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5月19日电 疫情影响下,零售餐饮等行业发生租赁合同纠纷时应掌握什么规则?把握什么样的尺度?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19日指出,一般情况下,不支持解除租赁合同的请求,支持变更合同的请求。此外,处理这方面纠纷时需要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在此基础之上,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又制定了这个《指导意见(二)》,19日正式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商事案件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
会上有记者问: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零售餐饮等行业的客流减少、销售额下滑,资金回笼困难,导致租金支付困难等经营压力存在,指导意见(二)对租赁合同纠纷有什么样具体的规定,国家出台的相关关于租赁方面的惠企政策在司法实践中该如何体现?
刘贵祥介绍,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措施使一些餐饮业等服务行业无法开展经营,或者是虽然有的能够开展经营,但是客流量减少,营业额下降,资金回笼困难,面临着非常大的缴纳租金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租客交不了租金或者不能按期交租金可能就会发生一定的纠纷。发生纠纷时应掌握什么规则?把握什么样的尺度?
刘贵祥提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把握了两点:第一,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属于不可抗力,在处理租赁合同纠纷时,一定要适用民法总则180条,合同法117条有关不可抗力的规定。第二,要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
刘贵祥指出,基于这两点,指导意见中对一些具体情形做了规定。第一,一般情况下不支持解除租赁合同的请求。这里所指的一般情况,主要是由于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承租人营业额下降、资金回笼困难,无法及时或者足额缴纳租金,出租方提出解除合同的,这种情况下不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依据法律关于不可抗力及合同解除的规定,不支持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
第二,一般情况下,支持变更合同的请求。营业额的下降,回笼资金的困难,主要是受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这时根据公平原则,结合当事人和他营业情况的具体事实,酌情调整租金或者是调整交付租金的期限。对这种请求,按照指导意见是予以支持的。
此外,有第三种特殊情况,如果出租人是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出租房屋用于经营,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应优惠政策,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出租人,应当在疫情期间根据政策免除一定期限租金。如果出租人起诉还要求支付租金,或者是因为承租人没有支付这几个月的租金,出租人说他违约要求解除合同的,法院不会不予支持,这点主要是为了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租金方面的优惠政策。
刘贵祥强调,在租赁合同方面,处理这方面纠纷时需要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在有些情况下,恐怕也得允许解除合同。比如为了过春节,或者由于一定的季节性需求,办的展览、庙会预定的场地,这时候如果继续履行租赁合同,合同目的就不能实现了,这种情况下是允许解除合同的。
刘贵祥补充道,还有一种情况,虽然受疫情影响,应当进行考量,可是一方当事人已经完全确定不可能再交得起租金了,合同不可能再履行了,再延续多长时间也不可能交租金,这种情况应当允许双方当事人都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法院应当支持,实际上早点把这个枷锁去掉,让一方当事人去寻找新的商机。
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度,静安区消保委、区市场监管局及全体委员单位履其能、尽其责,在典型案例的处置中,传递着消费维权的力度、速度与温度。在静安区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中,共通报了10则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静宝将依次在本平台发布,提升品质消费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消费者用餐引发不适
调委会介入解决纠纷
市民胡先生与4位朋友前往某商场餐厅用餐,第二日早上,用餐五人陆续出现上吐下泄的症状,随即前往医院就诊,病情缓解后,胡先生立刻向某餐饮店反映此情况,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赔偿十倍餐费,并连同误工费、医疗费、交通费等共计20000元,餐厅方面表示可将餐费711元退还以了结此事,双方协商不成,故胡先生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经当事人同意后,将上述纠纷委托当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经调查,确认该餐厅和供货方的相关证照齐全、生产场所符合卫生标准,餐饮店属于合法经营,亦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调解人员建议双方好好协商沟通赔偿事宜,首先赞同胡先生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然后告知因其难以提供关键证据证明当时5人食用的食物有问题,所以其诉求也难以获得全部支持。
胡先生表示,虽然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食物中毒是由餐饮店的食物引起,但是通过大众点评APP,发现在相同的用餐时间段,有多人评价在该餐饮店用餐后,有腹泻的情况,且他们5人仅在该餐饮店食用过相同的食物,这就可以间接证明,该餐饮店当时的某些食物可能存在问题。
调解员认为,虽然胡先生用餐后食品中毒是偶然事件,但是也暴露了该餐厅在食品生产、保存环节中可能存在疏漏。最终,在调解员不懈努力下,双方就补偿方案达成一致。餐厅向胡先生当面赔礼道歉,并一次性补偿9000元。
该纠纷是一起因食品不卫生引发的纠纷。调解员调查了纠纷经过后,认真查看了餐饮公司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了解双方当事人的具体诉求。而后,借助有关部门的检查结果就资质等问题向消费者予以说明,并根据食品存在不安全的事实指出某餐饮店的责任。最后从某餐饮店未来发展、声誉等角度,建议其积极解决纠纷。最终促使双方互谅互让,纠纷得以有效化解。
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点击链接查看)古稀老人误购无标识保健品,“多元调解”启动先行赔付丨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①
宠物店设坑售卖“星期狗”,“铲屎官”依法维权获退赔丨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②红娘牵线敷衍了事,姻缘难觅引发争议丨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③
网购商品外包装破损退换难,“云调解”力破疑难终获退款丨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④健身房合同条款太苛刻,区文化旅游局维权退余额|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⑤
消费者驾培异地退费遇麻烦,“夏令热线”迅速反应解难题|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⑥
孩子偷玩手游不当充值,家长诉至法院挽回损失|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⑦“实木家具”宣传与实物不符,多方调解启动商场先行赔付|静安区2023年度维权典型案例⑧
源:冷水滩公安
警情通报