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创业做生意赚钱,没想到却掉入加盟经营的坑里,被骗取高额加盟费。记者今日(10日)从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收到部分省外加盟商的集体举报,称广州某餐饮加盟企业擅自使用未经核准注册的商标,骗取高额加盟费,涉及的加盟金额总金额高达270多万元。
举报:成为加盟商却没“坐着把钱赚”
近日,广西、湖南等多地的加盟商向白云区市场监管局举报,称他们通过加盟网站的广告,加盟了广州某餐饮企业,在当地开店经营。该广告声称,成为加盟商后,企业还会负责员工培训、提供食材原料及到店指导解决营销问题,加盟商坐着就能把钱赚了。
成为加盟商后,大家发现实际情况与广告宣传相去太远:根据合同,加盟商要在加盟企业那里进货,然而该餐饮企业的原材料价格虚高得厉害;广告承诺的培训不到位、不专业,店里的工作人员学不到技术等等,根本无法运营下去。
加盟商返回头看合同更发现,许多条款不仅没有在合同里列明,合同只是合作协议,根本没有涉及加盟经营的内容。更可怕的是,一些加盟商在当地经营时,被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发现存在违反商标使用等行为,已被叫停经营。
调查:加盟企业擅用未经核准注册商标
收到举报后,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涉事企业进行检查。发现该企业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益禾堂”与群众签订加盟合同,但事实上该企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的商标是“益禾堂南诗壶”字样,而且尚在申请阶段,并未取得国家商标局的核准批复。
白云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的对外招商加盟行为涉嫌违反了《商标法》、《合同法》、《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同时,执法人员还发现该企业在办公场所存在展销食品原材料情况,但无法出示食品销售许可证。
鉴于以上情况,执法人员拟对涉事企业立案查处,并责令该企业立即下架相关食品原料。“举报的加盟商有来自省外多地的30多位,个人被骗金额从4万多元到40多万元不等”,白云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迅速与加盟商进行协商,妥善解决合同纠纷问题。
提醒:加盟经营前务必做好“三查两问”
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特许经营、加盟经营大行其道,加盟商希望通过该种方式,获得大型连锁企业的品牌、技术、原料供应等方面的支持,助其迅速打开市场,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然而,目前加盟市场鱼龙混杂,甚至有部分违法分子打着连锁加盟的旗号,利用格式合同和虚假宣传为工具,傍名牌、设圈套行诱骗,欺诈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的加盟商钱财。据统计,今年以来,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共收到涉及合同欺诈举报297件,涉及欺诈金额2376万元。
白云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加盟经营有风险,有加盟意愿的加盟商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免加盟费”、“轻松致富”、“日进斗金”等招商广告,一定要做好“三查二问”。
具体来说,“三查”是一查许可,根据目前《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开展特许经营活动应该取得营业执照和商务主管部门的备案,注册商标的许可和使用应该取得国家商标局的核准批复,群众可以通过相关政府网站查询企业证件的真伪。
二查信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企业的信用信息,群众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查询企业是否曾被政府部门进行过处罚,企业信用是否长期保持良好等信息。
三查合同,目前加盟企业普遍使用格式合同,群众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和细则,企业承诺的内容应在合同条款中详细记载,不能出现歧义或者误导性条款,防止企业虚假陈述而未在合同中体现。
“二问”则是一问政府,群众对企业加盟活动存在疑虑的,可以通过拨打12345热线或者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外电话进行咨询,获取正规的加盟信息。
二问律师,对于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等经营方式还不够了解的,特别是格式合同中涉及的标的物、价格、履约时间和违约责任等条款还不够清晰的,应该提前向专业的律师进行咨询,认真衡量经营风险以及自身承受能力,防止上当受骗遭受不必要金钱损失。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汤南 通讯员 陈斯静 冯卓雅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李波 汤南 通讯员 陈斯静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
益禾堂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品牌的奶茶,它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在市场:上吸引了一大批的忠实粉丝。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饮品的各种口味需求。
真假美猴王,集齐了东门的几家益禾堂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相似的奶茶品牌,就像益禾堂:奶茶一样,市面上有很多:益禾堂奶茶,最近发现好多益禾堂奶茶都存在着不同点,大伙分析分析!!
在2012年的时候,益禾堂正式成立了,采用纯手工原叶制作每一杯茶饮,为消费者带去了健康,美味,时尚的茶饮品牌。
益禾堂好喝不贵经济实惠是它较大的优点,店内的产品人均消费是在8元左右,益禾堂店内小哥哥,小姐姐的服务都很好,很亲切,让你有回家的感觉。
但现在有一个困惑的点:一条街,三家益禾堂谁是真? 山寨益禾堂,在品牌名上加上前缀或后缀。常见的有“溢禾堂”、“益合堂”、“益禾坣”、“益禾堂?真的好喝”、“好想你-益禾堂”、“桔荣益禾堂”等,层出比穷,以达到以假乱真的表象,让我这分辨力薄弱的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
对于不少山寨方而言,他们只是借个品牌名,解决一家生活而已,但就是这种看似不算大恶的行为,却对正牌加盟商权益的损害。甚至助长了山寨品牌坑害更多创业者,最终导致行业出现“负增长”。 打假,不仅是正牌与冒牌的“名誉之争”,还是一群人与另一群人的“生存之战”。
< class="pgc-img">>丨汪锦怡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霸王茶姬,成了“霸道茶”。
最近,霸王茶姬因为一条“上门删差评”视频陷入了舆论风波中。
四川成都一男子发布视频表示,他在霸王茶姬购买的饮品和此前味道不同,觉得不太好喝,于是就给了差评。没想到,却被霸王茶姬的店员直接找上门,要求男子删除差评。
视频一出,广大网友纷纷斥责霸王茶姬的做法属实有些不厚道。
毕竟,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和服务进行评价,属于消费者的法定权利,但霸王茶姬员工却上门要求消费者删除差评,即便是采用自认为“友好沟通”方式,其实也会令消费者感到尴尬和被强迫,这类行为不光侵犯了消费者的“评价权”,也伤害了其他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霸王茶姬不光对消费者霸道,对自己的员工也是如此。
7月14日,位于河南省内一家霸王茶姬门店将其离职员工的身份信息公开张贴,称其多次违反公司规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给予开除拉黑除非,并告知其在三年内都不能再从事霸王茶姬任何相关工作。
如此高高在上的“霸王”态度,别说当事人,旁观者都感到很不舒服,这种行为明显就在“背刺打工人”。
曾几何时,霸王茶姬依靠着好口碑逆势快速扩张,让新茶饮界同行艳羡。但如今的霸王茶姬,却因各种负面消息口碑下滑。那么,霸王茶姬到底怎么了?
1、让人嫉妒的流量
毋庸置疑,如今的新茶饮赛道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片红海。喜茶、奈雪们纷纷关闭Pro门店,茶百道上市便破首发,各大茶饮品牌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使出浑身解数。
然而,在这当中,霸王茶姬却似乎并没有受任何影响,依旧可以轻松推出爆款单品,不少门店经常复现几年前喜茶、奈雪大排场龙的情景。
甚至在投资圈内,有个关于霸王茶姬段子广为流传:一位投资人被问及如何看待霸王茶姬时,对方露出了一脸惶恐表情:“不敢妄议,只有羡慕的份。”
【天眼查】信息显示,霸王茶姬在2021年获得两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超过3亿元,投资方有琮碧秋实、XVC、复星集团、复兴锐正资本。
< class="pgc-img">>尽管段子真假不得而知,不过,霸王茶姬真火却是事实。
2017年11月,霸王茶姬在云南昆明开出了首店。然而,其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便完成了从0到1做产品和单店模型,随后于2019年进入广西和贵阳,辐射西南市场。2021年霸王茶姬开始实现全国扩张,如今门店已经基本遍布全国31个省市,基本实现全国性扩张,成为国风茶饮的“领跑者”。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霸王茶姬光在2024年新增门店数达1521家,已超公司2020年到2022年三年新开店数总和。
霸王茶姬除了拥有令人侧目的成长力,其销量也始终居高不下。
尽管单杯定价在16到24元之间,但强调新国风茶饮的霸王茶姬,却依旧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尤其单品伯牙绝弦更是深受无数粉丝钟爱,年销量超过1000万杯。
2024年5月,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首次对外公布公司营收数据。2023年全年霸王茶姬总销售额为108亿元,而2024年一季度销售额为58亿元,预计全年总销售额将超过200亿元。
当时,张俊杰还表示,霸王茶姬2024年的目标是“中国销售额超过星巴克中国”。
张俊杰如此有底气,不光由于霸王茶姬销量高,而且其在各大网络平台,都属于绝对的流量密码。
在小红书,霸王茶姬的相关笔记高达129万篇。里面除了关于新品试喝的流量内容外,许多用户将霸王茶姬的包装袋进行了DIY改装,有的做成了果冻包,也有的做成了笔筒,还调侃戏称“0成本拿下Dior包袋”。
此外,在举办周年庆活动时,霸王茶姬在全网曝光超8亿,单日就曾吸引过百万粉丝到店打卡。
可以说,霸王茶姬自从闯进新茶饮赛道后,无论是逆势扩张速度,还是天然的话题度,都让同行艳羡。
2、模仿营销出圈
霸王茶姬如此“红”,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轻松占领消费者心智,与其善于营销密不可分。
事实上,营销在新茶饮赛道并不罕见,不过大多执迷于推出联名款。
譬如喜茶,最曾与《光与夜之恋》《原神》等IP联名,奈雪也分别与《百变小樱》《明日方舟》等IP合作。电视剧《长相思》爆火后,茶百道、益禾堂等奶茶品牌都与其联名合作过。
但反观霸王茶姬,除了与各地推出限定联名外,也只是与《盗墓笔记》、三星堆等为数不多的IP联名合作。
霸王茶姬希望“另辟蹊径”,其宣传主要依靠模仿和造梗,甚至不介意黑红也是红。
要知道,霸王茶姬所在的“纯茶+鲜牛乳”赛道其实早已拥挤不堪,茶百道、喜茶、一点点等品牌均有此品类推出。
霸王茶姬为了能脱颖而出,在品牌概念上复制了茶颜悦色,不但logo和门店主视觉都走中国戏曲风,产品名字也多为古风四个字。
此后,霸王茶姬一边在中国茶文化中寻找出圈话题,一边不断模仿,借此占领消费者心智。
2022年3月,霸王茶姬为了庆祝品牌创立5周年,给茶饮杯和纸袋换上了新包装。其外壳宣传称以茶马古道为灵感,但无论是深蓝配色、logo位置和字体,还是简笔勾勒的动物+植物组合图案,均与DIOR的托特包撞脸。
第二年周年庆,霸王茶姬则推出新品樱花乌龙,但荧光玫红的纸杯配色和山茶花图案,令人一眼就联想到Valentino和CHANE,甚至连其吊坠小标签,设计也跟Tiputik香片产品近乎一样。
虽然模仿可耻但的确奏效。在霸王茶姬“一系列巧合动作下”,大众也对这个品牌有了更深的认知,甚至还引发了网友集体玩梗“不是到香奈儿买不起,而是霸王茶姬更有性价比”。
在一路争议下,霸王茶姬越来越出圈,加上奶茶口感不错,拥有了不少爆款大单品。
3、渐渐跑偏的霸王茶姬
很多人都羡慕霸王茶姬能精准掌握流量密码,成为新茶饮赛道的新星。但一路顺遂的霸王茶姬,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跑偏。
光明网报道称,一位网友喝霸王茶姬产品“万里木兰”后,居然住进了医院。据该名网友发帖称,自己喝了“万里木兰”后,因为心悸严重,不得不连夜赶往医院测心电图。“因为本身体质不好贫血,喝完浓茶反应比较强烈”。
事情曝光后,在网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不少网友都纷纷评论称,自己喝了“万里木兰”奶茶后,就出现心慌的症状,甚至有网友的心率高达105次/分。还有网友称,“中午喝完没多久,到下午开始心慌手抖,呼吸困难,拉肚子,去医院检查也不是细菌感染,怀疑是过敏导致的”。
而霸王茶姬官方回复表示,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对于茶多酚过敏,因不同人体体质差异造成的。“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暂停饮用,并建议去医院检查。”
其实早在今年2月,就有网友喝“万里木兰”后出现了失眠情况,并将经历发到网上,引来了不少“同病相怜”人的点赞与评论。
不少网友戏称“喝万里木兰,享失眠人生”,还玩梗说“白天万里木兰,晚上替父从军”。
面对舆论热议,霸王茶姬专门发布了一条“关于为什么喝了万里木兰会睡不着”的笔记并置顶,文中解释道因为一杯万里木兰相当于一杯拿铁咖啡的咖啡因,势必会让不怎么喝咖啡的人失眠。
看似当时霸王茶姬扭转了舆论口碑,却为消费者后来住进医院埋下了隐患。
新民晚报报道称,该报记者通过查询霸王茶姬公开的产品成分表获悉,“万里木兰”的茶多酚含量为62.3mg/100ml,咖啡因含量为31.8mg/100ml。一杯中杯470ml的“万里木兰”饮品咖啡因含量超140mg,接近两份浓缩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而这件事不过是霸王茶姬产品质量问题的冰山一角。
在第三方黑猫投诉平台上,截止2024年7月26日,“霸王茶姬”累计相关投诉达1407条,主要涉及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不少消费者表示霸王茶姬存在服务态度差、喝出虫子、口感不佳等问题。而其30天内投诉量为113条,按照4500家门店测算,霸王茶姬的投诉率为2.5%,远高于古茗、茶百道等品牌。
< class="pgc-img">>业内外其实都有一个共识,如今的中国现制茶饮行业市场正逐渐触及瓶颈。据观研天下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5年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均为5%左右,不少茶饮品牌因此放慢了扩张的脚步。
在此大背景下,霸王茶姬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大步前行,获得资本垂青,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不过,希望开局已经很漂亮的霸王茶姬能继续打好手中剩下的牌,别“半路开香槟”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