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这件事,做得好,能把等待变成匠心,做得差,就会变成对品牌的否定。
这些餐厅把上餐时间做了硬性规定
麦德肯
从点餐、结账到取餐,肯德基、麦当劳通常能保持在 2 分钟以内。
西贝
承诺25分钟内上齐一桌好菜。如果上不齐,将赠送两杯酸奶。
食在不一样
30分钟菜品上齐,超时未上齐的菜品免单。
荣先森
30分钟内未上齐,免费赠送招牌四果汤一份;服务员上错菜,免费赠送;点到的菜告罄了,送同款单品券……
有数据调查显示,能够接受上菜时间在10分钟内的消费者占22.4%,可以等10~20分钟为70.1%,而有耐性等20~30分钟者只有7.5%。显然,上菜的黄金速度是20分钟内。
基于消费者这样的需求,不少餐厅才慢慢出现了这样对于上菜时间的管控。
上菜时间怎么定?需要自查三个问题
1、上餐只能尽可能得快?不能快的时候,怎么让顾客有好体验?
“不同的品类消费者对等餐时间的忍受度可能是不一样的。对西餐而言,消费者可能会觉得,这是相对需要花长时间体验跟品味的,而对一般的餐饮,比如中餐,消费者就会希望点完餐以后马上上餐。”
2、在讨论上餐时间之前,有三个方面应该提前考量。
首先,了解消费者对餐厅的预期。消费者在去一家餐厅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很多预期,比如菜色、氛围、服务、价格,甚至招牌菜。
拿王品牛排来说,消费者可能会特别看中台塑牛排这一招牌产品。单品餐厅,比如香辣蟹、酸菜鱼,这无形中就拉高了消费者对这一道菜的关注和期待。
其次,是服务和氛围。礼貌用语、贴心、感动的细节服务,这些属于预期里不被特别注意,却很重要的加分点。因为能给消费者留下记忆点的除了产品,就是服务和氛围。
最后,是价格。如果整体体验后,消费者觉得值这个价钱,基本上价格不会成为扣分点。甚至有时候,体验好,价格低于预期,消费者会觉得有价值感,徒增好感。这也就是价格反推的综合体验。
3、让顾客有更好的上菜体验,需要做五步
(1)做好预判、预制
出现排队,可以通过叫号随时提醒消费者,有的餐厅用显示屏提示等候,让他知道自己还有多久可以拿到产品,减轻了消费者的焦虑心态。这是最重要的。
另外,还要准确预估客流量,提前做预先准备。比如麦当劳,根据预判,提前十分钟做产品的准备。而烤匠,因为烤一条鱼需要18分钟,所以就根据预判提前做好鱼的预处理,极大缩短上菜时间。
(2)规划好上菜顺序
上菜顺序的管控也很重要。消费者在吃法式大餐的时候,整个下来三个小时也不会觉得时间久。这是因为上菜的规定次序,会给顾客仪式感。
一般的餐厅也可以设置这样的“仪式”:比如中餐,可以通过菜单,或者服务员传递给消费者,开胃凉菜、小吃要先吃,某些特定饮品先品尝,以此增加就餐的规定“动作”。制作时间比较长的烤制、炒制的菜品,就可以后上。
“这就像西餐,在正餐上菜之前会有所谓的开胃菜,小食小点、饮料。让消费者感知到餐厅正在送餐的信号很重要。”
(3)展示制作流程,让顾客参与其中
“通过改变操作流程,也可以减少顾客等待时间的预期。”比如成都的大鱼山房,就把本来要在厨房完成的锅底炒料搬到了餐桌上。
消费者看着,加油、呛香、煮鱼头等,一步一步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二十分钟左右,但是因为消费者有了参与感与体验感,等待时间也就忽略不计了。
(4)优化动线
一个合理、科学的动线,也是考量上菜时间和消费体验的重要关键点。麦德肯等品牌,早就做了这方面的示范。
比如,吃快餐,消费者的习惯顺序是主食、凉菜、小食、饮品。那么动线设计要考虑此,小吃、主食先行,饮料设置在收银台附近,避免让消费者走回头路。
而在运营方面,也要优化凉菜、小吃的动线,让服务员能够快速拿到并送达。
(5)优化菜品之外的体验
其实,上菜时间跟消费价格有很大的相关性。消费越低,对于出品的时间要求越高,而消费越高的餐厅,除了上菜时间,也更应该在体验感上提升要求,而对出品时间的忍受度会降低。
而且,人均一百是一条线,往上走、往下走都是不一样的。客单一百以上,消费者会注重环境、服务等体验,客单低,会更注重时间和效率。
所以一些品牌,它的产品不只是菜品,而是整体体验,包含包桌上的布置、整体空间、服务等。如果这个价值感高,无形中就提高了消费者的期待感,也无形中拉高了竞争的门槛,消费者就不会对上菜时间分秒必争。
结语
上餐时间的满意度,归根结底要从顾客、商家、生意三个维度考量。
顾客在乎的是时间长短、餐厅类型和等待过程被关注程度;商家,则需要关注营运效率和菜单设计;生意要在快速、准确、友善的基础上,平衡科学管理和服务的舒适氛围。
><>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某些生意萧条的餐馆味增加菜肴的种类,结果只是费工费时,导致上菜时间过长。要想在就餐高峰时段也能按时提供美味的菜看,避免让客人久等,就必须考虑适度地控制菜肴的种数,而不是胡乱地增加这一数量。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你还要考虑到顾客在店内逗留时间的重要性
例如,在商务街附近工作的人吃午饭时,一般会在正午从公司出来,然后在下午1点前返回去。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商务人士在这期间的行动类型:他们会到餐馆点菜、用餐,时间允许的话还会喝杯咖啡,然后回公司。要想争取这些商务人士的光顾,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好准备,以保证客人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用好午餐
午餐时间大致是这样:从公司来店需要10分钟,进店后直到上菜需要10分钟,用餐20分钟,餐后咖啡10分钟。因此,最好将这一时间内的上菜流程系统化。
当然,顾客的逗留时间因目标顾客群与就餐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你的目标顾客是管理阶层,其午餐时间可自由决定,那么即使多花一些时间,也要为顾客提供品质较高的菜肴,因为这能彰显你的店与其他店的不同之处。
顺便提一下,家庭聚餐型餐馆的顾客用餐时间一般为来店需要15分钟,进店开始到上菜15分钟,用餐时间30分钟,饭后甜品
或喝咖啡时间20分钟,回家10分钟,总计花费时间1小时30分钟。另外,如果是提供正式套宴的高档餐馆,则一般总计为2小时。
关注公众号【餐悦课堂】查看更多【开店课程】
><>不能快一点?”
“马上,先生”
“还驴上呢,等了这么久了,再快一点,要不然不要了。”
“对不起先生,今天人多。”
'有,还敢顶嘴,信不信我投诉你'
“......”
< class="pgc-img">>上菜慢、被催菜的一幕相信很多餐厅都遇到过,轻则顾客抱怨,重则顾客再也不来。上菜速度影响着顾客满意度和餐厅的发展,如何能够提高出品速度呢?尝试以下八招,出菜速度大大提高!
一、现炒热菜占总菜量的30% :
要想解决厨房人手短缺的问题,最重要 的还是要在菜品设计上下功夫。冷菜、面点两块是比较好控制的,因为很多冷菜和 面点都可以大批量提前制作,所以在人手问题上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热菜是最麻烦 的,因为所有的菜品都要在灶台上烹调而 成,“塞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对很多菜品进行提 前预制外,还在菜单设计上下了不少工夫。
饭店整体菜品结构是:
冷菜占菜品总数的15%,面点占10%,蒸菜占35%,灶台 现烹菜占30%、汤羹占10%。
从这个比例中,不难看出蒸菜的总体数量是非常多的,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蒸菜制作比较简单,对于 厨师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而且一两个厨 师就完全可以搞定所有的蒸菜制作;
< class="pgc-img">>二、是一个大的蒸箱,同时可以烹调很多菜品,符合快速上菜的要求。再就是要严格控制现烹菜品的数量。如果现场烹调的菜品数 量设计的太多,那么肯定会加大炒锅师傅 的工作量。菜品是需要一份一份炒的,好 的炒锅师傅现在又比较紧缺,所以这部分菜品设置得不能太多。
二、现烹菜加热时间不超5分钟:
在菜品设制方面不同的地方是对于现烹菜品,我们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每款现烹菜品时间都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从而加快上菜的 速度。为了做到这点,对于现有菜品进行 了重新梳理,能够提前大批量制作的,一 定要提前加工,使菜品后期的烹调时间控制在规定的时间以内。而对于那些不能在 5分钟之内完成的,干脆放弃。
三、给食客推荐套餐:
现在,酒店一般都准备两种菜谱,一种是正常的菜谱,另一种是套餐菜谱。在点 菜时,如果客人没有特定的需求,会要求服务员尽量请客人选择提前设定好的套餐 菜肴,这样就可以提前准备,缩短烹调时间。
四、预制有技巧:
菜品套着做 提前预制菜品已经是很多酒店都在使用 的方法了。但是如何更高效地管理好这项 工作呢?
一种方法,那就是菜品的主料和 辅料分别预制,然后再套着制作菜肴。这 样说可能不太明白,举个例子,比如说牛 腩菜,酒店销售的牛腩菜品种非常多样, 比如番茄炖牛腩、萝卜煮牛腩等。这时就应该将厨房内所需的牛腩一起提前预制 好,然后分给负责制作菜品的厨师,当客 人点菜时,再加入辅料一起烹调即可。
当然辅料也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加工的,比 如可以提前焖制好萝卜,点萝卜煮牛腩时,就将萝卜和牛腩放在一起片刻加热; 如果制作萝卜煲,就把萝卜和筒子骨一起 加热,这样就把复杂的菜品简单化了。
< class="pgc-img">>五、点菜有小技巧
点菜和菜品设计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这个环节掌控不好,再有本事的厨师也很难做到快速出菜。在菜品设计方面,25分钟以上才能做好的菜要少。但是在点菜方面,还有更细节的规定。
如果酒店散客很多,为了加速菜肴上菜,根据每桌散客的人数要求服务员控制好长时间烹调的菜品数量。如果散客的人数为6人,那么点菜时,25分钟以上才能加工好的菜只能点一款;如果散客人数在4人或者4人以下,尽量不要安排25分钟以上才能做好的菜品;如果人数为7-10人,那么25分钟以上才能做好的菜不要超过3款。如果一桌客人的数量不多,而要点烹调时间超过25分钟才能做好的菜品,那么服务员要提前告知对方上菜时间会偏慢。
宴席菜品总数一般控制在18款左右,那么要求在设计菜单时,25分钟以上才能做好的菜品不能超过3款。
六、配菜环节再缩水
很多酒店在备餐时,都是将原料清洗、改刀、上浆,菜单下到厨房后,来一份菜抓一份料配一份菜。为了缩短这个环节,我要求厨师提前将菜肴配好,比如杭椒牛柳,牛柳和杭椒的用量全部配好,来单直接烹调,尽量不要出现菜单下来后再抓料配菜的现象。
不是所有的菜品都需要样操作,有些菜品点菜率并不高,所以没必要全部配好。
七、先出多份菜再出少份菜
在饭口时,重复点菜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所以厨师一定要灵活,如果来一份炒一份,出菜速度肯定上不去。所以,厨师先做多份菜,再做少份菜。也就是说几张单子下来,重复的菜先炒,然后炒不重复的菜。4份以下的菜肴一锅出,不会影响菜品的质量。
八、协调员调度出菜
如果后厨分成了若干个档口,在这种情况下,谁来调度菜品呢?后厨最好设有专门负责监控出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在监控出品的同时,调度特别要求加快的菜品。
案例:大蓉和“513模式”上菜
关于上菜,我们制定了513模式,即:5分钟以内上第一道凉菜;10分钟以内凉菜上齐,第一道热菜上桌;30分钟内上齐所有菜品。为辅助和监督这项规定的实施,我们特别在每张餐桌上配置了一个小型沙漏,沙漏漏完的整个时间是30分钟,餐桌上的温馨提示会告诉客人,如果沙漏里的沙漏完以后,还有未上桌的菜,大蓉和将免费送给客人吃。至于这部分菜品的费用,将由前厅和厨房共同承担,这一规定有效地提高了大家对出品速度的认识以及意识,过了一定时间未上的菜,服务员和管理人员会自动自觉的催菜,厨房也会积极配合,客人对我们的这项举措感到非常满意并且赞不绝口。
1、11点后不配菜
大蓉和的主厨房,每天11点之前,所有蔬菜清洗、切配、半成品制作等工序全部完成到位,并且厨师会了解当天订餐情况以及上客情况,根据预估的菜品销售量,将所有原料提前按菜品份量进行分制,这样,厨师在接单后,可直接制作菜品,免去配菜时间。
2、无缝式信息衔接
酒店内各楼层、各区域、各部门所有管理人员均配有对讲机,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达,满足客人需求。若发生上错菜、漏上菜的情况,厨房将无条件再次出品,以确保上菜速度。
3、设置专人跟踪出品
厨房和前厅安排专人跟踪所有菜品出品,走菜前确认菜品质量、色泽、餐具是否完整、装盘是否得体,出菜顺序是否正常,对、产品的品质以及速度提供了较高的保证。
4、“快”是新菜考核第一指标
大蓉和精品店每一道菜品的开发,都会经过严格考核和层层的评估,其中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就是“快”,原材料来源快,准备、制作过程快、烹饪时间快、出品速度快,为满足这个目标,许多菜品都需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次的试制和调整,直到速度符合标准,最终才会呈现在每位客人的餐桌上。
关注餐创大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