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 class="pgc-img">>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回顾与展望
杨鲁新 刁慧莹
摘要:本文综述了自项目式学习引入外语教学40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理论探索方面,相关研究根据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和特征,构建其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主要围绕项目式学习在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个人素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以及将其用于外语教学的评价四个方面展开。然而,项目式学习对部分学习者和教师来说实施难度较大。未来的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评价方式入手促进其推广。本文对在外语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与研究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外语教学;课堂教学
1. 引言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发轫于20世纪初杜威的“做中学”理念(Kilpatrick 1918; Dewey 1926),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深受情境学习、社会交互及认知工具等理论影响(Krajcik & Blumenfeld 2006),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解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 Blumenfeld et al.1991:373)。美 国 教 育 学 者 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918)首次完整阐述该教学法,指出项目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目的性活动。该定义体现了项目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了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和建构性。项目式学习广泛用于各学科教学,包括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等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法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外语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式学习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整合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Stoller 1997;2002; 2006)。该教学法弥补了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的不足(Beckett 2002: 53)。出于真实需求的交际活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能够从多个方面促进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包括学习动机、专业能力、学生中心性等( Stoller 2006:28-33)。
相关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对语言学习有积极作用 (如李立、杜洁敏 2014; 张文兰、胡姣2019),符合外语教学合作学习的发展趋势(Dooly & Masats 2011: 42)。然而,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且主要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或主流模式的补充(张文忠2012:47)。此现状的缘由值得探索。
笔者查询了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编著和中国知网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文献。首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SSCI和AHCI子数据库中输入检索关键词“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based teaching”或“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和“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选择文献类型“article”“early access”和“review article”,研究领域选择“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Linguistics”和“Language & Linguistics”,语言选择“English”,得到论文786篇。其次,查阅了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编著, 主要包括Beckett & Miller(2006)、Beckett & Slater(2020)、Adrian(2019) 和Thomas & Yamazaki(2021)。最后,在中国知网输入检索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或“项目式学习”或“项目教学法”或“依托项目的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得到论文62篇。最后,通过阅读,确定有关外语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文献47篇。文献分析显示,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因此,本文基于这些项目式外语教学文献,回顾40多年来项目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class="pgc-img">>2. 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探索
相关研究聚焦于探索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框架。这些框架以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操作流程和特征为基础,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进行建构,旨在促进语言形式和功能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例如, Fried-Booth(1982)提出项目设计应涵盖三个关键层面,分别是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教师层面。在语言层面,项目应适合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范围,满足其语言发展需求。在学习者层面,项目应关注实际需求,获得学习者认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师层面,教师应转变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和支持。项目设计既要综合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又要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提高特定的语言技能。
Stoller(1997, 2002)提出了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框架,包括十个步骤,分别为:师生共同协商项目主题、共同确定最终成果、共同制订项目计划、教师为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提供语言支持、学生收集信息、教师为学生准备整理与分析信息提供支持、学生整理与分析信息、教师为学生最终成果汇报提供语言支持、学生准备展示最终成果和学生评估项目完成情况。该框架体现了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是依托内容的教学(content-based learning) ( Stoller 2006),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支持作用。Stoller &Myers(2019) 将项目式学习的十个步骤( Stoller 1997,2002)进一步凝练为五个步骤,引导教师规划、实施和评估项目,具体包括: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主题)、收集信息(学生完成)、处理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和分析数据)、展示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项目成果)、反思(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这一框架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和学习者的分工,强调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需求和教师在各阶段的支持作用。
Beckett & Slater(2005) 提出“项目框架”(the Project framework)。该框架由计划图和项目日志两个部分组成,旨在助力学生通过项目教学实现语言学习(形式和功能,如口语能力、词汇能力、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语篇构建能力)、内容学习(知识,如生命科学、全球生态系统)和能力发展(如交际能力、观察、推理、假设、解释等的科学思维能力)。该项目教学框架整合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Slater &Beckett(2019)整合项目框架和知识框架(knowledge framework,KF)(详见Mohan1986),作为创建单元计划的指南。该框架将项目框架中的目标知识(内容、语言、技能和技术)与知识框架中的知识结构问题相结合,明确了语言和内容之间的联系。Slater(2020)进一步强调了显性教学在项目式学习用于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将 Mohan(1986)的知识框架整合到融合技术的项目式外语教学中,促进语言形式的学习。上述框架强调了信息技术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明确知识结构,帮助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和语言学习新的理解。还有研究提出基于网络的项目式学习框架,在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关注学习者的多元素养发展和对项目式学习的态度(Chen & Hirch 2020; Gleason & link 2020)。
上述框架体现了项目式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和教师的支持作用。这些框架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并评估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学习、内容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提高的程度,并了解学习者的态度和看法。这凸显了项目式学习的建构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 class="pgc-img">>3. 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的应用主要聚焦四个方面,包括项目式学习对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的影响研究、对个人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在培养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和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外语教学的评价研究。
3.1 项目式学习对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的影响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项目式学习作为新兴教学方法引入外语教学(如 Fried-Booth 1982; Carter &Thomas 1986)。教师通过项目式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设计丰富的小组语言学习活动,实现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与输出。例如,作为项目式外语教学的最早实践之一,Eslava & Lawson(1979)报告了德国英语学习者参与的英语电影配音项目。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口语流利性和情景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关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促进多种语言的语言知识学习和内容学习。例如,Sidman-Taveau & Milner-Bolotin ( 2001)考察了通过创设网络购物场景和餐厅约会场景对西班牙二语学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用西班牙语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运用了课程中所学的旅游词汇和语法原则,而且掌握了通过查阅网络资料获得的新词汇和语法规则,加深了对西班牙语与英语同源词的理解。Nami(2021)采用对照实验方法,对比了项目式学习用于英语为外语的研究生在线同步写作课程中对研究生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伦理知识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式学习组能更恰当地运用引用和释义策略避免剽窃和拼凑写作。然而,有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下项目式学习的效果并非完全超越传统教学法。例如,Mohamadi(2018)对比传统教学法、项目式学习和科技项目式学习①的英语习语教学效果,发现在英语习语知识的持续性记忆方面,传统项目式学习则比科技项目式学习效果更好。
上述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外语教学有助于整合语言教学内容,推动了外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然而,项目式学习与其它教学法在语言学习中作用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项目式学习对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探究。另外,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教学项目,对学习者因素和教师因素关注有待加强。
3.2 项目式学习对个人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
相关研究聚焦于语言在项目式学习中的中介作用,考察语言学习项目对个人素养发展的影响。第一,项目式学习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信念变化。例如,Fried-Booth(1982)报告了英国留学生为残疾人游客制作旅游手册项目。研究表明,学习者不仅学会了制作旅游手册,提升了语言技能,而且从实践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Lara et al. (2021)采用混合研究考察对话空间在西班牙语学习项目中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发现学习者在参与项目式学习中的持续性反思和自我评估提高了学习者对产出优质成果的判断力,提升了学习动机。Zhao & Zheng(2014)调查了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在项目学习中对知识的认识论信念发展(包括知识与语境关联的确定性、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知识的来源和知识的获取方式)和自我监控策略。研究发现,认识论发展呈现由静态、孤立到社会建构、多元等变化特征。
第二,项目式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发展、语用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等综合能力发展。例如,Kagnarith et al.(2007)调查了问卷设计项目对英语学习与思辨能力发展的影响,发现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问卷,学习者在与同伴互动、与答卷人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思辨能力。李立、杜洁敏(2014)发现学习者通过参与项目式学习,在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献查找、搜寻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用英文作报告等方面有显著进步。杨茂霞、陈美华(2021) 发现项目式学习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具有价值观培育作用,助力小组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求同存异、重构价值观体系,提升思辨能力,以客观、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事物。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Gu(2002)、顾佩娅(2007)、顾佩娅、朱敏华(2002)考察了将计算机技术融入项目式外语教学的效果。结果表明,二者的融合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社交环境,促进外语写作能力和综合交际能力的发展。这是国内对信息技术用于外语课堂项目式学习的早期尝试,表明了在中国将项目式教学用于外语教学的可行性。
上述研究体现了项目式学习对学习者的影响不局限于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增加,其在个人素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受到广泛认同。这也表明,在真实交际语境中学习语言可以为学习者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外语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发展。然而,相关研究对社会文化环境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
< class="pgc-img">>3.3 项目式学习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部分研究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作用,发现学习者通过项目式学习改变了对目标语国家的刻板印象,进而采用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Carter & Thomas(1986)描述了 12 名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在英国参与中学教师实践项目的经历,发现学习者改变了以往对英国人的刻板印象,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Abrams(2002) 发现,美国大学德语学习者通过参与基于网络的文化项目探索对奥地利、德国和瑞士文化的刻板印象,从主位视角提高了跨文化能力。Grazioli(2019)考察将项目式学习与社区参与学习相结合,是否能够提升在意大利留学的美国大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发现,母语者和非母语者都在社交互动中提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跨文化合作和多语言数字化故事讲述在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Anderson & Macleroy(2021) 考察多语言数字化讲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在跨语言和跨文化项目式学习中的作用,发现来自英格兰、阿尔及利亚、塞浦路斯、卢森堡、巴勒斯坦和美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6至18岁学习者通过合作创作多语言数字化故事获得了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Dooly & Masats(2020)采用民族志方法考察了远程网络教学环境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西班牙六岁儿童和加拿大七岁儿童)和中学(参与瑞典和西班牙的跨文化远程协作项目的中学生) 法语教学中的作用,发现远程协作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了真实受众,可以实现有意义的目标语言使用。
上述研究表明,项目式学习用于外语教学不仅在语言层面提高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还推动了学习者不断关注社会问题。然而,学习者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跨文化能力的发展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
3.4 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评价研究
相关研究也关注了学习者和教师参与项目式学习的态度和感受。部分研究表明,学习者和教师的态度并不一致。例如,Eyring(1989)首次考察了英语为第二语言环境中,成人学习者对项目式学习的态度,发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的态度存在分歧。在制定课程计划方面,有些学习者赞同让学生参与制定课程计划,有些反对给学生太多“权威”。在评估方式上,有些学习者赞同项目式学习的评估方式,也有学习者则认为传统评估方式更能激发学习动力。在小组合作方面,语言水平较低的学生认为难度太大,水平高的学生则抱怨承担太多工作。教师承认项目式学习对外语教学的积极影响,但初次运用该教学方法遇到极大挑战,在教学中产生挫败感。Beckett( 1999,2002,2005)考察了加拿大中学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语言读写项目的看法。结果显示,学生的态度分为支持、反对和中立三类。支持者认为项目式学习能带来更多学习机会,可以提升英语思维能力。反对者则认为项目学习的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项目任务难度高,任务量大,更青睐教师直接教授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中立态度的学生表示能从项目收获更多读写技能,但项目式学习需要他们花更多时间,口头展示也令人紧张。而教师则对项目式学习的结果非常满意。也有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持积极态度。例如,Chism & Faidley(2021)考察大学生对通过项目式学习在世界语课程中运用电子档案袋评价(ePortfolios)的态度和看法,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电子档案袋有节约购书成本、提高交际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等优势。
上述研究表明,学习者和教师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学传统和语言水平影响其对项目式学习的态度(Eyring 1989; Beckett 1999,2002),项目式学习的复杂本质(Beckett 2002)也可能是导致学习者不认可其价值、教师与学生对其看法产生分歧的原因。然而,这些研究尽管指出了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看法不一致,但并未提出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4. 项目式学习用于外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展望
基于文献梳理,项目式学习具有促进外语的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发展个人素养、培育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势。然而,对部分学习者和教师来说实施难度较大(如 Eyring 1989; Beckett 1999,2002,2005)。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深化实践,丰富项目式学习。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项目主题应尽量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将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生活的体验感(Almazroui 2022: 7)。教师应尽量使外语教学的内容能直接用于学生的生活,提高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设计的问题和任务难度应控制在学习者语言学习最近发展区,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这有利于教师搭建脚手架,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习者建立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构建,从而达到学习者的语言发展需求。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熟练使用外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顾佩娅、朱敏华 2002)。此外,教师应当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价值观培育功能,深挖项目选题中的思政元素,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文化背后的思维和价值,将语言教学活动转变成激发学生品德发展的建构活动(杨茂霞、陈美华 2021)。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将项目式学习与其它教学方法相融合,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项目式学习的外语教学应根据自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融入任务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将其优势最大化,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王蔷等(2022) 指出,英语课程内容包括语言类知识、文化类知识、方法类知识和价值类知识。教授语言类和方法类知识要注意在恰当的主题语境中盘活语言本体知识、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和文体形式表达意义。例如,可运用任务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学用结合,有效理解和得体表达语篇主题意义。讲解文化类知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事实性知识背后隐藏的价值层面的问题。例如,教师可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事实和观点中逐步梳理、概括、整合文本内容,建立信息间的逻辑关联,建构该主题意义下的结构化知识,为学生开展深层次思维活动奠定基础。价值类知识起到基础性作用,是实现学科育人的途径。价值类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对培育类、文化类和方法类知识具有整合和统领的作用。教师在深入理解语言类、方法类和文化类知识的基础上,可采用合作式学习(如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建构深层认知,生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在教学媒介上,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发展成果,支持项目式学习环境构建,探索基于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新型项目式外语教学设计(王海啸、王文宇 2022)。人工智能为教师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的同时也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周美云 2020:111-113)。教师可结合自身与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完成项目式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养成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项目式学习环境,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 张文兰、苏瑞 2018:99)。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学生整合多种资源深入开展外语学习探究,教师应允许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和持久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的培养(张文兰、胡姣 2019: 101),弥补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的应用中缺乏多种资源与技术工具的整合的不足(马宁等 2022: 76)。
第四,在教学评价上,应采取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应采用量化与质性的混合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教师以及项目组织与过程机制等(张文兰、苏瑞 2018: 100)。项目式学习评价应注重外语学习的复杂性与社会性,不孤立评价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而是将其看作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除学生的外语成绩以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技术使用、互动交流等行为表现,以及教师的内在动机、自我效能感、满意度、组织指导项目实施能力等。其中,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地评价项目式学习的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结合评价表、量规、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行为观察等科学研究方法开展学生项目阶段性作品成果评比、项目小组内学生互评、教师家长认证投票等。可见,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能动性,进而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 class="pgc-img">>5. 结语
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理论探索聚焦于开发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框架。实证研究则讨论其对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个人素养发展、跨文化能力发展的作用,以及学习者和教师对该学习方法的态度和看法。本文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具有三个方面启示。
第一,在研究主题方面,应扩大研究视阈。首先,加强对教学主体的关注。已有研究覆盖了与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多种要素,包括项目式学习流程、项目式学习媒介和项目式学习效果等。未来研究可关注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信念、学习态度等学习者因素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信念等因素。其次,增加对多语环境的探讨。当前研究主要关注项目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在其他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关注相对较少。因此,项目式外语教学研究应拓展至其他语言教学环境,如多语(课堂)环境或其他语言作为二语或外语学习环境,结合不同语言的特点实施项目式学习,扩大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第二,在理论研究方面,应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化的项目式学习路径。在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同时,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黄明燕、赵建华2014: 96)。理论研究应不局限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项目式学习是动态、复杂的互动过程,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甚至行为学等理论。因此,立足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和教学环境,构建具有理论综合性和实践价值的模型是中国项目式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第三,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关注外语教师运用项目式学习的专业素养。项目式学习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教育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与理工科相比,外语学科的特征与项目关联度较低,这对教师的项目设计能力是一大挑战。然而,多数中国外语教师没有参加过系统化的项目教学培训。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有更出色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能力,这是扮演好辅助角色的前提,更是提高外语教学效能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略)
(本文首次发表在《外语教学》2024年第1期)
改一篇英语作文,并加以解说。原作文来自网络,谨致意。
修改前
White-hot Training in the Society
A recent survey indicates that all increasingly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ttend various training enthusiastically. And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argument about whether people should attend it.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due to their financial conditions and personal inclinations. Many people attend various training willingly for the sake of a high mark on the academic records or getting different certificates. As for me, I am in favor of going against training.
For one thing, the aim of training is to help people pass all kinds of examinations and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f examination skills, and it never trains people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even restricts their efforts in getting command of the knowledge. For another, people spend so much time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training that they cannot spare enough time for the new or creative job. Moreover, the tuition fees of the training are usually high, thus laying great financial burden on people.
From the above analysis, attending training will do people no good, and it is time-consuming as well as costly.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peopl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training.
修改中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解说
“White-hot Training in the Society“ —— 这大概是“培训热”的直译,但这题目并不反映文章的实际内容。这篇作文主要是讲培训热的弊端。改一下,套用哈姆雷特的名言:“To Train or Not to Train, That Is the Question”(培训呢,还是不培训呢,这是一个问题)。
“all increasingly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ttend various training enthusiastically” —— 这个表述挺拗口。改一下:”more and more people eagerly attend all kinds of train programs”(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五花八门的培训项目)。
“And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argument” —— 通常不用“And”引起一个单独的句子。“has been”,能使用一般现在时就没有必要使用现在完成时。“argument”可以是“争论”,也可以是“观点”,明确起见,这里改成“debate”. “There is now a heated debate”(现在人们激烈地争论)。
“whether people should attend it“ —— “attend ”在前面刚使用过了,不宜再用。“it”代指不清,因为这里并不是单指某一特定培训项目。简洁起见,直接说“whether people should do so”,“do so”代指前面说到的事情。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 没有必要重复使用“different”,就说“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人们有不同的观点)。
“Many people attend various training willingly for the sake of . . .”—— 说一些人参加培训就是为了让简历好看一些等等,意思可以,但这句话放在这里不合适。文章首段要推出中心思想,至于具体事项,也就是培训的各种弊端,应合并到文章里后面的部分。
“As for me” —— “As for me”通常表示与前面所属意见不同或相反。在这里,前面并没有表示某一特定观点,只是说有争议,所以“as for me”不是很恰当。可以说“in my opinion”,“as I see it”(在我看来)。
“I am in favor of going against training”(我赞成反对培训),这就罗嗦了,直接说我反对培训就完了。换个说法,“In my opinion, such training is unnecessary”(在我看来,这种培训没有必要)。
“For one thing, the aim of training is to help people pass all kinds of examinations and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f examination skills, and it never trains people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even restricts their efforts in getting command of the knowledge.” —— 这句话挺长,组织得不好。“the aim of training is to help”似乎是描述一个基本事实,但作者本意是批评这个行为,这里的文字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可以改成“many programs just tutor people to pass exams”(许多项目只是教别人应试),这里的“just”(只是)表现出批评。
“it never trains people”,这个“it”代指不对,因为前面的主语是“aim of training”(培训目的),但“目的”并不培训人。“their efforts in getting command of the knowledge”,复杂化了,可以说“their efforts to acquire knowledge”。全句改为:“For one thing, many programs just tutor people to pass exams. The Trainers don’t encourage people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they sometimes even restrict efforts to acquire knowledge.” (首先,许多项目只是辅导应考。培训人并不鼓励人们创造性地思考,甚至时常限制人们获取知识的努力。)
“cannot spare enough time” —— “spare time”通常是指在做什么费力有益的事情时找出时间,但本文作者认为培训本身就是浪费时间,所以也就不要说什么“spare enough time”。改成“can’t find time”。
“the tuition fees of the training are usually high, thus laying great financial burden on people” —— “tuition fees”,“学费费用”,两个字重复,而且tuition通常用于正规院校,对于培训机构,直接说“fee”就好了。再者,这句话的主语是“学费”,后面的动词lay意为“放置”,通常我们说什么人把什么东西放置在什么地方,并不说什么东西把它自己放置在哪里。这里用一个从句,“fees . . ., which end up as a heavy financial burden on people”,这些费用“最终成为”人们身上的财务负担。
“From the above analysis, attending training will . . .” —— “From the above analysis”与其后的“attending training”似乎连接不上。通常可以说,“From the above analysis, it follows”,或者“It may be deduced from the above analysis”。而且这文章里只是列举几个简单的理由,就说是“分析”,言重了。改成“For reasons given above”,“因为上述原因”。
“attending training will do people no good” —— 说培训一点儿益处也没有,好像太绝对了。婉转一些,“will do people little good”(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有点儿益处,但不多)。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people should . . .” —— 中国人的英语作文里,therefore这种词用得太多了。这一段本身就是结论,直述观点就好,没有必要再“因此”。当然,therefore这种词用滥了,一个原因就是八股文要考这种词语的使用。
“more and more people should be aware of” —— more and more(越来越多)通常用来描述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但文章的作者在这里是说,更多的人们“应该”怎样,那就没有必要讲“more and more people”;一个more就好!
“the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training” —— disadvantage好像含有比较的意思在内,与什么事物相比,有“劣势”,但在文章里作者除了批评培训,也并没有讲到有什么更好办法可以提高人们的竞争力,所以就不用disadvantage这个字眼吧,可以说“limitations of training programs”(培训项目的局限性)。另外,“various”是说“各种”、”不同的”,有复数的含义,“training”是不可数,所以“various training”听上去有点儿别扭。可以说“various training programs”(各种培训项目)。因为various training programs这个说法在文中已出现过一两次,再改一下,“such endeavors”(这样的努力)。
修改后
< class="pgc-img">>翻译
培训呢,还是不培训呢,这是一个问题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人们热衷于参加各种培训项目。 关于人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现在有激烈的争论。 基于各自的财务状况和个人偏好,人们对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我看来,这样的培训是不必要的。
首先,许多项目只是指导人们通过考试。 培训师不鼓励人们进行创造性思考,他们有时甚至限制人们获取知识的努力。
再者,人们在培训上花费大量精力,以至于他们找不到足够的时间来整备自己,迎接新的或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此外,培训费用通常很高,这些费用最终成为压在人们身上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上述原因,参加所有这些培训项目对人们并没有什么好处。更多的人应该意识到这种努力的局限性。
习英语的目的有很多。首先,英语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掌握了英语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国际交流能力。其次,英语是许多领域的基础学科,如科学、科技、医学、文学等,学好英语有助于在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此外,学习英语还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
< class="pgc-img">>学习英语有很多目的,下面是一些主要的:
沟通: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掌握英语可以帮助你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
职业发展:在许多行业中,英语是重要的工作语言。学好英语可以提高你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
学术研究:英语是许多学科的基础语言,如科学、科技、医学、文学等。学好英语可以帮助你在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个人成长:学习一门新语言可以锻炼你的思维能力,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学习英语也可以帮助你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拓宽你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