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吕鸥编译】巴黎奥运会期间,安保问题可能会对酒店餐饮业造成诸多限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奥运会带来的客流量可能会远远低于预期。
据BFMTV报道,酒店餐饮业本应是这一全球体育盛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在距离奥运会开幕式不足一个月之际,部分从业者已经对能否在奥运会期间大赚一笔打上了问号。因为在过去数月内,奥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相关行业将面临诸多限制措施。
餐饮业希望政府扶持
比赛场馆附近的企业所受影响无疑最大。巴黎警察局已经出台政策,计划在奥运场馆周边实施交通管制。开幕式前8天内,必须出示专门的二维码才能进入上述区域。在餐饮业者看来,这也意味着为就餐客人设障。在奥运会期间,只有持通行证的车辆通才能在上述区域通行。
克莱恩在巴黎战神广场旁经营一家餐厅。这里将是沙滩排球比赛地,不远处的大皇宫临时馆将举办柔道和摔跤比赛。他认为,虽然小吃摊点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压力,从每天数以万计的观赛者中找到客源却并非难事,但供货商将不得不重新组织安排送货方式。
克莱恩解释说:“(供货商)向我们反映,他们需要了解(餐馆)所在位置的限行规定并取得通行许可,送货时间也要从原来的晚7点至8点改在凌晨2点到5点之间。”
但交通管制并不是餐饮业面临的唯一困难。商务区内的餐饮经营者还担心,奥运会主办方为缓解公交压力、方便游客出行而鼓励企业员工选择远程办公。巴黎大区酒店业联盟(Umih)主席德尔沃质疑说:“从7月1日起,很多企业就开始实施远程工作,而奥运会要到7月26日才开幕。那么在7月1日至25日期间我们该怎么办?”
尽管巴黎市政府决定将餐馆夏季露天座营业时间延长至午夜,但根据巴黎警方6月初的表态,7月1日至9月11日期间,巴黎仍会有6%的露天座被禁止开放。
鉴于奥运会对餐饮业直接造成的不利影响,行业组织代表希望政府能为经营受损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偿。尤为突出的是,餐饮业者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本就经营困难,不仅需要偿还政府担保的贷款,同时还要承受能源价格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
酒店预订率刚满七成
随着奥运会开幕日益临近,酒店业面临的复杂形势也不例外。巴黎大区酒店业联盟称,巴黎地区的酒店及其约20万间客房的平均预订率预计只能达到70%。对于部分酒店而言,情况甚至更加不妙。
阿基奥尔在巴黎热门景点蒙马特高地脚下经营一家四星级酒店。她表示:“我们目前的预订率仅为40%。今天来看,这肯定很低,但预计在未来几周内会逐步增加。我们希望像去年一样能达到80-90%左右。”
巴黎酒店预订率令人不敢恭维,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奥运会购票观众绝大多数都是法国人,甚至是巴黎大区居民。他们要么在巴黎拥有自己的居所,要么可以投亲靠友。
德尔沃表示:“巴黎夏季游客接待人数通常超过700万,其中350万是外国游客。然而现在来法的外国游客数量仅有大约150万人。”
除了购票人群的特征外,巴黎酒店价格高昂也是重要原因。据巴黎旅游局统计,去年11月,奥运会期间酒店预定均价一度飙升至每晚近700欧元,而去年7月份时仅为170欧元,目前仍保持在400欧元左右的水平。
阿基奥尔列举了同行采取的两种不同策略:“一些酒店会大幅降低均价,以确保在奥运会期间维持稳定的预订水平。另一些则优先考虑均价,而牺牲了入住率。”
尽管阿基奥尔更倾向于第二种策略,但她仍在密切关注市场。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她也不排除在未来几周内降价的可能性。
她补充道:“我们清楚,需求肯定是有的。甚至到了最后一刻,外国游客还会有所增加。总有人打电话来询价,了解市场趋势,并打听是否可能降价。”
乐观者称眼光应长远
尽管业界普遍存在忧虑情绪,德尔沃仍然愿意用长远眼光看待奥运会的影响:“伦敦奥运会期间,酒店、咖啡馆、酒吧和夜店营收表现都不理想。但在后奥运时期的12到18个月内,从业者才开始看到回报。”
他表示:“巴黎将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法国首都的美丽画面将传遍全世界。这将吸引一批外国游客来法,甚至还会有回头客。我们非常看好后奥运时代的前景。”
(编辑:冬雨)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餐饮业增长压力明显变大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餐饮业收入为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为5.6%,今年一、二季度餐饮收入增速分别为 10.8%、5.0%,环比降速明显。
从关键的一线城市看,餐饮业压力就更大了。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2.4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餐饮收入637.1亿元,同比下降3.5%。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5.71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5.11亿元,同比下降3.6%。
回到企业看,亦能感受到增长压力。
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公告显示,预计上半年收入 30.64 亿元,同比增长 6.4%;净利润不少于6700 万元,同比下跌不超过69.8%。奈雪的茶预计,上半年营收预计约24亿元至2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预计约为4.2亿元至4.9亿元。而2023年同期,奈雪的茶收入约为25.9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7020万元。
整个市场都在期待更多支持。
新政出台
好消息是,相关政策已经在路上。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各领域政策来看,最值得注意的表述之一是“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7月会议有“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的表述,2022年12月会议有“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表述,但这次会议是近年来首次系统性地聚焦居民视角来思考消费问题。
事实上,关于扩大内需,会议已经提出方向。其中,服务消费已成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会议提到,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
很快,相关细则出台。
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要挖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文娱、旅游、体育、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数字、 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并要求增强服务消费动能,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和强化政策保障。
餐饮市场则是《意见》的重要部分。
《意见》提到,要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鼓励地方传承发扬传统烹饪技艺和餐饮文化,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打造“美食名镇”、“美食名村”。办好“中华美食荟”系列活动,支持地方开展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鼓励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国内开设首店、旗舰店。
另外,《意见》在强化政策保障中提及,要加强对相关行业的财税金融支持。
具体来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支持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等。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增信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增加适应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供给。
这将对餐饮行业的融资起到直接帮助。
补贴来了
事实上,对餐饮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帮助是补贴。
譬如,《意见》提到,支持地方开展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此项活动标志之一便是补贴。
比如,海口于近期印发《关于促进海口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其中明确,支持餐饮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对活动期间实现商业零售额增长超过10%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
广西亦在暑期消费季投入财政资金1.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围绕暑期文娱旅游、汽车家电、餐饮美食、夜间消费等推出超300场主题活动。
7月10日,上海市商务委对外披露,上海已制定了《关于促进本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支持推出餐饮促消费活动。支持举办上海环球美食节等餐饮促消费活动。对在“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大型主题活动期间,积极组织餐饮美食类促消费活动且市场成效显著的活动主办单位,适用该市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吸引扩大消费政策并予以支持。
此外,《意见》提及,鼓励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国内开设首店、旗舰店。
背后也有不少补贴机会。
上海强调,支持餐饮企业优化网点布局。支持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在沪开设品牌首店,对自2024年以来在沪开设的全国及以上级别的品牌首店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餐饮企业在等级景区、公共体育场馆、演出场所、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内新开设餐饮门店,每家门店给予一次性奖励。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2024年度批发和零售、餐饮企业支持政策以及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首发项目申报指南显示,符合条件的批发企业、零售企业、餐饮企业最高分别可获得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资金支持。
今年初,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的若干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国内外品牌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
总体来看,随着《意见》发布,未来各地区有望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这给餐饮业带来一定现金流改善机会,目前来看,头部品牌获益可能性会更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源:经济日报
为规范餐饮价格行为、共创良好消费环境,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发出倡议书,呼吁当地广大餐饮经营者合理制定菜品价格、规范明码标价行为,共同维护餐饮市场秩序。
一蔬一饭,关系三餐四季、千家万户。餐饮行业与群众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餐饮行业取得了亮眼业绩。继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突破5万亿元后,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达17360亿元,同比增长9.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达4638亿元,同比增长6.9%。今年“五一”、端午节假期期间,多地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餐饮场所人头攒动,既让消费者大饱口福,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餐饮消费市场活跃度不够、消费者好评度不高,餐饮消费潜力释放不够。其中,餐饮价格居高不下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餐饮市场不涉及垄断等行为时,经营主体可根据自身因素、市场行情等自主确定价格。一些地方的人工、房租、食材、物流等成本较高,还有些餐饮品牌名气大,餐饮产品价格高一些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有些定价却显得离谱,超出多数人的理解范围。可以说,多数餐饮经营主体还是靠提高翻台量、吸引回头客来提高营收,单价高、食客少,难谈经济效益。
一家店价格高得离谱影响的是自身效益,一个地方价格普遍偏高影响的则是一大片。西北地区某省会城市2023年的一项餐饮价格调研结果显示,近八成的调查单位主要以其他同等水平餐厅定价为依据,这种“随行就市”“你涨我也涨”的定价方式是该市餐饮价格普高的关键因素。该市统计局就此建议,优化餐饮行业营商环境,引导市场合理定价,形成质优价廉的餐饮风尚。这也表明,当价格发现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失灵时,需要进行适度的外在干预。
一些餐饮门店碗筷要收费,餐巾纸要收费,包间还设有最低消费,往往一菜未点、一口未吃,心情就已经受到影响。餐饮价格并非小事,也不全是餐饮经营主体的事。当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时,政府相关部门要有所作为,拿捏好度、把握好效,做到自主经营和接受监督相结合,实现各方共赢。
一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对质价不符、缺斤少两、“阴阳菜单”、虚假广告等问题,通过市场巡查、行政约谈、提醒告诫或更严厉方式依法处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各种方式引导菜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另一方面,切实优化餐饮行业营商环境。通过规范清理涉企收费、培育知名餐饮品牌、发展“数字+餐饮”等形式,助力餐饮企业在做大做强中算好大小账,知道短期效益和长期收益孰轻孰重。可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服务质量好、价格公道、诚信经营的餐饮单位予以鼓励,对明码标价不规范、菜品量少价高等问题予以纠正,不让劣币驱逐良币,而让良币带动劣币。同时,扭转管理粗放、服务不精细不周到、店大欺客等不良现象,鼓励提升菜品创新、食品安全、服务等方面水平,在规范餐饮服务行为中着力治理乱象,促使餐饮价格更亲民、更惠民,推动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