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8月15日,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百道”)递表港交所,独家保荐人为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于2008年在成都诞生,持续研发高质量、多元化、富有创意的新式茶饮产品。公司通过高效、共赢的加盟模式,现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新式茶饮品牌的领先企业。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在全国共有7,117家门店,遍布全国31个省市,实现中国大陆所有省份及各线级城市的全覆盖。
此次赴港上市,茶百道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下列用途:用于提高整体运营能力及强化供应链;用于发展公司的数字化能力,及委聘和培训专业人才;用于品牌打造及推广活动;用于推出及推广自营咖啡品牌及在中国各地铺设咖啡店网络;用于产品开发及创新,包括招募、培训及保留内部研发人员以及在总部建立研发中心并配备利用公司的数字化成果的先进系统;用作营运资金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由四川恒盛合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盛合瑞”)直接拥有约67.6758%权益;由王霄锟直接拥有约18.0167%权益;由刘洧宏直接持有约5.7449%权益;及由同创共进(员工激励平台)直接持有约0.4802%权益。王霄锟与刘洧宏为配偶关系。恒盛合瑞为一家由成都锦柏森直接拥有84.888%权益的公司,而成都锦柏森则由王霄锟及刘洧宏共同全资拥有。公司的员工激励平台同创共进由王霄锟作为其唯一普通合伙人控制。因此,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王霄锟、刘洧宏、成都锦柏森、恒盛合瑞及同创共进构成一组控股股东。
报告期内,茶百道宣派股息3次,累计分红14.72亿元。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分别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宣派股息人民币379.0百万元(每股人民币3.79元)及人民币600.0百万元(每股人民币6.0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及2022年12月31日,该等股息已悉数派付。
此外,茶百道就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宣派股息人民币492.5百万元(每股人民币4.93元),其中人民币400.0百万元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派付,人民币92.5百万元用于抵减应收股东款项。
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10.80亿元、36.44亿元、42.32亿元、12.46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2.38亿元、7.79亿元、9.65亿元、2.8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分别为4.90亿元、12.70亿元、11.86亿元、3.05亿元。
公司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毛利率分别为36.7%、35.7%、34.4%及35.2%。
茶百道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货品及设备以及向加盟商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收入。报告期内,货品及设备销售贡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4.5%、94.6%、95.0%、95.1%;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4.9%、4.4%、4.0%、3.9%。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主要通过特许经营模式营运公司的茶百道网络。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以及2023年3月31日及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门店网络中分别有2,240间、5,070间、6,352间、6,588间及7,111间加盟店,均占截至相关日期在营茶百道门店总数的99.0%以上。
此外,茶百道也战略性地在选定城市经营少量直营店以打造沉浸式的消费者体验,并作为公司品牌的代表性店铺。公司的直营店遵循公司为加盟店制定的相同标准。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2023年3月31日以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分别拥有两间、七间、九间、九间及六间直营店。
财联社于2023年8月16日发布报道《新茶饮品牌茶百道拟港股IPO 加盟模式大举扩张后单店收入增长趋缓》。文中指出,整体上看,近三年茶百道的增速有所放缓,与加盟店扩张速度关联度极高。而从营收和门店数量的关系来看,茶百道2020-2022年单个门店的收入也出现冲高回落的趋势,分别达48.2万元、71.8万元、66.6万元。
北京商报在2023年8月17日发表的文章《冲刺茶饮第二股 茶百道食安难控》中指出,如此庞大的加盟店数量对于品牌的管理能力亦是考验。早在2021年9月,茶百道就因多个城市门店存在过期材料更换标签使用的情况引发热议,茶百道在致歉声明中表示,会严格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门店一律采取闭店处理,严重者直接取消签约资格。但一周后,“茶百道回应奶茶中喝出蜘蛛”一话题便登上热搜。而这似乎并非个别案例,同年10月,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称发现了36家茶百道的问题门店,其中的问题包括食品贮存不规范、原料与成品混放、食品处理区垃圾桶未加盖等。另外,根据今日北京消协公众号发布的存在问题餐饮企业公示名单,2023年1月以来,茶百道共有3家门店存在食安问题。
递表港交所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于2008年在成都诞生。自成立以来,茶百道专注探索天然食材与中式茶饮的创意搭配,秉持“好茶为底,制造新鲜”的核心产品理念,持续研发高质量、多元化、富有创意的新式茶饮产品,致力于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喝到新鲜健康的茶饮产品。公司通过高效、共赢的加盟模式,现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新式茶饮品牌的领先企业。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在全国共有7,117家门店,遍布全国31个省市,实现中国大陆所有省份及各线级城市的全覆盖。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由四川恒盛合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盛合瑞”)直接拥有约67.6758%权益;由王霄锟直接拥有约18.0167%权益;由刘洧宏直接持有约5.7449%权益;及由同创共进(员工激励平台)直接持有约0.4802%权益。王霄锟与刘洧宏为配偶关系。恒盛合瑞为一家由成都锦柏森直接拥有84.888%权益的公司,而成都锦柏森则由王霄锟及刘洧宏共同全资拥有。公司的员工激励平台同创共进由王霄锟作为其唯一普通合伙人控制。因此,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王霄锟、刘洧宏、成都锦柏森、恒盛合瑞及同创共进构成一组控股股东。
此次赴港上市,茶百道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下列用途:用于提高整体运营能力及强化供应链;用于发展公司的数字化能力,及委聘和培训专业人才;用于品牌打造及推广活动;用于推出及推广自营咖啡品牌及在中国各地铺设咖啡店网络;用于产品开发及创新,包括招募、培训及保留内部研发人员以及在总部建立研发中心并配备利用公司的数字化成果的先进系统;用作营运资金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分红3次 累计金额达14.72亿元
报告期内,茶百道宣派股息3次,累计分红14.72亿元。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分别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宣派股息人民币379.0百万元(每股人民币3.79元)及人民币600.0百万元(每股人民币6.0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及2022年12月31日,该等股息已悉数派付。
此外,茶百道就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宣派股息人民币492.5百万元(每股人民币4.93元),其中人民币400.0百万元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派付,人民币92.5百万元用于抵减应收股东款项。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并无正式股息政策或固定派息率。中国法律规定只能以可分配利润派付股息。可分配利润为公司的税后利润减法定公积金及必要的其他储备的计提额。根据公司章程,当公司确保公司有充足营运资金及提取法定公积金直至公积金累计提取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而该等公积金不得用于现金股息分派。之后有可分配利润时,经董事会及股东批准后,公司可向股东分派股息。
< class="pgc-img">>业绩增长
于往绩记录期间,茶百道的收入来源如下:销售货品及设备,公司向茶百道加盟店销售乳制品、茶叶及水果等制作茶饮的材料及配料,以及包材及门店设备;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收入,包括不可退还的前期初始费用、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及开业前培训服务费;及其他收入,主要来自公司的茶百道门店设计服务、外卖平台的在线运营及管理服务及茶百道直营店收入。
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10.80亿元、36.44亿元、42.32亿元、12.46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2.38亿元、7.79亿元、9.65亿元、2.85亿元。
< class="pgc-img">>其中,茶百道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货品及设备以及向加盟商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收入。报告期内,货品及设备销售贡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4.5%、94.6%、95.0%、95.1%;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4.9%、4.4%、4.0%、3.9%。
< class="pgc-img">>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分别为4.90亿元、12.70亿元、11.86亿元、3.05亿元。
< class="pgc-img">>加盟店占比超99%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主要通过特许经营模式营运公司的茶百道网络。公司相信公司的特许经营模式是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及成功的关键。一方面,通过与合格加盟商合作,公司有效扩大了在中国的业务规模,这通过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可得以证实。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有效的加盟模式,确保消费者获得一致、满意的产品与服务。
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以及2023年3月31日及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门店网络中分别有2,240间、5,070间、6,352间、6,588间及7,111间加盟店,均占截至相关日期在营茶百道门店总数的99.0%以上。
此外,茶百道也战略性地在选定城市经营少量直营店以打造沉浸式的消费者体验,并作为公司品牌的代表性店铺。公司的直营店遵循公司为加盟店制定的相同标准。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2023年3月31日以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分别拥有两间、七间、九间、九间及六间直营店。
财联社:单店收入增长趋缓
据财联社,整体上看,近三年茶百道的增速有所放缓,与加盟店扩张速度关联度极高。
而从营收和门店数量的关系来看,茶百道2020-2022年单个门店的收入也出现冲高回落的趋势,分别达48.2万元、71.8万元、66.6万元。
此外,茶百道还提示称,由于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业务盈利水平可能出现波动。此外,原料、存货、销售等环节的供应链风险也或对公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北京商报:食安难控
据北京商报,如此庞大的加盟店数量对于品牌的管理能力亦是考验。早在2021年9月,茶百道就因多个城市门店存在过期材料更换标签使用的情况引发热议,茶百道在致歉声明中表示,会严格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门店一律采取闭店处理,严重者直接取消签约资格。但一周后,“茶百道回应奶茶中喝出蜘蛛”一话题便登上热搜。而这似乎并非个别案例,同年10月,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称发现了36家茶百道的问题门店,其中的问题包括食品贮存不规范、原料与成品混放、食品处理区垃圾桶未加盖等。另外,根据今日北京消协公众号发布的存在问题餐饮企业公示名单,2023年1月以来,茶百道共有3家门店存在食安问题。
事实上,茶百道深知加盟体系与品牌自身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系。茶百道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业务经营取决于加盟商能否成功,以及茶百道与加盟商的合作。若加盟商违反协议、作出不当行为以及销量下滑等情况,均有可能对茶百道的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为此,茶百道推出了建立加盟商准入制度、门店巡查制度和成立茶百道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举措。
在Co-Found智库消费行业研究负责人解涛看来,茶百道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盟店的销售,其加盟模式可能会使投资者对其收益的可持续性产生疑虑。另外,庞大的加盟网络对于品牌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较高,这也是茶百道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金融投资报:新茶饮行业竞争加剧引关注
据金融投资报,中国茶饮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新茶饮在传承中国茶饮文化的基础上,满足了当今消费者对于创新、健康、品质和体验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已发展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日常饮用的优先选择。得益于此,我国新茶饮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行业规模2017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9%,远高于软饮料行业4.1%的增速。
在迅速扩张背景下,新茶饮行业的竞争加剧情况也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在已上市的奈雪的茶之后,虽有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古茗、新时沏等新茶饮品牌相继传出拟上市消息,且蜜雪冰城于去年9月便递交了拟在深交所IPO的招股书,但上市公司中的新茶饮企业依旧未能出现新成员。
如果茶百道IPO进程顺利,或能成为第二家新茶饮上市公司。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新茶饮部分企业要么是收益表现不佳,要么是成长想象空间有限,因此市场对它们的投资意愿不强。“不过,由于业内企业都需要融资投入营销,或是原投资者需要退出,未来仍可能出现更多新茶饮企业冲击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6月港交所挂牌上市,收获“新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自上市以来股价跌跌不休,时至今日,其股价相比上市之初已累计跌超75%。
天全国大面积大幅度降温,迎面而来的寒风提醒我们,寒冬已经来了!
而每一次换季,对奶茶店而言,都是一次新的机遇,根据季节调整产品线,不仅能够吸引新顾客,还能够增加老顾客的粘性。
冬天奶茶店进入淡季,如何经营才能破局?
冬季,提高顾客体验的最好时间
正如大品牌们多入驻商场店一样,商场店自带客流量,并且室内温度较高,相比于街边门店对于淡季的影响会相对较小一些,最先遭受冬季冲击的是街边的小店们。
< class="pgc-img">>炎热的夏季人体需求水分和低温来满足生理需求,目标顾客的消费欲望强烈,而一到冬季这中欲望会大打折扣。
但也正是因为人少,客户体验也会好很多:
1、人流量相对较少,不用匆忙赶时间,门店小伙伴对于顾客的服务质量就会好很多,顾客体验也更好;
2、冬季有相对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门店小伙伴,更专注于细节,使得能够更加专业、有质量的服务顾客。
< class="pgc-img">>比如严格执行吧台五步骤:1、致欢迎词,欢迎光临;2、点单促销时宣传近期新品;3、小料添加的询问;4、重复确认,结账收钱;5、制作出杯,谢谢光临。
但是每天面对比较惨淡的营业额,难免会影响到整体士气,这个时候就体验出来一个店长、一个领头人的作用。
创新,产品为先
气温骤降,大部分奶茶店都在上新热饮,那么什么样的奶茶产品受消费者喜爱?
轻餐国际茶饮研发曾老师在观察了十几个品牌的菜单,总结出4个做奶茶创意的思路,希望给你灵感。
01|奶茶渐层化:
在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MV走红后,芝士奶冻掀起一波热潮。
< class="pgc-img">>动作迅速的沪上阿姨,紧跟着上了同款奶酪奶茶,售价15元,每店每天限售20杯。
谢谢茶创始人廖兰心表示:“9月份芝士奶冻系列,2家店的销量超过1.8万瓶。”
而在今年七夕限量售卖的一款红玫瑰与白月光,凭借着5层唯美的渐层,68元的高售价依然短时间被抢购一空。
< class="pgc-img">>第一次在朋友圈看到这款产品,让我想到曾在台湾火过的“光饮系列”。这款来自鸡尾酒渐层原理的产品,曾凭借“把星空装进杯子”的颜值脱颖而出。
受此启发,渐层原理在新茶饮中屡试不爽。渐层技术让一杯产品拥有缤纷美颜,令消费者爱不释手。
长期以来,奶茶因为落入“茶汤+奶+小料”的产品窠臼中,无法跳脱,所以一直未有太亮眼的创新。
芝士奶冻其实就是把水果茶中火过的渐层技术,用到了奶茶中。把芝士奶盖变成芝士奶冻沉底,再加奶茶、水果、茶冻等,漂亮的分层就呈现出来,矮胖的小方瓶包装也为整杯产品加分。
需要提醒的是,这款产品虽然好卖、能卖上价,但制作起来并不友好:
①时间的考验:
廖兰心表示:“芝士通过一种特定的器皿注入到瓶底,液态的芝士需要冷冻8小时左右才能变成芝士奶冻,然后才能添加奶茶或者其他原料。所以芝士奶冻必须前一天冻上,第二天才能正常售卖。”
< class="pgc-img">>②空间的考验:
不仅对人力是考验,对门店冰箱的容量也是考验。
谢谢茶刚开始售卖这个产品时,因为火爆程度超出预料,门店的小伙伴常常需要夜里罐装芝士到凌晨五六点,而这些罐装好的产品在哪里冷冻,也是也大问题。
谢谢茶是借用隔壁友商大冰柜的富余空间,才能给保证白天的供应。
目前谢谢茶已经找到了供应商,通过工厂将芝士灌装好送到店里,减轻运营负担。
< class="pgc-img">>不夸张的说,这款产品,是中小品牌对抗大连锁的武器,是小店博出位的选择。大品牌因为操作和储存的复杂性,如果没有合适的供应商跟进,很难上。小店正好可以发挥自身的灵活性,通过这个产品刷出一波存在感,培养一批老顾客。
02|底料+顶料:
10月初,新时沏创始人朱骏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小视频,是一款秋冬新品:皇家奶芙,从外观看,酷似奶茶版星冰乐。
< class="pgc-img">>朱骏介绍:“这款产品底部是小芋圆,中层是奶茶,顶部是奶油和坚果碎。”
从底部看,产品的组合和珍珠奶茶无异,是奶茶和小料的常规组合。创新在于顶部,将类似于星冰乐、茶颜悦色幽兰拿铁的顶料思维运用其中,让一杯奶茶的价值感更高,口感的层次更加分明。
< class="pgc-img">>其实这样的产品组合去年10月份,奈雪的宝藏茶就使用了——宝藏茶以底料珍珠和奶冻打底,顶部以奶油覆顶,再用椰子条或旺旺碎洒在奶油上解腻,辅助口感。
这是奶茶中的底料思维和奶盖茶的顶料思维,在奶茶中的创意结合。不仅让一杯奶茶看起来“更有料”,而且让一杯奶茶层次分明、口感丰富,记忆点明显。
03|中式甜品化:
路过星巴克的门店,看到南瓜丝绒冷萃的海报,朋友圈也看到有供应商在推南瓜泥罐头产品。
< class="pgc-img">>南瓜曾在甜品中风靡一时,酒酿南瓜丸子、南瓜莲子桂花糖水等产品广受欢迎。
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是:中式甜品正在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茶饮中。今年夏季席卷整个饮品圈的杨枝甘露,就是碗装甜品的杯装化改革,市场反响很高。
< class="pgc-img">>今年考虑到秋冬热饮的需求,大部分的水果都不适合做热饮。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了粗粮领域,今年推出了南瓜、红薯、板栗三款原料,其中南瓜和红薯成本可控,卖的不错,板栗因为原料价格高,销量相对弱势。”
“需要温暖、需要能量、需要浓郁香气是冬季饮品的要素,采用中式甜品化的研发思路,依然是个不太会出错的选择。”华人首位意式咖啡国际赛冠军庄宏彰表示。
CoCo都可的代表性产品奶茶三兄弟,沪上阿姨的招牌血糯米奶茶,都是中式甜品化的典型产品。
< class="pgc-img">>去年,蜜雪冰城圈粉无数的焦糖马蹄奶茶,也属于甜品在奶茶中的结合,如今,在蜜雪冰城的外卖菜单上,C位的8杯奶茶挑战赛的产品仍然是:三拼霸霸奶茶。
中式甜品化,就是把消费者熟悉的,认知度高的中式甜品原料,换一种新的呈现形式,这样一来,出爆款的概率就大大提升。
具体操作上,轻餐君建议:五谷类、芋头类、坚果类、燕麦等在中式甜品中广泛运用的材料,换一种新的呈现形式。
除了原料创意复配混搭外,小料形式的改变也会带来存在感,比如把玫瑰花做到茶冻里,黑芝麻加到芋圆里,就又是一个新品。凭借着熟悉的口感,让中式甜品在杯中获得新生。
04|西式甜点化:
奥利奥则是珍珠奶茶+奥利奥饼干+奥利奥饼干碎,拿到这杯产品,立马有一种人生圆满的感觉。因为小时候未满足的扭一扭、泡一泡,在这杯产品中可以一步到位了,晒朋友圈的热情能不高吗?
< class="pgc-img">>去年,快乐柠檬还有一个热销款是:半熟蛋糕珍珠奶茶,在珍珠奶茶的上层加入类似于慕斯蛋糕的蛋糕,消费者可以边用勺子挖蛋糕,边用吸管喝奶茶。
< class="pgc-img">>快乐柠檬的半熟蛋糕珍珠奶茶,被粉丝称为“行走的下午茶组合”。
据快乐柠檬品牌负责人介绍:“蛋糕奶茶,当时就是考虑到可以完成甜点和饮料的双重享受。去年10月底全国贩售,当时一推出就成为我们销售排行第一名。今年春季迭代了草莓蛋糕奶茶、夏季出了芒果蛋糕珍珠奶茶,至今仍在热销榜前10名中。”
和中式甜品化相似的,另一个研发思路是:西式甜点化,顾名思义就是从西式甜点中寻找能够跨界的灵感,借用熟悉的东西创造茶饮新款。
淡季营销活动
所有的营销起点都是用户需求。越是到淡季,越应该有行动来改变现状。
01|线上活动设计
①外卖
秋冬季淡季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天气寒冷、消费者外出购买的意愿降低,而外卖满足了消费者不愿意出门消费的需求。
< class="pgc-img">>对于饮品而言,具有解渴和社交双重属性受到年轻消费者们的追捧,外卖能解决消费者工作日和空间上的不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高饮品店闲时的营业额。
②微信、微博大V的推广,提高品牌的曝光度
每一个城市都会有着为数不少的美食公众号,其粉丝较为精准,当地人居多,邀请当地美食大V对门店进行报道,扩大曝光率的同时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尤其适用于新店开业、新品推荐等。
合作形式常见的是大V进行门店品牌宣传,并抽取幸运用户为其送试吃、试喝的福利。在郑州奈雪首店开业之前,我们已经可以在各大公众号上看到奈雪的信息了~
< class="pgc-img">>③美团点评平台推广
当我们出门消费的时候会参考美团点评的数据,评论区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会根据好评数量来判断这间店的质量如何。
美团点评平台上有一个霸王餐试吃,主要是邀请美食达人们试吃,积累这些达人们所写的优质好评。
< class="pgc-img">>③利用起你的朋友圈
你想让你的客户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发什么样的朋友圈。朋友圈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一大重要来源。
或许我们可以向微商们学习一下,当然不要成为刷屏级别的,这样就讨人厌了。从产品的选料、制作过程、促销活动、顾客评价等都可以在朋友圈内进行宣传,提高自己与顾客之间的粘性,获取品牌认可度。
< class="pgc-img">>02|线下活动设计:
①买一送一、第二杯半价等让利给消费者
买一送一最常见的奶茶店促销方式之一,就连麦当劳肯德基也玩的不亦乐乎,降低自己的利润空间,返利给消费者,以超高的性价比来获取客流。
但是在做买一送一、第二杯半价等价格战时,我们应该考虑什么产品适合做,什么产品不适合做,不能因为淡季或者隔壁在做活动就盲目做活动。
盈利型产品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适合用来做价格战的促销活动。
< class="pgc-img">>②买多少送多少,沉淀客户
蜜雪冰城最常见的促销活动是买多少送多少的代金券,比如买一杯4块钱的柠檬水就会送4张1元的代金券。
这种促销方式能够沉淀客户,这次的让利活动是为了下次购买、持续购买。
024年第一个工作日,古茗、蜜雪冰城相继对外披露赴港上市招股书。其中,截至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门店网络共实现出杯量约58亿杯;2023年内古茗卖出了约12亿杯饮品。
此前,爱喝奶茶的年轻人已成功将奈雪的茶送上市。接下来,谁会成为“新茶饮第二股”?
喝出一个“全球第二”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照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门店数及2023年前九个月饮品出杯量计,蜜雪冰城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现制饮品企业。
所谓“现制饮品”,是指现场制作的非酒精饮料产品,包括现制果饮、茶饮、冰淇淋及咖啡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通过加盟模式发展的门店网络拥有超过3.6万家门店,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
蜜雪冰城是全球第二,“全球第一”是谁呢?
根据蜜雪冰城招股书,“全球第一”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跨国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截至2023年9月30日门店总数3.8万家。根据这些信息可推断,“全球第一”大概率是星巴克。
来源:蜜雪冰城招股书
古茗也有自己的“第一”,不过是中国大众现制茶饮的“第一”。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3年的商品销售额(GMV)及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门店数量计,古茗是中国最大的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亦是全价格带下中国第二大现制茶饮店品牌。
招股书显示,2023年,古茗GMV达192亿元,较2022年增加37.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门店网络共有9001家门店,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35.0%。按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门店数量计,古茗是全球前五大现制饮品品牌。
2022年及2023年前九个月,古茗实现收入55.59亿元、55.71亿元,同比增长26.8%、33.9%;经调整利润7.88亿元、10.45亿元,同比增长2.4%、73.16%。
古茗在招股书中称,通常来说,中国现制茶饮店分为产品平均售价不低于20元的高价现制茶饮店;产品平均售价在20元以下且在10元以上的大众现制茶饮店以及产品平均售价不高于10元的平价现制茶饮店。
按照这一分法,蜜雪冰城被分到了平价市场。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公司“聚焦单价约6元人民币的高质平价”。
如此一来,在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中,古茗便成了“老大”。
来源:古茗招股书截图
不过,要说终端零售额,古茗较蜜雪冰城还差得远。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门店网络实现了约300亿元、370亿元的终端零售额,公司实现收入136亿元、154亿元,同比增长31.2%、46.0%;实现净利润分别20亿元、25亿元,同比增长5.3%、51.1%。
争夺下沉市场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以终端零售额计,2022年中国现制饮品市场规模为4213亿元,预计在2028年达到约1.18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7%。
在现制饮品的人均年消费上,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现制饮品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8杯,而美国、英国及日本分别为322杯、222杯及167杯。
灼识咨询预计,到2028年,中国人均现制饮品年消费量将达到52杯,提升至2022年的近三倍水平,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行业增长背后,下沉市场成为古茗、蜜雪冰城等一众茶饮店比拼的对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有56.9%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进入到了中国1700个县城和3100个乡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79%,此外38%的门店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乡、镇。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上述两个比例在按门店数量计的中国前五大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中均为最高。”古茗在招股书中称。
数据显示,同期,蜜雪冰城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为74.6%;茶百道为60.1%。
此外,喜茶、奈雪的茶在开启加盟模式后,也密集向下沉市场拓展门店。
奈雪的茶曾在2023年半年报中表示,未来将持续在一二线城市扩张门店网络,提升市场渗透率,以培养和巩固消费习惯,并针对直营门店较少触及的三四线城市开放合伙业务,提高市占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门店经营利润率20.1%,较上年同期提升了9.7个百分点。各线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均突破20%,其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表现优异,门店经营利润率达到21.7%。
“新茶饮第二股”会花落谁家?
事实上,早在2023年7月,市场上就相继传出了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蜜雪冰城以及新时沏6家新茶饮公司正在准备港股或美股IPO的消息。
彼时,多家公司回应“不予置评”或“目前尚不便回应”;仅霸王茶姬直言“目前没有任何明确的IPO计划”。
紧接着2023年8月,茶百道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印证了之前的上市传闻。
加上古茗与蜜雪冰城在2024年首个工作日同时递表,此前传闻中的6家新茶饮公司,已确认了三家,且均计划在港股上市。
谁会成为继奈雪的茶之后,第二家新茶饮上市品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于新茶饮企业扎堆上市,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新经纬表示,2023年以来,茶饮品牌呈现出“无边界”的状态,较高端的品牌也推出中低价格的产品,下沉品牌也向“五环以内”进军,整个市场呈现出全面竞争的景象。
“中国茶饮市场发展到当前的阶段,各品牌期望成为上市公司是大势所趋。各家新茶饮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扩张规模,提高品牌影响力,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江瀚称。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提到,2023年中国新式茶饮进入内卷期,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加剧,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抗风险能力需要资本的支撑,同时上市募集的资金还可以支撑拓店和供应链建设。
不过,上市并非终点。江瀚认为,茶饮品牌进入资本市场,还是要给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让资本市场认可品牌的发展。
“这意味着中腰部茶饮品牌更要拥有打造差异化的能力,无论是推出创新爆品的能力、取得受欢迎的联名IP的能力,还是持续流量运作的能力,这些才是新茶饮品牌归根结底要思考的问题。”江瀚表示。
(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