鸯奶茶就是是一半的咖啡和一半的丝袜奶茶混合在一起的,既有咖啡的香味,又有奶茶的浓滑。奶茶里既可以加糖,也可以加入炼乳,加炼乳奶香味道更浓厚。
有一段时间俩孩子特迷这奶茶,每次逛街看到内什么米芝莲,肯定要奔过去一人点一杯,我跟着喝过几次,总感觉有香精的味道。偶尔看到某个电视节目,里面就说了乳饮料是怎么调出来的,看过之后更是不允许孩子们喝奶茶。越是不让喝的,孩子还越馋。小编就上网搜了一下,奶茶原来是这么做出来的,做法岂不是太简单了。立马在周末的时候做了一壶奶茶,孩子们喝过之后反应不错,我和老公也一人来一杯,放炼乳调味比放白糖的要好喝。
奶茶的做法这么简单,路边店的就不要再喝了。
< class="pgc-img">>鸳鸯奶茶
【材料】
纯牛奶500毫升,红茶15克,纯咖啡粉2小勺,热水适量,蜂蜜适量
【制作过程】
1、2勺纯咖啡粉放在咖啡壶中,用少许的开水冲开待用。红茶放入奶锅里,加入少许的清水,水不要多,能刚刚盖住茶叶就可以,小火加热至水开,盖上锅盖闷一会,让茶叶味道散发出来。红茶用自己喜欢的口味就行,也可以用普洱茶。
< class="pgc-img">>2、茶水中倒入适量的牛奶,不要用勺子搅动,继续小火加热。过一会茶叶就会慢慢的浮上来,煮至锅边开始冒小泡泡就可以了,牛奶不要煮沸,瞬间会噗出来。
< class="pgc-img">>3、把煮好的奶茶过滤到咖啡壶中,奶皮和茶叶留在滤网里,一边到一边闻着香味,好香。
< class="pgc-img">>4、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白糖或炼乳,如果想放蜂蜜,就要等到奶茶降至手温的时候放,温度高会破坏蜂蜜的营养。奶茶冬天喝热的,夏天也可以加冰块喝。
< class="pgc-img">>小贴士:
咖啡的用量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定,爱喝咖啡的,咖啡粉可以多放一点,如果有手冲咖啡那就更好了,记住咖啡粉用纯咖啡粉,不是二合一的咖啡。
想了解更多美味家常食谱和烘焙食谱,敬请关注悠哈厨房。喜欢悠哈厨房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亲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所有图片和文字均为悠哈本人原创,谢绝搬运!
>闹的咖啡市场,又来了新玩家。
最近,和府捞面在上海开了一家“卖咖啡的快餐店”,30多元就能在外滩吃饱喝好,吸引了很多行业人的关注。
继湊湊的火锅+奶茶模式成功后,“咖啡+快餐”是个值得探索的好生意吗?
上海外滩的咖啡新模式:
“快餐店里卖咖啡”
咖啡店里卖吃的,不是新鲜事了。
美团联合咖门发布的《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显示:咖啡店的烘焙产品销量占比达到15%,食品搭售率要高于茶饮。
但和府捞面的模式,却有点不一样:
最近,和府捞面在上海开了一个新副牌,门头上写的店名叫“PICK ME一根拉面”,官网上的全称“Pick me 咖啡&热食”(下文简称Pick me),店内售卖现磨咖啡和烘焙类产品、同时搭配的还有汤面、拌面、米饭等中式快餐。
门店示意图,图源和府捞面官网
>据了解,这家店坐标上海外滩,面积约20平米,有6~8个座位,售卖咖啡、面、米饭三大品类,主打高性价比的“咖啡+快餐”。
一位打过卡的朋友告诉我,咖啡有6款,包含意式和创意咖啡,价格从12元~22元不等,快餐类价格在20元上下,有拌面、汤面、拌饭等10种不同的口味。
在点个午餐不会低于30元的外滩SOHO,价格也显得比较有诚意,在大众点评看到,午餐选择1杯美式+1份面/米饭,基本上30多元就能搞定。
在咖啡加传统小吃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当下,和府捞面的这一探索,让我觉得格外值得思考。
“咖啡+中式快餐”
为什么值得行业关注?
1、率先试水“咖啡+中式快餐”,模式更稳定
近一年,时髦的咖啡搭配传统美食,“土洋结合”碰撞出的产品,出一款火一款。
油条蘸咖啡、油条阿芙佳朵、煎饼果子配咖啡,咖啡爱上肉夹馍,热干面咖啡套餐比比皆是,沈阳还有一个叫“晨精致早餐”的门店,油条美式已经是爆款,这些咖啡与小吃结合的案例数次出圈,让打工人津津乐道。
不过,这些产品,很多时候承担的是话题型功能。有一些产品,上新时间不稳定,有的热度过了就下架。
而且,很多小吃都是联名的,不能自主研发,比如泉州著名的油条阿芙佳朵,是和隔壁油条店联合的,油条店出摊了,这个产品才能上。
本质上来说,这些脑洞大开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带有一点“玩”的性质。
但和府捞面不一样,专门做了个副牌,3大品类并行,在以中式快餐为主的正餐里,搭配咖啡。这和咖啡店在出品的时候,加个煎饼果子,有本质的区别。
从门店的生意模型上,和府捞面把咖啡与高频、刚需的中式快餐,放到了同等的位置。
在这样的门店场景,约人谈事,办公等属性都不强,消费者会在饥肠辘辘的午高峰,很自然地加一杯饮料。这种情况下,咖啡的精神属性,并不会太被关注。
这一举措,对和府捞面来说,是在探索一种新的餐饮模式,而对咖啡行业来说,则是在进一步验证咖啡的日常属性和刚需程度。
产品示意图,图源和府捞面官网
>如果能够成功,复制出成百上千家门店,则有可能为咖啡市场打开另一个新的格局。
2、餐饮连锁入局,示范效应更明显
之前小吃+咖啡的搭配,大都是独立小店/区域中小连锁门店,脑洞大开的创意迸发,一般都是在一家或者几家店“上着玩玩”。
而此次,国内粉面赛道的头部品牌的和府捞面入局,Pick me一出生就是咖啡+中式快餐的模式,首店又开在上海外滩,可见重视程度。
相比于遍地开花的独立咖啡馆,Pick me背靠和府捞面多年的资源积累,一旦前几家店能够通过模型测试,在扩张上,会拥有更多优势。
而且,头部品牌的入局,也会形成一定的示范作用,一旦市场需求验证可靠,或将会让这一模式在全国各地快速崛起。
“咖啡+中式快餐”
是个好生意吗?
前几天,我看到上海品牌“茶是一枝花”上新了一款“葱花油条三明治+美式咖啡”套餐。
一杯美式咖啡里,顶部一侧是冰淇淋,一侧放着葱花油条三明治,早餐下午茶,一杯三吃,29.9元有吃有喝全部搞定,被网友们称为“中西合璧Brunch”,“美式三剑客”。
茶是一枝花,是上海新锐的网红品牌,以脑洞大开的创意饮品出圈,创始人薛勇敏告诉我,上海疫情解封后,他们就开始考虑要在店里加餐了。
先是上了一款“人类高质量蛋饼”,广受好评后再接再厉,把上海葱油饼和油条结合,做出了葱花油条三明治。
而谈到加餐食,老板感叹:“加餐主要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
“饮品抗风险能力相对弱一点,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体验型的店,早上基本上客人很少,都是下午茶客人,所以也是为了带动早上和中午的一些流量,疫情的反反复复,我们觉得这个多少会对我们有些帮助。”
其实咖啡馆加餐这件事,曾经在行业里有过无数的讨论。
继湊湊的火锅+奶茶模式在行业成功后,餐厅卖饮品已经越来越常见,海底捞、巴奴都打造出了招牌饮品——消费者出门,有吃有喝本来就是本质需求。
但产品均价不高的中式快餐与咖啡的组合,主打白领群体,在连锁品牌中,做得很好但还并不多见。
这一模式如果能够得到验证,无疑会给咖啡打开全国市场助力:
在咖啡消费成熟的一线城市,白领在午餐时,顺手买一杯咖啡,可以不需要空间和调性,仅仅是习惯使然。
而在咖啡还以体验为主的二三线城市,中式快餐能够作为刚需品类,能够实现高频带低频,也让咖啡馆的存活率提升。
如果这一模式能够探索成功,相比于单独的咖啡店,混合多品类模式,无疑会让咖啡店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性变得更强。
年来,商家们对“联名”似乎情有独钟,而且大有“越来越上瘾”之势。
前有瑞幸和茅台联名的“酱香拿铁”,让年轻人感叹“人生中第一杯茅台是瑞幸给的”;如今又有眷茶携手方中山(河南一胡辣汤品牌)推出胡辣汤奶茶,令不少网友眼前一黑。
继白酒加咖啡火出圈之后,最近,胡辣汤奶茶也火了。
这一联名奶茶于今年11月份推出,目前在河南销售。
虽然听起来口味就很“暗黑”,但上线当天,仅抖音平台就售出2000杯,充分体现了一众好奇宝宝的凑热闹心理,“不管是啥,先尝尝看!”
喝过的网友迅速分成两队,一批网友说“咋恁好喝!”另一批网友发起反击“拱出河南!”“喜欢奶茶和喜欢胡辣汤的都沉默了”“要不你自己成立一个省”。
抖音上,也有一批坐标河南的博主迅速开启了测评。于是,一场胡辣汤到底能不能和奶茶联名的battle正式开始了!
有博主评价“千万不要冲动尝试啊!”“离谱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随着测评大军越来越壮大,这股“胡辣汤奶茶风”也吸引到了外国友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小吃搭配奶茶的新奇喝法,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很有新意!”
据了解,这款奶茶由普通乌龙茶做底,并非与胡辣汤的简单混合,而是将胡辣汤中的灵魂香料提取出来与茶底融合。
除了搭配辛辣胡椒调料的奶油云顶外,居然还会配着油条一起吃!嗯……体验要配套,讲究!
图源:网络
而主打真实测评的网友则表示,“果真是胡辣汤味道,喝完还有一点点胡椒余味。”
据眷茶的官方称,“联名的初衷并不是以奇怪口味作为噱头,只是想用故乡大地上的好东西,做出好喝的茶,尝试碰撞出了不起的风味变化。”
这样的“甜中山”,你想试试吗?
万物皆可“联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饮品跨界联名成了新趋势。在这个万物皆可联名的时代,细细盘点,真是有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神奇联动。
“乐乐茶”在今年夏天就曾推出和“国际知名品牌”Six God六神花露水的联名奶茶。
这款饮品还特地使用与花露水相似的经典玻璃包装,不少网友表示“喝完蚊子还会来找我吗?”
“光明雪糕”也推出了和国药藿香正气水合作的雪糕——藿香小雪糕。
网友认证,“确实是避暑神器没错了!双管齐下,妈妈再也不会说雪糕是垃圾食品啦!”“错过了夏天,没尝到这款雪糕。”
再看看网红们的测评,“闻着难吃”“前两口真的很难吃”“有点像大料”……
作为肥宅快乐水的可乐也难逃联名的魔爪,“魔水师”就推出了老陈醋可乐。
网友评价“什么都喝,只会害了你啊!”“有点像体育生的臭脚丫子味儿。”
还有不少光听名字就让人控制不住皱眉的组合:豆汁儿冰淇淋、豆汁儿美式、臭豆腐拿铁、大蒜咖啡、酸菜咖啡、皮蛋拿铁、麻酱拿铁……
网友评论:"救命!它们可以在我的胃里相遇,但不能在嘴里一起分享。”
不过,当联名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时,如何做好品质就成了产品能否“破圈”成功的关键,毕竟过于猎奇也着实让人难以招架。
你还见过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联名款?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