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日是《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修正案贯彻实施一周年。周到君调查发现,本市餐厅仍然存在违规吸烟现象。上海市食药监局透露,与想象中消费者对餐厅的投诉应该集中在菜品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不同,食品消费领域举报餐饮店有人违规吸烟、未按规定设置禁烟标识有91件,占春节期间举报总量的85.8%。涉烟举报的高比例。近期,沪上多家餐厅因涉烟遭罚。
1日,周到君走访沪上多家餐厅发现,大多数餐厅都贴有禁烟标志,且室内吸烟的情况较少。浦电路上一家餐厅的负责人表示,自从去年3月1日上海室内禁烟以来,餐厅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基本上没有顾客吸烟。“少数想抽烟的,经提醒也会放弃抽烟。”他坦诚,如今站在餐厅门口抽烟的人变多了,“也有顾客向店里抱怨有时候门口空气不太清新。”
不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有些餐厅也遭遇顽固烟民执意抽烟的情况。丰镇路上的苏小馆酒家内曾因多人吸烟,被有控烟意识的消费者拍照留证。经虹口区市场监管局调查,该店负责人提供了当晚店内监控视频,发现确有多名顾客吸烟的情况,同时视频显示该店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劝阻工作。但是,劝阻无效的情况下,饭店理应按规定向监管部门举报,而该饭店并没有这么做,受到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也有餐厅没有做到按规定张贴禁烟标志。在青浦区华青南路的榕港花园酒店,曾有人不听酒店工作人员劝阻坚持抽烟,而当时店内未查见张贴禁烟标识。经青浦区市场监管局调查责令改正后,该酒店完成整改。
在室内控烟实施8个月时,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团队曾在3个区22家餐厅进行尼古丁采样监测。结果发现,22家餐厅的大厅区域尼古丁浓度平均水平,从之前的1.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0.63微克/立方米;餐厅男卫生间尼古丁浓度从原来的3.9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59微克/立方米。餐厅就餐期间的吸烟现象,从原来的39%下降到11%。
一名餐饮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过去一些商家不敢禁烟是怕得罪顾客,但如今越来越多顾客有了控烟意识,对吸烟“睁只眼闭只眼”只能使为了少数人得罪多数人,认真执行控烟条例,不留禁烟死角才是聪明的做法。
经常有吃饭的顾客在餐厅违规抽烟,能不能管一管?”近日,市民陈先生向劳动报互动平台反映,6月2日下午17:17至17:23之间,自己前往上海龙华殡仪馆里的“天使酒家”吃饭,发现一楼大厅内有多名顾客在室内抽烟,烟雾缭绕,违反了上海市室内禁烟法规,影响了就餐环境。
据陈先生表示,当日抽烟的情况并非偶然,“天使酒家”在对外营业期间,经常有吃饭的顾客违规在室内吸烟。而且,长期以来该餐厅服务员对这一现象不予劝阻,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有很久了。“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在相关时间段来餐厅集中执法,整治查处违规室内吸烟的顾客和不予劝阻的餐厅人员,并加强对徐汇区全区范围内各餐饮店的日常巡查与执法监管力度。”
根据《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全市控烟工作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牵头和组织协调、多部门监管执法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开展。笔者联系后,徐汇区爱卫办联动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市民反映的情况开展调查。
“2024年7月25日下午和2024年7月26日中午,执法人员赴该餐厅检查,现场查见该餐厅就餐区域内张贴有多张禁烟标识,未见有人吸烟,未查见吸烟相关器具。”据执法人员表示,针对市民反映的情况,其还调取了该单位6月2日市民所反映时间段以及抽取的7月26日上午的监控视频。但是,6月2日傍晚未见有人抽烟,7月26日11时许有消费者吸烟,后被服务人员制止。
如何进一步加强该餐厅及该区其他餐饮店的日常巡查力度?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要求该餐厅进一步加强控烟劝阻工作,做好劝阻工作内容登记,并加强对顾客的控烟宣传。
根据《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任何个人可以要求吸烟者停止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吸烟;要求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履行禁止吸烟义务,并可以对不履行禁烟义务的单位,向监管部门举报。“如市民发现场所控烟问题,可主动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或通过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无烟上海微信公众号及健康云Pro小程序中的‘控烟热力地图’反馈控烟问题线索。”
进一步巩固深圳市控烟执法工作成果,督促深圳市各类禁烟场所落实《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履行控烟职责,强化控烟执法行动, 12月 4日至12 月 8 日期间,深圳市控烟办联合辖区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卫生监督等执法部门在福田区组织开展 5场专项控烟督查行动。
12月7日19时许,本次专项控烟督查来到深圳市福田区景田周围餐饮场所,现场发现3烟民在餐厅违法吸烟,执法人员对吸烟者进行《控烟条例》宣教并处罚。
现场:3名吸烟者违法吸烟,大部分餐厅都贴有禁烟标识
当天19时许,控烟督查行动在景田东路沿路餐厅开启。执法行动进行了20分钟左右时,在一家烧烤店,执法人员发现两名男子正在吸烟。这两名男子同桌一起吃饭,正在边吸烟边聊天,面对执法人员的《控烟条例》宣教,他们配合了执法,接受了处罚,同时表示,以后不抽烟了,开始戒烟了。
随后,在另外一家餐厅,一张大圆桌围着一群人在吃饭,其中一人吸烟,被执法人员抓个正着。经过执法人员的宣教,吸烟男子来到旁边接受处罚。
根据《控烟条例》第八条,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餐厅作为室内公共场所,属于禁止吸烟范围。而根据《控烟条例》第十条,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禁止吸烟的管理制度,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并配备控烟检查员;(二)不得配置与吸烟有关的器具或者附有烟草广告的物品;(三)在禁止吸烟场所的入口及其他显著位置设置禁止吸烟标识和监督投诉电话;(四)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场所工作人员应当要求其熄灭或者停止使用烟草制品;不熄灭或者不停止使用的,应当劝其离开;不服从劝阻且不离开该场所的,应当向有关部门报告。
当晚的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一路检查发现,大部分餐厅都张贴了新版禁烟标识,对于没有张贴禁烟标识的餐厅,执法人员进行了《控烟条例》宣教,同时控烟志愿者也把最新版的禁烟标识给商家贴上。不少餐厅经营者表示,平时遇到吸烟的顾客都会劝阻。
提醒:餐厅经营者应关注不吸烟人群,打造无烟环境
在餐饮场所控烟执法的行动中,有市民向记者表示,平时去餐厅吃饭,如果遇到吸烟的会躲开,如果躲避不了,就会换餐厅吃饭。
根据调查,2022年度深圳市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为19.1%,意味着不吸烟人群是远远大于吸烟人群。在12月7日晚的控烟督查行动中,并未见到商家积极劝阻顾客不要吸烟。
对此,此前深圳市控烟协会秘书长熊静帆接受采访时表示,吸烟的人,在整个人群中属于极少数人群,在餐厅里消费的顾客,大部分是不吸烟的。餐厅经营者们应该关注到不吸烟的庞大人群,为他们营造就餐无烟环境。
熊静帆认为,《控烟条例》出台是为了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危害,餐厅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自觉履行《控烟条例》规定的场所控烟职责,建立控烟制度,确定控烟监督员,培训员工了解烟草危害和控烟条例相关规定,规范张贴禁烟标识,及时劝阻违法吸烟行为,保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健康。
国际上已经有研究证实,出台无烟法规,维持无烟环境,并不会影响场所生意,相反会提升营业额。比如说,吸烟者就餐可能会因为烟瘾发作,加快用餐速度以便能尽早寻找吸烟点吸烟,这样会提高翻台率,而非吸烟者会更加愿意到无烟餐厅用餐,餐厅也会节约清洁烟头烟灰和更换烟头烧毁桌布椅套地毯等费用,这些都会提高餐厅的盈利。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