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知道,所谓“高风险高回报”,投入越多,自然回报越大,但投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本小利大,投资小挣钱快的餐饮项目。那这些项目有哪些呢?
一、麻辣烫
麻辣烫的烹饪制作简单,只需将顾客挑选好的食材进行称重、浓汤煮熟、盛出即可,无需专业大厨,为店主节省了人力、物力,且加盟费用约在3-5万之间,投资相对较低,且市场广阔,四季皆宜,是一个时时有钱赚的创业项目。
二、奶茶
一般市面上,一杯奶茶只卖5-10元钱,看似没什么赚头,但若是开在商业区、学校附近等人流如织的地段,一个仅10平左右的档口店都能每年盈利二十万以上,确实是一个前景不错的行业。
三、汉堡
汉堡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美食之一,速食方便的特点尤其受到上班族与学生的青睐。如今的汉堡店不仅提供西式汉堡,还提供炸鸡、烤翅、鸡米花等多种类小吃,为投资者提供多点盈利。
四、紫菜包饭
一片紫菜铺上米饭、放上蔬菜,一卷一切操作简单,出餐快,而且开店灵活,档口店+外卖就能月入过千。同时,紫菜包饭营养均衡,是很多女性消费者的首选,市场极具钱景。
无论选择什么项目,都要先找到适合你的方向,在毅力与努力的经营下,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成功。
>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上,“探店”已然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紧紧地与地名结合在一起。而其中,探得最多的,还是美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发现,在小红书上搜索“探店”二字,可以找到552万+笔记,搜索“美食探店”则有182万+笔记,足以看出人们对于吃的执念。上述美食探店笔记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其一环境,其二口味,其三服务。其中,环境与是否能拍出好看的照片、是否能进行舒适的聚会为标准,口味则与“干饭”的满足感相关,服务更是影响用餐心情的一大关键,只有兼具三者,才能够称之为“宝藏餐厅”。
这就是这届年轻人生活常态:约一顿饭要先在网络上进行海选,择定一家;一番激烈讨论后可能经过两三小时的路程以及两三小时的等待才能用餐,餐前要在大大小小的角落里拍照,餐后还要发个点评分享。而在循环往复中,催生出了一批网红美食餐厅,它们所代表的就是以“餐+饮+空间”复合经营的新式餐饮行业。
区别于传统餐饮,新式餐饮着重凸显社交的地位,以新中产和Z世代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群体为主要客群,为其提供全时段休闲社交的第三空间。此外,新式餐饮在售卖餐饮、空间和服务的同时,宣扬品牌所传递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态度,实现品牌高溢价。
6月30日,餐饮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赵榕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餐饮会更偏向线下场景,但现在餐饮对产品运营、供应链管理、店面运营、品牌管理、资本对接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要求。这意味着团队的思维也要跟着变,才能实现从单品到品牌、从单一门店到连锁店的战略性发展。”
新生赛道
据饿了么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欧洲杯小组赛开赛以来,饿了么凌晨外卖订单量增长显著,其中,奶茶、小龙虾和烧烤等热门看球美食订单增长均在1倍及以上。同比去年,欧洲杯以来凌晨奶茶订单量增长2倍。可见奶茶正在替代传统能量饮料和酒饮,成为更多年轻人熬夜看球的第一伴侣。
年轻人对于新式茶饮的追求,体现了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品质消费和文化消费的重视,这意味着新式餐饮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头豹研究院《2021年中国新式餐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新式餐饮市场规模为652.8亿元。高知名度的新式餐饮品牌进入全国化扩张阶段,同时带领传统企业升级发展,行业进入爆发增长时期,预计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33.8%。
以2010年成立gaga为例,其旨在平衡发展高端现制茶和轻食两大领域,以健康化的方式致力于为都市人提供休闲社交空间的全时段轻餐饮,成为深圳拥有最多资产超千万元用户的餐饮品牌。与此同时,另一家新式餐饮COMMUNE亦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将高性价比的酒水与高品质西餐融合,在具备正餐属性的同时延伸其夜间经济发展。
在赵榕刚看来,多种模式的错落分布,除了实现不同门店品类的聚焦,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对消费者的抓力。建立起“餐饮+新零售”的复合体验模式以及在空间上的发力,恰恰迎合了年轻人追求自由的身份归属感,由此实现了品牌的扩张。但值得注意的是,场景并不是决定品牌成败的关键,只能作为一个支撑元素。
除了上述新式餐饮品牌,传统餐饮品牌也陆续入局。例如巴奴开了家客单29元的火锅店,19.8元一份的麻辣鸭血豆腐锅、22元的猪肚鸡锅、25元的香辣牛肉锅等,所有套餐均未超过29元。这一举成功杀入“小火锅”赛道。以“小锅不贵、吃饭绝配”的定位深受年轻人喜欢。
呷脯呷脯餐饮开辟了湊湊这一品牌,打造“火锅+茶憩”模式,主要以茶饮为突破口发展火锅店在非餐饮时段流量,将营业时间拉长到16小时,实现“火锅+茶饮”同步发展,打造“高颜值、重生活、喜潮流”的社交品牌。
对此,赵榕刚分析称:“品牌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聚焦到单一品类,在一个品类里聚焦于一个单品,才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并在用户中形成独特价值和记忆点。新式餐饮想要打开一片天地,产品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打造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力,并建立一套具备冲力的商业模式作为发展的加速器。”
资本入局
目前,湖南米粉创新品牌“霸蛮”宣布连续完成亿元人民币B+轮和C轮融资。据霸蛮品牌负责人表示,湖南方言中的“霸蛮”形容一种敢拼要赢、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这种品牌诠释使得霸蛮深得18-35岁年轻人群的喜爱。
为了打造品牌影响力,霸蛮与数百位明星主播开展合作,并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积累了数十亿的品牌话题曝光与关注。事实上,讲好品牌故事、提高品牌曝光已经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方式之一,很多新式餐饮企业也在品牌推广上发力,尤其擅长在社交媒体上“借力打力”。以邀请网红Kol、素人以及给顾客返“福利”的形式,来积累自己的口碑以及热度。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方式用于发展期的引流尚能发挥作用,若想要获得融资,最本质的还是在于销售量这样的硬核数据。”
整体来说,新式餐饮的融资进程迟缓于新式茶饮,且获得融资的金额也远比新式茶饮少。
不容忽视的是,当下的资本市场屡屡传出新式茶饮入局或即将入局的消息。6月30日,连锁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在香港IPO上市,打响了新式茶饮上市第一枪。奈雪的茶发布公告称,香港IPO股票发行面向散户部分获得432倍超额认购,最终发售价定为每股19.8港元,来自股份发售的所得款项净额估计将约为48.424亿港元。与此同时,喜茶也传来融资消息,据称期估值或达600亿人民币,比奈雪的茶IPO估值高出约1.1倍。
餐饮行业专家谭野指出:“餐饮与茶饮之间融资的差距主要受到标准化生产的影响。茶饮从属性而言,更偏向零售属性,原料相对简单,SKU总量较少,加工自动化程度较高,门店选址弹性大,综合来说,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受众覆盖广。资本偏爱毛利空间大,复制性强的品种,从这一点上来看,饮品市场更符合资本口味,资本的入场更催化了饮品供应链的快速成熟与进化。可这并不意味着餐饮‘先天不足’而不受资本青睐,当餐饮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并迅速扩张门店以提升市场影响力后,也能够在资本市场分得一杯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class="pgc-img">>月13日,喜茶被曝正式完成5亿美元融资,估值600亿元;7月14日上午,遇见小面传出完成过亿元新融资,估值30亿;7月14日下午,鲍师傅新一轮融资细节流出,估值100亿:吸睛的餐企融资新闻,一个接一个。
不过,真正让餐宝典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些,而是一家1998年成立的餐饮企业(“永定门电烤串”),最近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连“穿越了行业周期”的“老”企业,也搭上资本的快车了。这足以说明一点:在这个炎炎夏日,居高不下的不止气温,还有资本对餐饮的热情。
根据NCBD(餐宝典)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7月14日,餐饮行业发生的融资案例已经过百,达到了101起。而2020年全年,这一数字为126。
资本来势汹汹,也身手各异。
NCBD(餐宝典)针对入局餐饮业的各路投资机构,依据其投资数量、投资金额、投资业绩、影响力、被投企业知名度等指标,评选出“2021中国餐饮投资机构TOP30”,如下:
< class="pgc-img">>以下是各投资机构的概况:
1—5:
天图资本:创始于2002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股权投资的专业机构之一。天眼查显示,天图投资累计管理基金及自有资金规模超过185亿元人民币。
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奈雪の茶、泽田本家、锅圈食汇、三顿半、鲍师傅、茶颜悦色、周黑鸭、松哥油焖大虾、寻味狮、Hey Maet、钟薛高、卤人甲鸡爪、狮头牌卤味研究所、堕落虾等。其中,周黑鸭、奈雪的茶已上市。
弘毅投资:2003年成立,为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弘毅投资旗下的百福控股,是系统性布局品牌新餐饮的投资和运营管理平台,2011年6月在香港上市。
弘毅投资和百福控股投资/收购的餐饮企业包括:和合谷、新辣道鱼火锅、比萨玛尚诺、权金城烤肉、权味、西少爷肉夹馍、遇见小面、好色派沙拉、煲仔皇、Seesaw Coffee、越小品、美奈小馆、大弗兰、福客麻辣烫等。
IDG资本:1992年创立于美国,1993年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投资机构。迄今为止,IDG资本在全球已投资超过900家优秀企业,其中有超过190家通过IPO或并购形式成功退出(据天眼查)。
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虎头局渣打饼行、霸蛮、三顿半、爸爸糖、文和友、小仙炖燕窝、汤先生、锅圈食汇、牛痴餐饮、兰熊鲜奶、加点滋味、熊猫不走蛋糕等。
红杉中国:2005年成立,重点关注科技/传媒、消费品/服务等四个方向。
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虎头局渣打饼行、喜茶、热卤食光、文和友、马记永、元气森林、Tims咖啡、三顿半、古茗、乡村基、甜心摇滚沙拉、普渡科技、食亨科技、奥琦玮等。
番茄资本:2017年成立,是一支专注于餐饮行业的投资机构,主要投资天使轮及A轮的餐饮及餐饮产业链企业。
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巴奴毛肚火锅、金戈戈、味远红芳、王家渡、霸蛮、墨茉点心局、小蛮椒麻辣烫、阿甘锅盔等。
6—10:
高榕资本:2014年创立,是中国最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投资,重点投资新消费、新技术等领域,管理的基金整体规模约280亿元(据天眼查)。
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巴奴毛肚火锅、马记永、元气森林、丘大叔柠檬茶、连咖啡、佐大师、食亨科技、博茂餐饮、友咖啡、麻辣诱惑(2019年被曝资金链断裂,至今余波未了)等。
今日资本:2006年成立,管理25亿美元的基金,关注零售、消费品、医疗、互联网等行业。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Manner咖啡(因与创始人分歧,今年5月已退出)、西少爷肉夹馍、墨茉点心局、美团等。
腾讯投资:2008年成立,主导腾讯集团投资相关业务。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喜茶、和府捞面、盛香亭、Tims咖啡、美团等。
字节跳动:2012年成立,目前估值约4000亿美元,或为当前国内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企业。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Manner咖啡、懒熊火锅、鲨鱼菲特、inWE因味茶、三发餐饮(“柠季”)、餐饮老板内参等。
龙珠资本:美团点评产业基金,成立于2017年2月,专注于大消费领域C轮以前的项目投资,具体包括餐饮、零售、及酒店旅游、休闲娱乐等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喜茶、Manner咖啡、古茗、蜜雪冰城、幸福西饼、甜心摇滚沙拉等。
11—15:
高瓴资本:2005年成立,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海底捞、蜜雪冰城、喜茶、加点滋味、美菜网等。
加华资本: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中国大消费与现代服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累计约180亿元。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老乡鸡、巴比馒头、文和友、美团等。
挑战者资本:由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于2014年创立,专注投资消费领域和TMT方向,累计管理资产规模50亿人民币。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马记永、M Stand、好望水、元气森林、拉面说、食族人、王辣辣酸辣粉、淘汰郎等。
黑蚁资本:2016年成立,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喜茶、好望水、海伦司、王饱饱、很久以前羊肉串、元气森林等。
不惑创投:2017年成立,专注于以创新供应链为核心的早期、成长期的创业公司投资。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菊花开卤味、锅圈食汇、鲨鱼菲特、澄明食品、冻品到家、食先行、水獭吨吨等。
16—20:
险峰长青:创始于2010年,专注新经济领域的早期投资。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小满茶田、TNO(茶饮品牌)、口味全、不等食品、餐北斗供应链、餐饮情报等。
GGV纪源资本:2000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全球早中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公司,截止2020年底共有281家在管企业。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虎头局渣打饼行、CHALI茶里、三顿半等。
愉悦资本:2015年成立,主要投资于早期及成长期TMT和创新消费领域。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夸父炸串、瑞幸咖啡、星期零、超级零、冻品到家、天使之橙等。
华映资本:2008年成立,已成功上市或并购退出项目20余个。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夸父炸串、和府捞面、自嗨锅等。
元禾原点:2013年成立。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小满茶田、夸父炸串、超级零。
21—25:
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2008年成立。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茶小空、汤先生、每日黑巧等。
CMC资本:由黎瑞刚于2010年创立。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和府捞面、小仙炖燕窝、M Stand等。
嘉御基金:由卫哲于2011年发起创立。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沪上阿姨、锅圈食汇、澄明食品、熊猫星厨等。
众源资本:2017年成立,是中国第一只由国有传媒集团主导发起运作的文化产业母基金。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小满茶田、永璞咖啡、菊花开卤味等。
头头是道:由普华集团董事长曹国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于2015年发起。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鲜沐农场、熊猫不走蛋糕、钟薛高等。
26—30:
元生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成长期投资的互联网投资基金,成立于2015年。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茶颜悦色、代数学家咖啡、钟薛高等。
启承资本:2017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零售消费的美元成长期基金。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月枫堂、锅圈食汇、熊猫星厨、澄明食品等。
金鼎资本:2014年成立。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拉面说、永璞咖啡、轩妈食品、莫小仙。
龙湖资本:1993年成立,为龙湖地产旗下投资基金。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和府捞面、元气森林等。
碧桂园创投:2019年成立,全面负责碧桂园集团除地产投资外的对外股权投资业务。投资的餐饮及相关企业包括:CHALI茶里、遇见小面、汉口二厂等。
总 结
餐饮行业前所未有地涌进了太多投资机构,涌进了太多的钱,让人应接不暇。在这些机构中,有一些是餐饮投资的老面孔(比如天图资本、番茄资本),更多的则是一些新面孔,餐饮投资的机构更加多元。
不难发现,这些新面孔至少呈现三个特征:
一是出现了很多知名而且专业的投资机构,比如高榕、IDG、红杉等。过往专注于新经济领域的它们,在投资领域早就声名远播,现在在餐饮业已经投出了多个项目。
二是互联网巨头正式进场,比如腾讯和字节跳动,都在餐饮业进行深度布局,有媒体甚至直言“张一鸣和马化腾抢餐桌”。
三是传统产业的基金也盯上了餐饮,比如龙湖资本和碧桂园创投。
进入2021年,不管是整个社会的产业重心转移,还是餐饮这个古老行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餐饮黄金十年”的大幕都已然拉开了,资本和餐饮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