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8月30日晚间,上市公司国联股份(603613.SH)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国内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营收净利润实现了同比双双增长,其中营业总收入297.42亿元、同比增长25.85%,归母净利润7.13亿元、同比上升10.86%。
值得关注的是,按单季度数据看,国联股份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34.84亿元,同比增长28.71%,涨幅明显高于一季度的23.57%。对此,国联股份在半年报中给出的分析是,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多多电商深入贯彻“平台、科技、数据”战略,继续大力实施积极高效的上下游策略,网上商品交易量取得较快增长,带来收入的同步增长。
业界认可度较高
国联股份的主营业务归类为产业电商,产业电商(B2B)则属于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范畴,根据网经社《2023年度中国产业电商市场数据 报告》,2023年中国产业电商市场规模达33.89万亿元,较2022年的31.4万亿元同比增长 7.92%。
经过15年的行业经验积累,国联股份旗下的国联资源网已成为在行业内专业数据、客户数量、访问量、注册收费会员量、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信息服务平台,各多多电商也迅速成长为垂直行业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举个例子,主营钛白粉、海绵钛产品的龙佰集团(002601.SZ),在此前发布的年报中描述行业背景的部分,就引用了涂多多的统计数据,这也代表了业界对于多多电商有较高的认可度。
在此背景下,国联股份长期业绩表现强劲,最近五年(2019年到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95.93%、138.38%、85.52%、8.16%和25.87%,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69.34%、91.57%、89.97%、94.63%和26.89%;总体营收规模从2018年的36.7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06.85亿元、累计增长约15倍,归母净利润也从0.94亿元增长到4.28亿元。
公司自2019年上市以来,每年都实施了现金分红,累计分红总额3.73亿元,近3年累计分红比例更是高达31.03%,凸显出公司高度关注股东回报,通过持续良好的经营回馈资本市场投资人。
出海业务或是后期看点
与此同时,国联股份的出海布局是很值得关注的侧重点,尽管在半年报中针对出海业务着墨不多,但综合上半年很多公开信息,国联股份在出海业务的布局增在加速。
其实早从2016年开始,国联股份就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跨境电商业务。2020年涂多多平台签订了20万吨坦桑尼亚矿海外集采项目,2023年11月又与新疆建咨集团建咨中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签约混改,将新疆作为沿“一带一路”布局全球产业链运营的重要支点。
今年5月,奇瑞汽车的170台捷途越野车,以及30个装满轮胎、光伏板、电池等配件的集装箱,集结在自贸区多多跨境云仓青岛前湾港,发往迪拜杰贝阿里港口的多多CNAUTO海外仓。CNAUTO是由国联股份与山港海外供应链有限公司联合运营的垂直汽车装备产业链跨境电商平台,而这也是CNAUTO的跨境首航,标志着国联股份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布局、实施“产业带+跨境出海”战略踏出的坚实一步。
也是在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提到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而CNAUTO就是围绕国联股份“1750”战略(一个平台、七个海外中心、五十家海外仓),专注于汽车产业链的数字化交易运营、跨境电子商务。
在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愈发受到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国联股份的出海布局也将成为后期的关键看点。
ESG披露强调研发成果转化
此外,在发布2024年半年报的同日,国联股份还发布了《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其中对于研发成果转化的强调占据了很大篇幅。
据数据显示,在 AI 赋能产业数字化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国联股份2023年研发投入25780.41万元,积极打造“数字云工厂+数字供应链+工业互联网”模式,连续2年入选工信部“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由此也现推动了旗下各“多多平台”交易规模的大幅提升,2023年多多电商平台营业收入达504.6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启动的“三年百家云工厂”计划,截至2023年底已与56家企业签署数字化云工厂合作协议同样截至2023年底,“多多平台”累计注册企业用户90.49万,月度活跃用户7.98万,SKU约2万个;2023年10月10日,国联股份“第八届多多双十产业电商节”,总体订单突破256.49亿元,同比上涨48.9%。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末,国联股份已自主研发的多项应用技术产品,已获批85项专利和1142项著作权,这些研发成果转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议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图据盐边县融媒体中心
2月27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盐边县人民政府县长蒋启君,代表县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6亿、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一位。”蒋启君提及,2023年,盐边县坚守早日建设成为雅砻江畔璀璨明珠的初心,吹响了建功“二次腾飞”的号角,顺利完成红格南矿成功出让、攀盐高速招商落地、工业园区版图重构、滋味盐边出圈出彩、共同富裕探寻盐边幸福密码等10件大事,“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2024年,在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出成效出经验的突破之年,盐边县迎来了建功盐边“二次腾飞”的突破之年、冲刺之年。这一年,盐边县将聚焦“钒钛首县、滋味盐边”发展定位,倾力打好项目投资攻坚战、城乡融合整体战、共同富裕阵地战、平安盐边保卫战“四大战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边新篇章。
盐边县城全貌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盐边县在产业升级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龙佰超微细粒钛铁矿强化回收创新工程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户;“盐边桑葚”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晚熟芒果获批创建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惠民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政府报告中明确,2024年,盐边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6.5%、力争7.0%以上。
新的一年,产业发展怎么干?报告中给出了答案,“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倾力打好项目投资攻坚战”。从绿色采选优势产业到钒钛新材料产业,从高端耐磨铸造产业到绿色高效煤炭产业,一批即将“上马”的重大项目,为盐边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夯实根基。
水墨二滩
2024年,盐边县将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推进红格南矿全面开工建设,加快红格北矿区高效整合,力争推动昆钢中干沟矿山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美利林钒钛60万吨氯化钛渣一期、龙佰50万吨氯化钛渣二期、四川钒能2.5万吨高纯五氧化二钒、开封时代5000吨钒电解液、宁波尚材航天级球形钛粉等项目建成投产,规划红格南矿全产业链产业园,建设万吨级超细金属粉末产业园。
同时,在农业方面,重点做好种好“攀粮”盐边米、实现“攀果”盐边强、打响“攀畜”盐边牌等工作,推进“6+2”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项目提质增效;在服务业方面,抓牢阳光康养度假产业,力争在二滩湖文旅开发、欧方营地招商上取得突破,创成天府旅游名县。
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和美乡村
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大抓六方面工作促民富
1月29日,中共盐边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盐边县委关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奋力争创共同富裕试验区典型经验的意见》,并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到2027年,城乡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可支配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城市更新、南开红格,北镇渔门”,蒋启君介绍,2024年,盐边县将聚焦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倾力打好城乡融合整体战。统筹做好安宁园区、化工园区和红格南矿产业园区规划,做实县城、渔门、永兴、国胜、惠民城镇更新规划。
盐边县红格镇太阳湖公园
具体而言,盐边将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强化城乡融合龙头引领;在红格镇建成呈现岩羊河公园、绿谷水街、金麟湖、银沙湖,打造城乡融合示范样板;抓好渔业镇商贸街区、农贸市场、排污管网等基础建设,支持渔门创建成为省级百强中心镇,构筑城乡融合桥梁纽带。
盐边是全国钒钛磁铁矿储量第一县
在共富建设篇章,报告中明确,新的一年,盐边县将大抓交通、教体、医疗、就业、社保、文化等6方面的工作,以便民、助民、惠民、富民、安民、悦民为目标,推进高水平富民兴盐。其中,在交通方面,盐边将推进G4216沿江高速盐边段年内通车、S218县城快速连接线国庆通车、渔门桑园大桥建成投用,做好攀盐高速开工准备;实施农村断头路联通工程,持续次差路面整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华社上海11月5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吴正懿)“凡并购,必对赌”的A股市场生态正在发生变化。来自文艺馥欣资本顾问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炉132单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中,剔除属于向大股东买资产等强制设置业绩对赌的交易,共有30单交易并未设置业绩对赌条款,占比约23%。
“上一轮并购高峰期后,上市公司并购趋于理性,开始基于长期发展战略及并购后整合为并购的出发点,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并购方案中不再要求卖方进行业绩对赌。”文艺馥欣资本顾问创始人阮超说。
(小标题)30单并购不“兜底”
10月29日,中兴通讯披露资产收购预案,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恒健欣芯、汇通融信合计持有的控股子公司中兴微电子18.8219%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中兴通讯将持有其100%股权,预估交易价格区间为25.41亿元至26.35亿元。虽然交易对价不小,但本次交易并未设置业绩对赌。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计披露了132单重大资产重组,未设业绩对赌条款的有30单,占比约23%。当中,有17单属于上市公司购买控股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有7单标的资产采用资产基础法估值,这两类都属于无须业绩对赌的情形。
根据重组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购买资产且未导致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可以不设置业绩补偿安排,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方可以根据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是否采取业绩补偿和每股收益填补措施及相关具体安排。
长期以来,并购市场给外界的“错觉”是,凡是重组必涉业绩补偿。“前几年的并购牛市中,推高股价成为买卖双方的共同诉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买方的上市公司并不排斥高估值,因为高估值往往意味着其属于‘性感’的标的,对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股价更有好处。为了让二级市场接纳,高估值往往又配以高业绩对赌。”阮超说。
现实是,在经历2014年、2015年的并购高峰期后,不少并购标的显出原形。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公布的统计情况显示,2015年至2017年,800余单上市公司重组案例中,未能按照约定完成业绩承诺的占比超过两成。
“在设置业绩对赌的情况下,作为买方的上市公司在并购前尽职调查以及设计方案的核心出发点,只是确保标的业绩真实性及运营规范能够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对于并购标的是否符合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并购后如何整合几乎不做考虑。”阮超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以及二级市场对于财务性并购趋于理性,此类并购也不再受二级市场追捧。
(小标题)不赌业绩注重整合
近年来,由于业绩对赌未兑现而发生纠纷的案例并不鲜见,不少案例甚至对簿公堂。为此,监管部门将控制高估值和高业绩承诺作为遏制高商誉的手段,倡导理性并购。“长期来看,其实市场自有其调整的机制,并购交易的逻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不设置业绩对赌,正是并购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阮超说。
在今年30单未设置业绩补偿的案例中,尤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向无关联第三方收购资产的案例,如东土科技、振华股份、新乳业、文灿股份等公司通过市场化谈判,选择了不设置业绩补偿条款。
东土科技今年5月公告,拟出价16.13亿元收购佰能电气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1亿元。本次交易中,交易对手方并未作出业绩补偿承诺。
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公司称,本次交易属于行业上下游的并购,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的业务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提升双方的竞争实力,标的公司报告期内经营业绩良好,所处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未设置业绩承诺并设置业绩奖励交易方案系经双方充分博弈和谈判后达成的,并履行了交易各方必备的审批程序,具有商业合理性。”
新乳业作价17.11亿元收购寰美乳业100%股权的收购方案中,同样未设业绩承诺,也引来交易所问询函。公司回复称,本次交易未设置业绩承诺和对资产减值安排补偿措施,符合重组办法相关规定。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促使标的公司管理层聚焦于更长远发展,避免相对短视的决策行为。另外本次交易系同行业间产业并购,上市公司有能力有经验对标的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上市公司未仅仅依赖是否设置业绩承诺作为实施本次交易的考量标准,而是基于产业并购的战略考虑,在充分研究、审慎判断本次交易可行性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
“此前不少案例表明,设置较高的业绩承诺本质上只是为了给标的资产高估值一个理由,都事实表明这种兜底行为并未完全遏制风险,反而容易造成标的资产管理层短视决策,甚至虚增业绩,容易引发纠纷和一系列后遗症。”投行人士表示,“不设置业绩承诺是更市场化的选择,但对上市公司的谈判和整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投资者是不是认同,还需另当别论。”
阮超认为,在并购逻辑改变、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基于长期发展战略及整合效果为出发点来考虑并购交易的情况下,预计不设对赌的并购案例会越来越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