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团大众点评发布了2024年“必吃榜”,除公布了各地的上榜餐饮商家外,还披露了一些反映餐饮消费的数据:在上榜的餐厅中,包括正餐和小食快餐在内,70%的商户人均客单价不过百,而且从上榜店铺的均价来看,今年要低于去年(指榜单年份);有119座城市及地区2797家餐厅上榜,其中有近1300家街头巷尾的小馆,占据上榜餐厅的半壁江山。
过去一段时间,“餐饮消费是否降级”成为一个被时常探讨的话题。2024年“必吃榜”是根据2023年全年用户评价选而来,70%的商户人均客单价不过百、用户更多光临小店,这是否便意味着餐饮消费已经迎来了降级?
事实上,从整体的数据来看,餐饮消费的大盘仍在增长。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6月最新的数据则显示,2024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21634亿元,同比上升8.4%。
此外观察者网查阅发现,2018年全国餐饮收入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到42716亿元。从首次突破4万亿元,到首次突破5万亿元,仅用了5年时间。
而在消费水平方面,“70%的商户人均客单价不过百”“上榜店铺均价今年要低于去年”,反映出用户在餐饮消费上注重追求性价比的趋势。这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背后反映的则是餐饮商家正回归本质,越来越多街头巷尾的地道小馆被发现、被消费者认可。
2024年“必吃榜”有119座城市及地区2797家餐厅上榜,据介绍,榜单上有近1300家街头巷尾的地道小馆,烟火小店占比达46%。
关于更多的小店上榜,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介绍称,这些小店虽然小,但是很多店在美团、大众点评上也已经营十几年,有很强的生命力。“今年因为我们的用户更多光临这些小店,在平台上留下了更多评价数据,我们榜单上也就随之出现了更多烟火小店。”
张川认为,餐饮越来越回归传承、创新和本质,过去以装修或网红属性取胜的餐厅“现在越来越难”,以食材本质而出现的餐厅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也越来越受到必吃榜的倾斜。
“我们会认为这些十几块钱到二十几块钱的小吃店,实际上是未来中国真正的消费主流,是老百姓真正喜欢吃的,愿意尝试的,他们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做法或者是中国传统的经营方式,这是传承中很大的一部分。”张川说道。
他以长沙一家人均只有40多元的老店举例称,回到用户的本质,做质优价廉的菜的餐厅会越来越受欢迎。“餐饮大盘在涨,很多的人经营遇到困难,是因为没有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真正回到传承的本质去做事情。”
大众点评此次发布榜单时着重强调了“好吃不过百”,上榜的很多是高性价比的小店,包括正餐和小食快餐在内,70%的商户人均客单价不过百。此外,大众点评方面介绍,如果看必吃榜店的均价,今年则低于去年(榜单年份)。
“其实就是大家消费习惯的变化,今年用户也选择大店,但是用户的就餐频率更高、更愿意出门、更愿意花时间去小店尝一尝。”大众点评必吃榜负责人张雪娇称,今年的榜单中不乏连续5年、8年上榜的大店,“大店仍然生意长虹,只是今年我们看到一批受用户欢迎的小店‘跑’出来了。”
“民以食为天,我们看到社会化餐饮逐步在替代在家里吃,这个是不可逆的,餐饮只会越来越好。”张川表示,只是餐饮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连锁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大家追求美食的类别越来越丰富,这些变化会使餐饮产生分化,这是大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记者 邵蓝洁)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华兴资本共同对外发布《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0.1%。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市场规模下滑15.4%至4.0万亿。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国民消费热情被点燃,2021年餐饮市场规模已恢复至4.7万亿,同比增长18.6%。
据报告统计,2021年中小规模(门店数量在100家店以内)连锁品牌增长迅速。从2021年不同规模区间的品牌门店数年同比涨幅情况来看,门店数涨幅最大的是规模在 3-10家店的连锁品牌门店数年同比增长了23.0%;其次是规模在11-100家店和5001-10000家店的品牌,门店数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6.8%和16.0%。规模在1001-5000家店的品牌门店数量则出现了负增长。
2021 年中小规模的连锁品牌开始陆续出现,一方面是一些地方的中小餐饮经营者在数字化管理工具的赋能和加持下,开始探索连锁模式和扩张门店;另一方面,大量自主小本创业的人选择通过加盟连锁餐饮品牌的方式进入餐饮行业。
从消费端来看,人均消费从2020年的56元下降到43元,但不同品类客单表现分化。其中,门店占比最多的小吃快餐人均消费28元,客单减少2元;饮品、烘焙甜品人均消费24元和34元,客单均下降3元,其他品类客单上升。在所有品类中,西餐及亚洲料理的人均消费最高,均超过百元,2021年人均消费分别为103元和113元,说明消费者在这两个品类更愿意支付溢价。中式正餐、火锅和烧烤的 人均消费在80元左右且上调比例最高,2021年的涨幅分别为14.8%、14.4%和10.5%,说明这三个品类价格上调幅度较高且消费者在这几个品类上消费意愿在增加。
报告也对近年来处于风口上的预制菜做了调查,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预制菜品类融资金额占餐饮行业融资金额的10%左右。报告认为,预制菜产品归属于“制造业”下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8300亿左右。
目前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总体看目前还主要是一个B端的生意。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乡村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平台费用高以及配送时长内卷倒逼外卖商家采购预制菜,第三方机构估计全国70%的外 卖商家使用料理包。预制菜可以有效减少B端餐饮店的食材成本、人工成本和后厨面积,帮助餐饮店提升利润率水平,同时有效减少顾客等待的时间。报告认为,预制菜在未来B端仍是主流场景,C端还需要时间教育市场。
我国预制菜行业刚起步,竞争格局极其分散。行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平均企业规模在1500万左右,普遍受冷链运输、渠道和资金等限制,因此市场集中度低、区域特征明显。目前行业主要龙头基本都达到10亿规模,包括蒸烩煮、聪厨(新湘厨)、佳宴食品、厦门绿进、信良记等,但相比3000亿+的市场空间而言(C端+B 端),行业集中度较低。
羊产业2020年可以用“产销两旺”一词概括,虽然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但总体来说还是让行业人士感觉到这是收成颇丰的一年。今天《农财数读》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牛羊产业过去一年的宏观情况。
牛肉产量与进口量创记录牛肉产量与进口量创记录,活牛进口量增长超33%
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叠加了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牛羊肉消费近年来开始稳步增长,2020年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2020年,全年屠宰肉牛头数约2920万头,胴体总产量约为740 万吨,净肉产量约637万吨;屠宰牦牛约370万头,胴体产量约为48万吨,净肉产量39万吨。根据USDA数据,中国牛肉消费量达到951.5万吨,位列全球第二。如果人口总数按14亿来计算,人均牛肉消费量约为6.8kg。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进口肉也为牛肉消费提供了补充。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进口牛肉量再创新高,达到211.83万吨,比上年增长27.75%;USDA数据显示,包含罐头、牛肉肠、杂碎等产品,我国进口牛肉制品共275万吨。
< class="pgc-img">>牛羊肉供不应求造成了全年肉价不断增长的情况,《2020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显示,牛肉批发市场价格由2020年1月的71.53元/公斤上涨至12月的87.32元/公斤。
< class="pgc-img">>除了直接进口牛肉和乳品,每年我国还直接进口活牛,2020年活牛进口量同样大幅增长创新高。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全年,我国进口活牛266117头,同比增长33.5%。进口活牛中大部分为种牛,从进口种牛用途上来看,来自主要贸易商的信息表明,2020年中国进口的种牛中奶牛占60%左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羊肉产量增速放缓,仅增长1%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肉羊集中出栏期延长,出栏数量31941万只,仅比2019年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速有所下降,仅比2019年增长1.0%,人口按14亿计算,人均羊肉3.8kg。2011—2020年,十年间我国羊出栏从26232.2万只上升至31941.0万只,增长21.8%,年均增长率为2.2%;羊肉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增长了20.1%,年均增长率为2.1%,只不过近5年增速变缓,年均增长率为1.3%。
< class="pgc-img">>受疫情影响,2020年年初羊肉消费一度萎靡,尤其是羊肉户外消费下降明显。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类餐饮企业相继恢复营业,居民外出餐饮消费基本恢复,且随着秋冬天气转凉,羊肉季节性消费继续增加。
进口方面,羊肉与牛肉情况相反,2019年之前进口量稳步增长,2020年却只进口了36.5万吨,比上年减少了6.9%。
< class="pgc-img">>牛奶量价齐升,价格逼近历史最高
2020年乳产品也有不错的行情,虽然受疫情影响全年价格波动较大,年初生鲜乳价格快速下跌,由1月份的3.84元/kg降至5月份的3.57元/kg,下半年止跌转涨,至12月份升至4.15元/kg,逼近历史最高水平。
< class="pgc-img">>乳品产量和销量同样在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牛奶产量3440万吨,比上年增长7.5%。人口按14亿计算,人均牛奶约为24.6kg。截至2020年11月份,全国乳制品产量2355.81万吨(统计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生产数据),同比增长2.08%。乳品同样呈现产销两旺的形势。
< class="pgc-img">>乳产品同样从国外获得了不少的补充,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28.12万吨,同比增加10.4%,进口额117.06亿美元,同比增加5.2%。
< class="pgc-img">>反刍饲料增长高达18.9%
牛羊产业行情的走高也吸引了更多关注,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牛养殖和羊养殖企业注册量分别为73308和60237家,同比增加分别为58.4%和50.9%,合计增加约4.7万家。
< class="pgc-img">>随着养殖量的增长,反刍饲料成为饲料行业的新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5276.1万吨,同比增长10.4%,其中反刍动物饲料产量1318.8万吨,同比增长18.9%,均创下历史新高。与其他种类相比,反刍动物饲料仍然是增速最快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面对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拥有全球领先的疫情防控成绩,又迎来了乡村振兴的大好局势,我们不难判断出牛羊产业未来仍将有不错的发展空间。我们希望行业可以更好地防控相关动物疫病,加强良种选育,在面对市场机遇时可以大展拳脚。我们一同期待2021年牛羊产业创造更耀眼的成绩。
【本期作者】李峙贤
【栏目主播】李萧佳
【视频制作】杨鹏
【栏目统筹】吴昊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