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相对封闭、长期被忽视的餐饮细分领域-团餐市场,其巨大的体量及超出整体餐饮行业的亮眼增速,获得了餐饮界及资本界的关注,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9.4万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团餐相关企业。其中,成立于5年内的团餐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6成以上。
在地区分布上,广东省的团餐相关企业数量最多,有近1.7万家,占比18.0%,其次是江苏和浙江省,分别有8600余家、8500余家相关企业。
在行业分布上,67.4%的团餐相关企业分布在住宿和餐饮业,11.7%的团餐企业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企业类型上,个体工商户占6成以上,3成以上为有限责任公司,此外,75%团餐相关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
近五年,除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外,团餐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数量持续增加,2018年年注册企业数量破2万家,企业年度注册数量年增速维持在20%左右。
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今年新增团餐相关企业近6500家。从投融资情况来看,随着团餐行业的火爆,资本也开始涌入市场。截至目前,5家以上的团餐企业获得资本青睐,总融资额近10亿元。
约占整体餐饮市场份额的30%的团餐,目前市场规模已达1.5万亿元,年增速达30%以上。未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的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能力的持续优化,团餐行业仍然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据显示,今年以来精致餐饮的访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尽享当下美好的生活态度使大众对精致餐饮认知和接受度不断提升,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精致餐饮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在此背景下,界面新闻将于10月17日推出首届“食界精致餐饮投资论坛”,聚焦中国精致餐饮市场,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共探行业未来,助力中国精致餐饮可持续健康发展。论坛将设四大圆桌讨论,从餐酒搭配到运营成本,从中式餐饮新表现形式到寻找下一个投资蓝海等,届时将有16位餐饮行业投资人、品牌主理人、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及美食家共同参与圆桌讨论,探讨精致餐饮新风向,投资新蓝海。
圆桌论坛一:餐酒搭配该如何定价来增加餐厅的利润空间?
餐酒搭配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生意。近年来国内无论是西餐还是中餐,餐酒搭配都发展势头强劲,是当代社会中一种富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行为消费。对于精致餐饮,餐酒搭配该如何定价来使得餐酒可深入融合,在体现品质生活方式的同时提升利润空间。
圆桌论坛二:中式餐饮新表现形式能长久么?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式餐饮品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消费者需求上。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品类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等新表现形式,希望赋能餐厅创造更好的营收,值得探讨的是这些新利润增长模式是否能长久可持续。
圆桌论坛三:奢华酒店餐饮和社会精致餐饮运营成本异同
随着新一代消费观念的形成,奢华酒店餐饮与社会精致餐饮逐渐置身于同一赛道。酒店餐饮赋能奢华酒店持续盈利能力,社会餐饮则更加要求精细化运营管理。在保证精致餐饮品质前提下,如何进行成本控制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而双方的运营成本也因运营结构不同而具有独特性。
圆桌论坛四:中餐细分菜系的下一个投资蓝海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文旅消费助力国内需求首先复苏,小众地方菜、稀缺地方食材都是新消费热点,洪流中“裂变”出更多细分菜系,而市场上能满足高净值人群需求的中餐并不多,未来市场机会也许就藏在这些中餐细分菜系中。
围绕上述四大圆桌主题,【2023食界精致餐饮投资论坛】将与业内人士共同探寻精致餐饮未来投资方向及发展路径。届时,【2023食界榜】也将在论坛后揭晓,敬请期待!
源:红餐网
作者:杨不然
近日,随着顺丰的入局,2019年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餐饮界最低调的“隐形帝国”——团餐再次引发了行业热议。
这块号称“餐饮最后一片蓝海”的超级市场正在迎来一场巨变,变局之下,潜藏着众多餐饮人垂涎的全新机遇。
< class="pgc-img">>继前两年资本争相入局后,疫情下的团餐市场再次成为了“香饽饽”。
一方面,是必胜客、真功夫、云海肴、老乡鸡、望湘园等一批头部社会餐企和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集体试水;另一方面,是物流巨头顺丰的高调跨界入局。
新老玩家碰头,多方因素作用下,这个万亿级的超级市场也迎来了全新的局面,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目前,团餐市场的格局是怎样的?变局之下,又会迸发出哪些巨大的机遇?一起来看看。
01
跨界巨头、社会餐企、外卖平台……
新玩家争相入局,团餐外卖成为香饽饽
新年新气象,2020年伊始,团餐市场便迎来了大批新玩家。
4月中旬,顺丰同城推出了企业团餐平台“丰食”,主打企业团餐外卖业务,同时豪掷500万进行推广。
据红餐网(ID:hongcan18)统计,截至5月12日,“丰食”小程序上入驻的餐企已经有50余家,包括德克士、西贝、真功夫、云海肴、俏江南、吉野家、老娘舅、超意兴等众多知名品牌。
< class="pgc-img">>△“丰食”小程序首页
顺丰同城相关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丰食”是顺丰在团餐外卖业务上的“试水”,对标的企业是美餐网,而非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
据红餐网(ID:hongcan18)了解,美餐网创立于 2011 年,2019年刚获得第8轮亿元融资,是近年来团餐领域里风头正劲的一个互联网团餐平台。将美餐网作为标杆,顺丰在团餐领域的野心可见一斑。
而在顺丰这个跨界巨头之前,一批社会餐企以及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早已经率先加入了团餐外卖的战局。
受疫情影响,多地政府鼓励企业进行预约式网络订餐解决复工后员工“吃饭难”问题,必胜客、云海肴、西贝、老乡鸡、阿香米线、望湘园等一批原本只做堂食和外卖的品牌餐企纷纷抓住这个机会开辟了新的业务线——为企业提供工作餐。
< class="pgc-img">>△店员在庆祝接到的团餐“大单”
与此同时,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陆续上线了“放心工作餐直供”“企业团餐安心送”等团餐外卖配送业务,并邀请旗下上千家社会餐企加入,主动对接各企事业机构、工业园区等单位的用餐需求。
从社餐切入团餐并不容易,但这些“新手”们也有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部分餐企/平台入局团餐确实可能只是疫情期间的特殊举措,疫情过后就会退场。但也有一些大型、拥有中央厨房的餐企,它们尝到团餐的甜头后,已经开始密谋进一步的布局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红餐网记者。
确实如此。前几日,阿香米线创始人何勇就在朋友圈感慨团餐“真香”,并向记者透露,即便疫情结束,阿香米线的团餐业务也会继续做下去。“多渠道的增加销售以应对市场的变化,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之前就有考虑团餐这块业务,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 class="pgc-img">>△阿香米线创始人何勇的朋友圈
02
阿里、美团、复星……
各路资本加速布局,动作频频
新玩家争相入局的同时,各路资本在团餐领域也动作频频,引人遐想。
今年3月,食材配送企业“望家欢农产品集团”宣布完成6亿元B轮融资,由美团点评领投,原股东隐山资本跟投,是近期国内团餐食材配送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
5月,团餐服务公司荷特宝宣布完成襄禾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
同样在5月,一站式食材供应服务商乐禾食品集团也宣布完成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美团龙珠资本及鼎晖投资联合领投。
在现金流如此宝贵的2020年,资本公司仍然不惜重金入局团餐各个链条上的企业,足见其对团餐市场未来的看好,而且这种看好并不是突然兴起。
据红餐网(ID:hongcan18)了解,早在2015年时,资本入局团餐的大幕便已拉开;到2017-2018年间,发生在团餐领域的融资金额就超过了20亿元。
截至目前,参与布局团餐市场的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复星集团、美团龙珠资本、鼎晖投资、真格基金、高盛、索迪斯等,阵容豪华。
< class="pgc-img">>而团餐市场之所以引得各路资本关注,是因为其近年来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投资人的眼光往往最毒辣,任何快速发展的行业都逃不出他们的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团餐产业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增长态势,营收增速远超餐饮行业整体增速,表现堪称“黑马”级别。
据艾媒咨询统计,2019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元,其中团餐市场规模就高达1.5万亿元,约占整体市场份额的30%,这个数据2020年有望达到1.69万亿元。
资本方代表蚂蚁金服就曾简单粗暴地表达过其对团餐市场前景的看好,其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团餐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预计到2021年行业整体收入规模将增长至1.8万亿。同时,围绕整个团餐产业外延市场,包括团餐产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体系、品牌体系、信息化和数据能力等所带来的新增市场潜力,更将远超于行业整体收入规模。”
03
转型、升级、倒闭……
传统市场内部变革开始,企业洗牌加剧
新人入局、资本布局,外来因素变幻的同时,传统团餐市场内部也在发生巨变。
和欧美、日韩团餐市场份额被几大团餐巨头瓜分不同,国内本土团餐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占多数,中型企业数量偏少,雄厚的大型团餐企业寥寥无几,且大部分企业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在特定区域内经营,没有形成产业带。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团餐市场95%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众多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手中,几个头部团餐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均不到1%,市场集中度非常低。
< class="pgc-img">>△2017年团餐企业的经营范围分布情况,至今仍变化不大
一位从业十余年的资深团餐人士告诉红餐网(ID:hongcan18)记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旧的“人情化准入机制”和规模化获利的盈利模式下,头部企业凭借大客户思维闷声发大财,活得十分滋润,小一点的企业占山为王,日子也还过得去。
不过近几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随着需求端和渠道端的变化、互联网餐饮品牌和资本的渗透以及餐饮供应链的变革,团餐市场正迎来一场结构性变革,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被卷入了新一轮的洗牌当中, 有的在加速转型奔跑,有的摸不到思路发展受限,也有的走了弯路惨遭淘汰,市场和资源被重新分配。
其中,有一些传统的团餐企业陆续引入互联网思维主动转型升级,如今已经初获成效。
比如,团餐龙头企业千喜鹤成立了团餐一站式服务平台“禧云国际”,为团餐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连续几年发展迅猛,已经成为行业独角兽的强力候选者之一;
中膳联盟开发了门店增值服务app“有饭有菜”,在外卖和订餐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class="pgc-img">>△“有饭有菜”的智慧团餐架构
也有一些原本可以大有作为的明星企业,最终却倒在了产业转型升级之际,令人唏嘘。2018年底,“中国十大团餐品牌”之一,估值16亿、年营收8.3亿元的和兴隆上演的“董事长跑路、高管辞职、欠债数亿、一夜倒塌”等一系列剧情,就是一个血淋淋的退场案例。
团餐市场的内部变革才刚刚开始。对此,中膳国际集团运营副总裁蒋方源、中百团膳原负责人杨龙等多位团餐从业人士均向红餐网(ID:hongcan18)记者表示,未来团餐产业还会加速迭代,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改变、创新,否则就会被取代。
04
多种因素作用下,
万亿团餐市场未来将走向何方?
如上文所述,巨头入局、社会餐企试水、资本加码、内部分化……在多重利益、多面竞争、多种力量的撕扯与合作之下,团餐市场已经迎来了全新的局面。
这个万亿的超级市场,未来将走向何方?除了老生常谈的安全化、专业化、精细化之外,产业变革还将呈现哪些趋势?
针对这个问题,红餐网(ID:hongcan18)也采访了多位餐饮人士,并总结了以下4点,供各位餐饮人参考:
1 集中化
集中化几乎是资本入局的必然结果。过去这么多年来,团餐市场集中度都十分低,企业小而散,鱼龙混杂,这么大一个市场到今天都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未来,在资本和科技的助推下,这个局面将会改写。
以资本为例,随着大额资本向部分头部企业集中,这些企业将在转型升级的赛道上跑得更快,逐步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呈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优胜劣汰的戏码也会轮番上演。届时,行业并购整合也会加速,一些效率低下的中小企业将会直接被取代。
2 市场化
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认为,过去团餐市场的业态主要以企事业单位、医院、高校等机构内的食堂为主,存在甲乙方关系,大多比较封闭,不面向社会,各个环节不透明、缺乏规范,潜规则盛行。
< class="pgc-img">>△目前团餐市场的主要形态仍然以食堂为主
未来,随着行业的逐步开放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团餐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以人情为导向的准入机制将被更公平、公开、规范的市场化机制取缔,团餐企业必须花更多心思在研究市场需求,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等。
3 标准化
团餐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对人的依赖程度很大,尤其是在食堂运营终端,择、洗、切、炒都需要“众人把守”,这样一来除了成本高企,效率也难以提升。
降低对人工的依赖,输出标准化的产品也是团餐产业的未来趋势之一。
4 ?信息化
《中国团餐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由于业态封闭,市场化程度依然较低,中国团餐行业的信息化目前还处在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传统模式下封闭的经营环境使团餐行业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显而易见的数据孤岛,这为新模式及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无论是传统团餐企业,还是借助产业互联网兴起风口及外部资本助力崛起的新型团餐企业,都开始迅速发展团餐信息化新业态和战略布局,将信息化技术逐渐应用在团餐前端支付、后厨大数据管理、仓储物流、食品安全等环节,带来了实实在在地效率提高。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截至目前产业各环节的数据仍未完全打通,信息化的优势也远远没有完全释放。因此未来,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化仍将是团餐行业的重要升级方向之一。
结语
正如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所说,团餐是餐饮业中最值得被重做的一个领域。如今,在多方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团餐重做的序幕已经拉开。
未来,在这个万亿级的超级蓝海市场中,传统团餐龙头、跨界巨头、社会餐企以及各大外卖平台等也许都有机会分得一杯羹。餐饮人,是时候多关注一下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