这8000多家门店在,消费者是很难无视肯德基的存在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按头让你看广告的行为。
肯德基想要推出什么新产品,一定有最高的到达率。它主推的季度单品,流量至少不会亚于一个二线小偶像。
而且以肯德基积累30年的供应链,搞几个新品实在是太简单了。
它推出的所有小吃,热干面小笼包之类的产品,都有很成熟的预制菜供应商了。连新品开发都省了,直接把供应链嫁接到肯德基工业化的生产销售体系里就可以了。
供应链强,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而且这些小吃推出去,多少还是能赚点钱回点血的,这不比花钱买公关稿,请流量明星,养美食博主划算多了?
想通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近几年,肯德基的本地化小吃越出越多了。
不仅越出越多,和过去的油条烧饼不同,这批本地化小吃很明显不是为了「留在菜单里」,而是为了刷一波存在感就下架的。
餐饮老板内参做过一个报道,提到在百胜内部,有一条不对外的市场策略:
「不要去创造潮流,不要去做出头鸟,而要有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当某一个或一个品类产品会成为潮流时,迅速地跟进,同时借助几千家店的规模,和强大的广告明星资源,迅速地挤占顾客心智,造成潮流的引领者的印象」
简写成一个字,就是「蹭」。
肯德基对待流量明星的策略也是蹭,对待各地小吃的策略也是蹭。
尤其是疫情之后,人们对地域身份的概念大大加强,大家越来越在意「我来自哪里」这件事了。
只要找个本土的地方美食,配上肯德基作为洋快餐的反差感,流量密码直接拿捏。
它甚至可以灵活推出新品来「蹭热点」 。
去年河南暴雨后,它在河南市场推出了一款胡辣汤。
前段时间东北鸡架的话题火了,它马上就跟进推出东北鸡架。
客观上,只要社会话题到位了,这些小吃就能变成顶流单品。
当然,对这些单品,肯德基也是蹭一下就跑。
肯德基很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单品,而是更类似于「当季限定」,也就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限时推出一种特殊的商品,只在特定的区域销售。
肯德基限时产品汁汁嫩牛堡
一旦热点过去了,流量蹭完了,产品就下线了。
反正是为了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咯。
如今,网红化的逻辑已经彻底进入了肯德基的基因。
但我们要因为这个来批评肯德基吗?我觉得也不必。
对肯德基来说,它的对手早就不是麦当劳和汉堡王了,或者说,这几家洋快餐早就在一个战壕里了。它们的对手是那些新崛起的网红餐饮,那些打着新消费概念的品牌。
要说网红化,它们比肯德基做的彻底多了。它们生下来就是为了成为网红品牌。
看看隔壁内卷之王奶茶,已经开始搞每周上新了,奈雪一年出的新品都有一百多款了。再看看那些网红小龙虾,网红咖啡,网红中式糕点是怎么造概念,做装修,推新品的。
中国餐饮整体,都在走向流量,走向概念,拥抱营销。
大趋势如此,肯德基变得网红一点,也无可厚非。
而且它都积累了30多年,本地化都这么成功了,搞点网红单品,整点魔改小吃不过是顺手就能做的事情。
就像腾格尔老师唱个抖音神曲,你会觉得他晚节不保吗?不会,你只会觉得:嘿,老头又整活了。
腾格尔演唱《卡路里》
肯德基再往后,它的基本盘也是原味鸡,是鸡腿堡。麦当劳也一样,它的基本盘是巨无霸、麦辣鸡翅和麦乐鸡块。
这点没有变化,对我来说就够了。
网红不网红,不是我这种过时的中年人感兴趣的。
最后挖个坑,如果香辣鸡腿堡再给我涨价缩水,我会考虑做一期内容,不带任何知识含量,纯喷的那种。
也请各位到时候不吝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