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各地餐饮业逐渐复苏,很多餐饮企业除了积极复工复产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也很积极,那就是建群。比如宣称“酸菜比鱼好吃”的太二酸菜鱼,和在广州很受欢迎的陕西面品牌大师兄等,都在“疯狂”建群。
这些餐饮企业之所以要积极建群,其实主要就是为了一个词:私域流量。在如今的形势下,餐饮行业对私域流量的渴望比以往认识时候都要迫切。虽然我们不能把私域流量的经营等同于“建群”,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群是当下很多餐饮老板会选择的方式。
< class="pgc-img">>餐饮老板认识到建群的价值,可能首先得感谢一个非常厉害的企业:美团。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中国餐饮行业深受疫情影响。作为国内最大的餐饮外卖平台,占据了65%市场份额的美团外卖,也在这个季度,遭遇了10年来来自餐饮业最密集的交涉、围殴与讨伐。 (延伸阅读:22万家餐饮企业的呼声:美团们,请尽快降佣金)
先是南充火锅协会举报美团,后来四川、重庆、云南、山东、广东等餐饮协会纷纷向美团申讨:你抽佣太高,你搞二选一,你太强势,你太过分。
其中声浪最大的一次是广东省33家餐饮行业协会的联合声明,向美团提出了严正交涉。随后美团与广东省餐饮行业的协会达成了阶段共识。不过对于这种“共识”,餐宝典曾撰文分析过,认为这是“大闹一场,草草收场;有点失望,还能咋样”。 (延伸阅读:刚刚,广东省餐协与美团发布联合声明!)
话说回来,餐饮商家与外卖平台的矛盾其实从来都存在,只不过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这种矛盾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反弹,商家就算挣得不多,也都把外卖当做一个宣传的渠道。而在疫情期间,外卖成了很多餐饮企业最主要的自救手段,这个时候,如果外卖平台还维持以前的扣点甚至上调外卖佣金,那么矛盾势必就会爆发。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一些餐饮老板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再也不想给美团打工了! (延伸阅读:餐饮老板:我再也不想给美团打工了)
< class="pgc-img">>然而口号归口号,想要活下去,短期内这些餐饮老板还是要听外卖平台的,因为离不开它。这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外卖平台拥有线上的流量,离开了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就意味着完全没了线上的流量。没了外部流量,而如果企业又没有自己的私域流量,这就意味着想要通过外卖自救,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很多餐饮老板开始逐渐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摆脱美团等外卖平台的束缚,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流量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
建群。
不得不说,建群确实是目前一个比较好的打造私域流量的方式,通过把所有到店消费的顾客都拉进自己的群内,在群里或通过小程序等实现外卖下单功能,然后结合自有或者第三方的外卖配送,实现外卖的闭环。这样就成功绕开了外卖平台,也就意味着不用给外卖平台缴纳高额的佣金。
当然,建群容易,但运营好一个群,难度不小。为了研究餐饮企业的社群运营,餐宝典潜伏进了太二酸菜鱼和大师兄的几个会员群,一探它们的运营模式。
太二酸菜鱼:
在太二建的群里,最主要实现的一个功能就是“预定”,群成员可以直接在群里预定某个门店的位置。作为一个网红品牌,太二很多门店在高峰时间经常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引发不少吐槽(延伸阅读:太二酸菜鱼的这个特色,是比吃出异物、吃完拉肚子更大的槽点)。
< class="pgc-img">>大师兄:
与太二相比,大师兄建的群,在功能方面要更加丰富一些。群内的会员可以“对暗号,得小菜”,还可以每周抢福利,充值享受霸王餐以及参与集赞、外卖等各种活动。在群里,大师兄还经常推出一些新品的促销、抢购活动,对于很多粉丝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 class="pgc-img">>通过两个品牌的微信群运营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太二酸菜鱼与大师兄陕西面对于群的运营、群所承载的功能有着不同的规划。但不管怎样,它们都通过建群,丰富了企业的“私域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群的运营方面,这两家企业都安排了专人进行负责,负责信息的发布、粉丝的管理等等。对于一个群的运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没有强运营,这些粉丝群最终可能就会沦为广告群、垃圾群。
当企业有了高质量的粉丝群,有了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体后,也就有了自己的私域流量。这个时候,餐饮老板们就可以挺起腰杆面对美团,喊出一句:慢走不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张鳗鱼
喝猪圈咖啡、吃“咖啡猪”
这届年轻人玩的太花了
前年,年轻人们组团去“牛棚”喝咖啡的打卡盛况还没完全过气。今年,这种盛况又来了。
紧跟潮流的年轻人,开始去“猪圈”打卡了!
起因是丽江、成都、南京等地的一些“网红”咖啡店火了。这些咖啡店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名字叫猪圈咖啡、店里真有猪、猪还是吃咖啡长大的。
沉迷猫咖、狗咖、鸭子咖后,年轻人在“猪咖”里玩得不亦乐乎。不仅能喝到猪猪图案的咖啡,还能给猪猪捐口粮,认养猪猪、购买“吃咖啡长大的猪肉”……
不过,觉得猪咖可爱又有趣的是一派,觉得猪咖“又臭又迷”的又是另一派:
“去打卡了,选位置离猪远的!真的很臭……”
“还不如直接来我们村,我请你喝。别说猪圈咖啡了,鸡窝咖啡、鸭鹅猫狗通通齐全。”
其实猪圈咖啡的创意很早就有过。
四川成都都江堰就有个真正的“猪圈咖啡”,咖啡店由废弃猪圈改造而生,花盆是猪食槽、凳子是打谷桶,人称“乡村星巴克”,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
整个社区中除了咖啡,还打造出了“中餐、火锅”以及游乐、运动等综合业态。
餐饮人的场景焦虑
快卷到外太空了
从前两年用稻草、南瓜等装饰模拟“牛棚”的咖啡,到今年把咖啡直接搬进“猪圈”,在小香猪的陪伴下喝咖啡……餐饮人的场景焦虑,越来越严重了。
有把大众交通工具搬进餐饮店的。
前两天沈阳的一家航空主题咖啡馆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门店的座椅是全日空拆机件做的,窗户是仿照飞行过程的电子屏,诸多细节如小桌板、遮光板等全部1:1还原。
除了飞机舱,各种大众交通工具场景:地铁站、高铁站、火车站、游轮、巴士……都有餐饮人“攻占的痕迹”。
有把城市里的松弛感和紧绷感都搬进餐饮店的。
大城市里最有松弛感的地方,恐怕就是随意砍价、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了吧。去年起,很多餐饮人不仅把店开进了菜市场,也把菜市场、市集等场景搬进了门店,力求真实。
而另一种紧绷感,比如“办公现场”也被餐饮人场景化了。长沙一家网红打卡店,把咖啡馆设计成了办公室的样子,一边假装上班、一边享受“逃班”的乐趣,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也有把“逃离城市”的大自然风搬进餐饮店。
比如过去几年因为“口罩”而爆火的各种“露营风餐厅”,靠着绿植和鹅卵石在门店模拟出大自然的感觉,从火锅到烧烤,从咖啡到甜品店都能精准匹配。除了露营风,还有植物园、动物园、花园、市井风、战损风等等。
当然也不止于此,把烤肉搬进电影院、把火锅搬进KTV……说一句“万物皆可搬进餐饮店”真不算夸张。
如果说交通工具、都能搬进餐饮店,大胆畅想一下,以后的餐饮场景卷到外太空、外星人、三星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
为了“出圈”而拼命的餐饮人
当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情绪价值时,我们看到的餐厅也开始越来越“夸张”、“特别”、“有吸引力”了。餐饮人们都在努力在用唱歌跳舞、用编小辫做美甲、用另类吸睛的各类附加服务、场景来满足新需求。
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无疑是当下餐饮人的“场景焦虑”,更是“生意焦虑”。
不管是用装修风格、场景营销,来强力赋予餐饮消费多元融合的新奇体验,还是用各种附加服务、价值,来满足消费者们对“超值”的追求,本质上都是餐饮人面对生意下滑、客流下滑所做出的“让步”。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客流,带动生意,餐饮人拼劲全力“造景点”,希望靠出圈能抢到更多的流量……
不过,过度的造场景堆附加价值,也会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产生“不值”的印象。
当营销成为这个时代的必考题,当务实消费成为顾客的新标准,餐饮人已经不仅要卷场景,卷服务,更要卷质量,卷品质,卷口味了。
闷头做产品,抬头搞营销,一个都不能落下。
<>同学很久没有和我约饭了,除了他财政赤字的原因,还有些蹊跷又神秘的理由。
吃饭也可以有很多故事。
第一次约饭,是一个曲径通幽的地方,门头很小,即使是本地人也很难找到,找到了也不会进去的饭店。顾客不多,但装修还算别致。现在回忆起来,鱼头泡饼的香味还是那么浓郁,色泽搭配完美的炒饼和味道正宗的鱼香肉丝还会刺激到味蕾。我和张同学属于对美食没有太多追求且不专一的人,第二次再去那个饭店,时过半年之久,是长途跋涉专程去的,抵达饭店门口,映入眼帘的是紧闭的布满了油腻灰尘的卷帘门,原来门头上牌匾的位置裸露着粗糙的水泥墙面,我特别懊恼,不解的抱怨,挺好的饭店怎么就关了呢。
张同学有一阵疯迷自助,但从没带我去过,为了表示诚意,特别正式的邀请我去了当时本地最火爆的自助餐。为了增加性价比,饿的饥肠辘辘,下午五点就兴高采烈的出发了,直梯里阵容强大的广告宣传,肥美的海鲜,造型奇特的甜点,颜色明艳的烤肉,琳琅满目的饮料……我按捺不住的冲出了电梯。迎接我的竟然没有华丽的灯光和门庭若市的熙熙攘攘,取而代之的是封闭的门窗,映照着一个吃货受冷落的身影,紧闭的门像一堵厚厚的墙推过来。我瞪大了眼睛,悻悻然的看着张同学,心里默念“这是第二家被你诅咒的饭店”。
时间久了,张同学可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自知的给我安利了一家饺子馆,号称饺子馆宾客如云。我对饺子属于没有任何抵抗力的人,他可能随口一说,我是深刻的铭记于心了。没过几天就去了饺子馆,下落的卷帘门上赫然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已迁址至……”
中秋节,去远一点的地方走亲戚,突然想起沿途一家饭店还不错,兴致盎然的直奔过去,并且毫无心里防备的庆幸着特别适时的get到这个吃饭的点子,迎接我们的依然是风中飘零的迁址通知。
自此,我们是心照不宣的不再相约去饭店的。但是儿子是热衷下饭店的,主动点餐饺子,也可能是厌倦了他爸的不及格厨艺,张同学特意挑了一家开了近5年的饺子馆,可是我们离得老远就清楚的看见,搭着铁架子,几个装修工人叮叮当当的敲敲打打。我和张同学相视一笑,对此欣然接受了。
最近一次,张同学陪我去考试,沿途看到了曾经吃过的一个特色,张同学这次居然没有下车,打发我去看看情况,我做好了心里准备却依然心存侥幸,结果并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没有问我理由,我俩不约而同捧腹大笑。
今年我们大概不会约饭了吧……为了放过那些要逃离的饭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