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今天想去吃酸菜鱼”
“那我们吃哪家呢?”
“吃什么”是当今消费者最高频的问题之一,以上的对话,一般都会出现两种结局:
要么拿出手机搜索酸菜鱼餐厅,另一种则是直接喊出“某某酸菜鱼”餐厅,然后飞奔去抢位。
相信第二种选择是每一个餐企都梦寐以求的,自己的餐企占据住消费者的记忆。
那么餐厅如何才能占据消费者的记忆点呢?
餐厅爆款菜品,是留在消费者的核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的心智容量是有限的,想让顾客记住你,最核心的是能打造一款有记忆点的菜品。
一是因为菜品的原本是餐饮企业与顾客连接的媒介,蕴含商机。
二则从企业发展角度看,任何企业个人在没有做大之前,抓点是容易的,抓面是茫然的。餐企在起步阶段,尽力打造一款爆款菜品,是更明智与低成本的做法。
那么餐企改如何打造一款有记忆点的爆款菜品呢?餐饮界(canyinj.com)特地请教香醉研发创始人陈万龙,分享他的独特观点。
陈万龙
陈万龙出生河南的普通家庭,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2009年进入国内知名复合调味料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后因协助研发能力出色晋升,成为当时知名企业最年轻研发经理,在这10年里,陈万龙主要负责单体香精和复合型调味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期间拜访大量食品企业和餐饮连锁企业,累计了扎实的研发能力和经验。
餐企想要打造爆款菜品,首先得搞清楚几个问题,问自己家的爆品是什么?适应什么类型的顾客群体?以什么方式、味觉识别来呈现招牌菜品的特色?
爆款菜品要能让顾客在点单后,吃饭能有食欲,体验到其它同类店不具有的特色,香醉食品总结出4点经验:
香醉食品独门秘籍,四招打造爆款菜品
1、招牌菜品是一家餐厅的无声营销,即品类。
现在做餐饮的,都知道品类战略的重要性,选好品类等于选择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而一家餐企的品类战略落到实处,就是打造有形的爆款,才能让消费者形成正向的关联认知。
比如重庆火锅品类,毛肚是此品类的一个好代表;徽菜品类,臭鳜鱼是一个好代表;西安小吃品类,肉夹馍是一个好代表。
好的爆款菜品首先就是要满足好品类的代表。
2、招牌菜品是一家餐厅的品牌表达,即顾客认知。
很多人以为爆款就是要新奇特,尤其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营销的核心。
但是实践证明,消费者对于新奇菜品会有一时的好奇,但转瞬即逝,生命周期非常短暂。
而对于餐饮创业者,选择一款超出消费者认知的爆款菜品,是一种极高风险的选择,不成功便成仁。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八大菜系如此丰富,有耳熟能详的宫保鸡丁、剁椒鱼头、西安凉皮、白切鸡、东坡肉、糖醋鱼......
所以,对于餐企来讲,更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从传统中去寻找爆款菜品。
因为这些传统菜品是消费者自小就有的认知,餐企如果能以此唤醒消费者的认知,本身就是一个绝大的商机。
3、招牌菜品是一家餐厅的价值体现,即与顾客匹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一样,做生意也好、企业也好,同样我们要思考的是可为或是不可为。尤其在这样一个竞争时代,聚焦才能产生传播更有效的认知。
而这个可不可为就是要从自己的优劣势考虑,就像风口来了,你接不住,那就不是你的风口,即使你知道。
所以从团队能力优势、企业资源来看是否能将这个菜品深耕下去,能否将它做成企业最具核心优势的菜品,为什么是你,不是她或他。
餐饮行业不像高科技或是游戏等菜品准入门槛高,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做好一款菜品还不容易嘛!
不过我看到的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餐饮厅都撑不下去了,新入行的一些也陆续关门,难道仅仅是因为装修不好吃吗?营销不好吗?
餐饮一家店估且靠个人能力好开,真正形成连锁和品牌,那是难上加难。
一个好菜品能否在你手上持续下去,首先要看你的菜品是否真正具有特色,有记忆感,带传播性,同时你需要多方衡量资源和优势。
4、招牌菜品是一家餐厅的盈利核心,即特色。
虽然餐饮行业菜品容易跟风、模仿,但是品类的认知或者说品牌的认知,我们能记住的可能就是一两个,而单一产品的效仿很有可能放在自己的店里就是张冠李戴。
你不知道别人打造出来的爆款的战略原点是什么?
而你不过菜单里又多了一道菜,后来发现越做越重,又开始面临如何精减菜品的困惑。
只有通过上面三点来选择和打造属于自己的爆品,通过匠心般的对待食材和出品,才有可能从一片竞争火海里跃升出来。
参某说
餐饮行业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俨然是一个“营销为王”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经营的毒药。
但在餐企营销竞争升级的过程,切记不能丢了菜品的研发,因为餐饮不管营销做得如何天花乱坠,最后比的还是消费者吃进嘴巴的食物。
有爆款菜品的营销才能打造IP,没有爆款菜品的营销,终究逃不过忘记。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Robin,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辑导读:说到爆品,你会想到什么?是疯狂刷屏的产品海报,还是好评如潮的产品体验,或者是再创新高的销售数据?本文作者认为,爆品就是具备三高品相的产品。具体要怎么理解呢?一起来本文看一下吧。
什么叫爆品?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好问题。
我们认为,爆品就是具备三高品相的产品。
哪三高?
我们给一个爆品公式:
爆品=高需求度*高传播性*高转化率
能不能说得更细一点?
- 高需求度,是指产品-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
- 高传播性,是指编码-媒介之间的放大效率。
- 高转化率,是指决策-动机之间的因果效率。
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第一部分,如何做一个高需求度的具有爆品品相的产品?
一、什么是高需求度产品?
高需求度产品主要有三大特征:
- 客户身份易锁定,目标明确。目标客户如果不容易锁定的话,营销成本是特别高的,客户没办法感知到你在和他对话。反之,营销成本低,就容易对号入座,客户一下就知道,你在喊我而不是喊其他人。这是第一位的。
- 客户消费欲望高,兴趣浓厚。目标客户看到你之后对你是有感,还是无感?有没有消费欲望?欲望程度是高是低,决定了产品进入客户心坎的难度是大还是小。
- 客户决策阈值低,轻度决策。客户虽然对你有消费欲望,并不意味着就能立即决策。客户决策还需要一股推动力,比如:一个消费理由(正在促销);一个行动召唤(定向红包);一个时机匹配(该换手机了)。
能不能用大白话再说一遍?可以的。
这三个特征分别是指:
- 目标客户知道你在喊他;
- 目标客户看到你有点兴奋;
- 目标客户对你的召唤有行动来响应。
什么样的产品,具备上述三个特征呢?
我们认为,具备产品三要素的,就是入门级的高需求度产品。
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产品三要素,就意味着与高需求度产品无缘。
什么是产品三要素?
产品=目标客户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我们先在消费类中来分析一下,传统消费是围绕着3个客户决策维度来推动客户决策的。
一是地理位置,二是工艺技术,三是原材料。
比如,白酒,我们通常都说“西不入川,东不入皖。”这都是非常强的地理位置属性。
可是呢,我们如果要问江小白是哪个省的?是浓香还是酱香?用的什么原材料?估计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而且,江小白的目标客户,也不在意这3个关键词。
于是,早期江小白的产品定义就变了:江小白=小镇青年情感认同的聚会用酒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具备产品三要素的高需求度产品了。
我们再在2B企业级服务中找一个案例。传统2B企业,很难三言两语讲得清产品是什么?因为功能太多了。
比如:给物流公司做数字化服务的,没办法在100个字之内解释清楚,我们的产品是什么?给客户带来哪些具象的业绩?
G7在早期给卡车加一个GPS,它的客户价值宣传点,就是:不用我G7,你一个调度能管5辆车;用了我G7,你一个调度能管50辆车。
于是,这个阶段的G7=货运公司提升调度管理车辆数量的工具。
显然,早期江小白和早期G7的产品定义,都符合高需求度产品的3个基本特征:
很容易找到目标客户(画像非常具象,找到目标客户的营销成本可控,目标客户也知道你在喊他);目标客户一眼就知道能获得什么利益(易懂易记易传播,消费欲望容易拉升);目标客户非常容易决策(利益-成本关系相对简明扼要,容易说服自己,也容易有动力向上级汇报)。
我们这里小结一下:
高需求度产品,容易触发爆品品相。
具备产品三要素,就是入门级高需求度产品。
但是产品三要素,并不一定就是高等级的爆品。
二、产品三要素的底层逻辑
产品三要素,为什么就是入门级高需求度产品?
主要在三个维度上起作用了,导致了产品具备了流量潜质与转化潜力。
哪三个维度?
第一,大行业小场景产品化。
我们想把一个铁块推到墙上去,由于二者材质不同,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把铁块的头部变成钉子,就很容易推进墙里去。
同样的力量,作用面跟作用面发生不了反应,作用点和作用面之间压强变大,容易发生反应。
当我们想跟客户之间发生反应的时候,一定要缩小跟客户接触那个点。
《孙子兵法》有云: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什么意思?我的产品处处都是优点,就没有优点。
我拿相同的资源跟力量给客户推十几种功能的时候,客户是无感的,但是反过来,我把这十几种功能缩小到一个功能上,就会形成钉子效应,压强变大,同样的力量,跟客户之间发生交易反应的能力就增强了。
这就叫大行业小场景产品化。
大行业是指整个池塘要大,池塘大的鱼才能大。我们不要在一个小行业小池塘里面去做一条鱼,那企业就没有多少成长空间了。
大行业是指的是整个行业天花板比较大,小场景就是“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我们不要企图一次性说明十几种功能,就找一个单功能作为那个点,就像钉子前面那个点一样。这个场景一定要小,功能一定要小,跟客户之间发生交易反应的触点一定要是小场景的。
产品化就是一定要做标品。如果不做标品,每一个客户都要进行单独的研发,那样成本特别高,交付不了,没办法规模化。
产品三要素和第一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
产品三要素是目标客户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特定需求有什么意义?
这里要讲一个商业小技巧,生意,是陌生的满意。如果是陌生人,他是记不住,也没有兴趣记忆大量信息的。
大行业小场景产品化,针对陌生人的传播、记忆成本都大大降低了,因为特定需求是在小场景中,在较小的信息量,以单点突破的形式实现的。
第二,价值感知体系是关键。
场景是产品跟需求之间的媒介,产品是商家和客户之间的媒介。
对客户来说,他是怎么看我们产品的?
他只看两个:
- 解决问题。你的产品帮我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比较容易懂。
- 创造价值。看不清楚解决什么问题的时候,就要创造价值。
前者往往是轻度决策,后者往往是重度决策,你能看清楚解决什么问题,就容易决策。你要是看不清楚解决什么问题,你就要想办法进行价值感知。
这里的意思是,创造价值分为两种,一种是容易感知的价值,另一种是不容易感知的价值。
比如说用手机,容易感知的价值是什么?画面清晰好看。这是一个容易感知的价值,一看就看出来了。
不容易感知的价值是什么?
比如说你用了一个最贵的芯片,客户可能感觉不到。客户不知道你在背后花了这么大的一个技术性的代价,当你宣传你用的GPU特别领先的时候,客户很可能不会去付费。
但是,客户只要看一眼画面特别清晰,很可能就愿意付费。
我们经常说:产品只是载体,客户感知价值才是交付标的。
这个观点略微有点极端,但是背后的意思是,我们要把客户容易感知的价值做成一个价值体系,同时要让目标客户容易接触,容易感知。
第三,行为诱导式客户体验。
以前我们跟客户的关系是交易型关系,所谓交易型关系就是客户到我这买东西,买完之后就走了,再也没有联系。只有出问题需要售后服务的时候才会来找我。
比如传统汽车都是在需要维修和保养时,车主才主动跑到4S店里去,而平时汽车品牌商是不知道车主开着他们生产的车在干什么?
现在新经济、新消费逻辑就不一样的了,是全程式服务。客户在买我们商品之前,买了商品之后,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间产生的好的体验和不好的体验,跟我们之间都是高度相关的。
因为产生好的体验就意味着,客户有可能产生好的口碑,好的口碑就意味着他会帮我免费去传播,有可能又帮我带来新的客户。
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客户视角,做一个客户行为地图。在客户行为地图中,我们要看客户在买之前有哪几个行为,在买中间有哪几个行为,在买之后有哪几个行为。把这几个行为都串连在一起,每个点都要想,哪个地方客户容易产生好的体验,哪个地方容易产生不好的体验,哪个地方需要去进行体验优化?以前我只要把产品去卖就可以了,现在不行。现在我要变成高需求度的产品,整个客户跟商家之间的交互过程都要进行管理。这个背后就是行为诱导式的客户体验管理。这就是产品三要素的第三个底层逻辑。
为什么说具备了产品三要素才是入门级的?你必须要懂得三个底层逻辑,把这三个底层逻辑都用好了,才能做到75分、85分、95分。
如果这三个底层逻辑你不懂、不会用,不沿着这个方向去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和重度运营,即使有产品三要素,你也只是入门,刚刚65分。
三、高需求度产品的四大解决方案
如何才能研发和设计出高需求度产品?
第一,找增量市场。
首先给增量市场下个定义,什么叫增量市场?
增量市场,是指需求远大于供给的一系列细分市场窗口期。
增量市场不是一个固化的市场,也不是一个固化的时间,它是一个一连串动态的过程。
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细分市场,会间断地出现需求远大于供给,所以它是个窗口期。
在增量市场里面,因为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就会导致客户消费欲望高,客户决策特别容易。
最好竞争是远离竞争,找到需求远大于供给的增量市场,当然是100%是高需求度的产品(在窗口期内是)。
第二,找单点突破。
找增量市场是向外求的,向外去找需求远大于供给的细分市场窗口期。找单点突破是向内求的,需要把一个整体的跟客户面压缩成一个点,从十几个功能里面找一个功能出来实现单点突破。
场景是提升客户消费欲望的工具。一定要找到一个功能,把它放在一个具象的场景中,通过这个场景把客户感知价值做出来,来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比如从20个家常菜里面,提炼出1个招牌菜去跟客户之间建立关系,招牌菜一定会提升整个餐饮店与客户之间的连接效率。
每个企业,都需要找到客户喜欢的招牌菜。客户认为我们的优势,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
第三,找行为诱导。
以前我跟客户关系的交易型短期关系,现在我跟客户之间是一个陪伴型长期关系,甚至是在客户生命周期范围内的顾问式销售。
如何像宜家一样,在漫长的客户行为地图中,让客户一层一层地按照我们规划的动线,走完全程呢?这就需要强有力的行为诱导式设计。
比如,超市门口有一张海报,鸡蛋原价10元/斤,今天限量限价5元/斤。这就容易把潜在客户拉进超市的大门。
行为诱导式客户体验前文已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传统消费,我们往往以功能消费和情感消费为主。新消费,就不一样了。大量的从0到1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新锐消费品牌,都善于在电商交易平台之外,做客户行为诱导。比如:拉面说在B站发力,三顿半咖啡在下厨房发力,完美日记恰好赶上了小红书变现红利。
不难发现,新消费除了传统消费的功能消费与情感消费之外,他们在内容消费、服务消费上,从两个不同的维度上,与新消费群体之间,建立了新的客户关系,让客户产生了新的认知,而这一切营销成本都是可控的,在短时间之内聚集了爆发式的社会力量。
第四,找编码效率。
手机有多少个卖点呢?理论上讲可以上百个。
比如:手机画质高清颜色鲜艳、玩游戏的时候比较顺畅、续航时间要长、屏幕不容易碎、使用不会发烫等。这些都是客户容易感知的卖点。
还有没有客户不容易感知的卖点呢?有的。比如:我用的高通最新的CPU,三摄的摄像头组合、GPU软件升级了,等等。这些技术驱动型的价值点,客户往往一眼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也看不懂。
讲这么多卖点,就陷入到《孙子兵法》讲的“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困境中去。你说这么多卖点,就意味着你其实没有卖点。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产品卖点投射到客户买点上去。
客户买我们手机这个决策的重要性优先级的排序是什么?哪一个是最大的单一客户决策点?
不难发现,目前手机照相是客户最大的单一决策点。不得不说,华为沿着GPU软件优化,GPU硬件生产,成像效果优化,这一条技术驱动型路线,最终投射到“我是华人最好的照相手机”单一客户决策点上去了,收获了大量的品牌溢价。
要想办法把整个卖点编码效率,往客户决策重要性优先级,特别是单一的最大的买点上打过去。如果打过去了,需求度就会有一个特别大的质的提升。
四、总结
最后,我们小结一下:
爆品就是具备三高品相的产品。
爆品公式:
爆品=高需求度*高传播性*高转化率
产品三要素,是入门级的高需求度产品。
产品三要素=目标客户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如何打造高需求度产品呢?
能不能用更直白地语言解释一下?
最好的竞争就是远离竞争,不断地找到需求远大于供给的细分市场窗口期(即增量市场),是我们向外求的反过来研发爆品的极佳方法;
除了向外求,我们还要向内求,在20个家常菜中提炼出1个客户喜欢的招牌菜,还要为这个招牌菜配上合适的场景,以此来提升客户需求的连接效率,这个也容易出爆品;
如果竞争太过激烈,我们还要从全局角度,研究客户行为地图,优化客户体验,用互联网惯用的行为诱导,一步一步地把客户拉进营销漏斗,这种数据智能+重度运营驱动下,也容易出爆品;
最终,还是要转换思维模式。客户并不需要我们的产品,客户需要的是解决他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把产品卖点,转化成客户买点,而且是重要性优先级排序高的客户买点。最好的爆品,就是我们塑造了客户最大的单一决策点。
高需求度,才是爆品的本质。
#专栏作家#
曹升,灰度认知社创始人,微信公众号:灰度认知社(ID:HDrenzhish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客户同理心导师,擅长从客户视角透视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增长逻辑与战略机会,帮助客户打造品类第一。
本文整理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逐渐变低,所以信息的不对称性也越来越明显,导致人们的消费行为由被动式的选择转换为主动式的选择,即人们会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选择消费。
所以在当今时代,餐饮人欲让自己的店面或品牌红火起来,首先必须让自己的店面或品牌给人深刻的“印象点”,让人们在想到某一品类时会第一时间去想到你。而创造这种“印象点”,则需要依托自己的“爆品”。
“爆品”即为火爆的产品,是为用户所需的产品,也是能体现出自身品牌优势的产品。从本质上讲,爆品离不开“工匠精神、文化创意、性价比、解决消费者痛点”这四大因素。
很多餐饮人都对打造爆品感到一头雾水,不知从而做起。今天我们就从爆品的本质上出发,讲解5个打造爆品最直接打造的步骤。
● 第1步:调查想要打造的“爆品”在用户眼里的样子。
这一步是最基本的,首先要了解客户,才能挖掘市场。餐饮人应根据用户的描述进行大数据分析,从数据上断定爆品应当做成什么样子的,并且统计的数据越详细越好。
● 第2步:更系统地调查“爆品”应当拥有的样子。
有了个体的结果,再进行小组讨论——在目标市场寻找一些人,组成5、6个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得出一个关于新产品相对完整的概念。当然,这个样本要有代表性和普适性。
比如消费者口味喜好的排序,水果喜欢草莓、芒果还是什么,茶底喜欢红茶、绿茶还是哪种茶,红茶里是喜欢乌龙茶还是别的什么。
● 第3步: 初步构造出“爆品”样本。
根据以上调查和统计出来的数据,做出几个相对应产品,最终让测试者确定一个更符合其口味的选择,做成样品,这个样品就是“爆品”的最初模板。
● 第4阶段:对“爆品”进行细微的调整。
找几个人继续品尝“爆品”,看口味、口感、气味、外观等各种感官标准是否满意,然后再进行细微的调整。
● 第5阶段: 扩大范围测试,对“爆品”进行最终定稿。
进行细微调整到测试人员满意,再大范围找到普通用户进行喜好度测试,如果能达到80%的人喜欢,这款产品基本是成功的。如果达不到这个指标,则继续对产品进行微观调整。如此反复,“爆品”就出来了。
其实打造爆品的核心思路,就是以庞大的消费群体进行系统化的研发测试,从中获得用户喜好的相应数值,从而对产品做出定向的调整。
若您能喜欢此文,欢迎转发、收藏、评论,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