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捞宣布开放加盟,门槛设为1000万元以下,引发县城中产阶级的广泛关注。
海底捞,这家在中国餐饮业颇具盛名的企业,近日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将推行特许经营模式,开放加盟。这一决定标志着海底捞首次向外界敞开了加盟的大门,而加盟的资金门槛被定在了1000万元以下,这在中国县城的加盟市场中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
据悉,海底捞此举是中国餐饮业加盟潮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九毛九、喜茶、奈雪等知名品牌已纷纷展开加盟业务,将目光投向了待开发的县城市场。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显露出中国近3000个县城的消费潜力正逐渐被挖掘。
海底捞的加盟政策要求加盟商不仅需认同企业文化,还需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和企业管理经验。而在具体的加盟申请中,未来的开店数量和可投入资金被明确要求,显示出海底捞对加盟商的严格筛选。
回顾海底捞的发展历程,自1994年第一家店在四川简阳开业以来,海底捞一直以直营模式稳步扩张,专注于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疫情的影响,海底捞在2021年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关闭了多家门店。
最新的财务报告显示,海底捞在2023年实现了盈利,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414亿元,净利润将不低于44亿元。目前,海底捞已拥有1300多家直营门店,成为火锅品牌中的领头羊。
然而,随着一二线城市的营收增长放缓,海底捞和其他餐饮品牌一样,面临着市场份额的竞争压力。加盟扩张成为了品牌增长的新策略。此次海底捞的加盟开放,预示着其将向更广阔的下沉市场迈进。
加盟潮的爆发不仅在餐饮行业,茶饮、咖啡等连锁品牌也在积极布局县城市场。喜茶、奈雪的加盟政策和门店扩张,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的加速下沉,都表明了县城市场的吸引力。
在这场加盟潮中,一些品牌已经率先实现了万店模式。蜜雪冰城、德克士、正新鸡排和娇兰佳人等品牌的门店数量已超过万家,显示出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随着县城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县城市场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差距正在缩小。年轻一代的“小镇青年”成为潜在的消费者和加盟商,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与大城市居民相差无几。
因此,谁能快速占领县城市场,吸引加盟商,谁就能在这场万店时代的赛跑中脱颖而出。这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一次对未来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
需的小吃快餐赛道,撑起了餐饮业的半壁江山。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洪楚;编辑:王秀清。
2023年餐饮市场远比想象中寒冷,但作为高频消费的代表品类,小吃快餐依然是有较大希望跑出更多千店,甚至是万店品牌的赛道,也是创业者、品牌以及资本争相追逐的主力赛道。
< class="pgc-img">>进击万亿市场
小吃快餐仍是创业大热赛道
小吃快餐市场的火热,各维度的市场数据、资本投资风向,以及各品类赛道头部品牌的一系列动作均可以印证。
从门店数和连锁化率来看,据美团大数据显示,2018-2022年,在饮品、面包烘焙、国际美食、小吃快餐、火锅、八大菜系、烧烤、自助餐等各大品类赛道里,小吃快餐品类依然稳居门店数第一,占比超过连锁店总数的51%。
从规模的角度看,小吃快餐的市场增速同样喜人。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将达到8237亿元,较2022年增长12.6%。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小吃快餐很快就能突破万亿市场规模。
< class="pgc-img">>小吃快餐的发展很大程度与品类用户的高粘性有着强关联。据红餐品牌研究院“2023年餐饮品牌消费习惯调查”数据显示,有近9成的消费者表示每周都要消费快餐小吃,其中有32.7%的消费者表示每天都有消费小吃快餐的需求。
资本的投资风向也印证小吃赛道的发展潜力。据《中国餐饮投融资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前8个月的餐饮相关领域融资数为146起,其中小吃快餐品牌的融资占比就达到34.9%,仅次于茶饮,是资本最关注的的餐饮行业细分赛道第二名。
头部品牌的动作更是行业的方向标。过去一年,小吃快餐每一细分品类赛道的头部品牌几乎都在加速拓店。
比如中式米饭快餐细分赛道,老乡鸡、乡村基、米村拌饭,均在2023年突破千店;再如饺子馄饨赛道,第一梯队品牌也在稳步扩张。比如2021-2023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饺子馄饨十大品牌的第9味老上海馄饨,在过去三年,以每年超200家门店的速度在加速扩张,目前全国市场的总门店数超过了800+家。
< class="pgc-img">>一言以蔽之,小吃快餐,仍是大热的创业赛道。
< class="pgc-img">>一年倒闭26.83万家门店,
小吃快餐店之难不容忽视
小吃快餐市场虽然还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间,该赛道也有孕育出更多千店、万店品牌的潜力,但小吃快餐市场同样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难题和困境。
由于小吃快餐的入局门槛相对较低,制作成本不复杂,单店成本可控,是餐饮小白,以及普通家庭小本创业的优先选择。然而,也正因为小吃快餐的门槛低,赛道活跃的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
< class="pgc-img">>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小吃快餐在营门店总数超过了400万家。而今年的前11个月,小吃快餐赛道的新增企业注册量为42.36万家,而注吊销量则达到了27.23万家。
更残酷的现实是,在这倒下的27.23万家店背后,其实还有无数正在挣扎求存的,鲜少被关注的小餐饮创业者,以及在他们背后的无数个普通的家庭。
一位不具名的餐饮资深观察者告诉红餐网,“虽然投资一家快餐小吃店的费用并不算太高,但事实上,很多人或许已经把全副身家都押注了进来。一旦倒闭,对于这部分小餐饮人以及其背后的家庭,打击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在其看来,小吃快餐行业的快速出清给了龙头品牌扩张的机会,但小吃快餐也是最能代表人间烟火气的业态,对于连锁品牌,尤其是以加盟为主的连锁品牌而言,开疆拓土之余,确保现存门店的存活率,帮助更多的加盟商活下去,既是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企业理应践行的社会责任。
红餐网观察发现,在洞察到小微餐饮人的真实困境后,有品牌早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比如第9味老上海馄饨,自11月起便面向全国加盟商推出了长达三个月的“暖冬行动”,总部工作人员会深入到一线门店,对加盟门店进行走访,并展开全面的扶持工作。
< class="pgc-img">>第9味品牌副总经理夏建国告诉红餐网,第9味在全国有800多家门店,遍布全国20多个省,100余座城市,在“暖冬行动”启动前,公司就规划了8个区域战队深入一线门店。
据透露,与日常巡店工作不同,本次暖冬行动将根据门店实际情况建立营销模型,通过营销方案、改善服务等方式,帮助门店提升营业额,比如通过免费活动海报、活动补贴、活动指导等支持,帮助加盟门店解决营运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全面提升营业额,第9味还在12月9日-11日举行了首届馄饨节活动,活动开始之前,第9味在抖音平台做了一场长达十小时的直播活动,为馄饨节活动预热;活动期间,线下门店则通过半价吃馄饨、会员充值福利等方式来刺激消费,提升门店营业额。
通过各种帮扶和优惠活动,在帮助加盟门店提升营业额和利润的同时,无形中也拉升了公司业绩。
据透露,暖冬行动开始没多久,就有多家门店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经有不少加盟店纷纷发来捷报。有的加盟门店只用了3招,就从日均7000提升到近万元的营业额;还有的加盟门店只用1招,比如通过促销海报物料的设置,日营业额就大涨近2000元,增长达到75%。
< class="pgc-img">>“用心的服务和品质的提升,服务好每一位加盟商。这样的良性循环,让加盟商及公司,在新消费的寒冬中不再寒冷。”有业内人士如是点评道。在其看来,第9味的种种举措,无疑值得其它小吃快餐品牌借鉴与学习。
< class="pgc-img">>400万小吃快餐店,
撑起餐饮业“半壁江山”
小吃快餐店分布广泛,可以开在高楼大厦,也会出现在街头巷尾。这些小店是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也是经济活力的象征。有业内人士表示,正是这400多万小吃快餐创业者的起早贪黑,撑起了餐饮业的半壁江山。
只是,如今小吃快餐赛道虽然仍高度活跃,但竞争同样非常激烈,甚至像正餐、火锅等业态的品牌也通过降价的方式下探到快餐市场,加剧了小吃快餐赛道的竞争态势。
夏建国表示,随着小吃快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想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既要继续夯实内功,经营策略也要与时俱进。
据透露,接下来,第9味计划以5年内至少开出2000家店的速度快速发展。而围绕着这一目标,第9味一直在变化。比如更重视供应链和渠道,丰富产品矩阵和提升加盟门店的管理等。
1.丰富产品矩阵,提升消费者粘性。
小吃快餐的壁垒普遍不太高,如何让消费者选择自家的产品,是所有小吃快餐品牌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
红餐网了解到,第9味除了每年都会对经典产品进行迭代外,还坚持每个季度上新,而去到新的城市开店时,还会因地制宜调整菜单结构,根据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推出一些新产品。此外,第9味还会针对时下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推出一些时尚、潮流产品。通过这样的产品组合拳,丰富产品矩阵,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进而提升复购率和粘性。
< class="pgc-img">>2.重视供应链和渠道,让加盟店和企业更良性发展。
第9味的大本营在华南地区,目前在广东地区有超过300家门店,在当地已经有了较为强势的品牌影响力,不需要进行市场教育。因此在扩张布局上,第9味依旧选择深耕华南地区,通过门店的加密提升在原有城市的品牌影响力。
此外,在对一些重点城市的布局上,第9味会通过建立直营店的方式,在跑通单店模型后再放开加盟。同时,通过设立分公司和中转仓,解决加盟商新店开业帮扶和食材供应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渠道的挖掘上,除了重点城市的布局外,还将加大城市综合体、医院、高校、交通枢纽(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特殊区域的开店步伐,加速门店的渗透。
3.加强加盟门店的帮扶和管理,实现双方共赢。
加盟商和品牌方是命运共同体。为了实现双方共赢,第9味除了推出暖冬行动外,还在运营层面提供了一系列的帮扶,比如对业绩差的加盟门店给予搬迁扶持,免费协助选址、开业,进行形象改造升级等,并且通过开展各项营销活动,拉动提升营业额;对于加盟商最关心复购问题,总部会结合顾客画像,针对不同的加盟门店提供专属的外卖运营、团购运营等服务和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此外,第9味还设置了奖罚分明的举措,对于表现优秀的门店,总部会给予一定的嘉奖与激励,对于那些私自采购,未按标准着装,以及卫生不及格的门店,总部也会给予相应的惩罚。
除了每年在总部举行的加盟商大会外,接下来,第9味高层还将不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去加盟商相较密集的区域举行加盟商大会,深入一线了解各加盟门店的现实困境,为加盟商解疑答惑,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让加盟商更好的感受总部与加盟商风雨同舟、并肩前行的决心,让加盟商的归属感更强。目前,第9味江西第一届加盟商大会已经在江西赣州举行。广西加盟商大会也将随后举行。
结 语
观研天下分析师认为,虽然小吃快餐的群众基础非常深厚,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这么多年始终没有一个所谓的领导品牌跑出来。
诚然,与肯德基、麦当劳等全球性的西式连锁品牌相比,国内小吃快餐品牌在供应链、标准化、管理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但这也表明这个市场还蕴藏着巨大潜力。
至于小吃快餐,究竟能不能撑起餐饮业的半壁江山?又何以撑起餐饮业的半壁江山?这或许需要更多像第9味这样的小吃快餐连锁企业,以及400万小吃快餐从业者给我们一个答案。
注:本文配图由第9味老上海馄饨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
国网财经10月27日讯(记者 舒越)一鸣食品昨日晚间发布2023年三季报。1-9月,一鸣食品实现营业收入19.53亿元,同比增长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44.4万元,同比增长155.39%。
一鸣食品自2020年12月A股上市以来,净利润曾持续下滑,并一度陷入亏损境地。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2025.78万元和-1.29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23.88%、84.70%和737.89%。
加盟门店毛利率21%
对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大增的原因,一鸣食品提到了三个原因,分别是加盟店数量增加、学生定奶业务和电商业务稳定增长及成本管控得当。”。
截至2023年9月底,一鸣食品门店数量为2050家,其中直营门店为618家,与期初相比减少了37家;加盟门店数量为1432家,与期初相比增加了158家。
财报显示,一鸣食品前三季度来自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的收入分别是4.9亿元和7.0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为-7.79%和10.95%。不过,一鸣食品加盟门店毛利率偏低,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0.85%,增加0.42个百分点;直营门店的毛利率增加了2.18个百分点至54.9%。
近年来,加盟模式逐渐成为餐饮品牌加速扩张的共识和方式。一鸣食品也不例外。据记者了解,一鸣食品的加盟模式有“自主经营”和“托管经营”两种。其中自主经营是加盟商直接参与到门店管理中,该模式宣称“0加盟费”,但需要缴纳培训费、合作保证金、设备费用等,起投门槛为27.3万元;托管经营模式是委托一鸣食品经营并提供专业服务,该模式的加盟费是5万元,起投门槛约为31.1万元。
9个月关店近200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加盟模式可以助力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但是缺少核心竞争力,而且存在扩张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的管理失效等问题。
有加盟商称,由于一鸣食品不限制店与店之间的距离,所以这等于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加盟商利益。还有加盟商在互动平台发文称“水太深,赚钱的永远是公司”。据某消费者透露,在其家2.2公里范围内,高峰期曾有5家一鸣奶吧,目前已经关闭了两家。
记者注意到,一鸣食品的关店速度的确较快。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一鸣食品加盟店的新开和关闭数量分别是289家和131家,直营店的新开和关闭数量分别为23家和60家。期末已签约待开业的自营门店和加盟门店的数量分别为11家和42家。一鸣食品曾在互动平台直言,未来华东地区的目标是开设6600家奶吧门店。
加盟门店持续扩张的同时,一鸣食品也在发力电商业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网络渠道的营业收入为5110.8万元,同比增长了150.19%。该业务的毛利率为39.21%,与上年同期增长了0.29个百分点。
有机构下调EPS预期
尽快疯狂开店,但一鸣食品通过精益排班与标杆提炼,加大全面预算管理力度,成本管控更加得当。
前三季度,一鸣食品营业总成本19.09亿元,与上年同期的19.01亿元相差无几。其中销售费用3.76亿元,同比下滑25.1%;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1.17亿元和0.3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7.17%和9.68%。
截至2023年9月底,一鸣食品的负债总额为15.8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8.83%,账上的货币资金为4亿元。
华鑫证券称,根据三季报,调整一鸣食品2023-2025年EPS为0.13元、0.21元和0.29元,前值分别为0.21元、0.31元和0.4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8倍、54倍和39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此外,华鑫证券还在研报中提示了宏观经济下行、门店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上涨和食品安全风险。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