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让酒店一开业就火?这是很多老板关心的话题。我想说的是,若在开业前把准备工作做得实一些,“店一开业就火”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现以广昌大酒店为例将自己的体会整理成文,对想要开新店的经营者提供一点经验。
第 1 招、定位根据客户群
我到广昌大酒店工作时,此酒店还没开始筹建,但是老板已经选好酒店的位置。他选的位置不在城市的繁华地段,也不在商务区内,周围没有高档写字楼,是一片新开发的区域。但这个地段很有发展潜力,因为市政府办公大楼就在临近,对面是城市广场,周围还有一片较大的居民区。
< class="pgc-img">>当初老板把店选在这个位置有他的理由:一、政府大楼就在临近,开业后如把政府的接待业务吸引过来,会是一块很大的营业额;
二、这个地段避开了市中心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房租便宜,没有高额租金的压力,缓解了刚开业时资金紧张的情况;
三、这个地方是新开发的区域,门面地方大,停车比较方便。
但在这个地方开店面临着两个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一是对环境要求较高、消费水平比较高的政府人员,二是对价格比较敏感、对环境不太在意的周围小区居民。面对两种差别较大的消费人群,如何进行酒店定位,成了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
一、此店离政府大楼比较近,这部分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且还会有一定的政府接待,但据我观察,他们有自己的政府宾馆、招待处,不可能餐餐都在这里,这部分客户应该争取,但不能以他们为主;
二、因为有政府机关人员这部分客户群,简单装修或装修一般的话不可行,但若过于高档,不仅成本增加,还会让周围居民区的老百姓望而却步。
通过以上分析,在这个位置开店,定位太高,容易曲高和寡,客户不足;定位太低,又会失去政府消费一块。因此我们客观且务实地决定:走“高档菜品与低档菜品两结合”的路子,迎合高档次与低消费两种客户人群。在装修上,我们也注重拉近两种不同身份的客户群,以红色、暖色为主,配以古色古香桌椅设备。起初,老板认为自己交际广,有一群层次较高的朋友,所以要求菜品精细化、高档化,装修要豪华,设施要高档。但根据市场分析,他的思路不太符合实际,因为做餐饮就要实实在在地经营自己的客户,不能靠朋友一时的捧场,更不能以周围朋友的消费来定位酒店经营什么。在和老板多次沟通下,他接受并按制定的计划实施了我的建议。结果证明,因酒店定位正确,采取了高档与低档菜品两步走的路字,开业后生意一直很红火。
第 2 招、设计亮点开业菜
定位明确后,我们就开始设计菜品。开业之初,酒店一定要设计一道主打菜,这道菜必须有鲜明的特点,有亮点,并围绕这道菜做相关的营销。这样会起到以点带面的销售效果。
酒店装修竣工时是腊月,我根据季节设计了“饦饦羊肉”为招牌菜。这款菜是结合云南彝族菜品“饦饦羊肉”’与西安名吃“羊肉泡馍”两道菜优点融合创新的,尤其适合冬季食用。这道菜就是将带皮带骨的绵羊肉斩剁成小块,经特别卤制而成,所用的卤汤再加高汤,佐以炉火烤的馍粒,木耳、粉丝、黄花菜等烩在一起食用。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块吃肉,卤汤烩馍,一菜两吃,风味独特。一开业时我们就主推这道菜品,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在冬天成了客人必点的菜品,就是在炎热的夏季此菜点击率也挺高。
< class="pgc-img">>出菜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一定要根据不同人群控制好菜量的大小。我们酒店在实际操作中,若是政府官员或有高档的商务宴请,就要求出品必须高档、精致,但菜量要相对少一些,注重菜品造型的时尚和大气,还要配合特殊的器皿,这样也能够提高菜品的附加值,既节约成本,又防止原材料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菜品的档次。若是普通的大众消费,那就要求菜量相对大一些,让客人能感觉到菜的经济实惠。有时酒店里有高档商务宴请,同时也有普通百姓餐聚,那我们就根据前厅的反应让厨房灵活掌握好菜量,满足不同档次客人的需求。
第 3 招、营销重双赢
开业前,就如何营销的问题我们花了不少心思。因为若不做广告,顾客不了解你卖什么,菜品再好也没用。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一定要做足人气。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印刷了一些印有特色菜品和酒店介绍的传单发放。发放时不是随手扔给他们,而是诚心诚意地邀请他们到店里来尝尝,让他们知道我们酒店正准备开业,举办优惠活动。营销广告后面有无限商机,做餐饮尤其是开业,广告效应不容忽视。
开业时我们酒店还做了一些优惠活动。我们采取的是“消费满 200 元,赠送价值 15 元的菜品一道;消费满 500 元,赠送电磁杯一个;消费满 800 元,赠送太空被一套(自带酒水的除外)”。活动中,我们还穿插赠送自己店加工的食品,或者赠送饮料、小礼物等。这些措施看似很俗套,但是很管用。因为顾客都愿意少花钱多实惠。
第 4 招、前厅采信息
很多一开业就火爆的酒店,都出现过前厅服务员集体“晕场”现象:因不熟悉流程或衔接不好,顾客一多,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是上错菜,就是填错单,局面混乱。因此开业前员工业务培训工作很重要,通过培训既能提高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又能使其掌握一定的服务技巧,做到在饭口高峰期忙而不乱,做事条理,沉着冷静。
< class="pgc-img">>开业前,我们对员工进行了带薪培训。培训中,我们要求服务员对菜谱上的菜品口味特点、价位,菜品典故等必须熟悉了解,能熟练、详细地给客人介绍。我们专门安排厨师给服务员讲解菜品做法、原料等,让服务员恰当地引导客人点菜,客人在了解菜品特点的同时,还了解一些烹调知识。有些菜品还需服务员动手操作,如“彩石嫩鱼片”这道菜,鱼片上浆后摆在盘中,随热油一同上桌,由服务员用筷子一片一片加入热油中。要求服务员动作娴熟,否则会烫伤客人或自己。像这样的特殊服务就必须对服务员进行特殊培训。
记得在一次例会上,一个服务员说有一位客人在吃滑菇嫩豆腐时说:“这道菜临上桌前撒上蒜蓉,要比炝锅的效果更好,味道更能突出蒜香味”。我们按照客人的建议,对这道菜进行了改良,结果点击率直线上升,成为旺销菜。一个小小的举措,可突出一种口味,改火了一道菜。这归功于服务员的收集。还有一次,服务员听客人说,在一家酒店吃了一道蒸金瓜的菜品,是半块倒扣的金瓜,周围摆放荷花瓣状的金瓜块。得知这个信息后我很感兴趣,就对这个菜品进行了改良:我在倒扣的金瓜中加入了一些鲜水果,周围也摆放荷花瓣状的金瓜块,上面撒上少许芝麻及白糖,放到锅里蒸,菜品改名为“一品金瓜”。推出后销量非常好,同是一道菜效果却不同,简单抄袭别人的,就是为别人做广告;要是创新变化,就成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前厅反馈的信息不可忽视,会使后厨能够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菜品。一家酒店正常有序地运作,前厅后厨协作很关键,两者之间脱节或者沟通不到位,后厨出品就会陷于被动,菜品也会脱离顾客、脱离市场。
第 5 招、出菜速度快
记得我约几个朋友去一家新开的酒店就餐,生意很火,顾客盈门。我们点了几个菜,凉菜上桌挺快,但我们都喝完酒了,热菜却迟迟上不来。后因着急上班,就匆匆结账走人。出菜速度要快,这也是客人选择就餐地点的因素之一。我在开业时特别注重这一点,开业前厨房和前厅演练了三次,要求保证在 15 分钟内将所点的菜上齐。厨房就像工厂的生产车间,合格快速地出品是酒店赖以生存的基础。
><>< class="pgc-img">>何让酒店一开业就火?这是很多老板、经理人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一名多次筹备酒店开业的经理人,我想说的是,若在开业前把准备工作做得实一些,“店一开业就火”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在实践中成功地为多家酒店筹备开业,基本上都是“开门红”。现以广昌大酒店为例将自己的体会整理成文,对想要开新店的经营者提供一点经验。
第 1 招、定位根据客户群
我到广昌大酒店工作时,此酒店还没开始筹建,但是老板已经选好酒店的位置。他选的位置不在城市的繁华地段,也不在商务区内,周围没有高档写字楼,是一片新开发的区域。但这个地段很有发展潜力,因为市政府办公大楼就在临近,对面是城市广场,周围还有一片较大的居民区。
当初老板把店选在这个位置有他的理由:一、政府大楼就在临近,开业后如把政府的接待业务吸引过来,会是一块很大的营业额;二、这个地段避开了市中心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房租便宜,没有高额租金的压力,缓解了刚开业时资金紧张的情况;三、这个地方是新开发的区域,门面地方大,停车比较方便。
但在这个地方开店面临着两个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一是对环境要求较高、消费水平比较高的政府人员,二是对价格比较敏感、对环境不太在意的周围小区居民。面对两种差别较大的消费人群,如何进行酒店定位,成了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此店离政府大楼比较近,这部分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且还会有一定的政府接待,但据我观察,他们有自己的政府宾馆、招待处,不可能餐餐都在这里,这部分客户应该争取,但不能以他们为主;二、因为有政府机关人员这部分客户群,简单装修或装修一般的话不可行,但若过于高档,不仅成本增加,还会让周围居民区的老百姓望而却步。
通过以上分析,在这个位置开店,定位太高,容易曲高和寡,客户不足;定位太低,又会失去政府消费一块。因此我们客观且务实地决定:走“高档菜品与低档菜品两结合”的路子,迎合高档次与低消费两种客户人群。在装修上,我们也注重拉近两种不同身份的客户群,以红色、暖色为主,配以古色古香桌椅设备。起初,老板认为自己交际广,有一群层次较高的朋友,所以要求菜品精细化、高档化,装修要豪华,设施要高档。但根据市场分析,他的思路不太符合实际,因为做餐饮就要实实在在地经营自己的客户,不能靠朋友一时的捧场,更不能以周围朋友的消费来定位酒店经营什么。在和老板多次沟通下,他接受并按制定的计划实施了我的建议。结果证明,因酒店定位正确,采取了高档与低档菜品两步走的路字,开业后生意一直很红火。
< class="pgc-img">>第 2 招、设计亮点开业菜
定位明确后,我们就开始设计菜品。开业之初,酒店一定要设计一道主打菜,这道菜必须有鲜明的特点,有亮点,并围绕这道菜做相关的营销。这样会起到以点带面的销售效果。
酒店装修竣工时是腊月,我根据季节设计了“饦饦羊肉”为招牌菜。这款菜是结合云南彝族菜品“饦饦羊肉”’与西安名吃“羊肉泡馍”两道菜优点融合创新的,尤其适合冬季食用。这道菜就是将带皮带骨的绵羊肉斩剁成小块,经特别卤制而成,所用的卤汤再加高汤,佐以炉火烤的馍粒,木耳、粉丝、黄花菜等烩在一起食用。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块吃肉,卤汤烩馍,一菜两吃,风味独特。一开业时我们就主推这道菜品,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在冬天成了客人必点的菜品,就是在炎热的夏季此菜点击率也挺高。
出菜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一定要根据不同人群控制好菜量的大小。我们酒店在实际操作中,若是政府官员或有高档的商务 宴请,就要求出品必须高档、精致,但菜量要相对少一些,注重菜品造型的时尚和大气,还要配合特殊的器皿,这样也能够提高菜品的附加值,既节约成本,又防止原材料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菜品的档次。若是普通的大众消费,那就要求菜量相对大一些,让客人能感觉到菜的经济实惠。有时酒店里有高档商务宴请,同时也有普通百姓餐聚,那我们就根据前厅的反应让厨房灵活掌握好菜量,满足不同档次客人的需求。
第 3 招、营销重双赢
开业前,就如何营销的问题我们花了不少心思。因为若不做广告,顾客不了解你卖什么,菜品再好也没用。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一定要做足人气。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印刷了一些印有特色菜品和酒店介绍的传单发放。发放时不是随手扔给他们,而是诚心诚意地邀请他们到店里来尝尝,让他们知道我们酒店正准备开业,举办优惠活动。营销广告后面有无限商机,做餐饮尤其是开业,广告效应不容忽视。
开业时我们酒店还做了一些优惠活动。我们采取的是“消费满 200 元,赠送价值 15 元的菜品一道;消费满 500 元,赠送电磁杯一个;消费满 800 元,赠送太空被一套(自带酒水的除外)”。活动中,我们还穿插赠送自己店加工的食品,或者赠送饮料、小礼物等。这些措施看似很俗套,但是很管用。因为顾客都愿意少花钱多实惠。
第 4 招、前厅采信息
很多一开业就火爆的酒店,都出现过前厅服务员集体“晕场”现象:因不熟悉流程或衔接不好,顾客一多,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是上错菜,就是填错单,局面混乱。因此开业前员工业务培训工作很重要,通过培训既能提高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又能使其掌握一定的服务技巧,做到在饭口高峰期忙而不乱,做事条理,沉着冷静。
开业前,我们对员工进行了带薪培训。培训中,我们要求服务员对菜谱上的菜品口味特点、价位,菜品典故等必须熟悉了解,能熟练、详细地给客人介绍。我们专门安排厨师给服务员讲解菜品做法、原料等,让服务员恰当地引导客人点菜,客人在了解菜品特点的同时,还了解一些烹调知识。有些菜品还需服务员动手操作,如“彩石嫩鱼片”这道菜,鱼片上浆后摆在盘中,随热油一同上桌,由服务员用筷子一片一片加入热油中。要求服务员动作娴熟,否则会烫伤客人或自己。像这样的特殊服务就必须对服务员进行特殊培训。
< class="pgc-img">>记得在一次例会上,一个服务员说有一位客人在吃滑菇嫩豆腐时说:“这道菜临上桌前撒上蒜蓉,要比炝锅的效果更好,味道更能突出蒜香味”。我们按照客人的建议,对这道菜进行了改良,结果点击率直线上升,成为旺销菜。一个小小的举措,可突出一种口味,改火了一道菜。这归功于服务员的收集。还有一次,服务员听客人说,在一家酒店吃了一道蒸金瓜的菜品,是半块倒扣的金瓜,周围摆放荷花瓣状的金瓜块。得知这个信息后我很感兴趣,就对这个菜品进行了改良:我在倒扣的金瓜中加入了一些鲜水果,周围也摆放荷花瓣状的金瓜块,上面撒上少许芝麻及白糖,放到锅里蒸,菜品改名为“一品金瓜”。推出后销量非常好,同是一道菜效果却不同,简单抄袭别人的,就是为别人做广告;要是创新变化,就成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前厅反馈的信息不可忽视,会使后厨能够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菜品。一家酒店正常有序地运作,前厅后厨协作很关键,两者之间脱节或者沟通不到位,后厨出品就会陷于被动,菜品也会脱离顾客、脱离市场。
第 5 招、出菜速度快
记得我约几个朋友去一家新开的酒店就餐,生意很火,顾客盈门。我们点了几个菜,凉菜上桌挺快,但我们都喝完酒了,热菜却迟迟上不来。后因着急上班,就匆匆结账走人。出菜速度要快,这也是客人选择就餐地点的因素之一。我在开业时特别注重这一点,开业前厨房和前厅演练了三次,要求保证在 15 分钟内将所点的菜上齐。厨房就像工厂的生产车间,合格快速地出品是酒店赖以生存的基础。
><>几年,大餐饮的收缩和小餐饮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餐饮的“大”,更多时候是一种泡沫,是一种不真实的消费现象;小餐饮的“小”,是一种回归,“小”是老百姓、“小”是民生、小才是真正意义的大。
做好小餐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餐饮思维和大餐饮思维是不一样的。转型做小餐饮后,最大的困难是经营者思维的改变。他们不缺团队、不缺产品、不缺资金,就缺小餐饮思维,一不小心就会按酒店模式去经营,最终陷入经营困局。做好小餐饮应该要有以下6种思维:
简单思维
顾名思义就是做小餐饮一定要简单:人简单、产品简单、投资简单、装修简单、管理简单、培训简单、宣传简单、合作简单...
简单就是小,小即是大。
简单才能聚焦/简单才能发力/简单才能做到极致/简单便于传播和记忆/简单才能更好的与人合作/简单才能成就未来。
做到简单其实很难,特别是人要简单。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简单的人做事,成本是最低的,与简单的人合作,分红是最高的。如果团队人员不简单,人际关系复杂,就会造成企业的沟通成本大、执行成本大,企业内耗,做事抓不住本质。
简单,要做到成本聚焦,聚焦才能发力。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企业的资源有限,我们要把有限的成本,专注于做一件事。小餐饮经营要注意成本聚焦。开店的资金是有限的,钱要花在刀刃上。
首先,成本应聚焦在单店,而单店的成本应该聚焦在产品上。做餐饮的产品是我们的核心,一切应回归到产品本身。在开店过程中,应砍掉不必要的开支和成本,如过高的装修费、广告费、培训费,把钱集中用在产品上,不断提升品质。试想一下,花几十万几百万的广告费,如果把这些钱用在产品的原材料上,那效果一定比做广告更好。所以大家会发现,华莱士从来没做过电视和报纸广告。产品就是最好的广告。
老百姓思维
做小餐饮,要植根于老百姓:我们经营要切入老百姓的需求,用老百姓的语言,符合老百姓的口味、老百姓的习惯和老百姓的文化。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价格,所以价格设置要跟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相匹配。
比如起品牌名字:最好是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都能读懂就对了。
轻思维
轻装上阵才能打胜仗,只有做到公司轻、店轻、心态轻,才能发展,才能做到快速复制。
现在很多人经营品牌,公司重于单店,我们应该要单店为重,公司应为单店服务。
< class="pgc-img">>公司跟单店的关系,我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
如果把一个小餐饮企业比作是一个女人,那么,其臀部代表市场终端,大而接地气;腰部代表部门机构,要小要细,有曲线美,行动灵活。胸部代表利润、分红,当然越大越好,你知道的。脸部是企业文化,一张脸就是一个品牌。公司要求腰部不能大,大了就不健康了。
快思维
船小好调头,小餐饮讲究一个“快”字。
决策要快:员工能决策的事情,不要让店长参与;店长能决策的事情不要让经理参与;经理能决策的事情不要让老总参与。我们不要追求100%的把握时才做决策,即使错了,后期也可调整。
纠错要快:做小餐饮是一个不断犯错,也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成功在于我们的纠错能力和纠错速度。要善于思考总结,要善于折腾。纠错最好的方法就是试一试,不去试,我们不知道错在哪里,不去试,我们也不知道还有更好的。单店开始生意不好不要紧,关键在于你如何快速纠错。生意都是调整出来的。
出餐要快:类似刚需的店,高峰期来临,出餐有多快,营业额就有多高。
复制要快:在这个年代,社会不会留给我们太多时间去磨蹭,品牌的竞争,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竞争。有句话说得好:这个社会,如果我们醒的不够快,那就别醒了,就直接睡死过去,免得醒来伤心。我估计,不用三年时间,是小餐饮品牌百花齐放的时间。这三年100万能成就一个品牌,三年后再做,一定是1000万。
开放思维
做小餐饮,企业内部可以市场化,让员工去面对市场,减少人管人式的管理,让市场去激励人和监督人。华莱士的方法是员工合伙开店,合伙投资店,让员工参与经营参与分红。
思想要放:要经常走出去,要善于沟通,不要有秘密,把交流当做是一种贸易,只要肯交流,一定是双赢的结果。
很多人经营藏者秘密,如产品有秘方,模式有秘密。这个年代都是透明的,不要有秘密,有秘密别人就走不进来,你也走不出去。
变量思维
小餐饮的盈利要通过量变去实现,涉及到顾客数量、餐厅数量、产品销售量、合作人数量。只有突破一定的数量,才能获取丰厚的利润。
几个思维误区:
情结思维:很多人拿小时候的情结或家乡情结,去选择经营品类,或直接选择家乡特产作为品类,犯了大错!因为这些品类往往是顾客面很窄的,不是大众产品,地方特色小吃不适合做连锁。
手工思维:很多人打着手工的招牌去吸引消费者,而消费者更在乎口味。手工不手工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顾客要的是产品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手工的东西不适合连锁,未来的产品,一定是慢慢的去人工化,去厨师化的。
过于超前思维:消费是一种习惯,过于超前,消费者不习惯,犯了大错!特别是用先进的设备,大家一定要慎重,动不动就是成本啊,也不一定会促进销售。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经营的本质,就是销售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主观思维:很多人根据自己的口味爱好和习惯来做标准。自己觉得好吃不重要,顾客觉得好吃才是重要的。
专业思维:很多人开餐饮店,太倾向于自己的专业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经营餐饮店,始终产品最大。明星开店,表演大于产品;知识分子开店,文化大于产品;老师开店,培训大于产品;记者开店,宣传大于产品;设计师开店,装修大于产品。这些往往是开不成店的原因。
关注餐创大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