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个中年人而言,回忆是件颇为痛苦的事,倒不是因为这回忆触碰了什么伤心事,而是很多时候记不清了。譬如某日在酒桌上和朋友讲起老灌县的第一家火锅店开在哪里,我印象中在太平街,而他老说是大观街。事实上,我也不甚肯定,相信许多老灌县人也会有自己的说法。有人说,火锅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何以才在你的回忆里开了第一家?事实上,专门的火锅店应该是随改革春风出现的。你想,大桌小桌、花样百出地摆满牛肉、黄喉、鳝鱼、毛肚……还有各类菜蔬,人民群众的生活不富足怎么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当然,火锅还是有的,我家里就珍藏着一口铝质的涮锅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压轴菜出现在团年宴上,锅内烧木炭,外槽里可以烫菜。但像如今的这种火锅,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麻辣烫也算火锅中的一种,但今天不去说它。
火锅刚在老灌县出现的时候,并不十分平民化。有老板为了增加噱头,爱把火锅和海鲜扯上关系,譬如硕大的招牌上写四个大字——海鲜火锅,让一般人望而生畏,似乎只有潮流人士才能享用。火锅店门口,一般都摆上红色的塑料大盆,里面有些鳝鱼等活物,以此来招揽顾客。我记得当时太平街上段就有一家海鲜火锅,店里面都是些衣着光鲜的时尚人士,弄得我们小孩只能远远地看上两眼。那时候商业街有一家叫“吞之乎”的火锅,应该算是城里最高档的餐饮店之一。我家居住的小院里若是有人去过,起码要在院里吹上两个星期的牛。很遗憾,我没去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火锅开始走向平民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杨柳河街出现了8块钱敞吃的自助火锅。奎光路那边也有20来块钱敞吃的自助火锅,菜品很多,什么耗儿鱼之类,在当时还算很高档的。记得那时候我在塔子坝中学读高中,有一次,几个同学相约去吃自助火锅。这算是一件颇为奢侈的事,老早就开始计划。记得那天我们踢了一上午足球,中午就没吃饭,下午照样疯玩。到了下午,几个人都饿得偏偏倒倒,相互搀扶着走进了自助火锅店。结果可想而知,几个同学分工协作,有专门负责抢菜的,一盆耗儿鱼上来,先弄上一盘“噼哩啪啦”倒进锅里,弄得油汤四溅。黄喉刚下锅,就有人往碗里拈,声称“喜欢吃脆的”。连老板兑的一保温桶所谓“桔子水”都给他喝光了。老板站在一边,脸黑得能挤出墨汁。后来我们几个又去过几次,没多久,卷帘门拉了下来,贴了“铺面转租”的字样,大家都很惋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毫不夸张,要是往前个十多二十年,有人叫我吃火锅,我扑爬筋斗都要赶去,要是吃了再去卡拉OK吼两嗓子,那简直就是神仙过的生活了。记得在西川公司附近一家灯光灰暗的廉价自助火锅店里,吃得“恐怖”事件频发:一盆菜刚端上来,立即抢得光盘光碗的。我的碟子里,好心的食友给我拈了丑陋不堪的一个鱼头,弄得我胃口全无,心心念着其它的菜。一会儿,一个人被拖着在我们面前经过,据说是喝多了,醉倒在厕所里。突然听到爆炸声,是邻桌的一瓶啤酒不知怎么爆了,有一个壮汉满腿的玻璃渣子,血汪汪一片。谁料他豪气冲天,大吼一声:“没得啥子,继续喝。”估计酒喝到位了,不觉得疼。
以上没有贬损火锅的意思,只说是曾经的吃态难看。其实,都江堰有几家老店很不错,譬如客运中心旁的德庄火锅和小天鹅火锅,生意好,服务也不错。年轻时在小天鹅吃火锅,老有吃不饱的感觉。想起那个年代,乃至一起吃火锅时那些年轻的面孔,也是一团橙红色的热闹。怀想之,不仅有“青春易逝”的感叹。
现如今,火锅店味道越来越好,装修也越来越高档,但我时常想在一家宽板凳、砖砌土灶的老火锅店里,和我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起吃一顿牛油老火锅。那样,又像是回到了二十年前,照例说一声:“今天随便整。”只是患有严重痛风的我,也只能想想罢了。
文/宋正刚(都江堰新闻中心)
年快乐!大家吃火锅最重要的除了是锅底就是食材,其次一个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调料了。大家来看一下小天鹅的调料样式齐全,种类丰富,多达十几种。看着就是只看这个调料,食欲都是真的食欲满满。
我给大家推荐一款秘制料碟儿,也就是我自己调制的这一碗海鲜汁。海鲜汁、海鲜香油碟,它是属于两款相混合的。其中我是加了里边它是有香油,有海鲜汁外加一点点的醋去调味,再有就是有蒜泥、小米辣,还有加了一点点的葱花。当然为了让味道更鲜美一点,加了一点白糖进来。
< class="pgc-img">>大家如果说是过来用餐,喜欢想尝试一下我这个料碟的,您啥时候看着我了,您就啥时候让我给您调一份就行。
< class="pgc-img">>今天大家新年,欢迎大家来小天鹅用餐。给大家看一下二楼的环境,二楼它是小天鹅这边大小一共是有七个包间,老北京那边是有五个房间,我们这边最多可以容纳12个人。如果说是大家有用餐需求,然后想来二楼房间,欢迎大家找我订餐。
021年,注定是火锅业浓墨重彩的一年:
呷哺、海底捞相继宣布大规模关店;捞王冲击上市;周师兄、行运打边炉先后获融资;盒马首开线下火锅店......
我们看到,老品牌深耕、转型,新品牌拼创意模式;
小玩家搞场景叠加,大玩家搞复合门店;
川渝火锅仍是王者,无辣火锅强势崛起......
2022年,火锅界天晴了。
12月31日跨年夜,以下是巴奴郑州某门店晚10点半的排队场景,2022年,火锅市场火热开局。
< class="pgc-img">>▲ 实拍于晚10点半
当晚,很多老板在朋友圈纷纷发出“捷报”:杭州玖隆坡晚10点排队379桌;季季红火锅第245家直营店于元旦开业;就连刚刚面世的谢谢锅,也在年尾强势登陆上海......
熟悉的烟火气仿佛又回来了,一串串数字,无疑给火锅餐饮人提振了信心。
美团数据显示,每10个餐饮消费者中,超过4个选择火锅。近两年,火锅新开门店占比45%,明显高于整体线上餐饮的36%。
< class="pgc-img">>▲ 2018年7月-2021年6月 美团
2021年,餐见君最大的感受就是火锅的“两个化”,一是连锁化,二是资本化。
比如,直营连锁烤鱼品牌半天妖,加大全国布局力度,仅2021年,就新开了617家。门店总数突破1000家。
比如,发源于郑州,开创了一个全新品类的白总管藤椒豆花鸡,在2021年新开了80多家店,全国门店突破260家。
其创始人赵卫光说,“2021年,我们把外卖做起来了,占到了堂食的40%左右,会员系统做起来了。2022年,我们计划新开店面200家,实现营收翻一番”。
< class="pgc-img">>▲ 有料锅底 藤椒豆花鸡
火锅餐饮的资本化更是有目共睹。9月初,捞王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冲击粤式火锅第一股。
8月初,周师兄宣布已完成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最近有媒体报道,以海鲜火锅行运打边炉为主品牌的“行运集团”,在今年9月也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2022年已至,亦将极不平凡。火锅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新的一年,怎么看?路又在何方?
1
老品牌持续深耕
新品牌拼创意
日前,有餐饮头部媒体发文称,老品牌面临市场失守,寒深露重,新品牌却在冉冉升起,欣欣向荣。餐见君认为不然。
相关报道称,成立近9年的大龙燚,在市场规模达到400+的情况下,在2022年新增门店数将稳步保持在60+,其副牌如在蜀火锅计划新开100+门店;
此前,呷哺呷哺因品牌老化+涨价过高,脱离大众消费的定位,被消费者屡屡吐槽。不久前,宣布调价策略,以套餐为主,重回“平民火锅”定位;
< class="pgc-img">>最近,重庆老牌刘一手火锅与澄明食品联手,根据用户画像、数据,定制番茄锅底,满足顾客对个性火锅的需求,火锅柔性定制化愈演愈烈......
餐见君认为,不是老品牌风光不再了,而是他们更稳重了,不断沉淀、深耕,不再喜形于色。
或如德庄、大龙燚转而攻向后端供应链,或如刘一手、小天鹅发力海外市场,或如季季红对话年轻人群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同时,以朱光玉火锅馆、七七地摊火锅、犊门火锅、萍姐火锅、吼堂老火锅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秀品牌,也给这个火锅江湖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
有的带着叙利亚战乱风,把场景做到无边界;有的打着湘派火锅的旗号,创新火锅品类;有的紧跟国潮风,主打牛肉,成为区域火锅黑马......
他们年轻,不畏现实,敢于创新,和“前辈们”相互切磋,各取所长,让这口大锅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业态。
2
川渝火锅仍是王者
无辣火锅崛起
火锅圈盛传两个一超多强。
从品牌维度,一个超属于海底捞;从品类细分维度,一个超,川渝火锅当仁不让。
但市场上不乏有声音表示,川渝火锅跌落神坛,风光不再。对于这个观点,餐见君不敢苟同。
美团数据显示,川渝火锅依然是最受欢迎的火锅类型,近一年,线上销售增速最快的10个品牌中,6个都属于川渝火锅。
< class="pgc-img">>▲ 2018年7月-2021年6月 美团
其中,百店千店连锁中的代表性品牌,如小龙坎、谭鸭血、蜀大侠、德庄等都出自川渝,包括增长最快的九街淑芬、楠火锅等品牌目前的主阵地也依然在川渝两地。
此外,川渝火锅2020-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合计64%,销售份额占比40.1%,依旧是妥妥的主流、王者。
< class="pgc-img">>▲ 九街淑芬串串
与此同时,浙江、广东主要消费品类是本地鸡窝火锅;北京、吉林两地的打边炉/港式火锅消费份额持续高速提升;两广地区的猪肚鸡火锅向外扩散,在华中率先取得突破;集中在两广和湖南的椰子鸡火锅,在上海、北京迅速增长......
以上火锅细分品类,有个共同的名字:无辣火锅。
除此之外,菌菇火锅、酸菜火锅、花胶鸡火锅等,都属于无辣火锅,无辣的火锅并不等于清淡,说明随着健康养生趋势,小众火锅口味也开始被重视。
< class="pgc-img">>▲ 酸菜锅底
随着川渝火锅和无辣火锅的双驱并进,火锅市场可能会迎来新一轮产品升级,扩容出来的市场将会是中下游餐饮门店的红利风口。
3
前者搞场景叠加
后者搞复合门店
走常规的路子已难以突围,我们发现,这一轮的业态创新,亮点集中在用场景制造新体验。其中,有的在搞场景叠加,有的在搞复合门店。
“场景叠加”是在做大促销,吸引你进店,相当于变相的买一送一。而复合门店目的是强强联合,在同一门店中,开发多个业态,让你花更多的钱。
举个例子,北京的行运打边炉,把香港街头的大排挡场景复制到室内;重庆的杨光会,把菜园子搬到火锅店,就类似于场景叠加。
< class="pgc-img">>▲行运打边炉
火锅店早已脱离传统火锅场景的束缚,而是更开放、细分、高级,火锅场景愈发没有边界。
除了场景叠加,复合门店的玩法也值得探索。它的基础版本就是米线店里,又增加了一个卖肉夹馍的。
比如,麦当劳在最新门店里,集合了书店、小剧场、麦咖啡。
再比如,谢谢锅走的也是“复合门店”模式:门店+新功能,为同一批客人,提供不同的体验,火锅、烤肉、音乐、夜场,激发新消费,直接把火锅的复合业态干到了天花板。
< class="pgc-img">>▲谢谢锅 上海店
重庆的萍姐火锅,除了火锅、烤肉,它以档口小卖部的形式,把中韩泰特色小吃“集”中在一个店里,开业即火爆。
海底捞对小酒馆的尝试,也可以看出其对复合门店的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业态间没跑通,也只是场景和产品的叠加。所以,形成复利和复购回路,这可能需要一个超级的商业模式,将战略与体制紧密结合。
4
火锅进入“k型时代”
洗牌背后是机遇
吴晓波在跨年演讲时说,2022已经进入了“K型时代”,一个行业的利润,很可能只集中在少数能应对变化、实现创新的企业中。
同样,火锅行业似乎也跑到了这样一个境遇。
一方面,全国性火锅品牌与区域性强势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紧跟趋势,具备创新思维,能够随机应变的火锅品牌,会活得更好。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国潮风的场景设计、地域菜系特色火锅、穿越主题的联动营销......不断刷爆社交媒体,俘获一批批年轻人。
< class="pgc-img">>▲主打国潮风的犊门火锅
这背后,是国潮风的再度崛起。可以先看一组数据,在2021年总的新国货消费中,一二线城市的占比达到46.35%,三四线城市占到29.79%。餐饮老板可顺应该风潮进行微创新,抓住红利。
再举个例子,最近,盘盘麻辣烫、火锅单品小店、地摊火锅、盅盅火锅、集市火锅等各火锅细分品类,出现在大街小巷,它们有个共性:小。
经过疫情的洗礼和一年的恢复休整,餐饮人意识到轻资产、轻运营的小店,更符合当下经济形势。火锅小店极有可能在2022年大幅增长,明年或将是“火锅小店的元年”。
总而言之,“K型时代”非常残酷,是一个洗牌的时代,反观,“K型时代”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
说到最后
有句话说得好,疫情是餐饮业的指挥员、是餐饮业的检测器、是餐饮业的筛选机,更是新餐饮的孵化器。
从乱象中看到真相,在不确定中看到希望所在的方向,这至关重要。
正如吴晓波所说,先站住,再站高,先活着,再活好。
无论如何,餐见君对火锅业的明天依旧充满信心,希望诸位火锅餐饮人,早日看到雨过天晴的明媚。
注:文章相关数据、资料参考来源于《美团数据观》、《吴晓波频道》、《什么值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