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一个多月后,12日晚起,市区餐饮行业陆续恢复堂食。堂食回归后,各餐饮店防控措施落实得如何?食客到店进餐的热情和体验如何?昨天中午,记者分别在万象城、印象城等多家商场的餐饮店一探究竟。
进店堂食要经过几道“关卡”
在出示“易来通”健康码、测量体温并消毒洗手后,记者顺利进入南通万象城。在商场5楼餐饮区,记者发现“左庭右院”“西贝莜面村”等店已开放堂食,“九熹干锅”等部分餐饮店暂未开放。
在已经开放堂食的餐厅入口处,记者见到各餐饮店均在醒目位置公布店内员工的健康信息以及各项卫生保障措施。11时许,各餐饮店陆续迎来第一拨堂食客人,记者在现场发现,消费者必须经过信息登记、测量体温以及做好消毒措施后,方可进入店内。
“请问我们有8个人,可以进去堂食吗?”“不好意思,我们每桌是限定人数的,如果8人需要分桌。”左庭右院的服务人员正在门口接待顾客,12点左右,该店已陆续接待7桌约20人店内堂食。店长张曼曼介绍,左庭右院共有108个餐位,目前开放的餐位有30多个,“超额的人数安排在店外待位区等候,待位区间隔线按要求设置为1.5米。为避免集聚,也建议食客先逛逛商场,位置空出来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
餐桌餐位设有“安全距离”
12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餐饮行业复工营业的通知》,以及《南通市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复工营业工作指引》,对全市餐饮行业恢复营业、恢复堂食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对于规范就餐方面,明确规定大厅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就餐间距不小于1米。方桌同排座位隔位就座,对面错位相坐,圆桌顾客隔位就座,每桌就餐人数不超过额定座位数的50%。
已开放堂食的餐饮店对此规定执行是否到位?记者在南通万象城“西贝莜面村”看到,正在就餐的餐位均按照隔桌进行安排,未安排就餐的餐位上,设置了“戴口罩、勤洗手、不交谈”的提醒。同时,同一桌的食客也经提醒隔位就座、错位就座。正在进餐的食客对此举也表示理解,“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我们肯定支持。”
位于南通印象城的捞王,正在进行恢复堂食的最后准备工作。“我们已经经过崇川区商务局的审批,并且在五一社区经过报备,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今晚就开放堂食。”捞王印象城店店长朱嘉华介绍,店内33桌餐位仅开设11桌,堂食需通过电话、微信预约。
消费者堂食热情较高
张先生是西贝莜面村恢复堂食后迎来的第一位客人。“点了一碗酸汤挂面,想这口好久了,终于吃上了。”张先生说,疫情期间,虽然餐饮店有外卖,但是品类并不齐全,像面条这类的食物只能堂食才能吃出滋味。
“堂食终于回归了!”在港闸区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朱女士跟朋友中午一下班就赶到左庭右院,“吃火锅还是要在店里吃才有感觉,虽然大家稍微隔开一点位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享受美食。”
目前南通万象城大部分餐饮店已复工,其中30余家已按规范恢复堂食。南通万象城环境健康安全负责人谢正君介绍,商场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并积极开展检查、抽查,还专门制作并发布“堂食用餐健康小提示”,保障消费环境健康安全。
南通印象城当天晚上也迎来第一批堂食客人,营运经理沈秦介绍,商场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基础之上,考虑到餐饮行业受到的冲击,帮助商铺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融资、税收等各项优惠服务政策,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保障正常经营秩序。
记者 张水兰
民在熹龙大酒店“叹”早茶。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甘杨松摄
本报记者周燕红
随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向好,我市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消费力稳步回升。截至4月23日,全市630家酒店宾馆已有558家正在营业,其中包括茂名国际大酒店、华海酒店、新城国际大酒店、西江温泉度假村和玉湖宾馆等5家星级酒店。同时,全市14564餐饮服务单位已复工11723家,复工率80%。整个住宿业和餐饮业迎来了疫情防抗期间首个小春天。
旅业住客逐渐增多
随着疫情逐步好转,我市经济复苏,各酒店、宾馆客房入住率也在逐渐回升。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多家酒店和宾馆,进店住宿的旅客较疫情防抗前期明显增加。
在茂名国际大酒店大堂,记者看到入口处有服务生为每位进入酒店的客人测量体温,几位外地旅客正在登记处办理入住手续。茂名国际大酒店客房部陈经理说:“防疫期间由于出差公干、旅游的客人减少,加上当前各方停办大型会议,所以目前住房率仍在逐步回升。根据近期住房登记记录,住房率已回升到以往的30%左右。”
随后,记者在熹龙大酒店走道和电梯处,看到保洁员正为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前来住宿的旅客对此颇感安心。熹龙大酒店有关负责人丁总监介绍说:“客房部在防疫期间做足了消杀措施,对公共区域如电梯、洗手间等场所按每2个小时消毒一次的标准,坚持做好消杀工作。而每位入住酒店的客人经过了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和鞋底消毒,酒店还为他们免费提供口罩。同时,每间客房除了日常保洁外,均做到一房一天一消毒。在防疫严峻期,连住宿客人的早餐都是统一配送到客人房间门口,减少客人交叉感染的风险。”丁总监表示,目前住店率在逐步提升,有信心会慢慢恢复到疫情前的入住率。
茶市饭市逐步回暖
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饮食。早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业禁止堂食,市区街道一度冷清。近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不断向好,堂食开放,我市餐饮业开始复苏,大小饭店餐馆逐渐恢复往日的热闹,市民餐饮消费势头锐不可当。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茂名国际大酒店、熹龙大酒店和华海酒店等大型餐饮企业的茶市客流量在逐步恢复,节假日的早茶市更是热闹非凡。在茂名国际大酒店早茶时段,不少顾客在茶餐厅门前排位等候,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喝早茶的顾客休闲地品尝点心,聊天品茶。该酒店餐饮部吴经理表示,由于目前还不能接办婚宴、满月宴等大型集体聚餐,饭市包间开房率只恢复到四成,但早茶状况良好,已恢复到原来的八成。为了拉动晚茶和晚饭消费,酒店在晚茶时段推出了到店有赠券活动,并与线上平台合作,晚茶可享折扣优惠;晚饭除了折扣优惠,还有优惠套餐等。同时,从3月开始,线上外卖销售品种新增了特色点心、甜点和新的菜式。下一步,根据食客需求,计划在5月1日恢复自助餐,让客人有更多的就餐选择。
华海酒店作为茂南区较早恢复餐饮堂食的星级酒店,复业后,茶市客流量稳步回升,目前已恢复到原有的七八成。复业早期,酒店还为饭市期间的客人准备了公筷,实行分餐制,有效保障客人用餐安全,同时营造文明餐桌之风。
西式快餐宵夜生意红火
麦当劳和肯德基是青年人和小朋友较为喜爱的西式餐厅。自开放堂食以来,堂食和打包的顾客越来越多。为了拉动经济复苏,两家连锁餐厅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优惠活动,在点餐区和取餐区,常看到顾客有序地排队点餐、取餐。
肯德基一位工作人员说:“餐饮业开放堂食前,餐厅以外卖为主。恢复堂食后,外卖量减少,但堂食和打包的客人大增,整体营业额已快速恢复七成左右。此外,餐厅还推出早餐卡、午餐卡等促销产品,想方设法早日恢复到理想的营业额。”
随着夜色降临,中心城区的宵夜小吃店也热闹起来。甜点店、糖水铺、奶茶店、烧烤店、牛杂铺……都是最受欢迎的宵夜之选。昨晚,在人民北路一家连锁糖水铺里座无虚席,美团骑手和等待打包的顾客在收银台前排着小长队。糖水铺老板说:“自从开放堂食后,顾客越来越多,新老顾客都常来光顾,营业额也跟着回升,目前已经恢复到以前的九成。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切都会回到从前的样子,大家可以脱掉口罩,安全放心地走在街上,亲朋好友开心相聚,在各个餐饮店舒心地品尝美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饮回血实录:北京、成都领跑,郑州、西安缓慢,广州还在煎熬!
总第 3368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开放至今快1个月
大多数餐饮人“度日如年”…
12月1日,广州打响了“开放”的第一枪,随后全国各城市响应。
一个月时间里,多地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随后,各地一些原本暂停堂食的地区,也相继宣布餐饮场所等陆续恢复营业,恢复堂食。
很快,顾客阳了,员工阳了,外卖骑手阳了。不少餐厅出现了“单没人点,餐无人送”的场景,“开业赔1万,关门赔8千”也是普遍常态。一时间哀鸿遍野,“至暗时刻”来临。
然而,自北京12月19日全面恢复堂食、随后几天不少商圈接连“取消查验核酸”之后,餐饮出现了“回血”的一幕。“阳康”增加,餐饮门店可谓“一天一个变化”。虽然距离完全“复活”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至少,北京的状态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街边牛肉串北京双井店 拍摄于12月23日19:30,当日平均等位1小时 营收恢复到淡季周末水平的80%
>成都也令人惊喜。12月23日晚,3.15万人齐聚凤凰山体育馆,中超赛事让球迷尖叫狂欢的同时,也似乎揭开了餐饮娱乐“回血”的面纱……
地铁客流是非常客观的衡量城市恢复度、烟火气的指标。为了更好地用数据来说明,我们调取了微博@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发布的#全国地铁客流排行榜#,对比2022年12月23日,和2021年同一天的数据。
与上周同一天相比 北京、成都、武汉算是惊喜
>北京客流强度大约是去年的38.5%,成都是72%,重庆是40%;而上海仅有去年同期的21%、深圳仅有30%。
从另一个“12月北上广深蓉地铁客运量走势图”,也可以大概看出各个城市的恢复情况:
北京、成都、广州正缓慢上升 上海和深圳还在持续下滑
>这个周末,多地餐饮“爆”了?
真实状态如何?
我们走访了成都、北京、西安、郑州、广州等城市
坐标·成都——
春熙路&太古里商圈
前几天,成都的几位朋友纷纷担忧,“不敢出门、不敢聚餐”,甚至有人用“人迹罕至”来形容当时成都的情况。现在,成都却是率先领跑,商圈和餐饮业快速回温。
12月24日周六+平安夜,我们来到了春熙路和太古里商圈逛了一番。彼时路上人流如织,大家拎着购物袋,逛街拍照,好生热闹。
春熙路广场、远洋太古里商圈人流 有外摆的餐厅十分受欢迎
>晚上20:00,在伊藤洋华堂和伊势丹门口的小吃车摊,挤满了来来往往的消费者;另外,在晶融汇广场的夜市,伴随着强劲音乐和节日的氛围,同样吸引了不少客流。
上:华堂和伊势丹门口,售卖洋芋饭、苕皮豆干等小吃 下:晶融汇门口,强劲音乐吸引不少客流
>不仅如此,成都多家火锅店、烤肉店都恢复排队等位现象,多则达到400多桌。相对于这些品牌,门店堂食可以说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恢复,接待客流量最大。
部分餐厅24日晚等位情况
>在冬季,最搭配的自然是吃火锅了,久违出门的人们纷纷涌向火锅店,喊上朋友闺蜜美美的吃上一顿,让挤压已久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
这些数据和排队现象,为成都餐饮恢复开了个好头,游客多了、顾客多了、人们愿意出来了,仿佛已经走出了三年前那个“疫情开端”,终于不用再循环了吧。
12月24日18:00左右 朱光玉火锅馆望平街店
>当然,在我们为之欢喜的同时,也并非所有商场、餐厅都恢复往日的热闹。
餐饮行业营销专家、露露的下午茶创始人徐露分析:“整体市场还没有完全恢复,现在是不均衡的。从客流量来看,成都只恢复了60%,推算整体餐饮的恢复量大概也不会超过60%左右。”
比如,春熙路和太古里商圈本就是年轻人、游客聚集地,这两日恰好是周末和平安夜圣诞节,相对平时和其他商圈,有了快速的复苏。另外,那些品牌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恢复力会更强,一些能够到80-90%。
IFS广场,车水马龙
>坐标·北京——
开放式商圈顾客“炸街”
取消核酸+阳康+周末+平安夜,北京多个开放式商圈,顾客出现了“炸街”现象。我们重点关注了美食地标“簋街”、夜景圣地“蓝色港湾”、以及部分商场餐饮。
12月24日的蓝色港湾,迎来了一场平安夜灯光秀。“憋屈”很久的市民不顾寒冷,图片拍摄于晚21:00左右的蓝港,人群还没有散去的迹象。
周六晚上的蓝色港湾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这个周末,北京餐饮客流明显回升,多家餐厅出现排队现象,预计元旦假期客流将恢复到往年同期的7-8成。
胡大饭馆负责人发朋友圈说:预计等位超过300桌!而事实上,24日当天营业至凌晨3:00,单日接待539桌,1608人,翻台率达到480%,18:30开始排队至00:30结束,共排402号。
陶陶居太古里店12月24日(周六)不到中午12点,拿号超过200桌!
“倍熹首尔烤肉大排档”的老板则晒出营业数据:就餐人数924人次,总取号量303,营业额12.2万。老板坦言,平时营业额在15W左右,按照这个状态来看,已经恢复至8成。
胡大、费大厨、倍熹首尔烤肉大排档真实状态
>商场餐饮状态如何?内参君于24日傍晚走访了丰台万达,楠火锅门口早已排起队伍,鱼酷几乎满座,呷哺门口也有了不少等位的顾客,其次是部分茶饮档口,也陆续“回血”。
相比于开放式商圈,MALL回血状态较慢
>24日,北京朝阳合生汇商圈实拍
>坐标?郑州——
正弘城&农科路酒吧街
12月23日,距离郑州宣布解封并逐步有序恢复堂食,已经近一个月。一位餐饮老板表示,其门店自从12月2日营业开放堂食,第一周有明显恢复,之后由于感染情况越发严重,从顾客到员工,“开着门,开着灯,就是没有人;目前继续保持稳定中。”
晚上,内参君来到了正弘城,位于郑州地铁2号线东风路站C口,地铁直通负一层,这里交通便利,各种品牌林立,美食众多。负一层主要是小吃奶茶,7、8两层以正餐、火锅、韩国料理等为主,据大众点评搜索显示,这里美食品牌大概160家左右,逛街购物玩乐吃饭一条龙。
正弘城负一层,顾客逐渐增加
>车辆行人增加,外卖小哥路上奔波
>内参君观察到,在正弘城附近的烧烤、烤肉店里坐满了人。
其中一家是李军力烧烤,据老板介绍,这两天开始顾客渐渐多了,今天更是坐满了,但还没有翻台。他表示已经很满足,好长时间没有这么热闹了。
另一家是主打韩式烤肉的二人烧,内参君路过时看到里面已经坐满了顾客,外面还有人在排队。次日晚上20点,内参君再次致电,该店共作人员表示已经没有位置,且还有30桌在等待。
两家餐厅用餐情况
>网红火锅店“萍姐”排队状态
>海底捞郑州万达坊店,24日全天,接待顾客的桌数和上个周末比起来,几乎增加了一倍。晚上22:00左右,店门口还有不少顾客在排队等待用餐。负责人透露,12月21-22日两天,郑州区域的海底捞外送营业额较上周同期增长了30%左右。
当然,有些餐厅还没有恢复,略显清冷。一些位于街边的小店、餐厅早早选择了关门放假。
在走访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身体恢复后更想外出就餐,毕竟生活还要继续,总是要面对的;一部分顾客表示有担心会重复感染,还是要更谨慎些。
坐标?西安——
小寨商圈
12月初,西安取消查验核酸。全市经历了恢复→集体阳→缓慢复苏之旅。半个月后的恢复期,目前餐饮市场虽然整体还处于冷清状态,不过也有一定的“回血”。内参君选择12月24日中午,探店西安地标商圈——小寨赛格购物广场。
这里是西安最大的商圈之一,流量巨大,尤其周六周日,是大家休闲娱乐最佳去处。可疫情放开半个月后,周六的中午,小寨赛格外围一眼望去,依旧零散几人,显的比较冷清。
不过购物中心里面六楼的餐厅集中地相对比较热闹,大人小孩、小情侣、朋友闺蜜等等相约过来消费。
巴奴毛肚火锅恢复较好,聚餐情况多 目测70%上座率,餐厅外还有等餐的人
>相比而言,正餐、酸菜鱼等品类相对“回血”慢些,西贝上座率约为50%,太二酸菜鱼则大约只有30%。
平时来小寨,太二门口总是排满了人 如今上座率仅有30%
>而赛格负二楼新开了一家“集市主题的餐厅”,卖的是关中小吃 ,种类齐全,价格实惠,很适合休闲消费这一场景,这或许是“人满为患”主要原因之一。
和购物中心内的餐厅相比,购物中心外围的餐饮生意明显就冷清太多了。内参君在赛格购物中心外围走了一圈,喜茶、星巴克以及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店内几乎无人,有也是零零星星几个人。不仅如此,商场周边的一些街区店,餐车集市也很冷清,路过店面的人不多,更别提进店消费的顾客了。
坐标?广州——
正佳广场&天河城商圈
广州目前的整体状态,还是得用“趴窝”来形容。
根据某餐厅老板描述,12月1日开放后,前几天还没有下滑得很严重,因为当时还有一定的管控,不让堂食只能外卖。后续大家陆续“阳”了,营业直接下降到冰点。
“我们的店较多,有社区有商圈,有正餐也有快餐。目前看来,市区CBD很多公司这个月就没人了,周边的社区型商业算是唯一还不赔钱的,这个月能做到之前的7成。但是商场铺面比较惨烈,特别是跟写字楼区域捆绑的商场店。看起来,元旦是没戏了……”
12月25日(周日)中午,内参君特意挑选饭点来到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商圈,正佳广场&天河城商圈。周末遇到圣诞节,商圈里策划了不少主题活动,比如正佳极地海洋主题,非洲动物,海底音乐会等。然而,实际情况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排队王陶陶居”上座率不到2成,西贝只有4桌客人。天河城稻香这种老牌一盅两件酒楼喝茶人也是寥寥无几……喜欢喝早茶的中老年人,基本不见踪影。同时,还有不少餐厅直接歇业了。
生意稍微好些的,比如“怂火锅”,目测上座率70%,算是探店“唯一的惊喜”。其次是年轻人喜欢各类冰室、茶餐厅,寿司店等。小吃快餐属于刚需,生意也较好,比如大家乐,味千拉面等。
一位广州餐饮媒体人分析,根据公开的疫情数据预测来看,广州第一波高峰到达日为12月21日,第一波结束日为1月25日。虽然“南方毒株”比较温和,但温和的同时也让感染的批次变得参差不齐,有人阳,有人阳康,有人尚未感染。这也导致了消费信心的不足。
广州地铁3号线,被称“易挤到怀孕的线” 现在也“人烟稀少”
>穿越“黑障区”仍需时间
但春天终会到来
航天员在安全返回地球的时候,一定会经历一个“黑障区”,在那个区域中,没有信号,没有航向,没有安全感,一切都非常煎熬。然而,这个煎熬的时间不会太长。
餐饮的复苏,也需要穿越“黑障区”!这是前不久刚结束的餐饮创新大会上,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CEO秦朝的观点。他预测,放开后的三个月,可能会变成全行业“最难熬”的一个季度。尤其要注重账面上现金流的安全,警惕原材料大幅上涨及用工荒,想办法冲过去。
发展回血在春节后,而“磨刀”却在春节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线城市会提前完成群体感染,而这也意味着,一线城市也将提前恢复消费和生产。同时,相信很快会迎来鼓励的消费的政策出台,届时,餐饮人真正的春暖花开,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